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2020-06-21 来源:世旅网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诗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难点:诗人对康桥的深沉情感及新诗鉴赏方法。

  教学设想:这是一首柔婉,舒缓的别离诗。我想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入诗人营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缠绵惜别之情。在意象、意境的把握上体味它的绘画美,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片段(徐志摩康桥泛舟情景)。

  观看电视片段。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简介作者及康桥。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多媒体展示

  听老师介绍,看多媒体展示。

  为学习课文做知识准备。

  三、初读

  播放舒缓的音乐

  散读诗歌

  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四、整体感知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预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思考

  讨论

  发言

  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

  五、创作背景探究

  诗人为什么对康桥感情如此之深?

  多媒体展示:

  诗人曾于1920年10月~1922年8月游学伦敦剑桥大学。这一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说: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常常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拨荡漾的康河里划船。此外,这里还珍藏着他刻骨铭心的恋情。

  讨论

  思考

  为深入理解感受诗歌的情感做知识铺垫。

  六、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1、康桥的美丽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出来的?

  预设:云彩,金柳,青荇,清潭,长篙,星辉。

  2、关于意象

  这些自然景物都很柔美。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恋情。而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景象就是意象。

  3、将“金柳”比喻成“新娘”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好像美艳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

  分析其他意象。

  朗读诗歌

  思考

  讨论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请你从音乐美的角度,欣赏这首诗。

  预设: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朗读

  体会

  交流

  回答

  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七、总结

  意象是鉴赏新诗的重要方法,诵读是诗歌欣赏的必要手段。

  诵读

  背诵

  交流学后体会

  初步掌握通过意象鉴赏新诗的方法。

  八、作业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沙 扬 娜 拉

  ——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