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4)单元
第一组“我爱阅读”
人文主题目标
1.《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
3.《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
4.《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语言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1.窃读记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教路点睛
审题,理解什么是窃读──整体初读,初识作者窃读滋味──细读探究,抓住细腻的行动描写及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滋味(担忧、急切、紧张、惧怕、快乐、高兴、喜爱、满足),归理人物特点(热爱读书,求知若渴)──回读全文,研讨怎样表达窃读(思路、开头、结尾特点、谴词造句特点)──转换迁移,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及18个生词(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饿饿、
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适宜、知趣、饥肠辘辘、依依不舍),理解带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书、对知识的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学会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初学提纲
1.自学生字,找形近字。
2.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14个词语。
3.审题,“窃读“是什么意思?
4.跳读课文,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窃读,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5.联系3.4步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人教版五年级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这里,我要分析的是三、四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我在分析时也按照这种模式。
单元概述:(第三单元)
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训练重点: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目的是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而后者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教学建议:
教学时应注意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的整合意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等有机整合起来。
寻找切入口,突破教学重点。
在课文的阅读中,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该把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学习方法上。
课文解读:
《鲸》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讲一个意思,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地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本课地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指导学生自己理解,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同时增加小练笔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感悟。
《松鼠》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的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
有很大不同。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相关知识。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探究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
说明角度:《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
《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表达方法:《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松鼠》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
语言风格:《鲸》语言精炼平实;
《松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新型玻璃》
第三单元是“说明性文章”, 分别包含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这四篇课文。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除了四篇课文外,还包括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习作写说明性文章、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四时之风》和课外书屋。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课文与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统筹安排,树立“大教材”观念。 “大教材”观念,就是把本单元所有内容看作一个教材,处理过程中统筹安排各个教学目标的整合落实,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找出其合理的结合点展开教学,使整单元教学浑然天成。
1.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的整合
【案例一】
课文新型玻璃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功能。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后,可在学生充分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师:同学们第六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将在2007年6月8日——12日在我们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到时这些厂家发明的一些新型玻璃都会在消博会中隆重展出,而你们则将被各个厂家聘为他们的推销员。下面就请你们在消博会上,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推荐这些新型玻璃的本领和特点,请你们各显神通,说服前来参观顾客把他们带回家去。
生1:亲爱的顾客,你们好!我们厂家生产的“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它们只要一见到吃音玻璃就会乖乖的非常听话,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马上将它带回去装上吧!它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心动不如行动吧!
生2:这位推销员,我家在街道的十字路口,车来人往特别吵。寒假里,姥姥难得来了,住了一天就嚷着回去,说在我们这里整天闹哄哄,吵得整夜睡不着。你说的“吃音玻
璃”真的有这么神吗?
生1:这位顾客,请您放心。我们这产品是刚发明的高科技产品,你买回去试一试之后,你就会义务地做起我们厂家的推销员了。
生3:真的有这么好呀,如果有质量问题,我们要找你算帐!
生1:哈哈,你放心,我们厂家实行质量三包,有什么问题十天包换,一月包退,一年保修。
师:谢谢你的推销,你们觉得他的推销得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4:我觉得他的推销得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顾客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我想说的。
生5:他的推销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
生6: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
这个案例就是将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协调的结合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交际话题,创立和谐的交际空间,调动全员互动交流参与,既巩固了所学的课文内容,又适时进行了口语交际,可谓一举两得。讨论:假如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周围会变得怎样?
2.课文学习与习作的整合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写说明性的文章,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讲事物说明清楚。这其实可以在我们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随机落实。在学习《鲸》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已经了解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讲鲸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又布置了让学生搜集有关鲸的详细资料。此时学生早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课堂上所学的新本领展示出来。(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其他知识)于是就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片断练写的环节,既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又能(绿色圃中小学
教
育
网
http://WWW.Lspjy.cOm
原
文
地
址
http://www.lspj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4809)让学生学以致用,收效甚佳。当然像这样的片断练习还可以在其他几篇课文中运用,如学完《松鼠》后让学生写“我喜爱的小动物”,学完《新型玻璃》后让学生写“我发明的新型玻璃”等。
摘录学生写的几个片断:
蓝鲸体长可达33米,体重190吨,相当于33头大象或300多头黄牛的体重,它的一条舌头就有4吨重。它的力气也无比巨大,有1 250千瓦,能曳行588千瓦的机动船,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曾出现过的最大动物。鲸是海的恩惠,只有在海里才能长得这么大:一来是食物丰富,蓝鲸虽体躯巨大,却以小得和它无法相比的磷虾为食。这种虾数量多,容
易捕,养得起这些大肚子汉。二来是水的浮力大,支撑着蓝鲸的巨大体躯。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体重5吨左右,若非洲象的体重再增加,它的四肢就支撑不住了,所以不能长得太大。但在海里却不同,动物基本上处于失重状态,再大也能浮得起来。但也不能无限增大,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就不能满足需要了。
虎鲸又叫恶鲸、逆戟鲸,英文名字叫杀人鲸,是海上的混世魔王。因它特别喜食须鲸的脂肪,所以.挪威人称它们为“油贼”。虎鲸以体魄健壮、性情凶狠而闻名于世,索有“鲸之暴君”之称。说来也奇怪,在自然海域中虎鲸凶猛异常,但是在人工饲养环境经过人的调教、训练之后,它却变得十分驯服,并能根据人的指令作各种技艺表演(如跳水、顶球、伴随乐曲在水中翩翩起舞等)。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它们又成为海洋公园和水旅馆中的“水族明星”。同时,经过特殊训练的虎鲸还能根据人的指令打捞沉入海底的鱼雷和火箭。
3.课文学习与“交流平台”的整合
“交流平台”中主要以表格的形式总结了本单元学习说明文的最有效武器,用这个表格,学生简易明了地就能掌握读、写说明文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像这样的表格不应只在学习“交流平台”这么晚的环节中才呈现出来,应该在学每一篇课文时都使用。一般在这两个时机中使用比较合适:时机一、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学填表,时机二、让学生学完课文后,再一次作修改、补充填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很好地掌握说明方法的运用。无论从学生能力培养还是应试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方法学生学得愉悦,教师教得轻松,真是两全其美、屡试不爽。如果学生拿到一篇说明文,能抓住“说明了什么知识”“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些知识”这两点来读说明文的话,学生也就基本具备了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的能力了。
附表格:
说明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
4.课文学习与“课外书屋”的整合
本单元在末尾部分安排了“课外书屋”,当中向学生推荐了《森林报》、《细菌世界历险记》、《穿过地平线》、《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昆虫记》、《地球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小哥白尼》等课外书目。显然如果在单元结束时才向学生推荐这些课外书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应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就开始向学生推荐这些优秀的科普著作,以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能及时将其所读的课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出来,这样既反馈其课外阅读的效果,同时在上课时能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以提高其阅读的兴趣。此外,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
同时做到学习课文内容时适时推荐相应课外书目,这样效果则会更加。如学完《松鼠》后向学生推荐发布尔的《昆虫记》,学完《假如没有灰尘后》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和杂志《小哥白尼》。这样让学生在边学边读中了解科学知识,激起阅读和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老师们,这里我只是列举了几个片断,其实在本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都应有大教材观念及随时整合的意识。在处理教材时,我们应该竭力去找合理的结合点展开教学,使课文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课外书屋有机的融合起来,这样在才不会把各方面能力培养都单独的孤立起来,以达到能力培养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他”。
第四单元
这是第三单元,而第四单元的内容则完全不一样,它正像单元提示中写到的一样“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它要告诉我们的正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去悟得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既然是丰富的人生哲理,单单从文章的语言来感悟显然是比较单薄的,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
1、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
本单元教学其中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去悟得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文本学习和生活实践体验中走几个来回,以达到对
所悟得的人生哲理立体化的体验。因此教学时不应局限于文本的内容,应把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激活思考,悟得哲理。只有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有生气、有灵气、有活力,教学过程中才能教得新、教得实、教得活。
【案例】
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却没有人,你……
注意:这些学生生活中的“大鲈鱼”被搬到课堂上,让他们自己说一说、论一论,暴露其最原始且最纯真的想法,教师、学生以一平颗和的心去看待当时真实的想法,不管当初做的、想的是对是错,最主要是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之后以后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在
这个环节中,避免出现学生们都是说大话、套话的现象,这样就失去了意义。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这些诱惑人的大鲈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其他三篇课文中,也可以追求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结合点。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让学生讨论自己生活当中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办法的事例;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找找身边“落花生”式的人物,(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等)并谈谈此时对他们的看法;教学《珍珠鸟》时让学生谈谈生活实践中由于诸多的不信赖而造成的诸多尴尬……
2、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虽然都篇幅较短,但却字字珠玑、极富深意,因此应尽量让学生走过简单的文字背后来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找词、找句、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拓展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案例】
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在初读的基础上,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对于一个垂钓爱好者来讲要放走自己钓上的这条大鲈鱼真是不容易,你从哪里感受到我是一个十足的钓鱼爱好者呢?
生1:我是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的“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 作者把大鲈鱼说成是漂亮的,并且钓上来时是那么得意,那么有成就感,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个钓鱼爱好者。
师:哈,你真了解作者的心思。能钓上这样的大鲈鱼是每个垂钓爱好者的骄傲,他能不得意吗?
生2:我是从“我”当时的神情中感受到的:我急切地问、我大声地争辩,然后在全都无效的情况下,我甚至用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在课文中,作者为了这条大鲈鱼向父亲抗议、甚至乞求,这些足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十足的钓鱼爱好者。
师:你真会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前后来回答问题。
生3:我是从作者钓鱼时熟练的动作感受到的。
师:哦,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他动作的熟练呢?
生3:“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绿色圃中
小
学
教
育
网
http://WWW.Lspjy.cOm
原
文
地
址
http://www.lspjy.com/thread-214810-1-1.html)它拉上来”作者钓鱼时动作是那么熟练,而且知道钓到大鱼时不应马上拉钩,而是要和它耗着,否则鱼钩要断线。只有等它耗得筋疲力尽了才有可能把大鲈鱼钓上来。
师:啊,看来你也是个十足的钓鱼爱好者,因为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
生4:老师,我还可以从“晚上十点”感受到他是个十足的钓鱼爱好者。
师:哦,为什么呢?
生4:晚上十点作者还在钓鱼,这能说明他是个爱好者。因为十一岁的我们晚上十点
时早在床上做美梦了,可他还在湖中的小岛上钓鱼呢。
生5:老师,我有补充。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这样写着“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的小岛上钓鱼”从“往常”这个词,我了解到作者是经常去钓鱼。而且在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晚霞是在傍晚时才有,傍晚大概是在下午5点钟左右,而现在他已钓到了晚上十点,足足钓了5个小时。这对一个11岁的小孩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说,他是个狂热的钓鱼爱好者。
师:哈哈,你真是厉害!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居然能根据文章前后的词句分析得这样透彻,佩服佩服!
在这个环节中,尽可能让学生联系文章中简单的字词句去感悟“我”对钓鱼的喜爱,或者说是这条大鲈鱼对我的诱惑之大,讨论得越火越好。那么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为的是让学生更真切的体验放大鲈鱼的痛苦与不舍,为后面学生体验“道德抉择”的困难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像这样的环节在其他几篇课文中同样也可以用到很多。如:在《珍珠鸟》一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站在珍珠鸟的角度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如第10自然段是让学生想象这时小鸟会说些什么?(补充)第13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珍珠鸟在梦中梦见了什么?(补充)通过这样的想象说话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感悟、讨论、辩论、朗读、即时写话、做书签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加深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
比如做书签,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其实在“交流平台”中也有要求让学生编“生活启示录”的活动,但我觉得做书签比它有更好的效果。(做书签活动可以从学习第一篇课文开始延续整个单元的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搜集课文或课外书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通过自己的巧手,把它制作成精美的书签,然后把它送给好朋友、好同学,甚至送给自己自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搜集句子的时候特卖力,搜集的句子特富哲理,做的书签特精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在这个时候变得特温馨,真是一举多得!
4、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的小事中悟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得到利于一生成长的人生启示。这其实只是三维目标里的其中一个要求。只要我们细心发现,就会看到这几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课文都由情节性强的故事和从故事中提炼的道理这两部分组成。像这样的写作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去运用。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生活上的启示,更应让学生收获写作方法上的启示。
如在《落花生》中安排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在这个小练笔中,我们有这样几个点值得让学生来讨论:
A、只要你细心观察,《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这三篇课文在写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B、这样由生动故事和得到的启示所组成的课文,你觉得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C、生活当中哪些事物也可以引起我们的启发?
事:蚂蚁搬家、蜘蛛结网、与同学约会而我未能准时到达……
物:梅花、竹子、荷花、蜡烛、小草、蜗牛……
那么通过这样的讨论之后,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能胸中有数,就能有话可写、有法可依了。
老师们,第四单元的教学,我想是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培养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