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家界旅游心得体会

张家界旅游心得体会

2023-04-03 来源:世旅网

  到湖南来旅游,是必须要到张家界的。不仅因为张家界景色秀美奇绝,秀美奇绝的风景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而是因为张家界的地貌极其独特,全国仅有。张家界属于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众所周知,石英砂岩结构比较疏松,易受水、风等的侵蚀,所谓峰林地貌应该就是受水、风的侵蚀而形成的。顾名思义,这里的山峰既不是锥形、馒头形、连绵起伏的波浪形……而是一座座如拔地参天的树木一样,壁立陡峭,如一根根擎天巨柱,但又形不成大面积的石林,是十分独特的。张家界所在的湘西,土匪、赶尸、梯玛……又与神秘、神奇联系在一起,人们很想看看它面纱下面的庐山真面目,这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因此,游完凤凰古城以后,第二天一大早便乘车赶往张家界景区,走进期望已久的神秘和神奇。

  路上遐思

  张家界景区属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市。张家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后,名声大了起来,便改大庸市为张家界市。

  早在秦始皇时,这里就设置了郡县,到明朝洪武年间,正式定名大庸县,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大庸在地名中是很少使用的,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我搜集到三种说法。一个说是,这里是春秋时期古大庸国所在地;另外两说法与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有关,但又不尽相同。一个说法是,这里地处边远深山老林,是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缺少教化,性格剽悍好斗,被认为是不开化的“蛮夷”。朱洪武用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里的两个字作为这个县的名字,意在少数民族中倡导礼仪,教化少数民族。而另一种说法则并非如此,取《大学》《中庸》里的两个字不假,意在敦促少数民族学习礼仪、文化、文明也不假,但都不是朝廷的意思,而是当地少数民族及其领袖(土司王)的意愿。不必讳言,封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大汉族主义,看不起少数民族,认为他们野蛮,不开化,没教养等等,用一些侮辱的词,如“南蛮”“蛮夷”“野人”……等等来称呼他们,就是证明。而当地少数民族理所当然的会对此不满,甚至愤怒,他们不服气,认为少数民族不比其他人差,他们能学经典,也能懂礼仪,能有文化,成为文明人。为了表示他们发奋学习的决心,便取《大学》《中庸》里的两个字,把自己的地名叫作了“大庸”。

  到底哪个对?今天已经考究不清了。但少数民族奋发向上、不甘人后的顽强精神,是毋庸质疑的。或许三个都是对的。

  举世无双的峰林奇观

  黄石寨是张家界景区的精华,不看黄石寨等于没来张家界。所以,中午到达张家界,在索溪峪吃饭、安顿好住处以后,便去游览黄石寨。

  黄石寨海拔1080米,山顶是一处平台,是观赏四周景色的绝佳之地,站立山顶远望,四周景色尽收眼底。黄石寨确实名不虚传,景色壮观而奇绝,陡峭的石峰象挺拔的柱子一样,从深不见底的山涧直挺挺伸向高空,穿透雾霭云层,直上云霄。或一枝独秀,或成双成对,或三五结伙,或成列成排如天兵天将,欲飞欲动,威武雄壮,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这样的奇异景观,在其它地方是很难见到的。

  奇秀壮美的独特景观不仅黄石寨一处,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十里画廊……比比皆是。这些奇山秀峰高耸云霄,云遮霞绕,形态奇特,引人做出种种想像,比如,有的状如毛笔,被人称为御笔峰,有的呈美女形,发髻高耸,若美貌仙女,手捧花篮作散花状,谓之天女散花;有的孤零零笔挺挺拔地参天直插云霄,名副其实的擎天一柱;有的状如老人,身背篓筐,仙风道骨,银须飘然,活脱脱一位攀岩越岭的菜肴老翁;还有奇者,远望如尾巴蓬松的松鼠,头高扬尾上翘作窥探状,惟妙惟肖,十分生动传神;最奇的是“天下第一桥”,此桥架在两座峭壁顶颠,桥下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涧,桥面平坦,桥下拱形,状如单空拱桥。奇的是不是人工搭建,而是天然形成,经过成千上万多少亿万年的风吹雨淋水冲刷,掏空了下面的大山,独留下崖顶上这段小桥。在金鞭溪还有一处雄鹰护神鞭奇景,金鞭溪全长七公里,宽仅30—50米,溪中流水潺潺,澄澈见底。两岸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峭壁林立,奇景连连,满眼绿色,古木参天,猴子在溪边树间飞来窜去,时不时与游人来个亲密接触,招来“唰唰唰”一阵阵快门按动。金鞭溪的标志性景点就是雄鹰护神鞭。一根状似尉迟敬德使用的金鞭,兀立在溪水边,直刺青天,气势宏伟,不远处有一光头和尚正窥视神鞭,意欲偷去。金鞭旁有一只凶猛的神鹰,振翅舞爪,目光犀利,全神贯注地守护着金鞭,以不被和尚偷去。和尚和雄鹰不但形态酷似,难得的是神态也十分生动传神,越看越觉得像。纯粹的鬼斧神工,自然造化,引来游人啧啧称赞,叹为观止。张家界的景色秀、美、奇、绝、神,乃上天之造化,非人工所能为者。

  张良与张家界

  中国名山大川很多,似乎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与一些神话传说、皇帝达官、名人雅士……纠结联系在一起,为这些名山大川增添了光辉,蒙上了神秘。它们之中虽然有翔实的依据,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有许多是牵强附会,拉神秘而壮门面。

  张家界不但与西汉名相、留侯张良有关系,而且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关系。

  张家界原先并不叫张家界而是叫青岩山,这里也没有张姓人家。那么,后来怎么改为张家界、有了张姓人家呢?要弄清这些,就得从张良张子房说起。

  据当地人讲,张良在他师父黄石公那里得到奇书《太公兵法》,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当了皇帝的刘邦宠信太后吕雉,吕雉用阴谋手段害死对汉室有大功的淮阴侯韩信。韩信临死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话,深深触动了张良。为保全性命,他决定效仿范蠡,功成身退,隐逸乡野,便来到风景秀丽又远离朝廷的张家界,即当时的青岩山。朝廷得知派兵来追,将青岩山围了个水泄不通。时间一长,山上的粮食和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张良处在危机之中。

  就在这时,奇事出现了,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顺着大雨从天上降下二条一百多斤重的大鲤鱼,在张良面前蹦了几蹦便跳下山崖。围山的官军看到鲤鱼,心想,包围了这么多天,山上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鲤鱼没有吃,可见山上粮食之丰富,再包围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便撤除包围撤了回去,张良得救了。雨停后天空现出一道彩虹,彩虹下站着一个鹤发童颜的仙翁。张良认得,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恩师黄石公。他这才明白,原来是恩师救了他,急忙向空长拜。黄石公早已与彩虹一起隐去。

  解除了围困,张良在这里结庐修行,并在茅屋前种了七棵银杏树,繁衍生息,才有了张氏一脉。

  张良功德圆满升仙以后,七棵银杏树越长越茂盛,如七把绿色巨伞屹立在山上,为山民遮荫挡雨。

  若干年以后,有个叫张万冲的指挥使,见这里山水秀丽,便以七棵银杏树为界,将青岩山霸为己有,把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山民赶走,并在七棵银杏树上刻了七个大字:“指挥使张万冲界”,不许山民擅入。有个叫张家雄的猎人,力气过人,刚猛正直,气愤不过,趁无人的时候把银杏树上“张万冲”三字砍掉。张万冲闻报气得喳喳叫,率官军把青岩山包围,抓捕砍字的人。张万冲抓不到张家雄,气急败坏,便把气泄在山民身上,派兵血洗青岩山。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七棵银杏树突然摇动起来,射出刺眼的红光,枝叶象挥舞的臂膀,愤怒的铁拳,发出“嘎!嘎!”的巨响,七个大字喷出七股混浊的黄水,汇合成汹涌的洪流,卷起滔天巨浪,铺天盖地袭向张万冲和他带来的官军!刹那间,张万冲和他带来的官军便被奔涌的洪流吞没,冲进山下的金鞭溪,卷入大海,成为鱼鳖肤中食。

  百姓见此欣喜欲狂,对着七棵银杏树磕头作揖。

  这时,天空隐现出一位仙人,对众人说:“此地乃神赐仙境,属张姓子孙共有,岂容不肖子张万冲横行?张万冲已受天罚,你们在此安居乐业吧。”

  仙人说罢,用拂尘一指七棵银杏树,银杏树上立刻现出“人间仙境张家界”七个金光闪烁的大字。

  众人又惊又喜,抬头向仙人看去,但见此仙书生模样,笑容可掬,峨冠博带,仙袂飘风,原来是修炼成仙的张良!

  仙人说罢,微微含笑,一甩手里的拂尘,驾五彩云朵向黄石寨方向翩然而去。

  自此之后,人们便把青岩山改名为“张家界”,把“黄狮寨”改名叫“黄石寨”。

  这个故事很美,很浪漫,很有神秘感,甚至还很有“历史感”。

  然而,我们只能当作传说对待。

  山崖上掉下鱼以证明山上粮草充足,并不新鲜,不少地方都有类似说法。武夷山“天车架”的传说,几乎与此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天车架”是一位秀才出的主意,这里改成了仙人的法术,仅此区别而已。

  至于张良来这里避难隐居,很明显是杜撰的,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张良并没有受到吕后迫害,相反,而是受到吕后重视。张良晚年学道,经常辟谷不吃饭。《史记》说“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留侯不得已,强听食之。”“德”在这里是看重敬重的意思,可见,吕后不但没有杀他的意思,反而是希望他辅佐自己。因此,张良不会有避难隐匿之意,更没有出逃,既没有逃往张家界,也没有逃到别的地方。当然,更没有成仙,而是寿终正寝,“留侯死,并葬黄石(冢)”。

  至于张良到没到过张家界,史书上没有留下丝毫蛛丝马迹。至于成仙云云,只能是神话传说,与现实是风马牛不相干的。

  会说话的塑像

  看了标题,您一定以为我在故弄玄虚,以此来吸引眼球,雕塑是死的,无生命,怎么可能说话呢?

  我没有故弄玄虚,也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故作耸人听闻,我说的是真的。不信,听我慢慢说给您听。

  提起雕塑,主体都是伟人、名人,都是有头有脸有地位有名气的。所以,雕塑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雕塑的主体都一本正经,面无表情,不苟言笑,威严神圣得很。就是笑也是很上档次很严肃的笑,不是生活中随随便边的笑。衣饰自然是笔挺挺新崭崭纤尘不染,好象从来没穿过,像是演戏的服装专门留着被雕塑时用的。

  在张家界天子山上,有一座贺龙公园,园内有贺龙的汉白玉雕像和纪念碑,而这座贺龙雕像却不是以上的样子。

  贺龙的原籍是张家界的桑植县洪家关,张家界、湘西是他的故乡,在故乡人心目中贺龙英雄、豪放豁达的磊落君子,在这里为他立碑塑像是众望所归理所当然的。

  贺龙自幼家境贫寒,靠贩卖私盐维持生活,由于不堪忍受官府的欺压敲诈,与几个穷乡亲起事反抗,靠两把菜刀砸了反动官府。

  这一行为,包括共产党在内的革命派认为是正义的,是革命行动,是英雄。而反动官府则认为是大逆不道、是刁民、恶人、是十恶不赦的犯法造反。立场不同也。

  贺龙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被革命派称为英雄的革命行动,会成为日后置他与死地的判决书。这是后话,暂且放下。

  后来,贺龙投奔井冈山,参加红军,闹起革命,枪林弹雨里东拼西杀,与其他革命前辈一起打出了个新中国。合拢也因战功卓著,成为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国务院副。走上共和国领导岗位,职位不谓不高。然而,厄运并没有引之而化解、转变。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颠倒黑白,将曾经褒扬为英雄的贺龙,说成是痞子土匪,被迫害致死。其实,革命成功建立起新中国以后,就由对他的信任、依赖,变成了怀疑防范。

  上世纪五十年代湘西剿匪,用时一年多,付出了惨痛代价。如果让贺龙去,凭着他的威望、人格、影响,只须登高一呼:“弟兄们!我贺龙来了!都给我投诚!”肯定会乖乖地走出大山,缴械投降。却没有派他去,尽管能说出十条百条理由,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原因还是那妙法抹去的两个字:土匪。

  话扯回来说说雕塑,贺龙的这座雕塑乍一看,与一般雕塑没什么两样;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许多不同。首先,是雕像的大衣,好象不是高级面料做的,而是面布做的,颇为不上“档次”。雕像是要流传后世的,应当穿最美、最体面、最气派、最能显示高贵身份的服饰,才能彰显威风,光耀门楣。比如元帅服,多威武气派!然而,贺龙的这尊雕塑却穿了件不上档次的破大衣,而且还是披着,不了解贺龙身份的,还以为是赶打车的呢!可是,这正是雕塑在说话,说贺老总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仍然把自己看成是普通老百姓。

  再有,雕像不塑他挥手作高瞻远瞩状,也不塑他招手作领导检阅状,而让他拿了个大杀风景的烟斗,而且很大,在很显眼的位置,唯恐别人看不见。领袖抽烟的很多,哪个肯把这不文雅的陋习传之后世?唯独贺龙这样做了。这才叫真实,只有这只烟斗,才使石头雕的无生命贺龙,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看得见、摸得着、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活人,不是装模作样冷冰冰硬邦邦的石头僵尸。而且据说,这烟斗还有一个说法,湘西话烟于冤读音相同,雕像在告诉人们,他是被冤屈死的,那样对待他是不公正的。这不是雕像又再说话吗?

  贺龙雕像的前面有一匹战马,抖鬃奋蹄,引颈长嘶。但个子很小,与高大威猛的贺龙雕像很不合比例。这匹战马也是在说话,它在告诉你,在湘西百姓心中,贺龙的形象是高大无比的。

  我说贺龙这座雕塑会说话,没有说错吧?

  梯玛和《梯玛神歌》

  “梯玛”是土家族最受尊敬的神职人员,类似于汉族的巫师,满族的萨满,纳西族的大东巴。据说,梯玛能与神鬼通话交流,传达神的意志,占星卜卦,驱鬼治病,知识渊博,通今博古,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所以,很受土家人的信任、尊重和喜爱。梯玛是家传的,要成为一名合格梯玛,需要修炼,修炼到能与神鬼学习很多东西。据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梯玛断了代,改革开放以后新一代梯玛渐渐成长起来,有的已能独立担当梯玛重任。

  我不是个迷信的人,但我对一些神秘现象,和少数民族尤其是比较原始的少数族群的巫术,是相信的,因为它绝非子虚乌有的诌,而是确确实实地存在。比如气功,我原先是将信将疑。有一次,一位练气功的人发气提起了我的一只胳膊,那感觉就象用绳子提起来一样。所以,我信了。

  对于土家族的梯玛也一样,一件实事征服了我。导游姓龚,三十来岁,是地地道道的土家小伙子,他在城里住了,父母和奶奶还住在深山里。

  土家族有个习俗,人死后何时下葬,要由梯玛挑选吉日,不然,全家是要倒运的。他爷爷去世时正是炎热的夏天,梯玛挑选的吉日要在七天以后,这就意味着死人要在家里停放七天。当时还没有空调电扇,就是有,尸体也会腐烂。梯玛胸有成竹,说他有办法保证尸体不会腐烂。家里人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送上不菲的红包,乞求梯玛作法。

  在外人看来,梯玛的作法很简单,每天夜里十二点钟,手上拿着一钵盂清水,便带领徒弟围着灵床正转三劝,再倒转三圈,口中默念咒语,将钵盂里的清水洒在尸体上。夜夜如此,奇怪的是,尸体在炎热的夏天停了七天,硬是没有腐烂,室内没有异味,灵床下没有尸水流下。

  由此可见,梯玛的功力、法力或者说是巫术咒语,确实非同一般,令人折服。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很想亲眼看看梯玛作法。由于时间和其它方面的关系,这一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但有一个间接了解梯玛的机会,当天晚上有一个晚会,名叫《梯玛神歌》。从名字看,肯定有梯玛的现场表演,这样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晚会是现场演出,地点在风景秀丽壮观的宝峰湖大瀑布下,背靠青山,脚踩碧水,实景演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应该说演出是精彩的,内容完全是土家族的风土人情,从插秧、收获,到恋爱、哭嫁、征战、厮杀、赶尸……等等,原汁原味,民族特色极为浓郁,让人耳目一新。征战厮杀一场表现得极为悲怆壮烈,老妈妈亲自送儿子出征,慷慨悲壮,震撼人心,老妈妈和儿子的表演都很到位。儿子杀敌勇敢,壮烈牺牲,急瞎眼的老娘跋山涉水去战场寻找儿子,当见到儿子的尸体时,不是一般地撕心裂肺的恸哭,而是用拳头用力捶打儿子的胸膛。把土家母亲当时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惟妙惟肖,生动感人,比嚎啕大哭要感人得多。

  震撼全场的一幕出现在演出当中,当前一场演完后,场上灯光全暗。正当观众等待灯亮演出下一场时,突然一盏巨大的象天文望远镜一样的大探照灯亮了起来,但光束没有射向演出场地,而是射向左前方的一座高耸入云的峭壁。观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向崖壁看去。但见一穿白衣的男子腰间拴着一条粗绳子从悬崖顶上下到峭壁中间,像猿猴一样在峭壁上飞来窜去,极为敏捷灵活。原来,这不是职业演员,而是当地山民,现场表演采摘岩耳。太震撼了!引来声声赞叹和“嚓嚓嚓”快门按动声。

  要说有遗憾,就是梯玛的表演太少,只是在硬气功师表演长枪刺喉和用五块水泥预制板压在身上时,带着徒弟手执法器转圈默诵咒语,仅此而已。在我看来,很不过瘾。或许是组织者心有顾虑,怕招来宣传迷信的指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