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拉法基本原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9:3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8:34

提拉法是一种晶体生长技术,其基本原理涉及将晶体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原料被置于耐高温的坩埚中,通过精确控制温度,使熔体表面的温度低于熔点,形成过冷状态。在这个过冷区域,放置一枚预先准备的籽晶,它会接触熔体并开始生长。当籽晶表面部分熔化后,操作者会通过提拉和旋转籽晶杆,促使熔体在籽晶与熔体界面处进行有序的原子或分子排列,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这些排列会结晶并沿着籽晶延伸,形成单晶生长。整个过程示意图清晰展示了这个连续的结晶过程。


提拉法的生长工艺流程非常关键,首先,确保原料熔化后,通过调整炉内温度分布,使熔体上部进入过冷状态,这为晶体的定向生长创造了条件。接下来,籽晶被置于熔体表面,随着提拉动作,熔体在籽晶上开始结晶,同时伴随着籽晶的旋转,这有助于形成理想的晶体形状,通常是圆柱状。这种精细的操作技术使得提拉法成为制备高质量晶体的重要方法之一。[1]




扩展资料

提拉法又称丘克拉斯基法,是丘克拉斯基(J.Czochralski)在1917年发明的从熔体中提拉生长高质量单晶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生长无色蓝宝石、红宝石、钇铝榴石、钆镓榴石、变石和尖晶石等重要的宝石晶体。20世纪60年代,提拉法进一步发展为一种更为先进的定型晶体生长方法——熔体导模法。它是控制晶体形状的提拉法,即直接从熔体中拉制出具有各种截面形状晶体的生长技术。它不仅免除了工业生产中对人造晶体所带来的繁重的机械加工,还有效的节约了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