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2023-09-08 来源:世旅网


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一) 投资行为与投资心理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学投资理性有如下三层含义:

1.人是自利性的,亚当·斯密认为,人有双重才本生,分别是自利性和社会性。换句话说,经济学家观察到的社会竞争的幸存者都是按照“自利原则”行事的人,那些不按照自利原则行事的人己经像达尔文所说的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了,即使按照突变的规律仍然会不断地产生,也假设它是“凤毛麟角”,而不列入分析的范畴。

2.利益最大化原则,人人追求自己效用的最大化;或者是,在追求“幸福”最大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幸福”减去为追求“幸福”而带来的“痛苦”后,这一效用达到了极大化。

3.每一个的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的自利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假设。对于第三点,扩展开看,一个人理性与否,不能简单说他是否最大化了效用,如果那样,总能以效用发生改变来进行辩护。理性本身,在于效用结构是否符合选择一致性标准。例如:如果在A、B之间,偏好B,在B、C之间,偏好C,那么,在A、C之间,必然是偏好C而不是A,否则,偏好结构就是不理性的。如果存在这种行为,在群体的市场中,有人拿B来和你交换A,则你必然愿意如价,然后,当有人拿C来和你交换B,你同样愿意加价,最后,当有人继续拿A和你交换C时,你又再一次加价,一圈下来,你手上还是A,但是你贴了3次钱,如此周而复始,再有钱,也会贴光的。因此,具有这种偏好结构的个体将必然被自然选择所淘汰。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是否理性,不是看他有什么样的偏好,而是看他有什么样的偏好结构。理性是一个有结构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平面”概念。

2、 不确定性下的投资理性行为

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伴有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时所产生的复杂心理过程。不确定性决策常常涉及多个不确定性的负面结果,因此,个体所知觉到的风险情景也不会是单一的。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复杂程度,往往使得风险决策的研究具有相当的难度。

要研究人类的不确定性决策问题,就要回答人们对备择方案的选择与偏好的准则是什么。在不确定性决策中,由于备择方案的损益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人们普遍地用期望损益值作为决定偏好的准则。

(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

1、投资者刚进入股票市场时,投资者往往求助于他人。因为对股票市场不了解投资者处于无知的状态,在无知的状态下,与其随机行动,还不如顺从经验,这是理性的推断过程。如果知识充分,顺从经验绝不是理性的。所以,在无知的情况下,投资者依赖于最初获取的信息来源,以及前人的知识积累。随着购买行为的发生,投资者开始对自己的期望进行调整,开始主动学习。之后,重新编辑、合成、简化以后形成自己的行动依赖框架。框架是描述决策问题的形式。由于许多框架是模糊的,投资者会因为情境和问题的陈述与表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依赖。

决策依赖框架有:

(1) 从众行为。根据投资人决策依赖路径建立的不同,从众行为又分为三种:一种是跟随机构投资者,在决策依赖上,这要是从报纸上获取消息。第二种是跟随所谓的权威人

士,经验丰富者。第三种是跟随市场其他投资者的行为。

(2) 政策扭曲的行为。有些投资者是盯住国家政策的市场性的,每次投资都是依赖对国家政策的准确判断。而政策的误导会扭曲市场,导致投资人只瞄定政策。

(3) 特立独行主义行为。这主要是用于形容那些游离于普通投资大众之外的投资者,他们我行我素,完全由自己拿主意。如号称国内第一私募阳光基金的开拓者,赤子之心公司总经理赵丹阳2008年1月2日宣布,将对旗下五只信托基金全部清盘,这是国内首次有机构选择主动清盘。消息一公开,赵丹阳招来骂声一片,大多嘲笑他无能,在大牛市公然逃跑;但当上证综指跌到1624时,没有人再质疑他的明智。真正的特立独行者与普通投资者在目标上并无二致,但前者的决策建立在充分的信息,丰富的知识前提下。

2、在股票市场上,参与者常常面对庞大的信息流、复杂的情形及交易压力,为迅速做出判断与决策,他们通常借助一些直觉和框架。它帮助人们迅速找到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最优,可能接近于正确答案,但也可能出现一些系统性的偏差。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存在认知偏差,心理偏差和偏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可得性偏差。可得性反映的是人们依靠容易得到的信息而非全部信息进行判断。容易得到的信息可能是实际信息,也可能是回忆的信息。由于只使用了部分信息,依赖易得性的判断就容易产生一些偏差。比如,如果一个投资者从来没有经历过股票交易大幅下跌的情形,就不会想起这种情形,他比那些经历过股价大幅下跌的人,把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评估得更低。像这轮从6000点到2000点的行情,就让许多2006年、2007年新入市的股民领教了股市是有涨有跌的。

2.代表性偏差。代表性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根据观察到的某种事物的模式与其经验中该

类事物的典型模式的相似程度而进行判断。比如,在代表性作用下,投资者坚持认为,好股票是好公司的股票,不好的股票是差公司的股票。在投资者的思想中,好公司代表成功公司,成功公司产生高盈利,进而导致高收益,差公司则正好相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中国石油刚刚上市时创造了48元的历史最高价,而散户认为亚洲最挣钱的公司的股票多高的价格都值得投资,结果一路下来被套70%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说明投资者利用代表性进行预测时,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出现了预测偏差。

3.过度自信。决策行为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有一种过度自信其有准确估计概率能力的倾向,也就是说,估计者自认为的概率估计的准确性往往要低于其实际的准确性,结果是过高估计一系列事件发生概率。在进行市场预测时,过度自信的人会设置过窄的预测置信区间,使其预测上限显得太低,预测下限显得太高,并且最好的预测不是位于预测下限和上限的中间位置。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认为自己掌握的信息比市场平均信息好,或者认为自己的分析能力比普通投资者要高,所以试图超越市场,结果适得其反。

4.自我控制。在金融市场上,不论是赢者还是输者,都非常希望控制自身的投资行为,实现投资目标。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控制幻觉、失去控制等偏差。当人们相信自己控制了的情形而实际上未能控制时,就出现了控制幻觉。如果控制幻觉导致投资太大,有关风险被低估时,就会出现问题。失去控制现象出现的情景是,某人起初认为控制了特定事件或情形,或者至少能够对它产生强烈影响,但后来必须承认自己根本不能控制它。失去控制会导致严重的挫折,甚至是恐慌。

5.后悔厌恶。后悔厌恶就是为了避免后悔或失望,努力不做错误决策。当人们做错决策时,就会出现后悔。不做决策时,也可能出现后悔。人们感到错误决策的后果比什么也不做带来的损失更为严重,这导致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时,与其积极行动,不如消极行动,走老路子,以最小化未来可能的后悔。追涨杀跌是典型的避免后悔的心理,

在今年大盘一路下跌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小反弹,许多投资者都在反弹过程中加仓或者调仓,以免踏空,结果反弹的力量有限,大的趋势还是一路下跌,这些投资者比那些套牢不动的投资者损失更为惨重。

三、总结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通过对个人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分析,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投资者投资应该

1.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认真进行投资品种筛选,集中投资于2—3只股票并避免频繁交易及投资过于分散。为此应特别注意几个要点:

(1)顺势而为,波段操作。顺势而为指市场基本面发生变化,其走势明确而采取的相应措施——止损或跟进。显然是经过认真研判之后的行动。而无论牛熊市,股价波动都是存在的,即都有投资机会。故波段操作及时获利了结,积小胜为大胜才是获利的关键。相应的应减少持股时间增加持币时间。

(2)买卖要慎重,果断。

(3)制定合理的盈利目标。投资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投资对象进行定价,从而制定合理的盈利目标。盈利目标的制定可以使投资者免受股市“噪音”的影响,坚定投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使投资方案避免因个体情绪的波动而变化。

2.分析股票市场现状,加强技术知识学习,把握买卖时机。

无论投资者从股票市场分析中得出怎样的走势分析,具体入市的时机仍需要技术分析

作为参照,才能提高操作的科学性。近年来市场格局由庄散博弈向机构间博弈的转变,对投资者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股票知识学习,把握技术分析中价、量、时、空四者的关系及各种技术指标的综合运用,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投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志斌 ,《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

[2]马夹顺 ,《金融与经济》

[3] 陆剑清,《投资心理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