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虚假新闻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浅谈虚假新闻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3-03-27 来源:世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虚假新闻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作者:潘放 王楠

来源:《活力》2014年第05期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部分媒体为了吸引受众,不顾新闻职业道德,肆意发布虚假新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本文旨在揭示当今社会环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虚假新闻;成因分析:应对措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基本责任和道德底线。然而,时至今日虚假失实新闻依然不断出现,“大妈被撞被指碰瓷”、“老汉约网友开房见到儿媳”等虚假报道影响罪恶劣,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影响到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虚假新闻成因分析

1.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新闻报道的失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社会环境诚信缺失,对虚假现象有极大的包容性。在这种生存环境下,一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甚至包括领导干部也认识模糊,认为报道一、两条虚假新闻不算什么大事,对虚假新闻或听之任之。其次,媒体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媒体在经济利益面前造成“经济性失实”。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媒体出现了过度的商业化倾向。有的媒体把新闻与版面当成商品,为了得到更多受众,不择手段大肆渲染炒作新闻事件,甚至同生产企业、公关公司勾结合伙炮制虚假报道;有的媒体为了经济利益,主动对商业机构进行要挟,成为有偿新闻的变种。

2.媒体内部管理机制的影响。首先就是媒体内部缺乏核实机制。一个新闻事件通常有多个消息来源。有的来源于热线电话,有的则是匿名消息源、不确定消息源,有的则来源于境外媒体。值得注意的是,消息来源往往会选择性地发布信息,宣扬对自己有利而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会故意释放出一些错误。一些媒体为了抢发独家新闻,往往偏听偏信一个信息来源,甚至对仅有的消息来源也不进行查证核实,因而出现虚假新闻。其次,缺乏严格的惩治机制。对于制造虚假新闻的责任人而言,应该进行严厉处罚。但在实际中,一些媒体不但不对相关责任人处理不力,还变相为制假者开脱提供空间。对造假者处置不严,使造假成本低、代价小,容易使造假者产生侥幸心理。第三,就是媒体机构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众所周知,现在各级媒体机构奋战在采编一线的员工都是年轻的记者。据2010年的调查显示,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从业者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下。另据调查还显示,中国媒体从业者开成呈现从业时间不长、流动性高的趋势。之所以新闻记者的职业会呈现出年轻化和高流动性,这和很多媒体机构培训机制不健全有关,仅仅将记者作为“新闻民工”来看待,“让马儿跑,却不让它吃草”势必影响稿件质量,虚假失实报道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采编人员专业素养缺失。有的编辑记者事实把握不准,缺乏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对于一些专业领域不熟悉,又不虚心请教或者翻阅资料,而是凭想当然编发稿件。此外有的记者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将新闻职业道德弃之不顾,利用职务之便为企业作有偿新闻,将广告当新闻写,甚至通过炒作的手段吸引受众眼球。 二、虚假新闻的应对措施

1.强化社会监督。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的瞭望者,这使得新闻媒体对社会各行各业都可以行使舆论监督权,而我国又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对新闻工作者的监督管理主要是由各级新闻主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完成,总体而言这种监督手段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约束。“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一理论在新闻界同样适用。因此,要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动员社会力量来监督。同时要加强对新闻传播的监管,加强新闻立法,使新闻行业行为有更多的法律依据。

2.健全媒体内部管理制度,把虚假新闻消灭在萌芽之中。每一篇报道,都要从选题、策划、采访、制作、编辑、刊播的各个环节人手,层层把关,多方求证,务必把所报道的事实弄清弄准。在采访环节,要制定出对记者有指导意见的新闻实践工作手册,明确记者采访守则,确保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到实处;编辑环节,强化编辑责任,要求编辑不要伤害稿件的真实性,建立核实机制,完善稿件签发程序,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各级电台、电视台要加强队伍建设,严把进人关、用人关和管人关。各媒体单位都要建立严格的新闻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把不符合新闻职业标准与道德标准的人堵在新闻大门之外,开展新闻采编人员全覆盖培训活动,总结治理虚假报道的经验教训,督导新闻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引导新闻工作者恪守职业道德,自觉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参考文献:

[1]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第23 页.

[2]参见 张洪忠、苏林森:《转型中的中国 媒体和记者 》 , 《 二十一世纪全球记 者》,美国劳特利奇出版社 2011年半, 第9-21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编辑/刘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