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宝宝一出生的时候,身上就带有一些痣或胎记,大部分家长都会认为这是正常的,不过有一些在体表凸起的小小“红胎记”,类似蚊虫叮咬留下的小红疙瘩,家长则需要留个心眼,因为这个小红疙瘩极可能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发病率达1%以上,早产儿更高,可达23%左右,局部呈鲜红或樱桃红色丘疹或小结节,半球状,高出于皮面,质软,有时呈不规则状,数目不定,压之褪色。它们可以生长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其中约一半长在头、脸、颈部。由于开始时多表现为蚊虫叮咬状或针尖样红点,常被家长所忽视,直到血管瘤进入快速生长期后才到门诊就诊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注意到了,但他们要么觉得这个“红胎记”不碍事,或者是觉得血管瘤可自行消失而不去理会它们,要么就是看到血管瘤长在颜面担心影响了孩子的容貌,想迫切除掉,结果误信了所谓的偏方秘方,使得小孩的颜面血管瘤变成了严重的疤痕,令人惋惜。
那么,宝宝的血管瘤真的会自行消失吗?需要怎样去处理?
其实,对宝宝血管瘤的处理,需要根据宝宝的年龄、血管瘤的位置及性质等因素决定。婴幼儿血管瘤的自然病程包括增生期、稳定期和消退期三个阶段,生长期一般不超过6-8个月,多在8-12个月时进入消退期,消退期可持续到患儿5-10岁时,所以,对于部分稳定的婴幼儿血管瘤(即大小、性质几乎无变化的血管瘤),我们可以采取随访观察为主。但血管瘤自然消退的概率约80-90%,而血管瘤自然消退时间越久,血管瘤消退后就更容易出现局部皮肤组织异常,皮肤松弛膨出,甚至纤维化局部遗留硬结。如果到2-3岁血管瘤还未消退的话,部分血管瘤内部就会变得血管成分很少,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很多,到那会就只能选择有创的手术来切除了。所以在临床上,医生也会建议血管瘤早期即便是处于稳定期,也可以通过几乎无副作用的外用药物来加速消退。
如果血管瘤生长得很快,像有些宝宝,刚出生时只是个小红点,短短的几天就整一片皮肤都布满了,或者是小红点越长越大了,那么,则需要考虑在增生阶段就给予必要的干预治疗。还有一些是长在特殊部位的血管瘤,如葡萄酒色斑长在脸部或其他暴露部位已经影响到美观,或是血管瘤长在五官已经影响到了宝宝的呼吸和视力等,也需要及早给予治疗。另外,还有个别体积特别大、生长较快的血管瘤往往还会伴有反复溃烂出血,这会让小孩因疼痛而哭闹,像这些婴幼儿血管瘤也该及时处理。
目前对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激光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外科切除、放射治疗、低温治疗及硬化剂注射剂等。
1、激光治疗:是目前国内外血管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诸多激光治疗设备中,脉冲染料激光由于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红蛋白,对其他正常组织损伤极小,因此在血管瘤治疗中应用广泛。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需要3-4周进行一次,一般经过3-5次的治疗后,大部分血管瘤可达到完全消退,局部恢复正常皮肤而无瘢痕遗留。
2、外用药物治疗:外用噻马洛尔治疗是目前为止风险最低、副作用最小的血管瘤治疗手段。对浅表小面积血管瘤治疗有着神奇的治疗效果,每日5-6次外敷噻马洛尔药水后再局部用保鲜膜覆盖5分钟以防止药液蒸发过快而影响血管瘤的吸收,对于特殊部位的浅表血管瘤如会阴部、口腔黏膜等部位,则可采用棉球浸润药物湿敷来控制药液的吸收。几周后血管瘤颜色可减淡,部分甚至可以完全消退。但外用药物治疗由于只能浸润到皮下浅层,对于厚度超过3mm的血管瘤效果欠佳。
3、口服药物治疗:对于大面积血管瘤及特殊部位血管瘤,可通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达到血管瘤的完全消退,不过口服药物的治疗方法对宝宝的月龄和体重是有特殊要求的,而且每个月还需要检查肝肾功能及调整药物剂量,以保证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4、其他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切除及冷冻治疗等,因存在局部遗留瘢痕的可能,大多为2-3岁宝宝体表经无创疗法无法去除的血管瘤的最后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