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统编版《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3年统编版《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4-05-02 来源:世旅网
2023年统编版《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通

用5篇)

《自相冲突》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3、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4、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几年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许多的寓言故事,能说几个故事的名字吗?

2、那你能说说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3、今日我们就再学习一篇则新的寓言故事,指读课题:自相冲突。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b、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c、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a、请同学读书,其他同学评价。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扣词、精读课文 “张口结舌”的教学

在同学质疑过程中扣住“张口结舌”,问:什么叫张口结舌?课文中讲了谁张口结舌?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夸口”的教学

通过张口结舌的教学引出两次夸口的内容?

a、他夸口之下说了什么话?b、那你能读好夸口的语气吗?c、引导学生用“随你……都……”说几句话。d、这两句话一起说出来你会想些什么呢? 四、联系生活、揭示文章意思

1、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那个人为什么“张口结舌”了吧?(指名回答)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验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

五、读古文,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爱好

1、这个故事和这么多的事例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冲突》这个故事就已经流传开了,它是我国法家学说的杰出代表韩非子所作,想去读读

2200多年以前韩非子的《自相冲突》吗? 2、出示古文《自相冲突》学生自读。

3、指名学生读,老师范读学生依据课文说说古文也许的意思。

4、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分别读了现在《自相冲突》和2200多年前的《自相冲突》你们发觉了什么吗? 六、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自相冲突》一样流传了几千年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去读一读,不光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也会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风顺! 七、作业(略) 八、板书设计: 自相冲突 夸口 张口结舌 夸口

《自相冲突》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冲突的意思,培育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爱好。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3、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化。

4、仿编成语故事,培育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爱好,发展学生想象思维实力及仿照写作实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 教学打算:课件《自相冲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分两组竞赛,说一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1、试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多媒体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食其力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逍遥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踌躇满志 自以为是

自我沉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慧 自吹自擂 自相冲突

2、齐读成语。

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

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 器。)

4、播放《自相冲突》的flash 二、精读《自相冲突》。 1、自由初读课文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尝语气。)

5、“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

个词语来替代吗?(张口结舌)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冲突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6、拓展:假如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探讨。)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样。(说话办事必需实事求是,前后一样。)

你身上有过自相冲突的现象吗?假如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当怎么办?

三、初识古文,激发爱好。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日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闻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四、仿编成语故事。 1、播放自相冲突现代版 2、四人小组编成语故事。 3、沟通,评价。 五、老师总结。

《自相冲突》的教学设计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冲突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化。

理解故事的寓意。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绚丽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日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冲突。

2、板书课题,视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体)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情愿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相识和理解“戳”(老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实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锋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样,相互抵触)

4、假如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尝语气。)

1

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假如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假如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冲突?假如冲突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课本剧小表演。

五、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样,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冲突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冲突的现象吗?假如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六、拓展作业: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冲突的地方? 1、我确定李琳也许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日肯定不会来参与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彩缤纷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许多,莫高窟中精致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七、质疑提问。 八、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2—3个成语故事。 《自相冲突》的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驾驭重点词语在意思。 3.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

1、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多样方式的朗读,熟读课文。 2、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自相冲突》让学生明白脱离实际地夸大某种东西的特长,往往会闹出笑话的道理。

2、《画蛇添足》告知我们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适当。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成语,激发爱好。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绚丽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珍宝。信任你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成语,其中有些来自于神话故事,有些来自于历史故事,还有些来自于寓言故事。你能依据下列图片猜出分别是什么成语吗?

2、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吗? 3、板书课题,相识“矛”和“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明确学习目标,回顾学法。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2、回顾学法,谁来说一说怎样学习文言文寓言效果会

好一些呢?1、读。读正确,读流利;2、译。结合注释,读懂文本意 思;3、悟。明白文中道理;4、背。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三)、指导朗读课文

1、全体学生自由读文(读文要求:一句一句地读,把音读准。)

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请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标出重读之处。

3、课件出示朗读提示,指名读课文

4、范读课文,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5、齐读课文,小结朗读状况。 (四)、再读课文,尝试翻译文言文。 1、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翻译文言文。 2、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翻译文言文

3、逐句翻译文言文(课件逐句出示文言文) 4、指名说说全文的意思。 5、课件出示译文,学生齐读。 (五)、自主探究,悟出文中道理。

1、楚人是怎样夸矛和盾的?请用书中的话说一说。楚人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他说的话应当是怎样的语气? 2、听了楚人的一番夸耀,旁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3、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呢? 4、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不上话来呢?假如真用他的矛去戳他的盾,结果会怎样?1、戳不穿——说明 盾坚实矛不锐利 ○2、戳得穿——说明矛锐利盾不坚实(楚人言过其实,前后冲突,不能自圆其说。这也是他的可笑之处。) 5、请说说成语“自相冲突”的意思。

6、通过学习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自相冲突。) 三、诵读背诵,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长,课堂小结。

1、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自相冲突的状况吗?举个例子说说。(1)、我确定李琳也许是生病了。(2)、广场上到处是五彩缤纷的红旗。(3)、昨夜,校内里漆黑一片,只有李老师办公室灯火通明。(4)、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5)、我的家庭作业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2、请用“自相冲突”造句。

3、作者介绍:《韩非子》书名。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是战国末期闻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见。重要的

有《孤愤》、《解老》、《喻老》、《难势》、《问田》、《定法》、《五蠹》、《显学》等篇。有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和今人梁启雄《韩非子浅释》等注解本。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五、作业:

1、把“自相冲突”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与家人共享。 2、课外阅读二至三个文言版寓言成语故事。 《自相冲突》的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 活动打算:

矛和盾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出话题。

1、老师提问:你们相识这两样东西吗?它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2、老师小结:这两样东西是古时候打仗用的武器。长长的,一头有锐利的尖刃的叫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这个椭圆的铁牌叫盾,它很坚实,是用来当住矛的。 二、嬉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嬉戏

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自相冲突》。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知故事名称,老师完整地讲解并描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探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告知我们说话、做事前后一样,不能对立。 四、告知幼儿道理。

这则寓言告知我们:说话、办事必需实事求是,前后一样,而不能有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冲突\"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五、幼儿学说故事。

1、幼儿自由结伴,自由讲解并描述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风光 前讲解并描述事。

六、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建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老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老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活动反思:

开学初,执教《自相冲突》,原本信念十足,特意邀请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来指导作课,但一堂课下来,却让我

汗流浃背,面红耳赤。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

1、先板书“矛 盾”,让学生谈谈对矛与盾的相识。学生对说的很好。

生1:矛就是古时的一种进攻的兵器,可称为长矛。 生2:盾是古时战场上用来防卫的武器。

2、分别出示了矛与盾的图片,让学生从形态上更直观的相识它们。

3、用矛和盾可以组成一个成语(自相冲突),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一生很顺当的讲完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进行到这里,还是比较顺当,学生回答的也很精彩,但好景不长,我没有调控好课堂。

文中有两句话是卖矛与盾的人说的,原句是这样:“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实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锋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他说话的语气,我从夸口入手,让学生理解夸口的意思,学生说的很好,但我没有留意倾听,同时学生在读这两句话的时候,总是读不出夸口的味,这时我就起先惊慌了,因为上课之前我也没有练过该怎样读,很想范读,可后面坐着那么多的老师,我一时头脑懵了,更不知道如何指导读好了。

而接下来的教学,就很快陷入一种混乱状态,课前的预设完全打乱,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而脸庞时常有豆大的汗珠流淌。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次的失败有多方面的缘由,一是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没能吃透教材,导致不能自如把握。二是对预设好的教学过程过于依靠,没能敏捷地处理好生成的问题,不能把握教化契机,调控课堂的实力急需提高。四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读自悟,自由表达的空间太少,更多的时间是在唱独角戏,牵领学生太多,没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及表达欲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