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党性锻炼的心得体会范文

党性锻炼的心得体会范文

2022-09-14 来源:世旅网

  4月下旬,第43期中青班学员奔赴革命圣地井冈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党性锻炼。短短的三天,我们聆听着井冈山动人心魄的故事,追寻着老红军战斗和生活的足迹,体验了朱毛挑粮小道的艰辛,感受了烈士陵前沉静肃穆的庄严,领略了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的魅力,体会了红歌振奋人心的激情……我们在一步步地走进井冈山,一点点地了解井冈山精神,一次次地在扣问自己的心灵。井冈山使我们震撼,让我们忏悔,给我们力量。

  当我们身着红军服,头戴红军帽,肩挎印有毛主席头像和“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的黄书包,虔诚地走近烈士墓、走近无字碑,走近朱毛故居、走近红军医院,走近一处处曾经炮火纷飞的旧战场,走近一张张被历史定格的老照片,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井冈山让我们震撼的不止是毛泽东、朱德这些伟人和他们傲世的的功勋,更有众多不曾被我们熟知或者已经逐渐淡忘的名字让我们唏嘘不已: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袁文才、王佐、伍若兰、贺子珍、曾志……甚至是很多还来不及留下姓名就已经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井冈英雄,一个个鲜活地走进了我们心里。他们或出身绿林,或毕业黄埔,或源自田间,或来于名校,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井冈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伍若兰的塑像前,我在想:当身怀有孕的伍若兰为保护朱德和毛泽东等人的安全,将火力引向自己时可曾想过自己和腹中孩子的安危?在她被俘后面对敌人和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毫无惧色地说出“要我同朱德脱离关系,除非赣江水倒流!”的铮铮话语时需要怎样的勇气?年仅26岁的一代女杰,因为不放弃对信仰的追求对爱情的执著被国民党割头剖腹惨杀于赣州。

  毛泽东深为器重的军事助手张子清,在战斗中因一颗子弹打进脚底的踝骨里而受伤,在没有麻药,没有手术刀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毅力接受着用菜刀切开脚板取子弹的手术,但终因子弹入骨太深而无法取出。伤口被感染恶化,唯一可用于消毒的“药品”是盐,战士们从自己的伙食中节省下少许的盐希望能减少他们师长的痛楚,延缓他的生命。他是个有老母有妻儿的人,他也知道思念亲人,知道生命的宝贵,而他却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心灵和身体的巨痛默默挑战生命的极限,将那些“救命”的盐留给了其他重伤员。在经受了一年多伤痛的折磨后, 27岁的英雄师长长眠于井冈山。

  老红军曾志,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将自己出生才二十多天的孩子送给了当地老乡,革命胜利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却没有把他接到自己身边,而让儿孙继续在井冈山当农民。她的嫡孙曾上北京找奶奶要求解决“国家粮户口”,这个要求对于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的曾志而言实在不是难事,但她却拒绝了孙子的要求。她甚至没有给他们留下一分钱财产却将省吃俭用的6万多元存款全部捐献给了“希望工程”。曾志的一生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众多这样的英雄,众多这样的故事,造就了井冈山“天下第一山”的英名!井冈山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刻画着英雄的足迹,井冈山的每一片树叶上,都记载着英雄的事迹。

  只是为了一个信念,多少人抛家别子,只是为了一个信念,多少人笑对艰险,只是为了一个信念,多少人视死如归。环境的险恶,生活的艰苦,斗争的残酷,都不曾让那些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年轻人有丝毫的动摇和退缩。

  在这块鲜血浸染的革命圣地上,在无数为革命不惜献出生命的英灵和胜利后仍保持革命本色的老前辈面前,也许我们只能忏悔!与先烈前辈们相比,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受到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我们享受着革命胜利的成果,却渐渐淡忘了当年斗争的艰辛,淡忘了我们赖以取胜的法宝。我们有的同志,喝着公款买的茅台埋怨工资不高,坐着公款配置的小车埋怨待遇太低,三年不提拔就埋怨组织不公,看到老百姓上访就明骂暗咒“刁民”。我们可曾记得当年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终身的宗旨是什么?

  五一小长假,慵懒地在自家舒适安逸的小窝里蜷了三天,什么也不想想,什么也不想做,可是井冈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却时时没来由地涌上心头,层层沉淀。 “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井冈山精神,每一个词都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每一句话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用之不竭的力量。在先烈前辈面前,任何的豪言壮语都是那么苍白,我们只有用感恩的心,奉献的手,传承先烈的精神,为着我们共同的信念,心无杂念,勇往直前,才是对井冈山精神最好的解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