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走生态旅游之路
2020-04-29
来源:世旅网
旅游与生态 兰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走生 态旅游之路 刘艳 石惠春 (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文章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的生态旅游开发方式进行了分析,从生态 旅游发展的优势、市场定位、产品策划、旅游形象定位、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及相关管 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了设计研究实施情况及尚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为该景区的 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开发设计方案。 【关键词】兰州市;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旅游开发 一 引言 因隋开皇初设兰州总管府而得名。兰州,古称金城, 自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CN)特别顾问 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 H.Ceballo sLascurain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 地,文化古迹众多。市内不仅有全国独有的百里都 后,二十多年来,人们对“生态旅游”不断思考、探 市黄河风情旅游线,沿途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 索,总结出生态旅游的核 、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道、黄河母亲雕塑、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天 生态旅游的基本对象是当地现有的自然景物 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以 (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及南北滨河路的绿色长廊、亭台楼阁,形成“黄河之 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不损害当 都”的独特风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同时周边也有 地现有的旅游对象和资源; “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生态旅游应对当地现有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有改 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等众多的旅游景区,而且东 善,即能促进旅游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应 连麦积山景区;西接敦煌莫高窟;南依桑科大草原和 使旅游区内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拉I、楞寺;北与景泰黄河石林 人们在生态旅游中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历史遗 和宁夏沙湖等自然景观相连。因此,兰』』、『、I市旅游资源 迹,陶冶自身情操,充分认识自然,从而发出热爱和 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观念和热切希望。一句话,生 (一)地理位置 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 方向。 的几何中心,被誉为“陆都”。黄河上游,东经 102。30 ~104。30 示口北纬35。51 ~38。O0 之间, 二 兰州市旅游资源的概况 兰JJ、『、陈迎陕西,西通新疆、青海,北接宁夏、内蒙古, 兰州市区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南北群山环抱。 南达四川、西藏。 作者简介:石惠●,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2007年在中田科学院寒区卑区环境与工程所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生态经济 刘艳.西北帅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 JOURNAL 0F TouRJsM DEVELoPMENT Il 73 旅游发展研究 (二)资源特色 丝绸之路成了中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桥梁。 全国独有的百里都市黄河风情旅游线;位于丝 兰州是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当年中西方商人 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 一列列驼队便走到这条商路上,沿丝绸之路留下了 众多的文物古迹。 .三 兰州市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与市场定 4.浓郁的黄河民俗风情。 位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在甘肃穿过盐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 锅峡后,进入了兰州谷地,纵贯兰州市110公里,是 1.优越的区位条件。 兰州成为全国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两岸 兰州“坐中四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 黄土丘陵排布,壁立的黄土崖,黄土台阶地上农田、 扼塞。“同时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 果树,渡河的羊皮筏子。提水灌田的大风车,生活在 交汇于此,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撑点和辐射 黄河两岸黄土地上的人们,在这种冬季寒冷春季多 源,是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国家旅游局对外推 风沙的环境中,形成了高亢激昂、淳朴热情的乡土文 出的主要旅游线路中,丝绸之路、香格里拉、黄河文 化,一派黄河黄土风情。 明、万里长城、红色革命、青藏铁路6条线路都与甘 此外,兰州市还有回族、藏族、东乡族、土族、 肃息息相关,以兰州为中心的主要旅游线路连接着 保安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各自的民族风情 周边省区。 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两山夹一河”的黄土、黄河组成的独特的西 (二)市场定位 北风光。 踏黄河之水,行丝绸之路。 传统的旅游线路多以城市、古迹、名山、大川等 四 兰州市生态旅游产品策划及形象定 为游览内容,现在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使人们 位 往往会追求大漠草原、荒山野林等所谓“非现代”、 (一)产品策划 “原始性”的旅游产品。而兰州市的地貌主要由黄 生态旅游区产品的设计、开发必须以满足市场 河冲击而成的大片河谷盆地、绵延起伏的山地和沟 的需求并以保护为前提,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又应 壑纵横的黄土梁峁构成。这种黄土、黄河组成的浩 考虑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差异性、超前 瀚的西北风光则给旅游者带来畅旷而神秘的感觉。 性、以保证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黄土、黄河组成的线条与柔和的色彩以及荒凉的景 兰州市的特色旅游产品可开发为以下系列:乘 色是大自然的杰作,这些旅游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 羊皮筏漂流黄河游、“丝绸之路”旅游、骑骆驼旅 雕饰的原始风貌,景观独特,神秘感强,给游人以强 游、游客参与性项目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宗教文化 烈的对比和新奇的刺激,吸引久居城市的人回归大 旅游、农家乐旅游、徒步专线旅游、农村生态旅游。 自然。使游客尽情领略孤寂的趣味,感受黄土、黄 (二)形象定位 河、夕阳浪漫的情调。 总理念定位为:“千古丝路集散地,山水秀美黄 3.历史悠久的丝路文化。 河城”。 西汉时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 一级理念定位为:“黄河之都”,“天下黄河第一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向西最远到达了条支(今伊拉 城”。 克)及地中海沿岸,打通了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化交 二级理念定位为:“丝路花雨”。 流之路。因中国的丝织品通过这条线路远销中亚、 五、兰州市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发展目 欧洲等地,后人称之为“丝绸之路”。 标及开发指导思想 “丝绸之路”东起古都长安,经天水、兰州,纵 (一)存在的问题 穿1600多公里,经河西走廊,出阳关或玉门关,在新 1.大多数人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误区(表1)。 疆分为南北两支,一直到中亚、西亚和印度。历史上 2.缺乏树立精品的意识,精品不精,竞争优势 74 II J OURNAL OF TOURISM DEVELOPMENT 旅游与生态 表1大多数人认为的生态旅游与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的对比 生态旅游 内涵 旅游管理部门 游客行为 严格说来多数仅是走进自然、返璞归真的自 增设了一些垃圾 一些游客也具备了不乱 大多数人认为 然旅游,有些理解好一点的也只是“享受自 箱、公厕和宣传 扔垃圾;不采花草之类 的生态旅游 然”,而绝少有“保护自然”的重要环节。 牌。 的自觉行为。 真正意义的 生态旅游 应把生态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 “保护”作为既定前提,把环境教 始终贯彻生态意 识、生态理念和 人类是自然的成员; 新知识的高层次旅游活动。 生态道德 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表2甘肃省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及接待国际旅游人数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国际旅游人数(人次) 地区 2008 2009 2008 2009 全省 1603.42 1253.84 83196 60711 兰州市 359.51 288.61 13280 12636 嘉峪关 211.77 207.41 12861 12009 天水市 11.66 4.73 747 251 武威市 56.79 84.46 3125 5759 酒泉市 833.95 608.76 45180 26460 不强。 有充分发挥枢纽地带和省会城市的优越性,导致客 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就是兰州市最具有光彩 源市场不足。 和魅力的亮点。可就丝路文化的竞争力来说,上游赶 4.盲目开发,导致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 不上西安、洛阳,下游竞争不过乌鲁木齐,就省内而 统失调。 言没有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的名气大,对外竞争 由于兰州市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开发者急功近 没有优势。在美丽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旅游资源分 利,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 散,层次不分明,缺乏整合。 与规划,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重开 3兰州市地处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宣传力 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破坏。 度不够,客源市场不足。 据兰州市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风景区 近年来,各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进行了大规 的水土、大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 模的旅游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过了规定的标准。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 游览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 物剧增。另外,有的风景区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 的贡献。尽管如此,相对东部地区而言,西北地区尤 热衷于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诸如 其是甘、青、宁等省仍明显落后。以甘肃为例,其旅 修建索道以及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 游接待人数尚不及广东省的1/30,旅游收入更是不 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笆’ 及后者的1/100。其次,兰州市2008—2009年国际旅 极不和谐。其次,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 游外汇收入下降了7O.90万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减少 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破坏了自然风 44人次,2009年兰州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仅占全 景区的原貌,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使脆弱的生 省23.01%,比酒泉市低 5.54个百分点,兰州市国际 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旅游人数占全省20.81%,比酒泉市低 2.77个百分点 5.管理混乱,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资源 (表2),由此可见,兰州市的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投 开发、经营和管理人才。 jouRNAL oF 1℃uRJsM DEvELoPMENT l 75 旅游发展研究 首先,作为旅游资源主要载体的森林公园、自 物保护法》,以及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 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就分别隶属于林业部 通知等有关规定,加强对开展生态旅游区域的生态 门、建设部门、环保部门、水利水电部门、海洋部门 环境保护,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条款,运用法律手段 等,而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行业管理者的兰州1市旅 实行有效保护,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游部1、-3,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生态旅游基地。这样在 其次,为了维护旅游区的环境,实现生态旅游业 管理上产生各自为政的局面就在所难免,真正的生 的可持续发展,兰州市应当在三项原则下对景区生 态旅游无法得到保障。其次,这方面的人才既要懂 态环境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加强管理(表4)。 得旅游专业的资源开发、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 再次,在开展生态旅游时,旅游者必须对大自然 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掌握作为生态旅游之魂的生 负有责任感,既要善于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 态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而我国的生态旅游因起步较 美,也要主动担负起保护自然的责任,在生态旅游区 晚,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相对独立,所以,兰州 的管理中塑造负责任的生态旅游者是景区管理成功 市非常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学与旅游知识相结合 与否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可以参考以下 的专业人才。 做法(见表5)。 (二)兰州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目标 明、先后有序,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形成完整、科 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体系(表3)。 (二)加强区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开发生 兰州市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较高, 应打破行政界限,与周围省区合作,共同推进“诚信 旅游”、“无障碍旅游”活动,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 兰州市生态旅游区发展目标的实施应当主次分 态旅游 (三)开发指导思想 坚持国家西部旅游发展的政策和兰州1市生态旅 构筑西北旅游大板块(图1)。例如(1)玛曲天下黄河 游发展的总体布局。坚持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 第一湾一永靖黄河三峡一炳灵寺石窟一兰州百里黄 思想,“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利用开发促进保护” 的战略。 河风情线一炳灵寺石窟一景泰黄河石林开发黄河风 景旅游线路。(2)腊子口一哈达铺一会宁一兰州一 华池南开发红色旅游线路。(3)兰州一白银开发黄 六 兰州市生态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造负责任的旅游者 河奇观石林风光游。(4)兰州一平凉一庆阳开发道 天池溶洞游。(6)兰州一武威一金昌一张掖~酒 (一)兰州市应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管理,塑 教圣地黄土风情游。(5)兰州一陇南开发自然风光 兰州市生态旅游区,首先根据国家颁布的《环 泉一嘉峪关一敦煌开发丝绸之路大漠风光游。(7) 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自然保 兰州一定西一天水开发丝路胜迹寻根朝觐游。(8)护区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野生动 西安一敦煌一兰州一银川1一西宁一乌鲁木齐等丝 表3兰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图 自然文化双遗产旅游区; 总目标 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 黄河名胜古迹旅游区。 使景区成为自然风光 生态旅游 浓郁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自我发展目标 使景区成为设施完善、信息充分 服务良好的旅游地; 使景区成为兰州市生存与发展的经济交流的窗口。 使景区成为兰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外部效应目标 使景区成为人与自然共生协调发展的示范和教育基地; 使景区成为兰州市与外部文化实体。 最终目标 实现兰州市生态旅游 经济 社会效益的共同协调发 展,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 76 I JOURNAL oF TouRJ M DEVELoPMENT 2011年第3、4期 旅游与生态 表4兰州市对景区生态环境采取的对策和行动 原则 具体对策与行动 总体规划的规定,有步骤、分阶段地对项目开法和经营进行管理; 制止对自然环境 通过对团队和散客的游赏时间控制,对游览时间进行管理; 的人为消极作用 对生态观光区等重点景区的游客采取疏导措施,使游客在景区合理分布; 在雨天、雪天和沙尘暴等非正常天气条件下,控制游人数或关闭旅游区停止游赏活动。 保护旅游区内自 对旅游区所有动植物种群进行严格保护,维系其结构和功 然综合体原貌 能,保护自然综合体的原貌。 提高自然环境 兰州市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大气、水、噪声和放射等环境物质标准,控制和降低各项污染; 的复苏能力 采取人工手段,营造适应旅游区生态环境要求的景区。 表5塑造负责任的生态旅游者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做法 类型 主策略 次要策略 可采用措施 使用时间 游 游憩资源介绍 无线电子传播媒体 准备、去程、现地 客 说明行为后果 大众传播媒体 准备、去程、现地 教 教导使用环境技能解说 面对面沟通 准备、现地 育 身份认同 报酬奖励 现地 荣誉责任感赋予 现地 游 使 使用量 游程设计 准备、现地 客 用 使用时间 指定线路 现地 社 限 使用区域 弹性票价 准备、现地 A 制 活动内容 取缔罚款 现地 环 物品种类 法令规范制定 准备、现地 境 改变游客使用(形态、 解说教育巡逻取缔 现地现地 管 时间、地点、方法) 弹性票价阻止使用 现地准备、现地 理 隆 资讯传播 现地 低 分散游客使用(时间及 规定使用时间及空间 现地 使 空间) 弹性票价 现地 用 集中游客使用(时间及 资讯传播 现地 封闭) 规划相容性活动 现地 闭封 暂时性封闭 定期休园 现地 永久封闭 分区封闭 现地 分区封闭 现地 路沿线其他17个城市协同开发“大丝路、大旅游”。 游人容量控制是为了使旅游区的发展建立在资 (9)兰州一西宁开发“雪域佛光,清凉夏都”旅游。 源的可持续利用基础上,同时又保证游人获得最大 (10)兰州一陕西延安协同开发黄土风情。(11)兰 的旅游效益,其基本原则是:总容量不超过景区的 州一宁夏中卫一银川沙湖协同开发黄河风情旅游。 生态容量;游线容量不超过按照线路法测算的容量, (12)兰州一临夏一甘南一四川九寨沟旅游线路。 以便于游人在游赏活动中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自由 该旅游线路协同开发回、藏民俗风I隋、湿地生态、草 度;保证旅游区有相应的旅游经济收入,以维持景 原、山水风光旅游。 区的正常经营。 (三)要严格控制游^容量 2.容量控制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对兰州 根据上述原则,应当在适度的游人数量范围 市本就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矛盾 内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对游客进行适当的管理 突出,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影响旅游发展, (见表6)。 同时也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威 (四)兰州市应加强人才引进和从业人员的 胁,因此在发展生态旅游时要严格控制游人容量。 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1.容量控制的原则。 配置专业导游人员,统一服装,加强普通话训 jouRNAL oF 1 uRJsM DEvELoPMENT 77 练,个别优秀导游还应该加强外语培iJil;加强导游人 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导游服务水平;推行持证上岗 制,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 (五)树立兰州整体旅游形象,加大宣传促 销力度,拓展客源市场 旅游形象是吸引游客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关键因 素之一。兰州市应树立多样化、多层次的整体旅游形 象,全面展示其独特的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 并通过宣传促销向游客推出。一是在中央电视台黄 金时段或广播,播出部门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的有 关节目进行宣传。如:兰JJ、l、I市——国际最佳观光旅游 城市;兰州市—_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二是在报 纸上刊登有关旅游活动的文章或者开辟定期专栏介 绍旅游;三是在网络上向海内外发放宣传资料、积极 促销;四是兰州市应加强区域联合,共同举办大型 跨区域旅游推广活动。如:举办、加入西北旅游专题 研讨会、协作会、招商会;五是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 举办的国内旅游交易所;六是加强与国家旅游局驻 海外十几个国家工作机构的联系,并通过他们协助 发送兰州旅游的宣传图文资料,提供兰州旅游信息, 让中外旅游爱好者认识兰JJ、I、I、了解兰州,进一步提高 兰州的国际影响力,再掀起兰州旅游新高潮,确保 来兰州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培养绿色观念 目前,兰州市旅游教育还依然处于自发状态,缺 78 l JOURNAL oF 1’0uRjsM DEvEL0PMENT 表6对游客容量管理的措施 技术层 具体措施 加强巡视 直接管理 罚款 实施规则 雇用看护员 使用闭路电视或摄影机 限制游客数 限制利用量 限制团队规模 限制停留时间 间接管理 适当要求 根据场所和季节收取不同的费用 乏计划性和有力的控制。旅游研究机构偏少,旅游 企业专业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从业人员的平均教育 程度较低等等。因此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对游客、当 地居民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如标语牌、岩石标语、 广播宣传等,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如 向游客宣传自然保护的意义,组织人力进行旅游秩 序整顿,清楚人工垃圾和遗弃废物。 (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景区的生态保 护 兰州市地处西北干旱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 候。该区大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其自身的更新、恢复 能力差。许多地方的生态群落是在自然环境下经过 长期的演化才形成的,—旦遭到破坏,依靠自然的力 量是不能及时恢复的,即使人工恢复也未必可能。 所以,在生态旅游开发上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具体的区域旅游规划中要做好旅游环境规划,充 分考虑到在环境生态容量的情况下,规划旅游开发 的规模,使该区的旅游开发走可持续的生态旅游之路。 七 21世纪兰州市生态旅游的展望 展望未来,文化与生态旅游成为21世纪世界旅 游业发展的主流。因此,顺应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 流和趋势,依托兰州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 资源,遵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要努力 把兰帅I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区和世界著名的 2011年第3、4期 旅游与生态 旅游胜地。主要思路是: 开发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回归 (一)突出黄河 丝路文化特色,推出一批具 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 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旅游线路 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景点。 该区的旅游资源具有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的实 (三)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及旅游服务质量和 力。有令世人向往的丝路花雨、凝重苍凉的黄河风 水平 情、雄浑荒凉的黄土梁、峁、塬地貌景观、原始悠远 发展文化与生态旅游关键是人才。要面向21世 的高原风光。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上要注重旅游产 纪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遵循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要 品的质量,着力打造精品,以该区丰富、独特、具有 求,结合兰州市实际,加大兰州旅游人才的培养,努 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树立神秘黄河一丝路风情形象,打 力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旅游人才队伍,为兰州 造世界旅游品牌。 市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提供优质的、一流的 (二)把兰州建设成高品位的文化与生态旅 服务,加快兰州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的步伐,带动经 游精品景点的城市 济的发展。 根据21世纪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旅游市场需求, 依托兰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及独特的生态环境,逐步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杨桂华.生态旅游透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41-4,4.,111-112. 【2】李巧玲.甘肃境外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兰州大学学报[J】.社会科学版.2008 (2):134.-137 【3】保继刚等著.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4】程胜龙,王乃昂,郭峦.甘藏青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研究【J】_地城研究与开发,2005, 24(4):87—91 【5】汪宇明著.旅游合作与区域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3. 【6】杨载田主编.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46--347. [7】李巧玲,王乃昂.式威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5):62—65. [8】郑坚强,李森,黄耀丽.沙漠旅游资源利用在西部开发中的意义及策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1) 77—79. 【9】王清廉,张凤山,刘界远.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310—311. 【lo].g-肃发展年鉴(201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Tourism Development Lanzhou City should follow the Road of Ecotourism Liu Yan Shi Hui—chun2 (1.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llege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2.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Lanzhou Universiyt,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As a study in Lanzhou City,the region iS how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S analyzed,from the advantage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market positioning,product planning,tourism image positioning,development obj ectives,guiding principles and relate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areas such as in-depth research,discuss the design studies, implementation and remaining problems.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for the area to offer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Keywords:The Lanzhou City;tourism resources;eco-tourism;tourism development Jou oF TOURISM DEⅦLoPMENT l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