【雅昌专稿】范宽、苏轼、张择端…我们到底在“看”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7 12:5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分钟前

范宽很皮,在他逝世之后的千年时间内,他给爱好围观的吃瓜群众留下了一道谜题:我在哪儿?
  
范宽 《雪景寒林图》193.5x160.3cm 绢本水墨 天津博物馆藏
  所以,当天津博物馆展出范宽旷世巨作《雪景寒林图》的时候,展厅远在十米开外的地方,就看到很多拿着放大镜的观者,在画面中寻找着什么,随之人群中小小惊呼:找到了!这里!在这里!而后,透过放大镜满意的拍上一张照片就离开了。
  
范宽在这里
  队伍中不是那么知道范宽谜面的人开始窃窃私语,但又不好意思公开交谈,毕竟自认来博物馆排队看画的人,都是专业级别的选手,但他们又急切的想知道,到底找到了什么?
  漫长等待的极度不耐烦后,我们走到了队伍之外,隔着三层拿着放大镜的人群,远远的看上一眼《雪景寒林图》,感受了一下所谓的气韵,至于章法也是远远一观,更别提笔墨了。
  谁让美术史专业的我们早就知道范宽藏在了树中呢,不然怕是也要一番寻找了。
  但后来越来越发现,当一幅幅流传于世的佳作出现在展厅的时候,带有朝拜的初心而至,但进入展厅的瞬间,竟然会莫名的惊慌失措,我们到底在看什么?
  
  苏轼 《木石图》27.2x543cm 水墨纸本
  所以当苏轼《木石图》重现于世的时候,即便有着比范宽《雪景寒林图》数倍的展览效果,你甚至可以直面感受到笔触,大量的网络信息扑面而来,从题材到笔墨再到苏东坡的画画心境,看起来已然知道了苏东坡关于这幅画的所有秘密,脑海中甚至可以重现苏东坡在画《木石图》时的画面。但对着寥寥数笔的一块石头、一颗枯木、几株柱子与小草,内心还是在翻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24.2x528.7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一个堪称是全民公众事件的当属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展览,引发了故宫跑这一热词,作为公众无可厚非,排队数小时进入到武英殿后,直奔到《清明上河图》处,细数张择端究竟画了多少个人,多少只动物等等,5-10分钟的看画过程,对这幅5米多的长卷而言,似乎亲眼验证准确度成为观展的一大乐趣之一。
  图像虽然远比言说更有力量,尤其是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一幅传世的古画会成为一个引子,可以激活你所知道的很多历史信息,同时让这些信息以一种新的视角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个人的观看和感知经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