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2-12-24 来源:世旅网
第25卷第5期 vo1.25 No.5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15年IO月 Oct.201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黄 同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总结了过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分析了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 面临的诸如办学经验积累不够、实验设备更新缓慢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未来建设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15)o5-oi44-04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 性和先导性的产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电路与系 了专业培养目标,即本专业培养服务西北地区电子 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 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等理论为基础, 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 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使用电子专 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 业仪器工具及计算机软硬件工具,具有较强创新精 神和适应性,既能产从事各种电子产品和系统的研 究、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又能快速适应各类计 算机、通信网络和电子产品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 和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作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和计算机技 术于一体的宽口径专业[1]。目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 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历经九年发展,已经建立 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 的指针,指导我们后续的各项建设任务,从近年学 但也还存在办学经验积累不够、实验设备更新缓慢 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解决。 生就业等情况看,这个目标符合实际,定位准确,需 要一以贯之加以坚持。 1.2围绕专业目标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涵盖的 知识面比较广,其建设包括专业培养方案建设、人 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保障,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对应用型人才的 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三本高校在编制课 程体系时过多沿用学术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由 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抽象,原理多,概 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 学保障条件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 结合我院客观实际,在现有条件下,近年来我们重 点加强了下列三个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I确立以工程应用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培 念多,如果不跳出二本高校的课程体系,学生一知 半解并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因而这并不适用于 基础知识薄弱的三本院校的学生[3]。 养目标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理工科院校开设了电子信 息工程专业,每个学校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办学条 为此,我们根据培养方案,将电子信息工程专 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知识平台:公共基础平台、 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包含 件和学生素质等方面差别很大,在电子信息工程专 业的各个分领域优势各不相同,同时,各个地区电 的课程是学院统一的思政类课程、高等数学、大学 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等课程,属于学院 统一的通识基础课,又可称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 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是课程设置的重点,紧紧围 绕培养目标,全部按照“有用,够用”的思路设置。 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的层次的也千差 万别 。 为此,根据我院实际,通过广泛调研,我们确立 收稿日期:2015—07—03 作者简介:黄同(1980一),男,河南南阳人,延安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小波分析、现代信号处理、系统软件开发、底层驱动 开发和DSP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144・ 黄 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1.2.1按照知识结构完整和内容精练够用的原则设 置专业基础平台 教材方面,当前我国面向二本及以上学生的教 材体系已经非常完善,面向三本院校和高职高专学 生的教材虽然也在不断完善,但总体而言仍有欠 根据学生未来发展,该平台覆盖电子技术、信 息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三个主干学科的基础 课程,这部分的课程开设的特点是“优师资、大课 时、轻进度、重实效”,属于专业必修的课程。电子技 术类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 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和电子工艺装 配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各种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信息与通信技术类包括信号 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通信原 理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分析处理的理论 方法和通信方面基本理论和知识。计算机技术类包 括计算机语言、MATLAB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使学 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分析处理电路与系统的方法和 技能。 1.2.2根据学生兴趣,以就业为导向原则设置专业 方向平台 在专业方向平台方面,不再突出跟踪学科前沿 和先进技术,同时也不再拘泥于过去狭窄的专业对 口设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的就业取向,设 置了“测量与控制模块”和“信号与通信模块”。这两 个模块的基本特点是“小课时和重理解”,属于专业 选修的课程。“测量与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技术、 传感器原理、电子EDA技术、电子测量技术、自动控 制原理、PLC原理与应用和常用家电原理与维修等 课程,侧重于面向电子方向的应用。“信号与通信模 块 包括电子专业英语、单片机技术、传感器原理、 随机信号分析、信号检测与估值、RFID原理与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DSP应用等课程,侧重于通信方向。 总之,要使学生在四年学习中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 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就业技能。 1.2.3合理确定教学大纲和教材 根据课程设置中的指导思想,按不同类别,我 们反复研讨,逐门课程修订了教学大纲。明确课程 性质和教学目标,以此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哪些内容该讲,哪些 内容不讲,哪些内容可讲可不讲,哪些内容详细讲, 哪些内容简略讲,全部予以明确。教学要求方面具 体来说就是:对核定的教学内容,按照“了解、识记、 理解、掌握和精通”五个层次,给予明确并分配课 时。另外,在成绩评定办法和实验内容设置也做了 完整说明,并要求所有授课老师严格执行。 缺。由于三本学生绝大多数不额外看参考书的客观 实际,上课用的教材就显得非常关键,太难或者太 容易都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为此,根据课程性质和 教学大纲,我们始终坚挣‘优选教材”,即,首先根据 字数不超过30万字,页数不超过250页,初步筛选 出每门课程的适用教材,然后在网上特别是书店实 地查阅,反复对比,最后根据过往学生反馈稳定一 门教材。同时,积极谋划自编自用教材,并适时向外 校推广,扩大专业影响力。 1.3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应用型人才就其本质而言必然要加强实践能 力的培养,对此我们极为重视,将其视为专业培养 成败的关键 。为此,我们明确了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和目标原则,并在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集中 呈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集 中实践、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素质拓展,共计55 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高达31%。集中实践包括通识 实践课(入学教育、国防教育、毕业教育)、专业实习 和专业应用技能实训(含毕业设计)。课程实验是课 程体系中单个课程实践部分的总和,包括电路分析 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高频 电子线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电子工 艺装配实验、单片机技术实验、电子EDA技术实验、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等。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见习、电 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或 就业技能培训或校企合作课程。素质拓展包括读书 活动、科技与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文体 活动、技能与资格证书等。 其主要特色是:(一)改革实验内容,针对验证 性实验较多,设计性实验偏少的问题,加大了设计 性和综合性实验,在专业基础平台课和部分核心专 业方向平台课中尽可能多地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 实验。(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外实践基地, 特别是积极引入社会培训机构广泛参与,并共同承 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专业建设,也 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并弥补了专业双师型教 师的不足。这些措施的施行,使学生的工程素质和 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足 ・ 145・ 第25卷第5期 vo1.25 No.5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15年1O月 Oct.2O1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其他专业建设过程类似, 都是一个从不完善和不适应到完善和适应,然后随 着时间变迁,再次出现不完善和不适应,循环往复, 螺旋上升,逐次推进的过程。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 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 的不足。 2.1办学经验积累不够 相比其他公办院校的电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办学时间只有九年,时间太 短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特别是在开办最初 几年,不但师资变动较大,而且培养方案每年一套, 虽然民办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与市场需 求挂钩,但在变动如此频繁的情况下,办学积累、办 学传统和管理模式聊胜于无。同时,省内同类院校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机制缺失,可资借 鉴的经验,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培养经验非常有限, 因而和学院其他部分专业类似,虽然已经有了一些 积累,但总体还处于摸索阶段,积累不够。 2.2资金投入不足,实验设备更新缓慢 我院主要经费来源是学费的收入,由于办学成 本的逐年增加,学费提升受到学生承受能力以及政 府物价部门审批的制约,经费有限,而电子信息工 程专业和其他工科专业类似,不仅前期需要大量的 资金投入在实验室建设,而且随着技术的更新换 代,后期又需要对设备进行添置和更新。在这样的 情况下,一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设备逐渐老 化或损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亟待 更新改造。 2.3生源质量和学科基础变差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全民时代,除了公办院 校连年扩招的因素外,民办高校经过2O多年的发 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接收,吸纳了大量学 生入学。三本的学生本身与公办院校收录的一本、 二本的学生有先天的差距,我们通过近几年教学一 线观察体会,同样是招录的三本学生,除偶尔某届 学生素质较高外,基本呈现逐年变差的趋势。这些 学生在学习理工科,特别是电子信息工程这类对计 算和逻辑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时,显得比学习文 科类专业更加吃力。 2.4师资能力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是学院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是完成培养应 用型人才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然而,和其 他专业类似,由于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 ・ 】46・ 和社会保障不如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本身对优秀教 师的吸引力并不高。同时,专职教师队伍还存在年 纪轻、职称低和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虽然理 论上说,可以通过外派外聘教师填补,但是在培养 方案压缩课时和学院实施大班额后,教学任务课时 大幅减少,外派外聘教师基本消失。经过多年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这支专职队伍虽然有各种问 题,但是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且人员稳定,在此情况 下,师资数量缺乏已经不再是制约因素,真正需要 提升的恰恰是现有教师的各项教育教学能力,特别 是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能力。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3.1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师资队伍培养 名师出高徒,建立一支理论性强并且实践能力 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 养目标的必要前提。当前,在专职教师队伍数量足 够的情况下,建议不断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 养,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各种学术和科研活动,参与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术会议,选派人员参加专业培 训,向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同时,还为教师申报科研 项目和教改项目创造条件,以项目带教学,使教师 的专业技能和培养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高。当然, 从知名院校聘请相应专业的实践能力强并乐于奉 献的兼职教授,以及从科技企业引进具有中级工程 师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也是较好的 方法。 3.2根据社会需求,及时准确定位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固然需要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在 技术更新加快、就业市场变动和学生素质不断变化 等因素的影响下,及时正确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学 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确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该专业 特色明显,适应社会的需求也非常重要。为此,建议 学院构建相关平台,加大对毕业生追踪调查,同时 发挥招生就业处和用工单位联系密切的优势,建立 按专业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进行人才需求调查的 机制。 3.3强化实验室建设,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巩固学生 的理论知识,也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有很大的 帮助。另外,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利用率,建议延 黄 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甚至个别实验室由学生自主 管理,学院不仅向实验室提供场地和仪器设备,还 可选派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作为该实验室的指 导老师,让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相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历经近九年的发 展,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显著 效果,但是当前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相信随着 办学经验的积累、办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学管理的 完善,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 量会逐步提升。 信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3.4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建设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必备条件。要依据专业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逐 步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 参考文献: [1]张国云,李文,李宏民,等.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 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新模式: 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O1). 要尽可能地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 真实或仿真的工程环境;要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 共享,避免各学科专业各自为阵,自成体系。校外基 地的建设要通过进一步加强校企间的密切联系,探 索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 4结束语 [2]李松松,郭显久.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3]赵明富,罗彬彬.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 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O12,(S2). [4]王效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探讨团. 武夷学院学报,2011,(02). Pract i ce and Th i nk i ng of App I i cat i on Ia I ents Cu I t i vat i on i n E I ectron i c I nformat i on Eng i neer i ng HUANG Tong (InnovationCollegeofYan’anUniversity,Xi’an shanxiTlOlO0)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aken i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past,it analyzes the currently facing questions dur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application talents in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uch as the deficiencyofaccumulated experiencein education,MowupdatesofIaboratoryequipmentandinsuffi— cient practical teaching abi1ity of teachers.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fu— 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Application Talents:Personnel Train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张隆辉 ・1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