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届江西省上饶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6届江西省上饶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1-08-02 来源:世旅网
2016年江西省上饶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C.士人阶层垄断政治 D.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2.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全都)而为夷也?”这说明他( ) A.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 B.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偏见 C.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 D.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建信仰

3.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表: 朝代 最高财政收入 100000000两白银 北宋 80000000两白银 南宋 5000000两白银 明代 3000000两白银 清代 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 A.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B.明清时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 C.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

4.目前史学界对于雅典是否为民主政治存在争议,其中反对者最主要的理由是雅典( ) A.一些功勋卓著的公民被流放 B.将军等重要职位未完全开放 C.存在所谓的“多数暴政” D.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数较少

5.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 A.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6.“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孙中山此话表明,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

A.外国势力的干涉 B.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军阀之间的混战 D.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7.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第1页(共14页)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8.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而1787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这一转变( ) A.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 B.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 C.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 D.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

9.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

A.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B.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10.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

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这反映了( )

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 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 C.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D.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

11.“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心理层面的时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作为整个精神文化核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民族精神层面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影响和变革.”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 B.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

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之光 D.宗教改革主张“教随国定” 12.201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亚太自由贸易区﹣( ) A.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 B.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 C.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D.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 全国总人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率(%) 1840 1843 1893 1901 1920 1931

41281 41724 33671 42645 44715 46884 2768 2825 2769 4173 4742 5106 第2页(共14页)

6.7 6.6 8.2 9.8 10.6 10.9 1936 46962 5281 11.2 1949 54167 5765 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材料二: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

…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 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 显得微不足道了.﹣﹣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三: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 年份 城市化率 年份 城市化率 年份 城市化率 1949 10.6 1959 18.4 1969 17.5 1950 11.2 1960 19.7 1970 17.4 1951 11.8 1961 19.3 1971 17.3 1952 12.5 1962 17.3 1972 17.1 1953 13.3 1963 16.8 1973 17.2 1954 13.7 1964 18.4 1974 17.2 1955 13.5 1965 18.0 1975 17.3 1956 14.6 1966 17.9 1976 17.4 1957 15.4 1967 17.7 1977 17.6 1958 16.2 1968 17.6 1978 17.9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请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14.如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曲线A、B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A、B影响力的演变历程.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在第44、45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撒彻尔夫人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更加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上台组阁的.她主张放弃扩大政府开支,大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政策;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为此,自1979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之后,便对英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改革”.她还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为此,英国政府陆续把电讯、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了,价值50亿英镑的煤气公司等企业到1986年也出卖了.

第3页(共14页)

改革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首先取得了成果,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3.3%下降到1985年的5.5%.但是紧缩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英国的工业基础也萎缩了.首相强调她的政策已见成效,不仅顶住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党的猛烈攻击,而且一再改组内阁,撤换了反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大臣.撒彻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6年,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比美国或世界上其他三大工业国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个都快.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撒彻尔夫人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彻尔夫人改革的影响. 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爽、水利诸书.授简讨.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方、坐论,无问寝食.尝日:“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遂于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等,威所究治.先是,二年五月日蚀,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光启受命监修历事,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不误为准.所为农书,计十二目,而终以荒政.其议屯田,以垦荒为第一义,立虚、实二法招徕之.“盖棺之日,囊无余赀” 材料二:(徐光启)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者.﹣﹣竺可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徐光启处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他的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是哪两方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

第4页(共14页)

2016年江西省上饶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C.士人阶层垄断政治 D.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 【解答】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

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

士人阶层垄断政治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

“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D项错误. 故选A.

2.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全都)而为夷也?”这说明他( ) A.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 B.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偏见 C.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 D.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建信仰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三教合一潮流.考查韩愈对三教合一潮流的认识.

【解答】材料“…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说明韩愈并未主张三教合流,故A项错误. 狭隘的民族偏见,题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

“今也举夷狄之法…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白话文的意思为:现在,却尊崇夷礼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们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可以看出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故C项正确.

题中只是对“也举夷狄之法”进行了质疑,并未提倡儒学复兴运动,故D项错误. 故选C.

3.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表: 朝代 最高财政收入 100000000两白银 北宋 第5页(共14页)

南宋 明代 清代 80000000两白银 5000000两白银 3000000两白银 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 A.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B.明清时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 C.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 【考点】古代赋税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了解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军事等占有较大的支出费用,在税收上重视工商业税收,而明清时期政局相对稳定,在税收上简化税收,通过“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改革,使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驰,这客观上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解答】材料中宋代税收高于明清,一方面由于出现“冗官”“冗兵”造成“冗费”,加上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岁币”等支出,政府只有增加税收,宋代是唯一工商税超过农业税收的朝代,也是唯一不“抑商”的朝代,明清时期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且税收向土地田亩为主,因此两宋与明清时期税收政策有较大区别.故B符合;

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故D错误. 故选B.

4.目前史学界对于雅典是否为民主政治存在争议,其中反对者最主要的理由是雅典( ) A.一些功勋卓著的公民被流放 B.将军等重要职位未完全开放 C.存在所谓的“多数暴政” D.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数较少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解答】雅典民主政治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许多不足,其民主实质是奴隶制社会下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外邦人特别是广大的奴隶没有民主权利,因此不能体现广大人民的民主,D项最符合题意;

A、C项是由于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造成的,不能以此否定雅典民主,故排除;十将军是雅典最高军事机构,其任职受公民大会的选举和监督,不能说是不民主的体现.故排除B. 故选D.

5.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 A.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考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分析】本题考查了《资政新篇》.洪仁玕1859年提出了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第6页(共14页)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解答】《资政新篇》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在当时没有实行,故A项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故B项错误;

《资政新篇》最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故C项正确;

《资政新篇》脱离了农民阶级,并未获得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故D项错误. 故选C.

6.“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孙中山此话表明,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

A.外国势力的干涉 B.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军阀之间的混战 D.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考点】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分析】本题以孙中山的话为切入点,考查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可知,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外国势力的干涉,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考点】严复的民主思想;中西方文化交流.

【分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民主思想.考查严复思想的本质.

【解答】严复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大力学习西学,但是在严复所处的时代,人们仍然视科举取士为正途,通过科举晋身,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报负,否则沦为平常人而不受重视.严复多次参加科举,却名落孙山,因此常有“局外人”之感,感慨“内实抒宿愤,外示倡西学”,这在本质上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故C项正确. “进化论”思想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项排除.

当时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成为推动革新的动力,故B项错误. 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是表象,不是本质,故D项排除. 故选C.

8.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而1787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这一转变( )

第7页(共14页)

A.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 B.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 C.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 D.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

【考点】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分析】本题考点是美国邦联制和联邦制、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重点考查三权分立的代议制的内容和作用.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州不论大小”享有相同的决策权,这必然遭到大州的反对.为解决大小州的权力分配问题,1787年宪法最终采取了参众两院议员不同的产生办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不论州的大小,均可选举两名参议院议员,而众议院的议员则根据人口进行选举.故“双重分配”的原则实际上解决的是“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所以应选B. 故选B.

9.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

A.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B.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考点】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通过对材料中的内容分析联系所学内容可得出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发展因素.利用排除法做题.

【解答】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三个阶段均是侧重经济方面的,1750﹣1850年的西方、1840﹣1919年的中国、1917﹣1937年的苏俄(联)都是由农业文明

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时期,体现出作者该论述的依据是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

1840﹣1919年的中国并未全面确立起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

1840﹣1919年中国虽然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出现近代工业,但自解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C错误;

1917﹣1937年苏联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故D错误. 故选A.

10.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

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这反映了( )

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 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 C.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D.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 【考点】英国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重点掌握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影响.

【解答】A、材料中节育现象未必反映人们的生育观念是否修正,故A项错误; B、材料中的节育与尽快脱贫无关,故B项错误;

C、中产阶级和工人生育观念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压力大的现实境况,故C项正确,这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D、19世纪末期的英国处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在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出现知识经济,智能型职员群体才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故D项错误.

第8页(共14页)

故选C.

11.“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心理层面的时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作为整个精神文化核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民族精神层面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影响和变革.”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 B.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

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之光 D.宗教改革主张“教随国定”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的科学技术.考查科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解答】材料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对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现代主义文学与科学理论也有密切关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科学理论之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宗教改革不属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1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亚太自由贸易区﹣( ) A.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 B.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 C.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D.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和影响. 【解答】材料主要讨论了亚太自由贸易区实现的方法.“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是因为这些双边贸易协议根据特惠程度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关税税率,无数的原产地规定(往往根据产品而有着不同的定义).这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的,仅仅合并这些协议,不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因此选择B.ACD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 全国总人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率(%) 1840 1843 1893 1901 1920 1931 1936 1949

41281 41724 33671 42645 44715 46884 46962 54167 2768 2825 2769 4173 4742 5106 5281 5765 第9页(共14页)

6.7 6.6 8.2 9.8 10.6 10.9 11.2 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材料二: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

…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 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 显得微不足道了.﹣﹣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三: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 年份 城市化率 年份 城市化率 年份 城市化率 1949 10.6 1959 18.4 1969 17.5 1950 11.2 1960 19.7 1970 17.4 1951 11.8 1961 19.3 1971 17.3 1952 12.5 1962 17.3 1972 17.1 1953 13.3 1963 16.8 1973 17.2 1954 13.7 1964 18.4 1974 17.2 1955 13.5 1965 18.0 1975 17.3 1956 14.6 1966 17.9 1976 17.4 1957 15.4 1967 17.7 1977 17.6 1958 16.2 1968 17.6 1978 17.9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请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考点】材料解析题;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的成就与失误. 【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考查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不同时期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答】(1)由材料一的数据可知,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是局部时段有所波动,总体上不断上升.依据材料二“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反可以得出虽有所发展,但总体上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影响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因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回答.经济上五口通商后,城市内的现代工业逐步兴起;对外开埠城市以商业化为主,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不足(或工业化水平整体低,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动力不足).政治上长期战争(如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对江南城镇破坏很大.思想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的数据可以看出,1949﹣1958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6到16.2,呈平稳发展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城市工业人口大量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出现;“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整体停滞不前;“上山下乡”运动使城市人口流向农村等. 故答案为:

(1)趋势:局部时段有所波动,总体上不断上升. 特点:虽有发展,但整体上城市化进程缓慢.

因素:五口通商后,城市内的现代工业逐步兴起;对外开埠城市以商业化为主,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不足(或工业化水平整体低,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动力不足);长期战争(如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对江南城镇破坏很大;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2)特征:1949至1958年,城市化平稳发展.

第10页(共14页)

原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城市工业人口大量增加.

因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出现;“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整体停滞不前;“上山下乡”运动使城市人口流向农村等. 14.如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曲线A、B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A、B影响力的演变历程. 【考点】阐述见解题;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考查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以及发展历程.

【解答】第一小问的理论,依据材料中曲线A在1850年影响力达到高峰,1929年后减低,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是自由主义;依据材料中曲线B影响力在20世纪30年代后上升,20世纪70年代后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是凯恩斯主义.第二小问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从曲线AB的起点、高点、低点等几个角度概括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曲线A经济理论:自由主义

历程:从1776﹣1929年,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渐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 曲线B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

历程: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所创立;二战后特别是50一60年代,凯恩斯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并得到社会上的普遍承认和广泛支持;70年代凯恩斯主 义在理论相实践上无法应对滞胀,因而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在第44、45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撒彻尔夫人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更加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上台组阁的.她主张放弃扩大政府开支,大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政策;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为此,自1979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之后,便对英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改革”.她还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为此,英国政府陆续把电讯、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了,价值50亿英镑的煤气公司等企业到1986年也出卖了.

改革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首先取得了成果,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3.3%下降到1985年的5.5%.但是紧缩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英国的工业基础也萎缩了.首相强调她的政策已见成效,不仅顶住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党的猛烈攻击,而且一再改组内阁,撤换了反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大臣.撒彻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6年,英国

第11页(共14页)

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比美国或世界上其他三大工业国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个都快.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撒彻尔夫人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彻尔夫人改革的影响. 【考点】材料解析题;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撒彻尔夫人改革.考查撒彻尔夫人改革的特点以及影响. 【解答】(1)根据材料中的“放弃扩大政府开支、大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政策;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和“她还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可以得出改革取向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理论是货币主义学说;“首相强调她的政策已见成效,不仅顶住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党的猛烈攻击,而且一再改组内阁,撤换了反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大臣”可以得出改革过程充满了艰难和曲折;“撒彻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表明了改革成效明显,取得了成功.

(2)根据材料中的“紧缩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英国的工业基础也萎缩了.”可以得出加大了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撒彻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6年,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比美国或世界上其他三大工业国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个都快.”可以得出改革使英国逐步摆脱经济“滞胀”,英国经济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推动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等. 故答案为:

(1)特点:改革取向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理论是货币主义学说;改革过程充满了艰难和曲折;改革成效明显,取得了成功.

(2)影响:改革使英国逐步摆脱经济“滞胀”(回答经济增长较快,通胀率降低亦可);英国经济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推动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如答加大了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亦可给分) 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爽、水利诸书.授简讨.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方、坐论,无问寝食.尝日:“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遂于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等,威所究治.先是,二年五月日蚀,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光启受命监修历事,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不误为准.所为农书,计十二目,而终以荒政.其议屯田,以垦荒为第一义,立虚、实二法招徕之.“盖棺之日,囊无余赀” 材料二:(徐光启)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者.﹣﹣竺可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徐光启处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他的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是哪两方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

【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古代的天文 历法成就;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12页(共14页)

【分析】本题考查徐光启的事迹.考查徐光启所处的时代背景、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对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 【解答】(1)第一小问的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回答即可.根据所学可知,背景是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思想专制、八股取士;逐渐走向闭关锁国.第二小问的研究,依据材料“《农政全书》”、“《历书》”可知主要在农学和天文学两方面.

(2)本小问是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首先表明态度赞成或不赞成,其次说明态度的原因,可从徐光启的贡献、地位以及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

(1)背景: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文化:思想专制、八股取士; 对外: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两方面:农学和天文学.

(2)赞同.徐光启借鉴西方的科学,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与利玛窦等合作翻译了《泰西水法》等科学著作.

第13页(共14页)

2016年8月19日

第14页(共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