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稿

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稿

2024-01-07 来源:世旅网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草绿野恣行事,春入处州碧四周。又到了清明节,“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情感,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今年是清明节被确定为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二年,再加上双休日,我们就将在这个周末迎来三天的“小长假”。如何过好这个传统节日,“安全、文明”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我们还要倡导文明过节,树立殡葬祭扫新风。清明祭祖扫墓,已经成为“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已故亲人和朋友的追思之情。不过,近年来,一些封建迷信、愚昧攀比的祭扫陋习陈渣泛起。纸扎的轿车、别墅等祭祀用品粉墨登场,一些不法商贩借机牟取暴利。这不仅造成铺张浪费,还从根本上背离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败坏了社会风气。

  哲学家冯友兰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我们的祭扫,应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而不是以物质来衡量。当前,植树祭扫、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等现代文明祭扫方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应该大力予以倡导。献上一束鲜花,寄托一份哀思,于逝者而言是纪念和慰藉,于社会来说,也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当然,清明节不应简单等同于“扫墓节”。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外,还形成了踏青、郊游、插柳、拔河等户外活动,从而巧妙地融入了追思感伤和欢乐赏春的不同文化元素。我们在祭奠先人的同时,还要全面继承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并不断创新加以丰富,使清明节更好地承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