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基本思想

2023-11-16 来源:世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第27卷第l期2007年2月 (Philos.&Soc.Sci.Edit.)Vo1.27 No.1 Feb.2007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 思列宁 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关 系的 基本思想 李明斌,刘秀华 (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阐述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继承和 发展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列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 思恩格斯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帝国 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马列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 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指明了处理“两制”关系的方向,还勾勒了人类历史的 发展前景。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制”关系 中图分类号:A81;A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7)01-0028-05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现实社会中社会主义与资 主义社会绝无联系的社会,其中有的人设想,到一个 本主义的相互关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课 自然环境优美、人迹罕至的荒岛j二建立一个他们所 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一个重大 向往的“乌托邦”(utopia)或“太阳城”,就是为了同 的现实问题。当今世界仍处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 资本主义社会一刀两断。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 义过渡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政治格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纯粹是对立和代替的 局多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苏东 关系。 剧变后。中国处在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批判 (以下简称“两制”)斗争的最前沿,而资本主义国家 吸收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 又处于相比较的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深化对马克 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 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 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使社会 加强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 主义思想史上关于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认识经历了 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次革命。不过,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的 一上升阶段,在他们学说形成的时候,无产阶级刚刚作 、马克思恩格斯预言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关系 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他们的著作主要 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强调的是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对社会主义与资本 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他们学说的目的是指导无产阶 主义关系进行探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 级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至于如何认 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万恶之源,基于对资本主 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他们没有也 义的深切痛恨,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资本 收稿日期:2006—10—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06CKS00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2005BKS003) 作者简介:李明斌(1966一),男,河南南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李明斌,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基本思想 可能提供具体的答案。尽管如此,马克思恩格斯 仍然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正确处理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初步思想。 (一)积极评价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曾经 起过的进步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取代 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这就是 无产阶级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与 资本主义社会是根本对立的。但马克思主义同时认 为,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建筑在单纯的对资本主义 制度的憎恶和厌弃的态度上,恰恰相反,而是充分估 计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作用,把它看做 是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阶梯。他们认 为,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制度,并且在它的废墟上建 立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 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特权以及人身依附关 系不相容的。他们提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 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垅,奴隶主和奴隶、 封建地主和农奴之间的斗争都是不同的历史时期阶 级斗争的反映,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也是 如此。资产阶级相对于封建地主来说是一种进步, 是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摧毁和削弱了封建土地所 有制的桎梏,建立了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 义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他们指出,“资 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拟,在 资产阶级领导下,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 规模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 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 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1277。 (二)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极端重 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中 的重要地位,提出资本主义打破了各民族的闭关状 态,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各民族的原始封闭 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 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 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明,“过去那种地方的 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 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 了”… ,资本主义市场的建立使不同的地区和民族 联系起来,促使世界历史的形成。他们还强调,在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以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 能在闭关自守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世界贸易和世 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r资本的近代生活史”[2l1 。 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 会主义,都已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开放的世界 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社会主义要发展也 要融人这个世界中去发展和完善自身,对外开放对 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阐明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两者之问有 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内在的联系。从历史发展的一 般规律来看,社会主义虽然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 物而产生和存在的,但这并不排除二者的历史继承 性。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是对资本主 义社会形态的一种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抛 弃,而是扬弃,即是在吸纳了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有 价值东西的基础上的否定。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 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在《共产党宣言》巾,马 克思恩格斯也阐明了同样的思想,他们指出:“历史 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 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 每一代一方而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 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 旧的环境。”…明显然,社会主义也不例外,也要继 承、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生产力的发展来看,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具有内在历史联系。“新的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 义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 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 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发 展起来的”[3]2 。19世纪70年代后期以前,马克思 恩格斯在论述无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 转变问题上,表达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性沦点是,社会 主义在客观物质生产力层而上只能发生在资本主义 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顶点上,社会主义确立的全部经 济、政治、文化的现实基础,只能是高度发达的社会 化大生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最深层的历史 联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联系,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在文明成果上的直接承继关系。因此,邓小平 认为,像中国这样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后,“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 实上不够格”[4 。要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必须在 当代世界上建立起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在社会 化大生产上本应具有的内在历史联系,把当代资本 主义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文明成 果,转化为使社会主义得以最终确立的现实基础。 ・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7卷第l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2月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的历时念上没有完 二、列宁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 成的任务,必须在世界历史的历时态与共时态的统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随着社会主义制 度出现以后才产牛的。十月革命后,俄国成为世界 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四面 包围之中,列宁从礼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外交政策和 当时面临的形势出发,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 “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同资本主义围家和 中来实现。 (四)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和长期性 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每一次改革,都经历过长期 一的、曲折的、反复的斗争,如同任何礼会的交蒋过程 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 平共处的思想和措施,为新生政权的发展争取到了 过程。尽管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主义足一种进步, 但足资本主义仍然不能克服自身的矛盾、危机和局 限性,最终必然导致“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 的武器”现在又“对准资产阶级自己” 1]278,因为资 本主义社会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 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而产牛 的,“资产阶级小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 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 即无产者”… 。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是最 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基 人。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 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历史 发展规律,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 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 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 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 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 与“两个必然”,恰好构成了辩证的统一体,这是现 实与未来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科学・ 与革命 性的统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足一个漫 的历 史过程,不能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狭隘地理解 为泾渭分明、非此即彼两个阶段,这不是一朝一夕的 事情,而且也可能出现波折和起伏。在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可以使它所容纳 的社会牛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另一种情况足社 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会延误发展时机阻 碍牛产力的发展。 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 实现过程不足直线式的,而是螺旋式. 升的曲线,但 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礼会主义必然胜利,资 本主义进程中每一步的前进和发展都会为社会主义 的发展奠定更深的基础,当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 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口,社会主义的物质存在条件 完全成熟之时,“两个必然”才能得以全而实现。 ・30・ 和平的国际环境。 (一)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 史时代 列宁说过,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 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 会完全一样,也 就是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会只有一个路径, 一种方案。他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和 试验的过程,“我们准备做几千次尝试,而且,我们 在做了一千次尝试以后,准备去做一千零一次尝 试”I6 ̄379。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它消l灭了人剥削人 的制度,建 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 时代,列宁把这个“新时代”称做马克思恩格斯伟大 的科学预见“开始实现的时代” ,即人类社会从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时代。列宁晚年认 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赢接过渡,而 只能迂回过渡。由于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巾的薄弱环节,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 取得胜利的,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仍然是 一个庞大的世界体系,特别足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 科技领域比社会主义国家占有明显的优势,这样,势 必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共处与竞争的世界大格局。列宁强调社会主义和资 本主义的斗争,警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 的一 面,在淡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经济竞赛时, 列宁说,“这不是竞赛,这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 问拼命的激烈的斗争” J9 ,“而实际上这足两个不 共戴天的敌对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_8 r9 。列宁认 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 代”【’J6 ,也就是“历史上的大时代”,在这一“整个 历史时代”,资本主义自身也会做一些调整,但无论 其如何iI=爿整也摆脱不了自身的矛盾。因此,人类社 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时代,也就是 社会主义_不11资本主义长期并存、共处和进行历史性 竞争的H ̄4- ̄。 (二)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在俄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很多人认为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李明斌,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基本思想 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天然敌人,俄国国内必须彻底 消灭资本主义的一切痕迹,不能与资本主义发生任 何联系。列宁对资本主义制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 指出:“健全的资本主义是不可能有的,而有的倒是 像美国这样最自由、文明、富裕而技术又很先进的共 和国的资本主义,这种民主制的资本主义,这种共和 制的资本主义为了掠夺全世界而引起了最疯狂的世 界大屠杀。”l9…但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又是辩证 的,“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 纪制度、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相比,资 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 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 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 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把它纳入国家资 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 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 式”『1 0j "。列宁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利用资 本主义,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不可能截然分开,因而 苏维埃国家应根据自己正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 对这种制度加以改造和利用。要学习、利用资本主 义,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 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 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 ++=总和:社会主义。”【6 J5加列宁提出,要继 承和吸收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物质和文化 遗产,并指出:“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 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 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6 他所提出的 “资本主义文化的遗产”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的经济 技术文化。列宁还特别重视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交往,强调“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 系是生存不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 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L1 。在俄国国内 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以后,列宁对俄国国情 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俄国不能向社会主义直 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因此列宁多次强调利 用资本主义,其基本思路就是“用资本主义之砖,筑 社会主义的大厦”,即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资 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如果你们不利用资产阶 级世界留给我们的材料来建设大厦,你们就根本建 不成它,你们就不是共产党人,而是空谈家”[9l6。 列宁期望通过迂回的道路,使俄国逐步实现工业化 和现代化,并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列宁 总结出:“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的,它在历 史上是从资本主义中发展起来的,它是资本主义产 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啪埘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 想给我们的启示 (一)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 系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主要 有比较的方法和辩证的方法。资本主义打破了束缚 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制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同 封建专制国家相比较,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使资本主 义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废除 了封建专制制度,实行议会民主制;结束了君主世袭 制和终身制。实行选举制;铲除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但同时也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制度的 进步性就一味地肯定资本主义,也不能因为资本主 义相对于共产主义的落后性而否认资本主义在现阶 段的作用,应该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马克思恩格 斯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另一方 面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在提出了“两个 然”的 同时也提出了“两个决不会”,这就是说在社会发展 进程中,当那些东西生命力还未发挥完了的时候,人 为地取消之,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办不到的。 资本主义的存在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 的自然的发展阶段”,充其量只能“缩短和减轻分娩 的痛苦’’ “。 (二)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指明了方向: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借鉴和吸收包括资本主 义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 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 资本主义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 了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 西。”[1 ]3 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谈论落后的俄国农 村公社如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时,认为经济文化 落后的国家要想获得发展,“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 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 一切肯定成果”l ̄4 3451。 中国近代史上的衰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因 封闭而引起的衰落,在今天的世界体系中,仅有5个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就 应该充分地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借鉴 的一个前提是对外开放。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 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 .3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7卷第1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2月 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 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 国的孤立状态”『1]114,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能在 闭关自守的状态下得到发展。这就指明r对资本主 义国家开放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也明确指出: “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 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 关系的基本思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类生活的美好 前景,指明lr全人类所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在今 天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注重继承和吸 收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其中继承和吸收是手段,其 目的在于取代。而资本主义自身也做了一系列的调 整,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因素,这种调整正是朝着社 会主义方向前进的。社会主义继承资本主义好的东 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 西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使自己发展逐步成熟起来, 的。”[1 11盯 郁邓小平提出了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文 并最终消灭和取代资本主义。 明成果的思想,并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1992年邓 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又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 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且H吸收和借鉴 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 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倒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 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这是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三)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景:取代和消灭 资本主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4] 邓小甲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看事物必须 看它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它的现象,看事物必须看它 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看一时一事。从现阶段来看,社 会主义仍处于低潮时期,世界 只有少数几个国家 坚持社会主义,似乎资本主义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 [6]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f}j版社,1995. [8]列宁伞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9]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O]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列宁全集(第4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2]资本论(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3]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较长时间内还看不出这种绝对优势会有多大的变 化。但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自身的矛盾,资本主义 的本质是私人资本对他人劳动的剥削和占有,它始 终不能解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问 的矛盾。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The Basic Thoughts of Marxism—Leninism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LI Ming—bin,LIU Xiu.hua (Polities and Law College,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fully affirmed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of capitalism.Based on the idea that socialism inherited from and fur- ther developed capialism,tthey proposed the theory of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capitalism being replaced by socialism.Lenin,in practice,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basic though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ocial systems shared by Marx and Engels,pro— posing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capitalism to communism requires an entire historical epoch,and tried to build socialism by using capi— talism peacefully.The basic though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ocial systems of Marxism—Leninism not only provided the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capitalism for us,indicated the direction of dealing with the two social system relations,but also outline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human history. Key words:socialism;capitalis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ocial systems (责任编辑:蔡宇宏)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