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 组号: 姓名:
【课标解读】
本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
1.回忆、复习陶渊明的相关知识,阅读写作的相关背景。 2.通过划分诗歌题目的层次,找到“诗眼”,根据“诗眼”梳理诗歌的大意和层次。 3.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歌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4.通过对本诗的赏析,初步掌握“田园诗”的特点。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 ,字 ,自号 谥号 。 (朝
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代表作品:《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仕隐经历 一起一落:29岁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 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 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天县令。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彼时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挂冠归田。(《归去来兮辞》) 躬耕生涯:共20多年,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 (1)少年、青年的闲居阶段(29岁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志向。“猛志”,突出此志向之奋发、凌厉。“逸”,突出此志向之远大、超越。“骞翮”即展翅,“翥”者、飞也。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对国家与社会抱有极大的热忱和强烈的参与意识。 ) (2)壮年的辗转出仕阶段(29-41岁)。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3)中晚年的隐居终老阶段(41-62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的人生。 田园诗人,隐逸诗人 开创田园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陶渊明是中国隐逸诗人之宗。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陶渊明的田园诗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格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名人评陶渊明
(1)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北宋文学家苏轼 (2)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 ——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 (3)《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 (4)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现代作家、学者林语堂 写作背景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其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官时隐,举棋不定。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于是在任八十余天就辞官归田,从此与官场决裂,终老田园。 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常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甚至后悔的念头也冒了出来。而当脱离了官场,回到家中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时,他感到无限欣悦。诗歌《归园田居(其一)》,真实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 知识链接
青少年时期——“佐君立业”(28岁以前)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学仕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令(29--41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晋代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归田时期——五柳先生(42--63岁)
陶渊明归田之后,即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并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亲自撰写《五柳先生传》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这使他改变了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对他们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贫困,“老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 诗人仙逝——靖节先生享年63岁
陶渊明辞官回乡后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鉴于他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人称之为“靖节先生”。(靖,在古代有“ 报”的意思。靖节,是保守节操,显身立志的意思。 这是后人的敬称。) 一、明确字音、词义。 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1)羁鸟( jī ) (2)守拙( zhuō ) (3)荫( yìn ) ..(4)暧暧( ài ) (5)墟里( xū ) (6)樊笼( fán )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 迎合 误落尘网中 此处指仕途 羁鸟恋旧林 笼中鸟
守拙归园田 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榆柳荫后檐 遮挡 暧暧远人村 昏暗、模糊
依依墟里烟 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虚室有余闲 空室
久在樊笼里 比喻官场生活 复得返自然 指田园生活 二、文本研读
(一)朗读本诗,用“/”划分节奏,用“ ”标出韵脚。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古今异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 (1)归
①守拙归园田( )
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③男有分,女有归( ) (2)去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④大江东去( )
⑤为汉家除残去秽( ) (三)鉴赏诗歌
1.诵读诗歌,把握诗眼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读诗歌的题目,用“/”划分题目的停顿,并找出诗眼是哪一个字?
归 园 田 居
2.标题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从何而 ? (2)为何而 ? (3) 向何处? (4) 去如何?
考点链接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 1.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
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6、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对大自然的喜爱 (2)对官场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喜爱、向往
(4)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5)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7、常用术语: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8、总结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1)知人论世(诗人生平)
(2)因词求情(标题,关键词,注释) (3)缘景明情(意象)
五、拓展练习。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简答题的答题规范。
模式一:这首诗(题干主语)表现了诗人××(包含两个情感术语的短语)。
模式二:这首诗(题干主语)表现了诗人××(诗人的境遇)的××(包含两个情感术语的短语)。 注意事项:
①全面分析。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都不是单一的,有几点的可用序号排列。 ②尽可能用第二种模式表达。
课后练习案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2)“恨无知音赏”抒发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随堂练习】
1.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 韵:气质、情致 B.方宅十余亩 方:四周围绕 C.桃李罗堂前 罗:排列
D.复得返自然 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开荒南野际 B.久在樊笼里 C.沉吟至今 D.误落尘网中
4.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5.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对比,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官场生活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答案:
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D项,“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错误。应该指和官场生活相对的田园生活。“返自然”,指归耕园田。句意: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运用比喻手法,以“尘网”比喻“官场”。B项,运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用“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来比喻自己思念故里的心情。“羁鸟”与“池鱼”相对,“恋旧林”与“思故渊”相对。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D项,运用比喻手法,以“樊笼”比喻“官场”; 3.C 【解析】“沉吟”,古义: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义:低声吟咏或迟疑不决,低声自语。A项,“开荒”古今同义,开垦荒地。B项,“樊笼”古今同义,笼子。D项,“尘网”古今同义,尘世的罗网。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A项,“自号靖节先生”“世人‘五柳先生’称之”错误,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5.A 【解析】“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