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解题。
1、师: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生:亡羊补牢、坐井观天、狐假虎威?? 3、师:选择发言的一名学生讲讲知道的那则寓言故事。 4生:讲故事?? 5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6、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
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掩耳盗铃》,认真欣赏说说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完整)
2、出示生字,学习理解。
(1)拼拼音读生字(2)组词(3)选择一个造句 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部分(很想把铃铛偷走) 第二部分(想办法) 第三部分(结果被发现)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
个办法,想了什么办法呢? 4、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是个愚蠢的人,你不要自作聪明,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被人发觉)
6、小结:他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结果被人发觉了。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总结
1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
2再读课,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能自欺欺人,要踏踏实实做人) 3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五、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六、拓展延伸 ) 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告诉大家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能自作聪明,自欺欺人。(给
学生几分钟练习时间)找学生表演。 七、作业
续写《掩耳盗铃》 写作提示:1偷铃铛的人被发觉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2偷铃铛的人会知道错吗? 3我们要怎样做人呢?篇二:《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 说课人: 王开明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结果被当场发觉的故事。教材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短小精炼,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出于对本班实情的分析,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
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
范的养成。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播放动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尊重学生爱好
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读通全文是理解问题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并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课文的自信心,能自主复述,从而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初读中强化了记忆,树立了条理。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 。从阅读的阶段目标来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
投入,把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空间,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
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2013.9.12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开明 【教学目标】: 1、学习《掩耳盗铃》,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明辨盗铃人的错误做法,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生活中某个道理的一种文体。 【教学重点】:在读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的语句时,要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通过故事内容,在表演、讲述等活动中,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1、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3、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大家。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 请看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掩耳盗铃》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 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
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 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
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六、整理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2、作业: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 (三)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2013.9.12篇三: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罗平九龙小学 秦红 [教材简析]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
自己。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法] 演示法 讲述法 引导法 鼓励 [学法] 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检查生词的读音。 3、找一找,课文中那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 4、读课文 (1)、自由读。(2)同桌读。(3)指名读。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
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表演明理 1、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掩、伸、偷、碰(板书)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
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2、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
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五、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2、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六、拓展延伸 1、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以前学过的??;课外看到的??;听大人讲的??)老师及时肯定:真不错,书上的东西记得这么清楚,还能让课外知识
丰富你们的大脑。这都是学知识的方法! 2、你们学了后面的一则寓言后,举办一个寓言故事会好吗?请更多的老师也来参加吧! 3、选择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篇四:《掩耳盗铃》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五:掩耳盗铃_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铃、椎、铿”。 2.结合插图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重点、难点:
1.联系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知道盗铃人可笑在哪里,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 师:来到咱们城关三小,我十分荣幸也异常高兴。看到在座的各位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老师已经有点儿迫不及待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了,好吗? 那你们认识我吗?(课件出示) 那该怎么称呼我呢?
学生自我介绍,学生分组。 二、游戏导入
1、游戏:你说我猜 规则:由一名同学用语言描述照片内容,另一名同学猜中照片相对应的寓言故事即可过关。
(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拔苗助长) 说说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点? (寓言: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2、出示铜钟的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钟。 (师简要介绍 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则寓言与这口铜钟有关。 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铃”是什么意
思? 掩:捂住。 盗:偷窃。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大钟。(生做动作加深理解) 二、初读文章,读通课文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则寓言跟以往学过的语言不同,它们都是文言文,
你知 道什么是文言文吗?古代人说的话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首先,我们就要能把这则文言文读通。 (多媒体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2、师带读,划分朗读节奏。 生字:“铃、铿”是后鼻音;“椎”读chuí也可读zhuī,本文中作chuí。 朗读节奏: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 椎/毁之,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各种形式读通课文。 (个人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分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a、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b、以椎毁之,钟铿然有声。 c、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
(1)除了注释中的字比较难理解,你们还有哪些字不理解它的意思? 注释:铃:这里指钟。 钟:古代乐器。 负:背着。 椎:敲打东西的器具。 铿然:形容声音很响亮。 遽:急忙。 难理解的词:者:...的人。 欲:想要,将要。 以:用。毁:毁掉。 (毁)之:钟。恐:害怕,担心。闻:听到。(闻)之:钟声。其:他,他的。 (2)这篇课文大概意思是?(学生自由说) 有一个人偷到了一口钟,想把这口钟背走,但是,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他就想用椎子敲碎了再带回家,但椎子一敲,钟就发出响亮的声音。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赶来抢夺这口
钟,他就急忙掩住了自己的耳朵。 4、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四、揭示寓意,启发引导
1、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是什么?(可以用原文回答) 2、你知道他掩耳盗铃的结果会是怎样?想一想。 3、你觉着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愚蠢可笑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捂住别人的耳朵!)
4、盗铃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自作聪明,自欺欺人) 4、从这则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做事要老实,不能贪小便宜,耍小聪明,更不能自欺欺人,,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才能获得。
六、总结拓展
1、现在,你知道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了吗?(指明回答) (讽刺那些玩弄笨拙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现象? 3、带上我们的收获,再一起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七、布置作业
1.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