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一 单元说明
1.单元教学目标 与要求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次结构性改革,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给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息。正因为其新,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特点和价值可能还不能立刻被广大的师生了解和接受,在实践中可能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理论和操作上作更多的探讨。
⑴ 设置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意义
① 改变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以单纯地接受教师或课本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② 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养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③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 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直接体会语文乐趣和借助语文工具进行探索研究的体验,学会分享和合作。
⑤ 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⑵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
①开放性和灵活性
综合活动中的语文学习不再是在特定的知识载体下进行的单向学习,它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学习过程的目标、内容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可能会不断出现,新的主题也会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会不断加深。语文学习的形态不再是固定的、物化的、静态的阅读文本的学习,而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一个个语文“事件”中不断体验、不断探索的生命历程。
②自主性和合作性
综合语文学习活动将学习者置于课程的中心,并将个体意识的提升作为追求的目标,充分确立学习个体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活动尊重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重视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教学活动是师生精神交流和意义创生为目的的人的生活,在语文综合活动中没有“知识的权威”和学习的“无知者”,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学习、协调、沟通与合作的结果。
⑶单元教学目标 与要求
21世纪的社会是人类最大限度地运用其得天独厚的智慧、发挥人类独特具有的自由创造的能力、提升人生命质量和价值的社会。有学者认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应是对人自身的发现,而不是宇宙探险或别的。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发现自己,那么世界上很多不幸就不会存在了。要使青少年正确地认识世界,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中,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
中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随着社会化活动的增多,他们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在这个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会从对自己的机体状态的认识和对自己活动状态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自己思维、情感等更高级的认识。这时候,他们非常关注自己,非常想了解自己。他们关心自己的外貌,关注自己的行为、品质和人格。他们很想知道别人怎么看自己,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价值等等。高中生的这种渴望理解、渴望完善自己的愿望正是实施人文性浓厚的语文教育的契机。
“认识自我”是人提高生命意义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必需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积累认识自我的知识和不断地提高认识自我的水平。有了认识自我的基本本领,也就有了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基础。认识自我的过程,就是认识“人”的过程。一个人越是了解自己,越能明了自己的知识、能力、天赋的潜能,也就越能理解他人,从而获得友谊和真爱。深入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开发的过程。人生少不了困难、挫折和磨难,有丰富自我认识的人,可以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位置和做出相应的选择,可以更好地驾驭人生,避免人生历程中的庸碌和空洞,使生活踏实、惬意、有作为。
语文学习,有着非常丰富的认识自我的学习资源,它们有待学生自己开发和利用。认识自我是连续不断的过程,本册教科书希望从高中第一个单元学习开始,能引领学生走进这永无止境的人生课题,感受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命意义。
本单元的语文学习有别于传统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本单元是通过“认识自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特有的认识自我的自然兴趣,增加他们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对自己提出更深刻、全面、高远的要求,使他们终身受益。本单元的学习倡导亲身体验,通过反思、比较、阅读、表达等一系列的活动,探索学生自己的心路历程。这是一种体验性的目标,它反映了学生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回归到生活的根源,找到自我,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学习中,重点关注的不是学生对人生、对自我探究的结果,而是他们如何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的过程。本单元的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多种的途径获取认识自我的知识和提高相应的语文素养。本单元的活动,有强烈的语文实践取向,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扩展阅读视野、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在阅读、倾听、表达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对事物各自的理解,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具备宽容的态度和关爱的品质。在探究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要学会寻找适当的语文学习方式,形成尊重生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在探问、考察、审视、反思的活动中,体会语言的丰富多姿、承担起解决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现实社会问题的责任和使命。
2.单元内容与结构
本单元由三个基本的部分组成,一是活动指引,二是参考阅读,三是点击链接。活动指引包括反省与阅读,借鉴与寻找,交流与表达,整理与评价四个基本环节,是开展活动学习的基本范例。参考阅读选取了三篇阅读文章,第一篇是朱光潜先生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第二篇是毕淑敏的《我很重要》,第三篇是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人生独特的体验。这三篇文章的阅读与鉴赏可以在开展“反省与阅读”的活动环节中使用,它们只是起到“参考”阅读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选用,或者自行挑选其它更合适的文章来进行阅读。每篇参考阅读的后面都有两道思考探究题,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时采用,或者作为活动讨论的话题使用。点击链接是为学生开展活动而准备的相关知识。在活动指引“交流与表达”环节里,有写自述散文和开展演讲的活动的要求,如果学生不了解自述散文的具体要求,可以参考《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开展“认识自我,叩问青春”演讲活动中,如果想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可以参考《演讲的艺术》,汉姆生的《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举杯》对学生准备演讲有一定的帮助。
3.单元教学建议
根据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自主性和协同性的特点,教材提供的只是活动开展的一个基本范式,师生完全可以在教材描述的框架内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单元活动的内容安排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师生可根据学习实际,选择需要的内容自主安排。
本单元的学时是8课时,两周完成。学时可以直接安排在连续的两周内完成,也可以分段完成,如安排在模块学习的第一周和模块学习结束前的一周。
二 活动指引
1.活动实施建议
“活动指引“是本单元活动的基本范例,“指引”只是一个参考,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采用。活动指引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反省与阅读,二是借鉴与寻找,三是交流与表达,四是整理与评价。各部分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学习中可以增删调补或重新设计与开发。
反省与阅读 反省是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方式。认识自我的目的是开发自我,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参照对比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别人的文章,参照别人如何省察内心,如何把握人生的方式,这对提高高中生的自我认识水平,掌握认识自我的基本知识是十分有意义的。教科书提供的两幅漫画和一首歌词,是作为引起学生“自我反省”的例子出现的。《决心》是著名画家华君武的漫画,《不合作》是毛铭三的漫画,《童年》是罗大佑的校园歌曲。三个例子分别从“意志力”、“合作精神”、“隐秘世界”三个方面拉开“认识自我”的序幕。这三个例子既是语文学习的资源,又是引起学生体验内心感受,反省自我行为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师生既可以只使用教材提供的这三个例子,也可以直接从参考阅读和参考阅读中的“思考•探索”中寻找“例子”与“话题”。除此以外,师生还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共同开发出更多的“例子”和符合班级实际的“话题”。
在活动中要着力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提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借鉴与寻找 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参照对比中认识自己。高中生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对别人的内心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感。他们常常喜欢抒发内心情感和反省心理品质的文章,尤其喜欢与作品中某一人物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比附,常有“自己很像某某人”的感觉。借鉴与寻找设计了两个活动系列,一是通过与他人对话,学习与掌握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中生成不断了解自己,改造自己的实践行为。二是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别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有关资料,这有利于高中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在阅读中找寻到自己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无论是身边同学好的学习经验,还是在阅读中获得的有价值的体验,高中生总是愿意马上学习和实践,他们会在一次次的参照对比中,反复自问:“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没做到?我怎样才能做好?”从而在思想上、行为上、品质上认识自己。
在活动中要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语文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活动中的两个系列建议都要进行,可以有所侧重。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关注学生围绕主题所选择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能否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交流、阅读中的问题。
表达与交流 表达交流来自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通过反省与阅读、借鉴与寻找活动,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等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受,就会产生更强烈的与人交流的愿望。本环节设计了交流、写作、演讲三个内容,“交流”包括把个人的感受、阅读的心得、收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中认识自我的能力。交流既是确立自我意识的过程立,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共处的过程。认识自我有许多是大家可以共同交流的东西,也有属个人独特的、隐蔽的感知和情感体验,不需要一一公开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挑选共同感兴趣的交际内容,在活动中体会交际表达,倾听吸纳等语言素养和文明态度。“写作”要求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自述散文。高中阶段的学生有通过文字强化和完善自己认识的愿望和基本能力,自述散文记录自己的言行、思想、感情、品质等内容,比较好地适合了高中生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心理需求。自述散文的写作是强化和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成长、成熟过程的浓缩,更是人格健全和生命提升的过程。“演讲”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交流活动,这一活动要求学生能在讲台这一特殊的交际场合中,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在这一活动中要重视语言能力的训练,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与书面表达相比,口语表达更侧重于表达与思维的尽可能同步和一致,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讲话态度。
整理与评价 成长其实是人的亮点和优势不断扩大的过程。人做出成就、贡献的过程是人的特长、潜能发挥的过程。认识自我的目的是开发自己,使自我的潜能充分发挥,使自我得到更好的发展。整理在活动过程 中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活动成果,会促使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自己的美好内心和兴趣特长,赏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品质的增长过程,赏识自己在活动中特有的思路和才能等等。通过整理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作品的展示能使学生能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自己。
对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评价,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体验,要旗帜鲜明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听取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所做出的各种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达成师生间的一些共识。
2.开展活动的注意事项
⑴不能离开“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将语文学习活动简单处理为政治思想品德课或心理辅导课。
⑵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的学习习惯,在阅读中要注意与文本对话。既提倡独立学习,又提倡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体察自我,在广泛的语文运用中,进一步了解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长处、弱点和倾向。进而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进行重点发展。
⑷在活动中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应学会如何尊重别人的意见或成果,养成不要轻率地否定他人的严谨作风,培养自信、理解、包容的健康心态。
⑸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鼓励特长和兴趣,鼓励自主写作,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⑹在活动中努力体现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把教学过程 看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学习环境。
三 参考阅读
1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1.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三十年代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⑵基本解读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朱光潜一篇谈意志力问题的文章。朱先生借用物理学上抵抗力(阻力)与动力的原理,把人的意志力比喻为动力,人的动力——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这是人与物的一个最大的区别点。人的意志力越强,人越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越能克服各种的困难,就越能取得成功。
文章首先从自己写作诗词的切身体会谈起,从自己的失败教训中说明贪懒取巧是不会有大成就的,然后用物理学原理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把人的意志力与人生的各种引诱结合一起进行分析,从日常的小事情中领悟出意志力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通过孔子和长沮、桀溺的事例作对比,说明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们能靠坚强的意志力去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难题。作者认为在人生的路途上,随时随地都会有超最低的抗力的和朝最大的抵抗力走这两条路径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们各自采择。走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结果。个人是这样,社会是这样,民族也是这样。只有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才能取得胜利。
有一段时间,我学过做诗填词。往往一时兴到,我信笔直书,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成了自己读读看,觉得很高兴,自以为还写得不坏,后来我把这些习作拿给一位精于诗词的朋友看,请他批评,他仔细看了一遍后,很坦白地告诉我说:“你的诗词未尝不能做,只是你现在所做的还要不得。”我就问他:“毛病在那里呢?”他说:“你的诗词都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欢喜取巧,显小聪明。”听了这话,我捏了一把冷汗,起初还有些不服,后来对于前人作品多费过一点心思,才恍然大悟,那位朋友批评我的话真是一语破的。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我过于相信自然流露,没有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意境要经过洗炼,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精妙境界。洗炼推敲要吃苦费力,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先生对中国古典诗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诗论》是我国文艺美学的典范作品。他在《诗论》里用西方的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这样的一位大学者,他的学问也是通过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得来的。他从自己练习作诗填词的经历中悟到“第一次的词句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由此否定了自己先前“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草率做法,坚信要达到诗歌精妙境界非下苦力不可,要克服取巧的毛病,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才能获取成功。文艺创作是这样,生活中的做事也是这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朱先生的自我反省力,他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剖析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
不过人和一般物质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使他动的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在物的方面,动不能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质永远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人要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动力的问题。朱先生借用物理学的原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的“动”和人的“动”是有区别的。物的“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其力是外部增加、是被动产生,二是其力“不能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永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人的“动”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其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是从内部产生;二是其力能“随抵抗力之增大而增加”。所以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先生十分重视意志力的作用,十分重视人要不断地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意义,认为这正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
中国古代有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儒家倡导积极入世,道家提倡消极避世。朱光潜先生十分赞赏儒家的思想,本文中引用了《论语》长沮桀溺章,见出了孔子关于变革社会的入世思想与行为。长沮、桀溺这两位隐士,在朱光潜先生的眼中是不值得称道的,他们的行为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照儒家看来,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生活的时代虽然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但他与自己的弟子们不辞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奋斗,在他身上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 朱光潜先生很欣赏孔子的人格,认为孔子是伟大的人,他是靠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具有“最高生命的特征”的人
[1] [2] [3] [4] [5] 下一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