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农”问题的一些认识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必须始终紧紧抓住这个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农业 农村 农民
“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有中国特有的客观实际。从古至今农民就是我国的主要力量,有了农民自然就得有农村和农业。这就构成了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 农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中国不可或缺,历朝历代都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仍是中国最大的资源供给者农业作为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国家的强力扶持。
农村问题,我个人认为要解决农村问题首先要改善交通条件。古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发达了肯定会带动各个方面的发展。举个我们身边的例子说一下:大兴要建地铁了,要修路了,随之而涨的是什么?房价。为什么会涨?交通发达了。我相信随着地铁的开通,大兴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以前肯定不是一个层次的。与之相同,农村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交通。可以说交通就是经济发展快慢的助推器。虽然现在农村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这应该是导致农村比较落后的一个关键原因。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我国虽然对农民惊醒了各种减负,但是农民的经济仍存在很多漏洞。农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金问题。说农民的生活没有改善那是不能的,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很大。虽然现在取消了农业税,但是仍解决不可了根本问题。农民要发展生产,就需要资金。但现在农村的金融制度很不完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成本很高,风险大,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生产和生话的需要。所以,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解决农村信贷问题。国家要斥资扶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大力开展小额贷款;并给民间借贷以较宽松的政策环境。农民有了自己的资金可以自己投资办工厂,做生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要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加大农民的收益。影响农民收益的因素,一是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健全,现在农村中的计划经济成分还是很大。因为市场经济的关键是等价交换。但是中国农村的情况却是:农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农村的其他资源如土地和农业劳动力,也都存在相同问题。如何使农业的资源的价格与价值相符,这是提高消费需求的关键环节。
二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路径单一。那就是只有以农民工的形式到城市打工,在城市的经济发展顺利时,农民可以获得工资,得以生存;而当城市经济发展不景气时,只得回乡。国外的农民,也是向城市转移,但转移的路径比我们多样。譬如国外的许多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在工业化过程中,土地的价格上升得很快,所以农民可以通过出卖土地进城,买房子住下并投资第二、第三产业。但是我国的农民没有土地个人所有权,这是我国农民劳动力转移缓慢和困难的原因之一,其直接结果是影响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影响收入快速增长。
三是资金的社会化问题。农民要发展生产,就需要资金。但现在农村的金融制度很不完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成本很高,风险大,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生产和生话的需要。所以,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解决农村信贷问题。国家要斥资扶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大力开展小额贷款;并给民间借贷以较宽松的政策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三个作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是今后指导“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的一个新概括新论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