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押题卷】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Ⅰ卷终极预测仿真卷(二)
24、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从广州
A.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 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
C.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
D.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25、《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
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 B.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 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 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 26、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27、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明清政府“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28、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依靠
A.对外殖民掠夺 B.古罗马的法制
C.文艺复兴 D.制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9、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企业名称 直隶磁州煤矿 湖北兴国煤矿 台湾基隆煤矿 直隶开平爆矿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开办年份 1875 1875 1876 1873 1882 停办年份及原因 1883 退股 1879 经费无着 1892 亏损 1886 亏损 创办人 李鸿章 盛宣怀 沈葆桢 李鸿章 胡思燮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抵抗 第 1 页, 共 10 页
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0、造成下表现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中国关税收入总额及在中央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情况 收入 比重 1913年 1 697万元 21% 1928年 17 914万元 41% A.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1、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32、表一 为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制定的部分法律 时 间 1843年 1855年 1876年 1926年 法律名称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有害物质去除法》 《河流防污法》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时 间 1956年 1963年 1973年 1974年 法律名称 《大气清洁法》 《水资源法》 《水法》 《污染控制法》 表一所反映的结论信息,最恰当的是 A.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加剧了环境污染 B.英国人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C.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英国在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
33、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34、阅读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时期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流入农业的资金(%)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1953—1957年 38.7 7.6 53.7 1958—1962年 54.9 11.4 33.7 1963年—1965年 48 18.4 33.6 A.经济发展规律 B.国际环境影响 C.国家经济政策 D.产业结构调整 35、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1948
第 2 页, 共 10 页
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历史主观题
40、(25分)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在目标、推动力量、过程、作用方面呈现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15分)
第 3 页, 共 10 页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试题。
郑和下西洋(1405--1433)
根据上述图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概括15世纪中西探险航行的三个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45、(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
第 4 页, 共 10 页
素。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文官制度改革后英国官员选用的特点,并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9分) 46、(15分)【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根本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而且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不仅给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以极大的促进,而且国内各政治派别在外交政策上的激烈争论,促使英国的自由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19世纪50年代末自由党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宋晓东《克里米亚战争与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
(1)据克里米亚战争形势图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地域特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克里米亚战争如何促进了俄国和英国的社会变革?(9分) 47、(15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以矜持著称的德国人,甚至会在田野里与野狗争夺一块发霉的马铃薯。通往农村的火车车厢外,常常趴满了前去觅食的逃票乘客。由于货币作用降低,买东西必须使用购货证,香烟成了抢手货,往往成为物物交换中的计量单位和不等值物品交换中的
第 5 页, 共 10 页
“找头”。不少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德国充满敌意,视其为不可救药者。而煤的供应停止,没有电,使得许多企业、工厂、学校以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德国进入真正的冬天。 ——摘编自迈内克《德国的灾难》 材料二 欧根·科贡的《党卫队国家》一书,条理清楚地向读者揭示了党卫队的真相;雅斯贝斯的《罪责问题》一书,提出每个德国人都有道德罪行和抽象罪行,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呼吁“德国人民有责任作道德和物质上的补偿”。1970年,时任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更是把忏悔文化推到了顶点。战后初期,各地的小剧场、歌舞厅、报告厅等就开始涌现,仅柏林一地就有2000多个,大多没有暖气,饥肠辘辘的参与者在寒冷中听报告、看演出,乐在其中。同时法兰克福取代莱比锡成为国家图书出版中心,各地图书馆大增,短期内数量就翻了一番。
——摘编自《光明日报》《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
(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德国进入真正的冬天”。(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战争再次发生。(6分) 48、(15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忱(1381~1453),吉水人。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曰“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 ——摘编自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 材料二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用足。其弊或与商争息,虽刘晏、赵开不免焉。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谁谓理财无大道乎?然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明代官员,1383—1442,苏州人民称其为“况青天”),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
——《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9分)
第 6 页, 共 10 页
【高考押题卷】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Ⅰ卷终极预测仿真卷
历史答案
24-25 DA 26—30 DCDCA 31—35 DCCCD
历史40题〖答案〗
(决定分数高低的关键主观题,底线应该是20分)
〖热点:最大的现实热点宪政、法治,高考主观题一般暗合最热〗
40、(1)特点:
(一)目标:①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总体概括最好)
(或①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
②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
或③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二)力量: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总体概括最好)
(或①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
②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 ③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过程: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总体概括最好)
(或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
②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 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总体概括最好) (或①宪法最终沦为废纸;
②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第 7 页, 共 10 页
③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
(四)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总体概括最好)
(或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
②1982年宪法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任答5点即可,每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2) ①历史因素:缺少妥协精神(或:专制主义的阻碍;)
②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③政治因素:“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或: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
④思想因素:人权意识的淡薄(或: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
惨痛教训)
⑤社会因素: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
(或: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
(每点3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15分)
41、历史41题〖答案〗(决定41题的关键是不要害怕,审透问题敢于得分)
高考历史41题总思维
高考四一真奇妙,解放思想最重要;题眼切口定抓牢,审透提问宏观找;
比较思维必用到,求异找同莫混淆;抓大放小得分高,逻辑牵手史实跑;
〖热点:最大的现实热点:一带一路,不断创新的41题〗
共同点1:都把目标投向了印度洋;(2分)
原因:①印度洋是当时已知沟通东西方往来的海上通道;
②印度洋地区有着悠久的航海贸易活动。(2分)
共同点2:背后的支持力量都是专制君主;(2分)
原因:海外探险航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君主专制有利于集中资源。(2分)
共同点3:尽可能沿前人原有航线航行;(2分) 原因:海外探险航行风险巨大,沿前人原有航线航行有利于增强安全系数,获取最大收益。
第 8 页, 共 10 页
(2分)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热点:反腐、裸官问题、官员素质提高,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
45、(1)背景:①自身:原有文官制度存在很大弊端;
②政治:1832年议会改革民主基础逐渐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健全; ③经济:工业革命的推动;
④思想/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6分,任答3点即可)
(2)特点: ①公开考试;
②择优录用;
③考生来源广泛。(3分,答要点两分,两点3分)
作用:①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③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6分)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答案〗
〖热点:克里米亚问题,乌克兰焦点,民主改革〗
46、(1)特点:①地跨欧亚两大洲;
②以黑海和克里米亚半岛为中心。(6分)
(2)对俄国: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矛盾,成为俄国1861年改革的导火线;(3分)
对英国:①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3分)
②促使自由主义事业进入了新阶段,为英国自由党的形成准备了条件。(3分)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答案〗
〖热点:二战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反思战争,日本右倾势力〗
47、(1)理解:①物资短缺; ②道德下滑;
③经济秩序混乱; ④周边国家敌视主义情绪严重; ⑤能源短缺,企业等停产。(9分,任答3点即可得满分)
(2)分析: ①大国深刻反思战争; ②政府主动承担战争责任,致力于发展经济;
③摆脱狭隘民族主义; ④塑造和平友善的民族文化; ⑤采取和平协商手段解决国际争端。(6分,任答2点即可得满分)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案〗
〖热点:财政改革,改革如何获得成功〗
48、(1)内容: ①创立“平米法”; ②建立“济农仓”。(6分)
(2)原因: 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第 9 页, 共 10 页
②善于用人,其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③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9分)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