誊録的引证解释是:⒈用工楷誊清抄录。科举时试卷校阅前的手续之一。引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取士,至仁宗始有糊名考校之律。虽号至公,然尚未絶其弊。其后袁州人李夷宾上言,请别加誊録。因著为令,而后识认字画之弊始絶。”《清史稿·选举志三》:“士子用墨,曰墨卷。誊録用硃,曰硃卷。”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三节:“清代考卷未送考官校閲之前,有弥封、誊録、对读与套分硃墨卷各项手续。”。
誊録的引证解释是:⒈用工楷誊清抄录。科举时试卷校阅前的手续之一。引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取士,至仁宗始有糊名考校之律。虽号至公,然尚未絶其弊。其后袁州人李夷宾上言,请别加誊録。因著为令,而后识认字画之弊始絶。”《清史稿·选举志三》:“士子用墨,曰墨卷。誊録用硃,曰硃卷。”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三节:“清代考卷未送考官校閲之前,有弥封、誊録、对读与套分硃墨卷各项手续。”。 拼音是:téng lù。 注音是:ㄊㄥˊㄌㄨˋ。 结构是:誊(上下结构)録(左右结构)。
誊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誊录ténglù。(1)誊写;抄录。
二、国语词典
誊写抄录。如:「誊录文稿」。
三、网络解释
誊録ténglùㄊㄥˊㄌㄨˋ誊録(誊録)用工楷誊清抄录。科举时试卷校阅前的手续之一。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取士,至仁宗始有糊名考校之律。虽号至公,然尚未绝其弊。其后袁州人李夷宾上言,请别加誊録。因著为令,而后识认字画之弊始绝。”《清史稿·选举志三》:“士子用墨,曰墨卷。誊録用朱,曰朱卷。”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三节:“清代考卷未送考官校阅之前,有弥封、誊録、对读与套分朱墨卷各项手续。”
关于誊録的近义词
关于誊録的成语
兼收并録 不期然而然 不为已甚 仓皇出逃 伯道无儿 不齿于人 舍短録长 甄奇録异 草庐三顾 不名一钱
关于誊録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