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19年调研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模拟试题(二)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司法诉讼在一国的纠纷解决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但是,由于传统的诉讼机制有越来越繁杂的倾向,而社会发展又使得诉讼数量大为增加,法院负担越来越重。同时,诉讼成本高和审判执行迟缓已成为许多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便应运而生。在司法诉讼之外,调解、仲裁、协商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矛盾纠纷发挥着化解作用。因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在环境保护领域,由于涉及利益主体多、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并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争议还具有原因难查明、因果关系难确定以及取证难、鉴定难、执行难、过程长等特点,仅仅依靠审判这一个途径已无法满足社会高质量、高效率解决环境纠纷的需求。因此,在环境纠纷解决领域,多元解决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指为处理各类环境争议而建立的纠纷解决制度、机制和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我国,非诉讼的环境纠纷解决方式主要包括法院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仲裁、协商、磋商、约谈等。
我国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并已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和运用。磋商是解决环境纠纷的一种新方式,即当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权利人对需要修复或赔偿的生态环境与赔偿义务人就损害事实与程度、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等实际问题展开磋商,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的可行性、成本效益最优化、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能力、第三方治理可行性等情况达成赔偿协议。这一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遵循依法推进、鼓励创新的原则,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磋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了让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切实发挥作用,需要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让各种解决方式于法有据,并实现制度化、程序化。比如:可以修改仲裁法,对环境仲裁中仲裁庭组成、仲裁员条件、管辖范
围、仲裁协议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等等。
提倡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并不是降低法院在环境争议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反,法院在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中应继续发挥其关键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为人民法院应当对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提供实质性保障,尤其是完善环境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司法确认制度,通过该制度的正常运行推动各类调解制度真正落实。还应建立健全专门的非诉讼程序,并与司法程序有序衔接,鼓励并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环境纠纷,提高环境纠纷解决的质量和效率。
(摘编自孙佑海《完善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诉讼机制日益繁杂等方面的因素对各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B. 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环境纠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C. 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并已得到推广和运用。 D. 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并没有降低法院的关键主导地位,只是减少了法院的工作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多样化为论述背景,重点阐释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B. 文章多处将司法诉讼和其他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进行对比,阐释了多元化解决纠纷的必要性。 C. 文章指出非诉讼的环境纠纷解决方式是多样的,并重点对磋商这种新方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D. 文章在论述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时逐层深入,先介绍相关理论概念,接着阐释推广和运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调解、仲裁、协商等解决纠纷的方式具有诉讼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因而对社会矛盾纠纷发挥着化解作用。
B. 单一的纠纷解决途径不符合环境纠纷因素多元化的特点,环境纠纷的解决还应该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
C. 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已经获得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一些地方也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
D. 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并不是否认和司法程序的关联,也不会削弱国家相关机构在纠纷解决中的主导地位。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偷换概念,“多元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错误。由原文“磋商是解决环境纠纷的一种新方式……这一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可知,“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的是“磋商”。故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无中生有,“文章多处将司法诉讼和其他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进行对比”错误。文章并没有“多处将司法诉讼和其他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进行对比”。故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强加因果,“因而”前后的内容没有因果联系。原文只提到“在司法诉讼之外,调解、仲裁、协商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矛盾纠纷发挥着化解作用”。B项,“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理解错误。原文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C项,扩大范围,“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于文无据,原文为“并已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和运用”。故选D项。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军人 张雪芳
七十多岁的郝爷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指了指衣橱上面的樟木箱,对老伴儿说:“衣服我放在里面了,走时叫孩子们帮我穿上,还有那顶军帽,也要给我戴上。”老伴儿抹着老泪点了点头。
没过几天,郝爷就闭上了眼睛。老伴儿赶紧叫儿女们搬下那个樟木箱,拿出那身郝爷多年前就为自己
准备好的衣服。儿女们一看,又是军装,郝爷穿了一辈子的军装,这走了还要穿?儿子说:“换身体面点儿的衣服吧。”母亲坚持道:“不行,这是你爸生前特别叮嘱的,他喜欢穿军装,他觉得特体面!”儿子无语,就随了老爷子吧,也算尽孝了。
说起这套军装,它的来历可不小。
那一年,郝爷在镇上做河道保洁员,每天摇着船在镇内的小河里转悠,凡是河里的垃圾都得捞起来,保持小河干净。有一回,郝爷把船停靠在一户人家门前的河岸边,借着树荫吸烟。突然,他听到有呼救声,声音不大,时断时续,郝爷竖起耳朵,不错,声音分明就是从岸边的窗户里传出来的。郝爷马上跳上岸,向那户人家奔去。果然,房屋里有个老人全身着地,直挺挺地趴着,正拼命地喊救命。郝爷慌忙地跑上前,背上老人直奔医院。幸亏医院离得不远,但把老人背到那里,郝爷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最后,老人的命救了过来,但还是半身瘫痪了,而且说话含糊不清。 医生说:“办个住院手续,住几天,观察下情况再说。” 郝爷愣了愣:“我去办吗?”
医生说:“不然呢?送他来的就只有你吧。”
“我?我只是个路人,”郝爷解释说,“我不认识那个老人的。” 医生明白了:“那你赶紧去他家附近问问,最好能通知到他的家人。” “好,好的。”郝爷一迭声地说。
郝爷在老人家附近换家挨户打听,原来情况是这样的:老人有一个儿子,二十出头就去当兵了,有近三十个年头了,一直都在部队。老人平时身体很好,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的。
郝爷问:“有谁知道他儿子的电话?” 邻居们都摇头:“他儿子很少回来的。”
郝爷只得重新回到医院。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嘴里不停地咕噜着什么。 郝爷附上前去,问:“老爷子,您儿子的电话还记得吗?”
老人睁大了眼,含糊不清地说:“部……部队,兵……当兵。”如此反复,老人就只会说这几个字了。 郝爷无奈,既然救了人家,总不能撒手不管吧。何况他儿子还是个军人。军人!郝爷看了看自己穿着的那身军装,一下子振奋了精神。为老人办了住院手续,郝爷就担负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
在郝爷的照顾下,老人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很快就出了院,在家进行调养。郝爷可是忙得团团转,除了工作就是往老人家里跑。二十多天后,老人的言语才渐渐清晰起来。
老人感激地望着郝爷:“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还一直来照看我!” 郝爷笑呵呵地说:“您儿子保家卫国,我照看一下您也算对他的支持吧。”
老人看着郝爷一身军人打扮,问:“你是复员军人吧?”郝爷便哈哈地笑。老人也笑,说:“就是嘛,这军人素质就是高。”
郝爷喜欢穿军装,自从十五岁那年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后,他就再也没穿过别的衣服。郝爷的军装虽旧,却总是清清爽爽的。郝爷常说,穿军装让他感到荣耀且充满正气。
一个月后,郝爷见到那位军人儿子,郝爷一看他的肩章,吓了一大跳——原来是个首长。老人的儿子对郝爷千恩万谢,并一定要重金谢他。郝爷不好意思地说:“一点儿小事,不用客气的。”后来,老人的儿子不知从哪儿得知郝爷喜欢军装,就送给了他一套崭新的军装,还有一顶军帽。郝爷一看到那套军装,眼睛都亮了。
老伴儿一直记得,郝爷是捧着那身军装回的家。到了家,都不许老伴儿碰一碰,说:“这可是首长送我的,我得好好珍藏,‘走’的时候穿。”那时候,郝爷的身体还硬朗。
郝爷走了,穿着那身崭新的军装,戴着那顶崭新的军帽,很威武的样子。 镇上的老营长来为他送行,惋惜地说:“可惜呀,这么好的人,却没当上兵。” 在场的许多人都惊讶地望着老营长:“郝爷不是军人?”
老营长说:“当年他是在我手里应征的,条件都合格,只因是三代单传,他的祖母死活不让他去,结果就没去成。”
啊?哟……人们的心情沉重起来。
可是,看着郝爷,每个人都觉得,他就是军人。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跳上岸”“奔去”“跑上前”“背”“直奔”等一系列的动作及行为,表明郝爷救助生病老人时是毫不犹豫的,充分表现了他见义勇为的精神。
B. 老人看到郝爷穿一身军装,便问郝爷是不是军人,而郝爷笑而不答,老人便猜出郝爷的真实身份不是军人,但仍然称赞郝爷具有军人的素质。
C. 虽然老营长并不是小说中着意刻画的人物,但是通过他的话语告诉读者,郝爷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军人,以及郝爷当年未能参军的原因。
D. 郝爷是一位极普通的人物,但他拥有着军人情结,其作为彰显了军人精神,从题目“永远的军人”来看,作者对郝爷怀有敬仰与赞美之情。
5. 小说结尾为什么说“每个人都觉得,他就是军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在叙事上有怎样显著的特点?有何作用?
【答案】4. B 5. ①爱穿军装、爱惜军装:郝爷十五岁时,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之后他就没穿过
别的衣服;生前遗嘱,自己去世后,让儿女们给穿(戴)上自己珍藏的老人的儿子赠送的军装和军帽。②崇敬军人:郝爷常说,穿军装让他感到荣耀且充满正气;得知老人的儿子是个军人,精神为之振奋。③具备军人素质:对工作恪尽职守,对危难中的人勇于相助;郝爷救了生命垂危的老人,还为老人办理住院手续,亲自照顾老人,老人出院后,他一直照看老人。
6. ①使用第三人称,以讲述故事的口吻,使小说叙事更加灵活,②语言平实,口语化,多用对话形式推动情节发展,符合人物身份。③插叙手法的运用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使情节跌宕起伏,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老人便猜出郝爷的真实身份不是军人”分析不当,小说中老人的称赞是发自肺腑的,老人认为郝爷是一位退伍军人。故选B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到句子所在位置,并筛选出相关人物的言行,及他人对人物的评价,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得出答案。本题所考查的句子是“每个人都觉得,他就是军人”,“他”是指郝爷,这句话是对郝爷一生的评价。从郝爷的穿着打扮来看,他喜欢穿军装,从“自从十五岁那年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后,他就再也没穿过别的衣服”,而且“郝爷的军装虽旧,却总是清清爽爽的”,临终遗言是死后穿也要军装,可以看出他有军装情结,爱穿军装,爱惜军装。从郝爷对军人的态度来看,“郝爷常说,穿军装让他感到荣耀且充满正气”,照顾老人时说“您儿子保家卫国,我照看一下您也算对他的支持吧”,可见郝爷崇敬军人。从精神品质来看,郝爷在镇上做河道保洁员,每天工作尽职尽责;听见病危有人呼救,他主动去帮助老人,而且老人出院后他一直尽心照顾,表现出军人一般优秀的品质。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解答。本题要求答出“小说在叙事上”的特点及作用,可从叙述人称、语言风格、叙述手法、结尾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叙述人称来看,全篇都是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的。运用第三人称叙事的作用是可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从语言风格来看,这篇小说没有华丽的词藻,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平实自然,符合人
物身份,突出了口语化的特点。从叙述手法来看,小说中对郝爷救老人的情节采用的是插叙的手法,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从结尾特点来看,小说结尾才揭示出郝爷不是军人,并交代了郝爷没有参军的原因,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上文“自从十五岁那年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后,他就再也没穿过别的衣服”已经暗示,郝爷并没有参过军。这样的结局有增加了情节波澜、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等作用。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点睛】第1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重庆市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说:“我国要实现2020年规划提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目标,平均每年必须实现1000多万人的户籍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使巨大的需求潜力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城镇化既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实在。”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说,“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要让他们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委员说,要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选择在中小城镇生活,解决人口在大城市扎堆的问题。”
乔新江说:“城镇化要培育配套产业,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镇化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就业,”王鹤龄说,“有了产业,才能吸纳就业、容纳人口,有了产业体系的发展,才能推动城市设施不断完善。”
李建春说:“从国家层面看,城镇化战略很清晰,就是‘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摘编自齐志明、李坚、许晴《城镇化不能重“面子”轻“里子”》)
材料二:
自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已从7.51亿增加到2018年的42亿,城镇化率从30%提高至55%。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材料三:
2016年5月,我国整体上并不存在“逆城镇化”的现象,但需要采取措施逐步消除不正常现象。一是对城镇化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信心。我国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与发达国家甚至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城镇化率依然较低,而且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中还包括了2.5亿多农业转移人口,已完成的城镇化进程也还不完整,城镇化仍然是我国广阔发展空间和不竭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二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中小城市优先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人口吸引力,使得“让落的地方也想落”。
(摘编自相伟、谷宇辰《中国出现“逆城镇化”?》)
材料四:
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做法:
一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美国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二是整合各种要素,培育提升龙头城镇的聚集效能。在小城镇的建设中,美国注重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三是建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秉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尊重农民利益,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用工业剩余反哺农业,妥善处理农民的困难和问题,不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
代价完成城镇化,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摘编自李军国《美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镇化不能单纯追求速度和表面工程,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让人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B. 在材料二中,1950年到2018年间,世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率从30%提高至55%,在2000年到2010年间城乡发展达到均衡。
C. 我国2016年5月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城镇化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D. 美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农业制定支持和保护政策,以工业反哺农业,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这种做法对我国的城镇化有借鉴作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向城市成为市民,带动了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这种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会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B. 和美国一样,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把小城镇的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考量,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C. 城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2016年,我国城镇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比起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依然较低,需要加快发展步伐。
D. 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几种做法是根据美国国情而采取的,我们借鉴这些做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因地因时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
9.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中小城镇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B
9. ①提升中小城镇质量,增强吸引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增加就业,改善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②国家层面上要有政支持,推动有序设市,改革户籍制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③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比如美国的做法。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
答案。B项,“在2000年到2010年间城乡发展达到均衡”错误。材料二图中两条线的交汇处表示在2000年和2010年间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出现了等值,即各占50%,这个等值和这个比例只意味着平均,并不意味着城乡发展均衡。故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和美国一样,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把小城镇的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考量”错误。由材料四可以看出,美国着力打造大城市,而非小城镇。故选B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如本题要求分析“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中小城镇建设”,通读四则材料,就会发现信息分布在材料一和材料四中。材料一,“要提升城镇化质量,……缩小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要提升中小城镇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也就是说要增强吸引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改善环境;乔新江说“城镇化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就业”,也就是要增加就业。根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第一点答案。根据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的观点“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庆市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的观点“从国家层面看,……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可概括出第二点,国家层面上的措施。根据材料四所谈到的美国的城镇化的主要做法,可概括出第三点,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等。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辩字君才,学涉该博,尤明《左氏春秋》。言辞辩捷,器宇肃然,虽射不穿札,而有陵云之气。元帝为江州刺史,僧辩随府为中兵参军。时有安成望族刘敬躬者,田间得白蛆化为金龟,龟生光照室,敬躬
以为神而祷之。所请多验,无赖者多依之。元帝命曹子郢讨之,使僧辩袭安成。子郢既破其军,敬躬走安成,僧辩禽之。由是以勇略称。及侯景反,元帝命僧辩总督舟师一万赴援。及至,台城陷没,侯景悉收其军实而厚加绥抚,遣归竟陵。于是倍道兼行,西就元帝。及荆、湘疑贰,元帝令僧辩讨之。时僧辨以竞陵间部下皆劲勇,犹未尽来,意欲待集然后上顿。元帝问僧辩,僧辩以情对。元帝以为迁延不去,大怒厉声曰:“卿惮行拒命,欲同贼邪?今唯死耳。”僧辩对曰:“今日就戮甘心,但恨不见老母。”帝自斫之,中其髀,流血至地。即送廷尉。会岳阳军袭江陵,人情搔扰。元帝遣就狱出僧辨以为城内都督。侯景浮江西寇,军次夏首。僧辩为大都督,军次巴陵。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翌日,贼众济江,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陈武帝时为司空,因自京口举兵袭之。僧辩常处石头城,是日视事,军人已瑜城北而入,南门又白有兵来。僧辩与子頠遽走出閤,计无所出,乃据南门楼拜请求哀。陈武纵火焚之,方共頠下就执。是夜,及子頠俱被绞杀。
(节选自《南史·卷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B. 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C. 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D. 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春秋》,即《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 望族,也叫旺族,指的是有名望的、家业兴旺的家族。望族源于大家族或大姓人家。 C. 廷尉,官职名,秦朝初置,掌刑狱,可根据诏令,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D. 石头城,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是南京的别称;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建业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僧辩文武兼备,凭借勇略闻名。他学问广博,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聚徒生事的刘敬躬败走安成,王僧辩奉命袭击安成,将刘敬躬活捉,因此扬名。
B. 王僧辩心念亲情,却招元帝疑忌。元帝派他征讨荆、湘二州,他以勇猛强悍的部下不在身边和不能见老母为由向元帝解释,却遭元帝猜忌,处以刑罚。
C. 王僧辩再被起用,奉命危难之际。他蒙冤受刑,被关进监狱,但由于岳阳军袭击江陵,闹得人心惶惶,他又被元帝派人放出来,被任命为城内都督。
D. 王僧辩面对败局,已经无计可施。他常年据守石头城,但面对陈武帝的大举进攻,他和儿子王頠走投无路,只好请求哀怜,最后被陈武帝杀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2)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王僧辩把公私船只一同沉在水下,分派命令军队登城固守,放倒旗子,停止击鼓,安静得像没有人一样。
(2)侯景的军队逼近城墙(和守军)短兵相接攻打城池,城内同时击鼓呐喊,箭矢与石头像雨一样落下,敌军才退兵。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至城下”“谓城中语曰”的主语都是“轻骑”,故“城下”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便降”的主语是“僧辩”,而不是“百口”,排除C项。原文标点为:“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答案为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也叫旺族”“家业兴旺的家族”错。“望族”是有名望的家族,源于大家族或大姓人家。古人重视门第与门风,皆以先祖功绩为荣耀,激励族中子弟继祖先精神,将家族发扬光大。故选B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
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他以勇猛强悍的部下不在身边和不能见老母为由向元帝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可知,“不能见老母”不是王僧辩解释的理由,而他将要受刑时的内心感受。故选B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并”,一同;“于”,介词,在。“分命”,分派命令;“乘”,登;“偃”,放倒;“卧”,使动用法,使……停止;“偃旗卧鼓”,可译为“放倒旗子,停止击鼓”;“安”,安静;“若”,像。(2)“薄”,接近、逼近,“肉薄”,这里指逼近城墙和守军短兵相接;“鼓噪”,击鼓呐喊;“雨”,名词作状语,像雨一样;“下”,落下;“乃”,才;“引退”,引兵退走,退兵。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王僧辩字君才,学习涉猎广博,尤其精通《左氏春秋》。他能言善辩,才思敏捷,仪表端庄,虽然射箭不能穿透铠甲,但有凌云的气概。元帝任江州刺史的时候,王僧辩跟随他在刺史府中担任中兵参军。当时安成有一个望族子弟叫刘敬躬的,在田里得到白蛆,白蛆变成了金龟,金龟发出光芒照亮室内,刘敬躬认为它是神灵而祈祷,他所祈求的大多应验,那些狡诈刁顽、蛮不讲理的人大多依附他。元帝命令曹子郢刘敬躬,派王僧辩奔袭安成。曹子郢打败刘敬躬后,刘敬躬逃往安成,王僧辩将他活捉。从此王僧辩领一万名水军前往救援,他们赶到的时候,台城已经沦陷,侯景全部收缴他们军库的物资并且优厚地加以安抚,将他们遣返竟陵。王僧辩于是加倍赶路,向西投奔元帝。等到荆、湘两州因猜忌而生二心,元帝命令王僧辩征讨他们。当时王僧辩认为竟陵的部下都勇猛强悍,他们还没有全部到达,打算等他们全部聚齐之后西进。元帝问王僧辩,王僧辩以实情回答。元帝认为王僧辩故意拖延不去,大怒厉声说:“你害怕出兵而抗拒命令,想勾结贼兵吗?现在你只有死路一条罢了。”王僧辩回答说:“今天被杀没有怨言,只是遗憾不能见到老母亲。”元帝亲自用剑砍王僧辩,砍中了他的大腿,血流到地上。马上把他送交廷尉。正赶上岳阳军袭
击江陵,人心动荡不安。元帝派人到狱中放出王僧辩,让他担任城内都督一职。侯景遂长江往西进犯,军队驻扎在夏首。王僧辩担出大都督,军队驻扎在巴陵。王僧辩把公私船只一同沉在水下,分派命令军队登城固守,放倒旗子,停止击鼓,安静得像没有人一样。第二天,敌军渡江,派轻骑到城下,对城中喊道:“告诉王领军,(形势发展成这样)为什么不早投降?”王僧辩派人回答:“你们的军队只管直趋荆州,这座城自然不会成为你们的妨碍。我王僧辩有百余口人在他人的掌控之中,怎么能够随意投降?”侯景的军队逼近城墙(和守军)短兵相接攻打城池,城内同时击鼓呐喊,箭矢与石头像雨一样落下,敌军才退兵。陈武帝当时担任司空,趁机从京口进兵袭击王僧辩。王僧辩常年驻守石头城,这天处理军务的时候,敌军已经越过城北的防守攻入,城南门又报告有敌兵攻入。王僧辩与儿子王頠立刻逃出门,无计可拖,于是占据南门楼跪拜请求哀怜。陈武帝放火烧他们,王僧辩才与儿子王頠走下城楼就擒。当天晓上,王憎辩与儿子王頠一同被绞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西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壮士篇(节选)
张华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吒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乘我”“抚我”中的两个“我”字,突出表现了壮士豪迈自得的情态。 B. “横九野”“拂玄穹”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壮士的英武形象和豪迈气概。 C. 诗中壮士慷慨激昂,叱咤风云,耀武扬威,所向披靡,使敌国为之震慑。 D. 本诗节选部分全部使用对偶的句式,节奏明快,形式整齐,体现了独特的韵律美。 15. 本诗是从哪几个层面来表现壮士的英雄气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通过壮士出征的服饰、武器来表现:壮士骑上战马,手握大弓长剑,身披战袍,头戴高冠。②通过壮士驰骋沙场所的勇武与豪情来表现:壮士奔赴战场,慷慨激昂,叱咤风云,威震敌胆。③通过壮士的功成名就来表现:壮士横渡河海,驰骋大漠,独步圣世,名扬天下。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
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项,“本诗节选部分全部使用对偶的句式”错误。最后两句“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不是对偶句。故选D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通读全诗,结合诗句内容来分析。本题要求答出诗歌“是从哪几个层面来表现壮士的英雄气概的”,可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划分层次,逐层概括。从全诗来看,开头四句为一层,意思是“乘上我那大宛产的良种战马,手按我那名为‘繁弱’的大弓;手握我那可以横扫九野的长剑,头戴着高得快接天际的征战之冠”,写了壮士的穿着打扮及使用的武器。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意思是“当慷慨走上战场的时候有天上的白虹壮气,有萧萧而起的清风送行。杀敌的吼声、鼓声惊骇着敌阵,奋勇向前的威势展示给周边的敌国”,写出了壮士驰骋疆场的勇武形象,表现出壮士内心的豪情壮志。最后四句是第三层,意思是“壮士既可横渡河海,也可驰骋于大漠。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写出壮士功成名就,名满天下。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整理出本题答案。
【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语言及情感,B项鉴赏诗歌手法和人物形象,C项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D项鉴赏诗歌的语言、手法和风格。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舍生取义”的精神“________”,普通人也会有,只是“________”。 (2)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开篇以带有蜀地方言色彩的感叹词“________”表示出惊叹,接着又用“________”四字直接点明蜀道之高险。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北伐时“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刘义隆仓促北伐“________”构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 贤者能勿丧耳 (3). 噫吁嚱 (4). 危乎高哉 (5). 气吞万里如虎 (6).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
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贤、丧、噫、吁、嚱、哉、吞、赢、仓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千百年来,人类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离开生态环境的支撑,发展就成了 、无本之木。 小目标也好,大远景也罢,“美丽中国”始终是 的关键词。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得以基本实现。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来看,美好的生态环境皆建立于良好的生态观之上。青年 ,青春使命在肩。
庄子在《齐物论》中有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华传统文化中,便有着哲理般的生态文明思想。及至新时代澎湃而至,更多人意识到,(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攻坚治污也好,环保问责也罢,事后治理总不如事前 。如果青年能扛起环保责任、坚守生态理念,欠债再多总能还清,路阻且长也总能抵达终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米之炊 理所当然 义不容辞 未雨绸缪 B. 无米之炊 首当其冲 义不容辞 未雨绸缪 C. 无源之水 理所当然 责无旁贷 防患未然 D. 无源之水 首当其冲 责无旁贷 防患未然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 B. 物质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 C. 人类未来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 D. 人类未来离不开物质文明建设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第二架试飞飞机转场东营试飞基地,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开启C919大型客机“1+M+N”多机场、多区域协同试飞模式同时进行。
B. 对乌拉圭队的进攻,法国队已经做好了打困难仗的准备,德尚说:“比赛中,我们必须要有耐心;对于明天的比赛,我们充满了信心。”
C. 40年改革开放既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中国与亚洲、世界的关系,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D. 黑莉于2018年6月19日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随后表示,美国空出的席位将由其他国家填补。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无法办成事。无源之水:没有源头的水;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常与“无本之木”连用。由后文“无本之木”,可确定应选“无源之水”。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材料中说“美丽中国始终是……的关键词”,应选用“理所当然”。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材料中强调的是青年人的责任不能推卸,应用“责无旁贷”。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备。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釆取预防措施。材料中事前防患,应选“防患未然”。故选C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所给文段议论的中心话题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无关,故排除B、D两项;根据下一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可确定应先说“生态文明”,再说“人类未来”,排除C项,答案为A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再审查附加成分,做出正确判断。A项,结构混乱,“开启C919大型客机‘1+M+N’多机场、多区域协同试飞模式”“C919大型客机‘1+M+N’多机场、多区域协同试飞同时进行”两句杂糅,可将“同时进行”删掉。B项,“对乌拉圭队的进攻”表意不明,是“法国队进攻C项,乌拉圭队”,还是“乌拉圭队进攻法国队”不清楚。语序不当,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与“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领者”互换位置。故选D项。
【点睛】第1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
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0.下面是某中学给即将来校进行教学改革讲座的张教授发送的短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存在表达上的错误,请找出并作修改。
听说先生不日来敝校进行教学改革讲座,我代表全校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倾听先生的报告,将使我们广大中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高远,教学理念更加先进,教学手段更加多样。真诚希望先生倾尽绵薄之力,使这次讲座圆满成功!
【答案】①“听说”改为“欣闻”;②“祝贺”改为“欢迎”;③“倾听”改为“聆听”;④“高远”改为“明确”;⑤“绵薄之力”改为“全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①“听说”是口语,不够尊重,且与整个短信的语体风格不一致,应改为“欣闻”。②“祝贺”意思是庆祝贺喜,材料中用来表达对张教授的欢迎,不恰当,应改为“欢迎”。③“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此处用于听张教授的讲座,不得体,应改为“聆听”;④“高远”用来指“教学目标”,不得体,应改为“明确”。⑤“绵薄之力”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材料中用来指对方出力,不得体,应改为“全力”。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1.下面是一位资深语文专家关于文言文诵读的方法,请从这段文字中总结出两条结论。每条不超过20个字。
诵读是出声音的读,但并不是朗诵。朗诵往往是读给别人听,诵读却是读给自己听。从方法上来说,用普通话即可,节奏、抑扬、强弱、缓急都无客观规定,可随自己的感受适当处理。古人所谓“心到、眼到、口到”之说,实在是高效形成文言语感的极好方法。不管是成篇诵读、片段诵读,还是陌生词句的反复诵读,都是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办法。
【答案】①文言文诵读可以随自己的感受自由处理。②文言文诵读要“心到、眼到、口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本题所给材料一共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前两句话,解释“诵
读”的含义;第二层是中间两句话,讲的是诵读的方法;第三层是最后一句话,说的是诵读的作用。本题题干要求总结出两条文言文诵读的方法,信息就在第二层。由“用普通话即可”,“可随自己的感受适当处理”,可概括出诵读的第一个方法,就是“随自己的感受自由处理”;由“ ‘心到、眼到、口到’之说,实在是高效形成文言语感的极好方法”可概括出文言文诵读的第二条方法:心到、眼到、口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勇攀科技高峰、取得卓越成就的陈景润,成了家喻户晓的科学明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许许多多参加“自卫反击战”为国牺牲的军人,被人们誉为“最可爱的人”;近年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以亿万财富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被年轻人称为“马云爸爸”;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种媒体上频频亮相的文娱、体育明星,受到青少年的狂热追捧,有的明星粉丝量高达几千万。
你觉得以上哪类人最值得人们崇敬?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最崇敬者是科学家
有调查显示,和科学家受到的关注相比,演艺明星受到的关注更多。其实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职业特征使得科学家在我们的印象是低调内敛的。科学家不需要过多的关注,他们信守的是踏实做事。但是,我们却应更多关注科学家,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崇敬的人。
科学家所在的群体,是心怀天下的知识分子,中国的科学家,无不拥有一种性情中的大爱。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天眼之父”南仁东,在他们身上,我们看见的是一种“挽持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的为民之情,是一种“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报国之心,是一种“君子成人之美”的修身之要。
前不久去世的复旦大学植物学教授钟扬,此前一直低调默默无名。他本是在复旦大学带领学生,但去了一次西藏后发现许多珍稀植物种子。为了将这些种子收集起来,为了人类后世,他放弃了上海的安逸生活,远赴青藏高原收集种子。条件艰苦,工作量大,而且那里空气稀薄难以适应。钟扬却在恶劣条件下完成了惊人的工作量。钟扬的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景仰!
然而当今社会,关注明星似乎已经成了我们在生活疲惫之余的一种必备的娱乐消遣,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在改革开放初期,曾出现过“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社会景观,而现在科学家埋头工作一辈子不如影视明星拍一部电视剧片酬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黄大年辞世时正逢某个明星闹离婚。殡仪馆中哀声不断时,外面却在热
火朝天地讨论这个明星要怎么样……真正令人痛心!黄大年院士将一生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事业。无论是生前,还是去世后,他都是我们最崇敬的人!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祖国的繁荣复兴离不开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科学发展上,我们要对科学家怀有崇敬之心。
心怀科学,应是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应有的本分。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他们才是我们最崇敬的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材料中列出了不同时代人们心中最崇敬的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科学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为国牺牲的战士,近年来是创业者,二十一世纪以来是文娱、体育明星。要求考生写文章,谈一谈自己认为哪一类人最值得崇敬。此题的命题意图在于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作文围绕材料中列举的几类人物来写,表达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价值观,均属符合题意。例如:可以写崇敬科学家,表达对科学的热爱;也可以写对军人的崇敬,表达对无私奉献精神的礼赞;或是对创业者的崇敬,表达对于为人类创造财富的人衷心的敬佩;还可以写崇敬文体明星,但要发掘他们的正能量,从中汲取正面的力量,可以赞美其鼓舞人心的一面。 立意角度参考:
1.崇敬科学家: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科学家推动社会进步的人;科学家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精神是人类的财富,等。
2.崇敬军人:军人守护和平,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军人用牺牲小家默默奉献的精神换来千家万户的团圆与幸福,等。
3.崇敬创业者:创业者勇于开拓,敢于进取,引领时代潮流;创业者用智慧和勇气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
4.崇敬文体明星;文体明星勇于为梦想而奋斗,等。 素材:
1. 马云,中国著名企业家,农村出身,是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之一。从一无所有到中国首富。第一次创业是创办海博翻译社。创业开始,举步维艰,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创办初期,资金是最大的问题。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
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2.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3.韩红,是一名歌手、明星。她将个人所拥有的能量最大化贡献给社会,为了能够影响、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和帮助偏远地区需要帮助的群众,她始终如一的坚持开展慈善公益行动。韩红是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第七届中华慈善楷模、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国残疾人爱心大使,卫生部防盲治盲形象大使,西藏儿童健康教育基金代言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韩红爱心行动、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发起人。 结构:
如写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对比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最崇敬的人应是科学家”这一中心论点,先分析科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贡献,论证科学家应是最令人崇敬的人;然后分析当下存在的不重视科学家的现象,分析其对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危害性,前后对比,证明论点,最后总结全文。行文中注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注意前后照应。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