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才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西安交大迁校近60年以来,在西部特别是陕西科技教育事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陕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B.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落选赛暨亚洲区资格赛今天重燃战火,荷兰女排在主力副攻受伤缺阵的情况下仍以3比0完胜泰国女排,泰国女排1胜2负,形势不容乐观。
C.在波澜起伏的A股市场上,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缺乏市值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少部分上市公司又滥用市值管理工具,这无疑加剧了A股动荡。
D.“五一”小长假,张卫达的工作依然排得满满的,9年来,张卫达带领他的医疗团队救助困难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近8 700名左右,被誉为“最美军医”。
解析:A项,主语残缺,可删除“自”。C项,表意不明,“这”指前两种情况,还是指其中某一种情况,不明确。D项,不合逻辑,可将“近”或“左右”删除。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①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一字千金,对承诺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主体,拿出有效举措,落实....到位,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②公司成立这么久,我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真是马齿徒增啊。 ....
③在本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一支农民合唱队真挚纯朴,巧言令...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④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公众期待耶伦一锤定音,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
⑤父母常常埋怨孩子漠不关心自己,没有责任感,他们也许不知道,责任感要从小培养,....要给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
⑥近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的外交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胶柱鼓瑟是难....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的。
A.②③⑥ C.③④⑥
B.①④⑤ D.①③⑤
[解析] ①“一字千金”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不合语境。②“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使用正确。③“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贬义。褒贬失当。④“一锤定音”指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使用正确。⑤“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多做谓语,不能带宾语。语法不当。⑥“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使用正确。
3、某服装店开业,老板的朋友送来四副贺联,其中最得体的一副是( ) A.锦绣乾坤真事业 经纶山海大文章 B.春满柜台宾客至 货盈橱架利源开 C.丹青夺造化之工 粉黛染山川之色 D.轻黄淡绿齐生色 姹紫嫣红总入时
解析:A项,适合纺织品店;B项,适合百货店;C项,适合书画店。
答案: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医认为,怒生于肝,肝气旺的人容易发怒。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人,发怒可能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可见,__①__。不仅如此,__②__。比如,为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你却勃然大怒,朋友就会远你而去。因此,发怒百害而无一利,为了你的健康和幸福,__③__。
答:__示例:①发怒不利于身体健康__ ②发怒还会失去真心朋友__ ③劝君彻底熄灭心中的怒火__
[解析] 6分,写出1句给2分。只要意思对,字数符合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正确,即可得分。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实施文化层面的精准扶贫,需要引进一批高档次的文化设施,以有效促进贫困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高档次的文化设施,就能保证当地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够参与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先进的文化设施进入到贫困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生活、精神世界就会日益丰富充实。
①引进高档次的文化设施,未必能有效促进贫困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② 。 ③ 。
解析:②“高档次的文化设施”“人人都能够参与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不在于“文化设施”的高档次,关键看如何利用。③“先进的文化设施”不是“有效促进贫困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②高档次的文化设施未必能保证贫困地区人人都能够参与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 ③先进的文化设施未必能使人们的文化生活、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充实 6、下列对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B.“关东”一词在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
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中“关东”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C.“乞巧”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D.“朝仪”是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解析:“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一句中的“关东”指潼关以东地区。 答案:B
二、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选自《老子·第八十章》) (1)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
(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译文: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参考答案】
(1)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
(2)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 (3)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参考译文
国家小而且人民少。即使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也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方法。使人们对他们所吃的食物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
他们所住的房子感到安适,对他们的风俗感到快乐。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三、现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
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是不可或缺的。“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佩囊”。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古人的“佩囊之俗”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曰橐,大曰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滕囊”。滕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僚,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
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鞶囊”。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因此又有“虎头鞶囊”之称。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低。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一类的“算袋”。其实,“算袋”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书囊”,也称“书袋”;宋朝称“算袋”为“昭文袋”,也称“照袋”、“招文袋”,民间则称其为“刀笔囊”,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书袋”。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放钱放物的多用包“褡裢”、放烟丝的“烟袋”、盛放扇子的“扇囊”、盛放挂表的“表帕”、装饰价值更高的“荷包”等。其中“褡裢”为双层袋子,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搭膊”。因为搭膊多用来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钱袋子”。因为“袋”与“代”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摘编自《安阳晚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佩囊实用方便,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
B.古人出行时要随身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C.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滕囊”,唐代的“鱼袋”也是一种佩囊。
D.汉代的绶囊与滕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解析] “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说法绝对,原文是“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B )
A.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布质的;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B.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C.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上也有讲究,如“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D.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解析] “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错误,从文章内容来看,佩囊延续的主要原因是“实用方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就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B.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C.到了宋朝,虽然也使用“鱼袋”,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D.“褡裢”也称“搭膊”,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解析] “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说法不当,原文中说“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三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可见宋朝的鱼袋还可象征身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