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模拟试卷和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C 解析::
在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是前提条件,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将可能性变为现实,教育起到了主导作用。
2.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加涅
答案::A
3.“骑士七技”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A
第 1 页 / 共 13 页
解析::
学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骑士七技是七种不同的技能,各自独立,故选A。
4.李苗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她看笼子里的猫并接近猫,最后让她摸猫、抱猫,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教师对该生所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 )。 A.理性情绪法 B.来访者中心疗法 C.消退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D 解析::
系统脱敏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的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5.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A.寻求发展 B.矫正行为 C.学会调适 D.开发潜能
答案::C 解析::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即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甄别性评价
第 2 页 / 共 13 页
答案::A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配置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 7.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 )。
A.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学习知识本身包含着能力的培养 B.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善”,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D.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答案::D 解析::
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8.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在眼前的黑色背景上产生与灯泡相似的光亮。这种现象是( )。 A.感觉后效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联觉现象
答案::A 解析::
当刺激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保留一段时间,这种感觉残留现象称为感觉后效,
9.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 A.建构取向
第 3 页 / 共 13 页
B.行为取向 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答案::D 解析::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认知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的观点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题干中董老师注重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这是关注学生的表现,符合人本主义的观点。 10.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最基本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学生自我评价法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其中,测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最基本方法。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答案::A 解析::
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教育使原来少数人掌握的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与知识的初生产相比较,知识再生产的时间大大缩短。
第 4 页 / 共 13 页
12.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答案::C 解析::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历来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因此,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还具有继承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3.“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 )的观点。 A、情绪的外周理论 B、情绪的丘脑理论 C、情绪的认知理论 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答案::A 解析::
情绪的外周理论指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反映了这点。 14.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答案::C
第 5 页 / 共 13 页
解析::
课外辅导是对上课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15.王悦接到高考通知书已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答案::B 解析::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心境不是指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当心情愉悦时,喜笑颜开,看什么都是美好的;当心情不佳时,神情沮丧,看什么都心烦。题干中王悦的情绪状态即属于心境。 16.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接受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答案::D 解析::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7.某学生过分害怕老鼠,教师先让他看小老鼠的电影,然后看一些可爱的小老鼠的图片,谈论自己养小白鼠的经历,再让他看笼子里的小老鼠,通过逗它、给它喂食等活动,消除对老鼠的恐惧反应。教师对该生所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 )。 A.理性—情绪疗法 B.自我控制法 C.松驰训练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D
第 6 页 / 共 13 页
解析::
【知识点】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是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训练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18.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C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管理的方式”,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班级民主管理是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19.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答案::A
20.“急中生智”所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答案::C
第 7 页 / 共 13 页
解析::
“急中生智”是在突发状态下产生的,当人们遇到突发情况时,快速决定,做出智慧的反应,这是应激的过程。
21.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 A.开始部分 B.结尾部分 C.中间部分 D.开始和结尾部分
答案::D 解析::
开始和结尾部分的材料内容只受到单一抑制的影响,中间部分的材料内容受到双重抑制的影响,所以开始和结尾部分的材料内容容易记住,中间部分的材料内容难记且易遗忘。 22.“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答案::C 解析::
C【解析】“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替代强化。
23.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C
第 8 页 / 共 13 页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觉的特性”。 【名师详解】题干是知觉的理解性的概念。
24.(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A.生成性学习 B.组织策略 C.主题纲要法 D.符号纲要法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成性学习的概念。
25.学校通过大会报告形式组织的课外活动属于(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班级活动
答案::A 解析::
群众性活动的规模比较大,至少以一个年级的学生作为活动参与者,也可扩大为全校活动或校际联合活动。其主要组织形式有各种比赛、各种集会、报告和讲座等。
26.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时,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走上正常运行轨道的教师领导方式为( )。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第 9 页 / 共 13 页
D.温和式
答案::B 解析::
权威式领导方式虽然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心方面稍差,但是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时。权威式领导方式往往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
27.教师期望效应说明( )。 A.成人的期望是把“双刃剑” B.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能过高 C.良好的期望可促进学生的发展 D.学生的发展往往背离成人的期望
答案::C 解析::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够传递一种信任,这样的期待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28.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答案::C 解析::
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价信息和分析信息,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地发展,其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29.2012年单项选择:沈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答案::C 解析::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二、问答题
30.学习的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
解析::
此观点错误,题干中所述的学习材料难度越大,就很难产生迁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学习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所产生的影响,与学习材料本身的难度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两知识之间能够产生影响就能发生学习迁移。 3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解析::
弗洛伊德重视人格的发展阶段问题,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唇期:0-1.5岁左右,婴儿从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
(2)肛门期:2-3岁左右,幼儿通过肛门排泄获得满足。
(3)性器期:3-6岁左右,儿童喜欢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而获得快乐和满足。
(4)潜伏期:7岁-青春期,儿童性与攻击的冲动开始进入潜伏期,不再通过躯体部位而获得快感。
(5)生殖期:青春期—成年期,个体产生两性意识,心理上逐渐有了与性别相关的职业计划、婚姻理想等。
32.“复习是学习之母”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解析::
第 11 页 / 共 13 页
正确。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三、简答题
33.简述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解析::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有: (1)正确认识情绪,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
(2)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 (3)锻炼身体;
(4)使自己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基调,培养幽默感;
(5)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6)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34.一天中午,初二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 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方法。
解析::
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的效果比较好,其原因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2 页 / 共 13 页
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辨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
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面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第 13 页 /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