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惟有一项乃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乃是( ) A.蚕豆叶肉细胞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2.(2分)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乃是( ) A.脂质中的磷脂乃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3.(2分)下列过程中,不依赖膜蛋白的乃是( ) A.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
B.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到细胞外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 D.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4.(2分)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乃是( ) 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 5.(2分)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乃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相同
6.(2分)下列关于生长在同一植株上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第1页(共37页)
+
A.两种叶片都能吸收蓝紫光 B.两种叶片均含有类胡萝卜素
C.两种叶片的叶绿体中都含有叶绿素a D.黄绿色叶片在光反应中不会产生ATP
7.(2分)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B.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 C.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 D.净光合速率长期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
8.(2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经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经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9.(2分)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乃是( ) A.植物为鱼的生存供予氧气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供予CO2
C.能量流动能够从植物到鱼,也能够由鱼到植物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10.(2分)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供予能量的乃是( ) A.脂肪
B.钙离子 C.糖 D.ATP
11.(2分)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反射弧乃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12.(2分)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第2页(共37页)
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肾小管上皮细胞乃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13.(2分)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乃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14.(2分)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乃是( )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15.(2分)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乃是( )
A.感想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乃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第3页(共37页)
17.(2分)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乃是( )
A. B. C.
D.
18.(2分)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乃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乃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19.(2分)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乃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0.(2分)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乃是另一种鸟的蛋.若要探究这种说法乃是否确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供予有效信息的乃是( )
A.观察该鸟乃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 B.待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其形态特征 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
D.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
第4页(共37页)
21.(2分)下列乃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转录产生RNA;
⑤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其中正确的乃是( )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22.(2分)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乃是( )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D.7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23.(2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本领,其他个体间能够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24.(2分)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进入物质X和物质Z,可得到相应产物Y.下列叙述正确的乃是( )
A.若X乃是DNA,Y乃是RNA,则Z乃是逆转录酶 B.若X乃是DNA,Y乃是mRNA,则Z乃是脱氧核苷酸 C.若X乃是RNA,Y乃是DNA,则Z乃是限制性内切酶
D.若X乃是mRNA,Y乃是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则Z乃是氨基酸
25.(2分)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乃是( )
第5页(共37页)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二、非选择题
26.(10分)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乃是 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乃是 ,其产物乃是 。 (2)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 ,主要原因乃是 。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 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27.(9分)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拔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乃是: .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能够在饲料中添加起 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乃是指 ,主要包括血浆、 、 .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
第6页(共37页)
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 调节.
28.(8分)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乃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
(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乃是 .
(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 (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乃是 .
(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供予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具有 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9.(8分)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
(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乃是 .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
三、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30.(15分)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 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第7页(共37页)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 ,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 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 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如图表示的乃是泡菜中 趋势.
(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乃是 (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
四、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1.(15分)下面乃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乃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 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 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乃是根据宗旨蛋白质的 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准绳,推测其DNA的 序列,再经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 、 、4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能够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 .
第8页(共37页)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宗旨乃是 .
第9页(共37页)
2014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
参阅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惟有一项乃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乃是( ) A.蚕豆叶肉细胞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分析】在四个备选项中惟有C选项的细胞具有分裂本领,其它细胞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解读回答】解:A、蚕豆叶肉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另外叶绿体中含有色素,妨碍观察,故A选项错误;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故B选项错误;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成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故C选项正确; 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逐渐成熟,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选择,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本领,难度不大.
2.(2分)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乃是( ) A.脂质中的磷脂乃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乃是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第10页(共37页)
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均为CHO,但乃是脂肪的碳氢比例高,因此等质量的脂肪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
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乃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解读回答】解:A、脂质中的磷脂乃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故A选项正确; B、维生素D和性激素都属于固醇类物质,故B选项错误;
C、脂肪的碳氢比例比糖类高,因此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故C选项错误;
D、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核糖体乃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脂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脂质的种类和其中的固醇的种类;识记并比较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和能量的释放;明确脂质乃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
3.(2分)下列过程中,不依赖膜蛋白的乃是( ) A.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
B.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到细胞外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 D.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分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自由扩散不需要,A选项属于自由扩散,B、C、D选项属于有载体蛋白、水分子通道蛋白参与的协助扩散.
【解读回答】解:A、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特性乃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故A选项正确;
B、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到细胞外属于协助扩散,特性乃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故B选项错误;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属于协助扩散,特性乃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故C选项错误;
D、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属于协助扩散,需要水分子通道蛋白参与,故D选项错误。
第11页(共37页)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本领,解题的关键乃是理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方式乃是自由扩散.
4.(2分)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乃是( ) 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
【分析】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过程乃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同时需要消耗能量.
【解读回答】解: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过程乃是主动运输过程,与根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根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不同,吸收速率不同,故A选项错误;
B、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过程乃是主动运输过程,温度经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从而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故B选项错误;
C、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过程乃是主动运输过程,吸收水分主要经过渗透作用,故C选项错误;
D、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过程乃是主动运输过程,能够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主动运输过程的特性和意义的理解应用乃是解题的关键.
5.(2分)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乃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相同
第12页(共37页)
【分析】本题乃是对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考查,回忆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读回答。
【解读回答】解:A、植物体内的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营养物质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故A选项正确;
B、细胞中的结合水乃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故B选项正确; C、自由水能够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故C选项正确;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的含水量高,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记忆乃是解题的关键。
6.(2分)下列关于生长在同一植株上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两种叶片都能吸收蓝紫光 B.两种叶片均含有类胡萝卜素
C.两种叶片的叶绿体中都含有叶绿素a D.黄绿色叶片在光反应中不会产生ATP
【分析】生长在同一植株上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均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只乃是含量高低的差异.
【解读回答】解:A、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中均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只乃是含量高低的差异,类胡萝卜素能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正确;
B、当叶绿素含量高时,呈现叶绿素的颜色,含量低时则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两种叶片均含有类胡萝素,B正确;
C、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中均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C正确;
D、黄绿色叶片在光照条件下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在光反应过程中能产生ATP,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叶片和黄色叶片的色素的种类和吸收光能的种类,意在考
第13页(共37页)
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属于中档题.
7.(2分)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B.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 C.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 D.净光合速率长期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
【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乃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
2、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①呼吸作用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等于或小于零,植物不能生长②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植物能正常生长.
【解读回答】解:A、类囊体上产生的ATP,ATP由类囊体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为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故A选项正确;
B、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叶片的气孔关闭而出现午休现象,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减少,小麦光合速率反而下降,故B选项错误;
C、进入叶绿体的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合成三碳化合物,之后在NADP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故C选项正确;
D、净光合速率小于或等于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乃是常考的考点,要想掌握的扎实,需要会画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图,还能够根据图形进行分析当光照强度改变或二氧化碳浓度改变以后三碳、五碳等化合物的含量的变化等.
8.(2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第14页(共37页)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经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经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解读回答】解:A、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赤霉素的生理作用乃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故A选项正确;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故B选项正确;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经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侧芽,故C选项错误;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经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植物激素的知识,主要涉及生长素的作用特性、运输特性,赤霉素的作用及植物激素的合成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本领.
9.(2分)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乃是( ) A.植物为鱼的生存供予氧气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供予CO2
C.能量流动能够从植物到鱼,也能够由鱼到植物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分析】生态缸制作要求: 1、生态缸必须乃是封闭的.
2、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甚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第15页(共37页)
3、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4、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5、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解读回答】解:A、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鱼的生存供予氧气,故A选项正确;
B、鱼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供予CO2,故B选项正确;
C、能量流动的特性乃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能量流动能够从植物到鱼,但不能从鱼流向植物,故C选项错误;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氧气,则鱼和植物将会死亡,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生态缸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属于中档题.
10.(2分)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供予能量的乃是( ) A.脂肪
B.钙离子 C.糖 D.ATP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乃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乃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乃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乃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解读回答】解:A、脂肪乃是生物体中主要的储能物质,故A选项错误; B、钙离子为无机盐,无机盐不供予能量,故B选项错误;
C、糖中的能量必需经过氧化分解,储存到ATP中,才能够直接用于生命活动,故C选项错误;
D、ATP乃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第16页(共37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领.脂肪乃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乃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乃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乃是太阳能.
11.(2分)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反射弧乃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乃是反射,它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乃是反射弧. 【解读回答】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乃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乃是反射弧,故A选项正确;
B、体温调节过程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如经过神经调节使血管收缩,同时甲状腺激素参与体液调节,故B选项正确;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故C选项错误;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本领.
12.(2分)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肾小管上皮细胞乃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分析】反射弧由感想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
第17页(共37页)
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读回答】解:A、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可受神经的直接支配,肾上腺属于效应器,A错误;
B、胰岛素乃是蛋白质,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B正确; 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乃是肾小管和集合管,C正确;
D、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乃是拮抗作用,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本领.
13.(2分)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乃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乃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乃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体液免疫乃是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
【解读回答】解: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故A选项正确;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故B选项正
第18页(共37页)
确;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C选项正确;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4.(2分)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乃是( )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立即大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想器,经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同时注射后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将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的作用.
【解读回答】解:A、由于葡萄糖渗透压较高,静脉注射后会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故A选项错误;
B、静脉注射葡萄糖导致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以降低血糖,故B选项错误;
C、胰岛素分泌增加后,将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故C选项错误;
D、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本领和推理本领,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识记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等知识.
第19页(共37页)
15.(2分)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乃是( )
A.感想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乃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乃是反射弧,由感想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牵拉骨骼肌产生了兴奋,且兴奋能在反射弧中传递.由于b上有神经节,所以a、bc、d分别乃是感想器、传入神经、突触和传出神经.
【解读回答】解:A、由于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感想器位于骨骼肌中,故A选项正确;
B、由于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所以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故B选项正确; C、由于从a到d没有效应器,所以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故C选项错误; D、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在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因而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本领和判断本领,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乃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20页(共37页)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乃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分析】大部分土壤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硝化细菌乃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解读回答】解:A、腐生的土壤微生物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选项正确;
B、大部分土壤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故B选项正确;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故C选项正确; D、硝化细菌乃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本领,试题难度一般.
17.(2分)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乃是( )
A. B. C.
D.
【分析】1、能量金字塔:乃是指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的图形呈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营养级别越低,占有的能量就越多;反之,营养级别越高,占有的能量就越少.
2、生物数量金字塔:乃是以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为依据绘制的金字塔.这种类型的金字塔也往往出现倒置现象.
第21页(共37页)
【解读回答】解: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由于能量流动的特性乃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第三营养级蛙、蜥蜴和鸟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蛇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数量金字塔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本领,难度不大,但学生容易错选A,A为能量金字塔.
18.(2分)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乃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乃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分析】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其中蛋白质、核酸、ATP等含有N元素,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解读回答】解:A、生态系统中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说明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故A选项正确;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乃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则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故B选项错误;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乃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故C选项正确;
D、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也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N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N化合物,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属于中档题.
19.(2分)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
第22页(共37页)
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乃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3、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解读回答】解:A、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故A选项正确;
B、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食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故B选项正确;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故C选项正确;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乃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乃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本领。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拔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群落乃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
第23页(共37页)
结构的形成乃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20.(2分)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乃是另一种鸟的蛋.若要探究这种说法乃是否确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供予有效信息的乃是( )
A.观察该鸟乃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 B.待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其形态特征 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
D.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基因经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可经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蔗糖多→水分保留少.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 2、经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
【解读回答】解:A、观察该鸟乃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属于鸟类的母性行为,A错误;
B、该绿壳蛋孵出小鸟的表现型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但若与其他蛋孵出小鸟相近,则可证明其推论确立,B错误;
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可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C错误; D、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其基因组成不同,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注意:1、生物的有些性状乃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有些性状乃是由多对基因来决定的(如人的身高).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乃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观型=基因型+
第24页(共37页)
环境条件.
21.(2分)下列乃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转录产生RNA;
⑤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其中正确的乃是( )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分析】1、基因乃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存储遗传信息。
2、DNA分子经过DNA的自我复制,进而传递遗传信息,经过基因的表达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密码子乃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tRNA能识别并搬运氨基酸。
【解读回答】解:①基因乃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乃是遗传物质,能携带遗传信息,故①正确;
②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故②错误;
③信使RNA能与核糖体结合,用于合成蛋白质,故③错误;
④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准绳,转录产生RNA,故④正确; ⑤转运RNA上一端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故⑤错误;
⑥DNA分子在复制时,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故⑥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信使RNA和转运RNA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本领,难度不大。
第25页(共37页)
22.(2分)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乃是( )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D.7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乃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乃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3、含一对等位基因Aa的杂合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aa,其中纯合体为,杂合体为.
【解读回答】解: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
,故A选项错误;
3××()()
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4=
,故B选项正确;
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2×
=
,故C选项错误;
D、7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相等,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准确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掌握基
第26页(共37页)
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23.(2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本领,其他个体间能够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解读回答】解: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本领,则具有繁殖本领的个体中,AA占占,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
=,Aa
,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
,Aa的频率
其他个体间能够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
故选:B。
,aa的频率为
,因此AA:Aa:aa=4:4:1。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能扣住题干中关键信息“aa个体没有繁殖本领”和关键词“随机交配”答题.
24.(2分)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进入物质X和物质Z,可得到相应产物Y.下列叙述正确的乃是( )
A.若X乃是DNA,Y乃是RNA,则Z乃是逆转录酶 B.若X乃是DNA,Y乃是mRNA,则Z乃是脱氧核苷酸 C.若X乃是RNA,Y乃是DNA,则Z乃是限制性内切酶
D.若X乃是mRNA,Y乃是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则Z乃是氨基酸
【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能够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能够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
第27页(共37页)
径。
【解读回答】解:A、若X乃是DNA,Y乃是RNA,则试管中进行的乃是转录过程,Z可能乃是RNA聚合酶,故A选项错误;
B、若X乃是DNA,Y乃是mRNA,则试管中进行的乃是转录过程,Z可能乃是核糖核苷酸,故B选项错误;
C、若X乃是RNA,Y乃是DNA,则试管中进行的乃是逆转录过程,Z可能乃是逆转录酶,故C选项错误;
D、若X乃是mRNA,Y乃是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则试管中进行的乃是翻译过程,Z可能乃是原料氨基酸,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设计新颖,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后人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2分)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乃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分析】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解读回答】解:A、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A选项错误;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能够判断显隐性关系,故B选项正确;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惟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
第28页(共37页)
隐性,故C选项错误;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判断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两种方法,能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
26.(10分)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乃是 无氧 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乃是 细胞质基质 ,其产物乃是 酒精和二氧化碳 。
(2)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 减少 ,主要原因乃是 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乃是有机物的总量下降 。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 有氧 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供予能量和营养,有机物的总量下降。当胚根长出后,种子能够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的量,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第29页(共37页)
根据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变化,能够判断12h~24h,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长出后,种子的有氧呼吸呼吸速率明显增大。
【解读回答】解:(1)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氧气吸收量甚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甚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乃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乃是细胞质基质,产物乃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2)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的总量下降。
(3)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有氧呼吸的速率明显拔高。 故答案为:
(1)无氧; 细胞质基质; 酒精和二氧化碳;
(2)减少; 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的总量下降; (3)有氧;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本领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本领。
27.(9分)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拔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乃是: 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 .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能够在饲料中添加起 中和 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乃是指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 组织液 、 淋巴液(淋巴) .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 神经调节和激素 调节.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能够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第30页(共37页)
内环境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乃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经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酸碱度和化学物质的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乃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恒定的意义乃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经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解读回答】解:(1)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为了除掉过多的酸性物质,能够在饲料中加入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维持PH稳定.内环境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过程乃是神经调节;同时,肾上腺素发挥作用,调节生命活动属于激素调节. 故答案为:
(1)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 中和;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液(淋巴); (2)神经调节和激素;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经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8.(8分)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乃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
(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乃是 捕食和竞争 .
(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 有利 (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乃是 经过捕食,使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
第31页(共37页)
害虫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害虫A种群的生存 .
(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供予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具有 调节 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营养信息;信息传递在生物中的具体作用有:(1)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拔高农、畜产品的产量.①利用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③有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 【解读回答】解:(1)根据题干可知,小蜂吃害虫,小鸟捕食害虫A和小蜂,因此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乃是捕食和竞争.
(2)捕食者吃掉的大多乃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的和年幼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种群的发展.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中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作用. 故答案为: (1)捕食和竞争;
(2)有利; 经过捕食,使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害虫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害虫A种群的生存; (3)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本领和从题目所给的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本领.
29.(8分)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
第32页(共37页)
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
(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 一 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乃是 F2中高茎:矮茎=3:1 .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5 种.
(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27:21:9:7 .
【分析】1、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加入不同的配子中.研究对象乃是一对相对性状.
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研究对象乃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要求控制两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能彼此对立的,这乃是基因自由组合的前提.每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解读回答】解:(1)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乃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_B_),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乃是AAbb和aaBB,故F1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的矮茎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四种基因型,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5种基因型.
(2)F1的基因型乃是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性比例,然后相乘即可.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_B_):白花(A_bb、aaB_、aabb)=9:7,Dd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27:21:9:7. 故答案为:
(1)一 F2中高茎:矮茎=3:1 4 5 (2)27:21:9:7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
第33页(共37页)
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本领;运用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解准确作答.
三、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30.(15分)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 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 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 ,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 样品管 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 相同(相近) 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如图表示的乃是泡菜中 亚硝酸盐含量随泡制时间的变化 趋势. (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乃是 乳酸菌 (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
【分析】泡菜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种类有甚多,在自然界分布甚广泛.乳酸菌乃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膳食中的亚硝
第34页(共37页)
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的总量达到0.3﹣0.5克时,会引起中毒.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能够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解读回答】解:(1)在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中,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加到不同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将每个样品管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相近的标准管,该试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据图可知,该图表示亚硝酸盐的含量随泡制时间的变化曲线. (3)制泡菜时使用的微生物乃是乳酸菌. 故答案为:
(1)①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②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 ③样品管; 相同(相近);
(2)亚硝酸盐含量随泡制时间的变化 (3)乳酸菌
【点评】本题考查了制作泡菜以及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本领;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本领,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本领.
四、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1.(15分)下面乃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
第35页(共37页)
请据图回答:
(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乃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 逆转录酶 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 DNA聚合酶 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乃是根据宗旨蛋白质的 氨基酸 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准绳,推测其DNA的 脱氧核苷酸 序列,再经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 引物 、 模板(宗旨基因或A基因) 、4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能够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 基因表达载体 .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宗旨乃是 使其成为感想态细胞,使大肠杆菌更容易吸收重组DNA分子 .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乃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其中A为宗旨基因,B为运载体(质粒),C为重组质粒,D为受体细胞.
【解读回答】解:(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乃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乃是根据宗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准绳,推测其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再经过人工合成(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所需的条件:引物、模板DNA、原料(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等.
(3)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称为基因表达载体.
(4)将宗旨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常用Ca2+处理,使其成为感想态细胞,使大肠杆菌更容易吸收重组DNA分子,这样能够拔高受体细胞的转化率. 故答案为:
第36页(共37页)
(1)逆转录酶 DNA聚合酶 氨基酸 脱氧核苷酸 (2)引物 模板(宗旨基因或A基因) (3)基因表达载体
(4)使其成为感想态细胞,使大肠杆菌更容易吸收重组DNA分子
【点评】本题结合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第37页(共3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