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方法

2022-03-10 来源:世旅网

  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文阅读主题活动法

  主题活动是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交流。

  例如学完《奇妙的克隆》一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中央科教频道的《探索与发现》节目中关于动物“自我克隆”的科技介绍片,随后再让学生从实际学习的需求出发,拓展课文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围绕“走进克隆的世界”这一主题活动。

  搜索更多关于克隆的资料,并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去发现、讨论现代克隆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克隆”用于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利的?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和领域,养成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二、课文阅读续写和改写法

  续写或改写课文实际是对原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原课文内容做合情合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让学生改写故事,主题为“假如人类不断破坏地球”,让学生放开自己是思绪,大胆的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人类的生活应该会是怎样的。

  写一篇想象作文,然后还可以编绘成连环画;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让学生续写大自然还有什么“语言”,增加文章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实际活动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课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就可以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演自己的作品、读同学的习作、评自我的感受,声情并茂,生动感人。

  这样学生在合情合理的“续编”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对课文的改写也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改写是对课文的再创造,包括扩写、缩写、续写。改写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

  也可以让学生动手试着改写或续写古、现代诗,这样一来,除了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能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歌,体会与领略诗歌的意境,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可以把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改写成一个故事,小学阶段这样的诗歌是很多的。

  如,学习《清平乐?村居》、《秋思》等诗歌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做改写,将古诗文变成现代故事,写成叙事性的文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课文阅读“导游竞赛”法

  在教学一些介绍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启发小朋友以争当“小导游”的方式来读懂课文。对于写景的课文,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开展“当当小导游”活动。

  如,教学《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天安门广场》、《泉城》、《九寨沟》等这些课文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抓住文中景物的特点,运用课外查找的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自编解说词,借助课件向其他同学介绍。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同学选择一个介绍对象,全组同学共同讨论编写导游词,按照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然后进行“导游评比大赛”,并评选出最佳导游员;还可以开展收集资料扩展、补充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风景画等活动。这样,让学生在某种动力支持下更主动地、有意识地去研读课文,发挥想象,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其想象能力。

  四、重现课文内容的方法

  课本剧就是学生把学习过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排练课本剧能培养学生的想象、编排和语言创作、情感的协调表达能力。

  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牛郎织女》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一篇课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语言形象、展现丰富的想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全面的信息、更能充分体会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活动应该是在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进行了一定量的朗读训练以后才能进行的,而且教师心中应该有个“谱”:为什么表演?绝不能为表演而表演,表演的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中各种形象的特质的理解和感悟。另外,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只要意思差得不远就行了,要给学生留有再创造的余地。

  2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方法

  一、兴趣,播种孩子阅读的心灵种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1.多样。不同的阅读方式是使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我在课内指导二年级学生阅读《雪地里的脚印》这个故事时,帮助学生体会小动物遇到“好狼先生”时话语中的不同语气,从而领悟他们对待“好狼先生”的态度。

  2.推荐。并没有真正不爱看课外书的孩子,只有对课外书缺少了解的孩子,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课堂上,我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如课内指导二年级学生阅读《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后,为学生介绍故事出自《伊索寓言》,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调动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3.示范。古语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我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我和孩子们一起试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4.赏识。为了低年级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如:开展“阅读之星”“博学之星”“书香家庭”等荣誉的评比活动。

  二、绘本,打开课内指导的突破口

  1. 相信儿童的生命主动性

  从我校172名低年级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最喜爱阅读的是绘本。对孩子而言,色彩鲜艳的图画,浅显的文字,是他们选择它的主要原因。在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教师大可“投生所好”,以此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突破口。

  绘本,尤其是经典绘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的精粹。最简单的故事,最简单的对话,却给了读者极为开阔的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它的诱人之处在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透过简单的情节,看见丰富的多层的意蕴。如《微风与小魔女》让孩子朦胧悟出父爱如风;如《鳄鱼班布》则让孩子感动于充满智慧、力量和温暖的榜样的力量。

  这种全无压力、轻松愉快、渐行渐深、渐行渐远的阅读,只有教师能做——也是教师第一应当去做的。

  2. 绘本课内指导策略

  一本书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它的封面,所以向来讲究的书籍都是精心设计封面和版式的。一本书的封面同时也透露出这本书的某些重要信息,甚至是这本书品位的一种象征。对于绘本,封面则更具有义。阅读其封面,我会进行两项有意思的阅读活动。其一,猜测大意,产生期待。其二,激发兴趣,乐于阅读。

  在环衬(蝴蝶页),作者和编辑有时在运用暗示手法传递一个小小的信息,让人值得玩味。所以在看到蝴蝶页时,我会指导孩子多停些时间,沉静下来品味品味。扉页总是阅读的起点。因为正文向前后延伸,使得故事跨越了边界,让人读出无穷的意味。

  正文则代表着书的主题部分开始逐渐呈现。绘本,至少包括以下三种语言:一是图画语言——有图画来表达;二是文字语言——有文字来传递;三是图文结合、对照、碰撞产生的新的语言。在课内指导中,我紧扣这三种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最后是封底,可能是这本书的简介与导读,也可能是这本书的推介与评论。课内指导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

  三、读书课,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读书课,即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教会低年级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有利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给予他们阅读中相互交流的时间。

  我为孩子们推荐读起来语言感觉较好、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孩子兴趣相投的书籍,在获得我班家长的一致认同和大力支持后,以自愿为原则由家长自行购买,我每周精心备好一节课,与孩子们共同上读书课。

  一学期下来,我在区、校共展示读书课例6节,在我班共上读书课15节,如指导《爱心树》的阅读,在动情的音乐声中,我深情地为孩子讲述故事,抓住故事转折点,进行设疑、补白、想象、推测……孩子们参与其中,感同身受,故事还没讲完,在座家长的眼眶湿润了,孩子们已经泣不成声,当我让孩子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时候,孩子们放声大哭,此情此境,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于是,我让孩子们拿出爱心卡,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上面,写完大声读出自己所写的内容,再把自己的爱心卡贴在教室的门上,看着门上汇成商学院的爱,我马上又深情地为孩子们念了一首小诗,让这种感动继续……这节读书课,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收获了纯纯的爱,学会感恩。这种全新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实施方法如下:

  1.拟订学期阅读计划。如,二年级上学期,我安排孩子们阅读与学龄相关的阅读书籍“海豚湾绘本花园系列”共30本;《日有所诵2年级》共4本,《小巴掌童话》。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阅读有关书籍。

  2. 巧妙切入。如抓住封面插图、作品名字、作者名字、孩子熟悉的话题引出读本。

  3. 精彩朗读。如阅读《爱心树》时,教师通过朗读,把孩子带入情境。

  4.适时激疑。如阅读《雪地里的脚印》时,狼先生好不容易找到了脚印的主人——鸭子,当鸭子向他游来时,我问学生:为什么狼目不转睛地看着鸭子,突然忘记了自己要说些什么?让孩子去判断和思考,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5.有效讨论。如阅读《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时,究竟生活在乡下好,还是生活在城市好,让学生展开有效讨论。最后,孩子得出结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家才是最温暖的。通过讨论,让孩子更好地明白到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日记,收获孩子阅读的心灵硕果

  及时地展现读书的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化阅读,引领低年级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具有一定作用。指导低年级孩子写好阅读日记,是阅读成果交流的其中一种方式。不动笔墨的“懒读”,是造成阅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日记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既是阅读的必要手段,又是阅读的深化阶段。所以,必须让低年级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凭借读书笔记、读书记录卡、读书日记的撰写,帮助学生消化阅读材料。为了使日记更具有可读性,可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美工。

  如:我班从一年级便设有《____的果园》这样一本综合实践本。首先,孩子可以摘抄课内外积累的词语,配以图画。然后,逐步过渡到能写一两句阅读感想。这样,二年级上学期,我班85%以上的孩子均可以独立写好一篇简单的阅读日记,或续编、改编故事,并配以自己独立创作的图画。并在《____的快乐阅读》本中,记录孩子的阅读准备、读中感受,读后收获。

  3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方法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积极情感的氛围的创造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应该在教学中设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通过提供成就感,合理期望和激励评价等诱因使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持久保持,从而取得语文学习的成功。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与教学有关的文学修养和造诣。

  还应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品格能影响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品质如民主、公正、谦虚、慷慨、幽默、耐心、宽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与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师一个具备的基本品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识、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伙伴,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才会保证教学和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重视教育评价,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习的快乐主要来自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即当学生需要学习时,学习才是快乐的。也就是说,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而课堂学习只有在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求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达到乐此不疲、忘我和以苦为乐的境界。

  学生的成就动机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是培养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不断的对学生加以鼓励、表扬、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取得成功。积极有效的表扬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完成学习内容的正确性;二是通过表扬来增加学生的成就动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经常回答教师的问题。

  而在听取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各种身体语言、表扬性的言辞、委婉的提问等方法来调整和带动学生的情绪,从而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产生。

  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点头微笑,或说:你真棒非常好当学生回答有误时,教师可以重复该问题,提供信线索或改问其他问题等进行耐心启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当学生对问题回答不上时,教师要投以鼓励的目光,宽慰学生说,你再想一想,很简单的让他坐下,听别人回答,然后请他再重复一遍。

  学生在教师的不断表扬鼓励下,能渐渐消除因困难而产生的紧张感,不断地获得成功,从而尝到学习的乐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能把兴趣培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积极引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向语文学习领域,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燃智慧之火。

  4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方法

  一、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给好预习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使预习行之有效。这就是教师教学中的“牵引”,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是字的音形义不懂,还是无法理解片段的意思。

  对于不懂的字词则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帮助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此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同时,学生也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将文章的中心抓住,领会全文的重点所在,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课堂教学中的疑和问。没有“为什么”就没有今天科技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课堂中的疑问恰是学生求知欲强烈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扶”。这一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

  二、课后的复习和课外阅读。

  课后的回读是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课间、课后三步反复阅读,才能真正对文章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解自己对文章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易疏漏的地方,达到引以为戒。那么在下次的学习中就回得心应手,正确寻找出学习一篇文章的捷径。

  其次是课外阅读,实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也同时是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是达到“不教”或“放”的一中检测。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我们要对名篇名著做到书读百遍,反复体会其中的精华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的充实、发展自己。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前,笔者翻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将周总理生平主要事迹、尤其是后期他拖着病体仍坚持日理万机处理国事,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事迹,与周总理逝世纪录片融合在一起精心制作了课件。

  在教学中,我们一边阅读课文,一边观看课件,刚开始还有部分学生在小声地说话,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学生们渐渐“进入”了当时的情境。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们感动得泪流满面,甚至还有低低哭泣的声音。笔者知道学生这次是真地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真正地体会到了当时的情感,这一课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以为: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尚未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要他们马上拿起这个“新式武器”并使用它,是很不现实的。这中间,应有一个从模仿到独立,从探究到创新的过程。

  有道是: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互动的过程,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课标》中明确指出:“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因此我认为应该以读为本,学生通过读也可以达到对生字词的理解。如《学弈》这篇课文作为小学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生对此相当陌生,更应该引导学生读,从读入手,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我会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将课文读准确。(2)读中领悟,理解文言文大意。(3)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读,合作读,读中自悟,读后讨论,同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