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假释的条件包括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已执行原判刑期的一半以上且已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罪犯认真遵守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假释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已执行原判刑期的一半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已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但如存在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不受上述刑期的限制;
3.罪犯认真遵守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罪危险;
4.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
拓展延伸
假释条件法律定义
假释条件是指在刑罚执行期间,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提前解除刑罚,从而获得释放的制度。假释条件法律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假释条件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执行刑罚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这一条表明,假释条件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同时也适用于被判处刑罚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其次,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剩余期限。这一条表明,假释考验期限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执行刑罚期间,剩余未执行完毕的刑罚期限。
最后,对于假释犯,经监狱管理机关对其社区矫正期间的情况进行评估,认为其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这一条表明,假释的实施需要经过监狱管理机关的评估,认为犯罪分子符合假释条件后,才能被假释。
综上所述,假释条件是指在刑罚执行期间,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提前解除刑罚,从而获得释放的制度。假释条件法律定义包括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执行刑罚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剩余期限;对于假释犯,经监狱管理机关对其社区矫正期间的情况进行评估,认为其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假释的条件包括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已执行原判刑期的一半以上或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罪犯认真遵守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以及累犯或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因此,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的罪犯才可以假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