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
姓名:谷淼
学号:2009217050 专业:世界史
康熙皇帝与中西文化交流
摘要:中西文化交流离不开一些重要人的纽带作用。在十七十八世纪这一次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时期,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代明君康熙皇帝成为举足轻重的引领者,积极推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但却郁于种种局限导致的失策,使中国失去了适应世界第一次科学革命潮流及时赶超先进科技水平的良好机遇,中国近代的悲剧由此酿成。
关键词:康熙帝 中西 文化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近代以前,世界尚未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各个地区之间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文化的交流传播主要靠一些先驱人物的引领和撮合。十七、十八世纪的东西方世界处于风云激荡的转型时期,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东弱西强格局的形成,中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李约瑟难题”的历史遗憾,一失手成千古恨,致使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近代受尽凌辱。十七、十八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仍然主要是靠一些先驱人物的引领和撮合,在此过程中,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曾经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康熙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位杰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他思想比较开明,勤于学习,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努力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把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首都北京打造成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一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能够勤于学习的皇帝并不多,能够在学习国学的同时还能学习西学从而学贯中西的皇帝则仅见康熙皇帝一人。可以说,康熙皇帝是中国众多古代皇帝中最有学问的皇帝,学贯中西的第一人!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满族的皇帝,康熙帝比他的前朝―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明朝的历代皇帝更热爱和精通汉族的传统文化(即国学)。他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诗词、书法、音律等都有研究,对宋明以来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则颇有钻研。他“钦点”了《资治通鉴纲目大全》,凭借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一些著名的理学家像李光地等进行过学术探讨,组织他们编纂了《朱子大全》、《性理精义》等著作。又“盛世修宏书”,访求散落民间的书籍,网罗一大批博学鸿儒,大规模地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大清会典》等宏大典籍,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系统总结,促进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康熙以其对儒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开创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在他的垂范下,有清一代,文化繁荣昌盛,涌现了一批一流的人文科学家,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
如果说康熙对国学的爱好是务本的话,那么康熙同时还能拥有较高的西学素养充分说明了康熙的好学和对文化的重视,这在封建帝王中是难能可贵的,尽管有加强其封建统治的意图。康熙皇帝对西学的推崇,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
西学是明末以来西方耶稣会传教士捎带来,是以基督教为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也是以此为契机的。追溯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上有四次,第一次是在唐朝,第二次是在元朝,第三次是在明末清初,第四次则是在近代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前两次都没带来多大的影响,第三次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到十八世纪末,处在世界历史大转型的时期,持续了两个世纪,意义非凡。① 这一次一方面是基督教的传播,另一方面是西方科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给中国带来了比较先进的西学,西方比较先进科学技术,这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已在经历着社会大转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天生具有的扩张性,西方势力向东方进行了扩展,也激起了欧洲天主教向东方传教的热情。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从事传教。但是,由于中国特殊情况,即中国虽然已经处于封建时代的回光返照态势,但国家总体实力还比较强,而且中国文化生命力顽强,所以,西方传教士便采取了与其征服美洲时截然不同的策略,进行所谓“合儒”,走上层路线,极力亲近中国统治阶级。同时传播一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带来西学,增强其魅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从明末开始,皇帝从维系统治对西方“红衣大炮”和历法的需求,上层士大夫经世致用、富国强兵的趋向,西学大兴。到清军入主中原,确立对全国的统治,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仍然具有吸引力,传教活动得以维系,西学仍然不衰。
康熙皇帝即位后,较之明清之际其他皇帝对西方科学技术更感兴趣。他认真学习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经常演算习题。又学习了法国数学家巴蒂的《实用和理论几何学》,并比较它和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差别。还学习了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在当时是最新的数学知识了。通过他的西方传教士的教授和他自己的勤奋学习,他的演算速度甚至比他的这些老师还快。他亲自审校译成汉文和满文的西方数学著作,而且一有机会就向大臣们讲授西方数学知识。对学习的渴望贯穿了康熙皇帝的一生。他对西方科学抱有极大的热忱。康熙对数理化的兴
①
参见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
趣,来自于幼年经历的那场“历法之争”,多年之后他对臣下谈到:“朕思己不能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 他受当时欧洲国家建立科学社团风潮的影响,在皇宫里也设立了类似的机构,叫做“蒙养斋算学馆”,目的是培养高级数理人才。1688年,即康熙二十七年,11月28日,白晋、张诚等6位法国科学家在乾清宫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见,他们献上了从法国带来的30件科学仪器和书籍作为见面礼。这些非同寻常的礼品,令康熙非常高兴,当即决定让他们入宫,担任自己的科学顾问。从此开始了外国科学家在清朝宫廷从事科学活动长达数十年的局面。南怀仁从康熙八年起主持钦天监事务,同时他也成为康熙皇帝的数学、天文、力学方面的启蒙老师。白晋等人入宫以后,与康熙相处很融洽,工作也很顺利。他在《中国皇帝康熙传》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我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用更多的时间自学。南怀仁做了皇帝尊敬的老师;钦天监几乎成了传教士们的固有领地;纪理安在紫禁宫里开办了玻璃车间;戴进贤服务于位于圆明园的被称作“蒙养斋”的数学院。康熙皇帝甚至还正式邀请更多的身怀绝技的西方传教士到中国来,到北京来。法国路易十四国王果然派遣了“国王数学家”白晋、张诚等人来华。在康熙的亲自策划和组织下,经耶稣会士和中国学者的通力合作,两项堪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结晶的大型工程得以完成,这就是编纂汇集了中外天文数学知识的100卷的《律历精蕴》,和第一部以西方先进方法测绘的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自然,书籍的编纂和地图的汇总,都是在北京完成的。
康熙本人对科技的兴趣,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科技的发展。他组织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工作。康熙皇帝对医学也很有研究。40岁那年,康熙得了疟疾,当时的中医大夫束手无策;服用了传教士敬献的金鸡纳霜,也就是奎宁以后,他的病好了。从此他对西洋医学发生兴趣,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并亲临观察。为了了解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他甚至命令将一只冬眠的熊进行解剖,康熙本人亲自参加了实验。据白晋在《中国皇帝康熙传》中的记载,康熙有时自己定位调整各种仪器,精确地计算。然后他再让别人测量距离。当看到自己计算的结果和别人测量的数据相符合时,便十分高兴。《皇舆全览图》的广东行
省部分,它是由康熙亲自主持、经实地勘测,并利用大地三角测量等先进科学技术测绘完成的,是中国第一个标有精确经纬度的全国地图。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欧洲各国的全国性测量或尚未起步,或刚刚开始,而中国率先成此大业,在世界上也是规模空前的。从康熙四十六年开始,到康熙五十七年汇编成集,在中西方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康熙用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广阔疆土的绘制,同时也使国家安定统一,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盛世。
二
文化交流的影响从来都是相互的,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东来,另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的西传。② 这一来一往之间只是影响程度上的或多或少。康熙皇帝在积极学习西学的同时还注意向西方传播中华文化。他曾命白晋等回法国招聘更多通晓科学知识的传教士,给法皇路易十四致信通好并带去的礼品, 其中有有代表中华古老文化的珍贵工艺品, 还有精装的汉文书籍四十九册在此之前, 法国仅有汉文书籍二十三册 , 法皇十分珍视这些礼品。可见玄烨在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时是不亢不卑的, 他深知古老中华文化自有其特色, 注意向西方传输。
那段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是频繁而热烈的,康熙还在自己的造办处里建立起绘画、雕刻以及制作时钟、珐琅彩的作坊。同一时期在欧洲更是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等西方启蒙思想家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同中世纪神学思想作斗争的精神武器,莱布尼兹还从易经中找到了现代计算机的发明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家对中国的制度也推崇备至,法国伏尔泰从中国的封建专制上提出了实行开明专制的主张,英国参考中国的科举制而实行文官考试制度。整个十八世纪,西方各主要艺术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中国艺术强烈的、生动形象的影响。当时欧洲的贵族阶层还流行在庄园里引进中国
②
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页
式的装修风格,他们的墙壁上描绘着中国人的生活场景。
总之,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的传入对西方的影响巨大深远,对西方的启蒙运动和反封建斗争、思想文化、学术、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在这方面,康熙皇帝起了关键的作用。
三
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对东西方世界对有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今后各自历史的进程。在这一次难得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主要从中国吸取了思想文化上有用的东西,从而推动了社会的伟大转型,促进了西方的崛起。与之相形见绌的是,中国仅从西方学习了一些具体的皮毛的科学技术以及一些装点门面的艺术,却没有学习一些先进的思想,酝酿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推动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从而在这一次交流接触后仍旧固步自封,日趋衰落,最终在西方殖民列强的残酷侵略打击下蹒跚地迈进了近代屈辱的门槛,这教训是刻骨铭心的。
康熙皇帝作为这一重要机遇时期的时任皇帝,在皇帝一人乾纲独断的封建时代对社会的发展前进方向是具有巨大深远的影响力的。身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位举足轻重的直接引领者,康熙皇帝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但其在此过程中造成的政策失误也是深刻迷远的。康熙皇帝本人热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且鼓励别人学习西学, 十分重视翻译与编纂西学书籍,并重视通晓西学人才的培养,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和发展,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难得的开明局面,若以此为契机,积极深入发展,中国就可以适应世界第一次科学革命潮流及时赶超先进科技水平的良好机遇了,中国的近代史就将改写。但是康熙时期, 传教士带来的西学, 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应用, 并对康熙的世界观产生了教大的影响, 但并没有以此推动中国走上科学技术近代化的道路, 也没有促使康熙把它作为治国方略,却
产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决定历史进程的深深遗憾,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既要从传统科学体系的内部找原因, 又要从康熙时代特定的社会条件即科学发展的外部条件找原因。总的说来, 中国传统的科学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 在封建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封建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 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 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 由于中国科学直接服务于封建社会的需要, 封建社会结构本身就为它设定了一个发展的极限, 过了这个极限, 除非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这种实用型科学就只有停滞不前。③ 此外,康熙皇帝虽然自己学习西方的知识,但不让更广大的臣民们接触先进的科学,使得这些知识在传入中国上百年后仍未广为传播,其中不乏为了国家安全,尽量避免臣民与传教士接触的考虑。种种局限,导致在“康熙时期, 全国已基本上统一, 经济也得到很大发展, 而且有懂科学的传教士在身旁帮忙,国内、国外的环境都不错, 是送上门来的一个机遇, 使中国有可能在科学上与欧洲近似于“ 同步起跑” , 然而由于政策失误, 他把这个机会失去了”,④从而造成中国在近代的全面落后,也就难以避免挨西方殖民侵略者的打了。
③④
闫大伟:《康熙西学观形成原因浅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第26卷第143 ~145页 席泽宗:《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第1期第19卷第18~1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