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制定目的是:
1、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2、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3、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等。
一、办理认罪从宽案件要循序哪些原则?
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遵循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强化监督制约,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确保司法公正。
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1、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结合认罪认罚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从宽以及从宽幅度,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确保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坚持罪责刑相适应,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依照法律规定提出量刑建议,准确裁量刑罚,确保刑罚的轻重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坚持证据裁判,依照法律规定收集、固定、审查和认定证据。
二、公安机关立案标准包括什么
公安机关立案标准包括:
1、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
2、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立案的条件是指决定立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件,是判明立案决定是否正确的依据。
刑事立案作为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是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法定阶段,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一种职权,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立案,其作用是为了准确,及时地揭露和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准确评价社会治安形势和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材料来源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获得的犯罪线索,单位和个人的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犯罪人的自首,只有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刑事诉讼中的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三、什么是强制措施
强制措施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证侦查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依照法律规定对被告人、现行犯和重大嫌疑人和特定人的人身自由强制剥夺或者限制的方法。
强制措施的特征:
1、强制措施是剥夺或者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行为。
2、只有司法机关可以行使这项权力。
3、只有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才能采取强制措施。
4、适用对象只能是犯罪分子和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5、以保障侦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为目的,不得把强制措施作为变相惩罚。
6、必须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进行。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