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索地梁的内力计算
2022-01-06
来源:世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1期 (总第29期)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Railway Vocational&Technical Institute No.1,2007 Serial No.29 预应力锚索地梁的内力计算 夏良武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摘陕西西安710015) 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探讨地粱与边坡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旨在得出地粱内力的合理计算模式。 关键词:预应力锚索地粱;锚固效应;内力计算 中图分类号:V21 文献标识码:B The Inner Force Computation of Prestressed Tendon Patand Xia Liangwu (Xi’all Railway Vocational&Technical Institute)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patand and the slope constructure.The pu卜 pose is to get the proper computation mode of the patand’S inner force. Key words:Prestressed Tendon Patand;anchoring;inner force computation 预应力锚索地梁作为一种新型边坡加固技术 已在国内开始应用,而且在路堑土质边坡加固中显 式。下面介绍内力计算模式的理论推导。 由于地梁在作用机理上相当于框架的竖肋,因 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它是通过钢筋混凝土地梁将锚 固在地层内的预应力锚索提供的巨大锚固力传递 给坡体,改变坡体应力状态,调用坡体自稳能力,达 到“防边坡破坏于未然”的一种主动加固方法。它安 此只以框架(如图1.1)为例进行分析即可。在实际 工作中,顶梁和基础对框架受力的影响很小,为分 析方便,不考虑二者的作用。目前设计框架所使用 的计算方法可叫做反梁法,它基于以下两条假设: 假设一:将坡面反力视为作用在框架上的荷 全稳定、轻巧美观,综合造价及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地优于传统的重型支挡结构。但目前,锚索地梁的 设计和使用大多是基于经验的,对其作用机理缺乏 研究,没有一种合理的计算模式。本文通过理论分 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地梁与边坡岩土 相互作用的机理,旨在得出地梁内力的合理计算模 载,把锚索作用点看作支座,将框架作为倒置的交 叉梁格体系来进行计算; 假设二:认为整个框架为刚性,假定坡面反力 呈均匀直线分布,将横梁和竖肋看成相互独立的连 续梁。 收稿日期:2005—12—28 作者简介:夏良武(1968一),男,安徽芜湖人,部主任,讲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夏良武:预应力锚索地梁的内力计算 39 图1锚累框架 经过以上假设,框架结构就被简化成了一般的 梁,计算极为简单。但很明显,反梁法忽略了巨大锚 索力作用下框架的变形,引起底部坡面反力的不均 匀分布,而使得设计过于保守。本试验假设框架为 弹性,边坡对框架的反力符合Winkler假定,坡面反 力P与框架垂直于坡面的位移Z成正比,即 P=kk ̄Z (1) 其中,k 为岩土反力系数,可根据试验场地土质特 性或现场测试来确定。 l框架锚索力的分配 最终要将框架的横梁和竖肋拆分成单根梁来 进行计算,主要是解决节点处锚索力在纵横两个方 向的分配问题。按照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原理, 锚索力的分配必须满足两个重要条件: (1)变形协调条件。也就是说,分配后的锚索力 对纵横两个方向的梁引起的变位必须相等,可用公 式表示为: z z z 2 其中: , 分别为节点i处x,y方向梁垂直坡 面的位移;z为节点i处垂直坡面的变形。 (2)静力平衡条件。即分配到纵横梁上的两个 力之和应等于节点上的总锚索力沿垂直坡面方向 的分量 ・cos(90。一 一 )=凡+ (3) 其中: 为节点i处的总锚索力; , 分别为边坡坡 角及锚索锚固角;凡、 分别为分配到x、Y方向上 的锚索力。 根据Winkler地基模型, , 是由作用在沿x 或y方向梁上所有锚索力共同作用引起的,因此, 试图将(1.2)式变为关于凡、R的关系式,然后通过 联立(1.3)式来解出凡、 比较困难。但在实际工程 中,同一片框架上的几个锚索力一般都是设计为相 同吨位的,再由框架的对称性不难看出四个节点处 锚索力的分配隋况应该相同,因此四处锚索力沿x,y 方向的分力均可设为 、 。将 、 看成已知量,分 别计算框架的横梁和竖肋,然后将横梁和竖肋在节 点处的位移代回(1.2)式,再与(1.3)式联立即可解出 、 。如果计算有三根横梁的框架,可将上下两根 对称横梁节点处锚索力沿x、y方向的分力设为 、 ,中间横梁节点处设为 、 ,分别计算两种节点 处的位移代回(1.2)式,与(1.3)式联立同样可解出 t、 t, 、 。 2单根梁的计算 将框架拆分成横梁和竖肋后,分别当成紧贴坡 面的有限长弹性地基梁,利用叠加法计算。以竖肋 为例进行分析(横梁类似),力学模型如图1.2: 图2力学模型 竖肋受两集中力 、 (二者大小均为 )作用, 先只考虑单个集中力的作用(如 ),取其作用点为 坐标原点,根据梁的微分方程 , 肼 + =g( ) (4) 其中,B为梁宽度;E和1分别为梁材料的弹性模量 和截面惯性矩;q( )为梁上的荷载。当q( )=0时, 式(4)的通解 五= (Clc0 +C2siIl )+e啦(C3co ̄x+C4sinl3x)(5) 式中C。,C ,C,,c4为常数,先假设梁无限长,考虑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0部分)端边界条件 +∞, 0,则Cl=C2=0 (或 <0部分。 一∞时,有C3=C4:0);8= ,1/]3称为特征长度。考虑原点处 dzJakl ̄=O,则有G:a(或Cl= ),取为C。再由 V I,, ̄=El(dSzjdx ) :一F]2,(或x=O-8时,V=FJ2), 得C=Ffll2Bk 。综合起来得到如下解 五= e例(c。 +si (6) 一 =告e例(c。 一si kI) (7) Vx ̄4-Eid _3z  ̄=±争e 。 (8) 其中, 为梁弯矩;V 为截面剪力:当 >0时式(8) 取“+”,反之取“I”。 将集中力换成顺时针方向(取为“+”)的集中力 偶M作用时,同样可考虑梁( >0部分)端边界条 件 +∞, =0,则CI=Cz=O(或 <0部分, 一∞ 时,有C ̄=C4=0);但此时荷载和基底反力是关于原 点反对称的,因此有x--O, 0时,则C3=0(或 <0 部分,Cl=0)。再由 =一EI(d ̄z,/d]) = (或 x=O— 时, =一M/2),得C4=MflZ/kI(或C 一Mfl2/k )。 于是有 .五-±篑 si (9) :± e例co (10) 一 e删(c。 +si ) (11) 其中,式(9)(1o)中均为当 >0时取“+”,反之取 以上是单个集中荷载作用下无限长梁的解,将 、 的解叠加即为共同作用时无限长梁的解,但实 际上梁为有限长,为此可在梁两端各加一对附加集 中荷载(边界条件力) 、 和 、 (正方向如图 2),使其与 、 在端截面产生的弯矩和剪力相互 抵消,即集中荷载产生的弯矩和剪力分别取为— 、 一 、 、一 ( 、 、眠、 为 、 产生的弯矩和 剪力)。因外荷载对称,所以有 一眠, 。利用 式(6) (11)可得到以下算式: ,'一 柞 [(1+e c0 ) (1一e (co +sinlf/)) ](12) 一 i 【(1+e (c。 -si )) +(1-eacoslf1)耽J(13) 其中z为梁全长。 计算梁在 、 以及附加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即 为有限长梁的最终内力,其结果为 或 表示的 代数式。再将以 或 表示的某节点的位移按(1) 中的方法代入即可解出 或 。进而得出梁的最终 内力值。 综上所述,计算框架上任意点的z、M、V的步骤 归纳如下: (1)将节点处的锚索力F沿纵横梁分配为 和 ; (2)按式(6) (1 1)用叠加法分别计算荷载在 纵横梁两端产生的弯矩和剪力,为 和 表示的 代数式; (3)按式(12),(13)分别计算纵横梁的边界条 件力,为 和 表示的代数式; (4)按式(6) (11)用叠加法分别计算己知荷载 和边界条件力共同作用下纵横梁在某节点处的位 移以及 点处的 , , 值,为 和 表示的代 数式; (5)将节点处位移代入式(4.2)中,再与式(4.3)联 立即可解出 和 ; (6)最后将 和 代入到 点互, ,V 的表 达式中,即可解出最终结果。 3 岩土体的反力系数确定 岩土体的反力系数是用Winkler模式计算锚索 框架(地梁)内力的关键所在,它的确定准确与否直 接影响着计算结果的精度。通常确定岩土反力系数 的方法有两种,即查表法和荷载试验法。 荷载试验可借助于锚索拉拔试验来完成,在拉 拔试验中锚墩压力与位移曲线呈直线变化的区段, 取压力由Pl到P2相对应的位移s。到s:,则岩土反 力系数可表示为 “ 一 P ̄-/— 一 92 (14)\1 , ‘)1--02 也可采用比例界限P0与相应的位移量s表示为 (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夏良武:预应力锚索地梁的内力计算 但岩土反力系数除受岩土性质影响外,受构件底面 宽度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对宽度为b,长度为l=mb 的梁,先考虑用下式进行修正 (16) 其中,k 是宽度为b的方形锚墩的岩土反力系数。 对式(4.15)中的m取极限有 lin kk=lin kb =o.67k6(17) m—+∞, —・∞ 1. 而 丽=0.905 1,可见用修正的公式计算梁的 剪力和弯矩意义不大,但对梁垂直于坡面的位移 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计算位移时应加以修 正。尽管修正后的框架横梁和竖肋的宽度值不完 全一致,但差别很小,对节点处锚索力分配的影 响可以忽略。 219.O4KN'm l49.77I(JJ (a)竖肋弯矩 (b)竖肋剪力 一82.66l【N -93.39 61.I丑 .m 61 18I@I.0 (c)横粱弯矩 图3框架内力分析图 (注:图中虚线表示反梁法计算的内力,实线表示Win— kler弹性地基梁法计算的内力。) 参考文献 【1】王恭先.高边坡设计与加固问题的讨论.甘肃科学学 报,2003年13卷,F08期 【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锚固与注浆技术专业委 员会.锚固与注浆技术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9 【3】吴和政.国内外预应力锚固技术现状及发展.探矿工 程,1997,6 [4】余坪,余渊.滑坡防治预应力锚索的试验研究.中国地 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7 【5】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岩土锚固新技术.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1998 [6]陈洪凯,唐红梅,王蓉等.锚固岩体参数的等效方法研 究.应用数学与力学,2001, [7】孔现斌李文鑫.预应力锚索在高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东北公路,2002 【8】隋海燕,张强陈悦.锚杆喷射混凝土在公路边坡防护中 的应用.东北公路,2002 【9】张发明.岩石高边坡预应力锚固问题研究.河海大学学 报,1999 【1 o]徐行军.浅谈喷锚技术在高陡边坡防护中的应用.东北 公路.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