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要求学生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本节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通过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帮助学生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从而组织学生应用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进行问题解决,判定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由于本学段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学生往往会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看作是平移的距离。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光缆车、摩天轮、大风车、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并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又提供大量生活中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抽屉、升国旗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二、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设计了小兔子搬家的情境,并给学生提供了表格和小房纸片,先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移一移、数一数,初步感知房子图整体平移的距离。然后比较小房图平移前后的对应墙、屋顶的位置变化,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和线的移动。通过两个点或墙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小房图所有的点和线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或某条线平移了多少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