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审核人签字: 授年级 高二 学科 语文 课题 人物传记: 毛泽东 任教师 课型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是《毛泽东自传》的前两个章节,选取伟人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如实地记叙了毛泽东性格的叛逆性,按时间顺序叙述毛泽东不辍深入的读书、实践活动,讲述他由一个有着反抗精神的孩童靠着执著的精神,不断地学习尝试,思想上逐渐成熟,一步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历。学习本文对青少年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了解“自传”的特点和写法。
2、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传主精神品质的写法。 3、积累名人事例,丰富写作素材。 重点难点、学习选材为中心服务的写作原则。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结构文章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作探究 关键问题
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一案三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第一课时导读单
设计者:审定者:班级:姓名: 一、导入新课:
《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等歌颂毛主席的革命歌曲,大家一定都听过,这些旋律优美的歌曲充分表达了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忠心爱戴和拥护。是毛主席亲手缔造了新中国,他的丰功伟绩中华儿女永远都不能忘记。那么,毛泽东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为革命领袖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去感悟和领略人民领袖大气磅礴的人格魅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二、介绍《毛泽东自传》的诞生过程,理解该文的写作背景。
该文原名《毛泽东自传》。毛泽东,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蒋介石反动政府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
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国民党多次在报纸说他已经被击毙了。当时,作者斯诺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据说林彪这个28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林彪又是谁?他的来历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和谜底,惟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去走一趟。斯诺解释说,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142米,但山形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在山崖上,开凿了成千的石窟和佛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B.在坎坷陡峭的山路上,这款新型越野车充满力道的轮胎仍然牢牢抓住地面,转向的指向性准确,车尾的随动性也非常好。
C.法国新闻台在报道中说,神七发射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整个过程完美无瑕,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又迈出重要一步。
D.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踌躇满志,以为自己该大显神通了,但常常是眼高手低,处处碰壁,很不顺利。 答案 D
解析 “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已取得的成绩非常满
意。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第三课时导读单
设计者:审定者:班级:姓名: 认识感悟传记
1、毛泽东在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并不是面面俱到,杂乱无章,而是有明显的线索的,请问是什么线索? 明确:很明显,传主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是按照如下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是“反抗”性格的发展,一是自己不断读书、学习的人生历程,反抗性格引导他去阅读更多的书籍,去见识更广阔的世面,并最终导致他思想的转变。也就是说,本文是按照“反抗”、“学习”的双线结构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2、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事,要写自传,总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写入自传吧。根据上面的学习活动,你在写自传选材方面,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归纳:
任何文章,都有一个中心,传记也不例外。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传的写作也要根据中心选择和安排材料。很明显,本文的中心就是传主着
力表现自己叛逆、反抗的性格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而自己的读书、学习活动又促进自己这种性格向更高的境界发展。有了这样的中心,就可从众多的人生经历中选取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去组织和结构文章了,那些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或事例就可大胆舍去,从而把文章写得井井有条。 总结:
深刻认识“自传”这种文体:
1、理论概念:自传是由作者自述生平的一种传记形式。多采用第一人称形式,回忆和梳理自己的生平经历,特别是那些对其一生命运有重要影响,或者印象最深刻最值得回顾的经历、事件或交往。传主在追述往事过程中往往融入自己的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因而往往具有特别的真实感与亲切感。有的自传也称回忆录。还有一类是应用性自传,要求在较短的篇幅中清晰地介绍自己以往的生活与工作履历,必须真实简明,不宜感情融入,一般不作艺术加工。
这篇自传实际上可看作是一篇回忆录。 2、关于“应用性自传”:
(1)作用:顾名思义,这种自传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如入党时需要写的个人简历,找工作时需要写的个人简历,都属于这种应用性自传。
所以,学会写应用性自传,对于中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写作要领:回忆和梳理自己的生平经历,选择自己一生中有重要影响(即最能影响自己观念发展、转变),或者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经历、事件,然后根据这篇传记的应用领域(即入党方面还是找工作方面)再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行文的语气。 【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第三课时拓展训练单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词大多以翻云覆雨的磅礴气势抒写革命豪情,意境雄浑优美,风格豪迈奔放,《沁园春·长沙》就是这样的宏伟诗篇。
B.老师对我的再造之恩如天高地厚,我当终生铭记不忘。读徐志摩《再别康桥》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想起在瓜田李下散步游玩的日子,真是感慨万端。 D.高中生活开始了,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希望那些中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己,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创造出一个辉煌的未来。 答案 B解析:天高地厚,形容恩情深厚,也指事
物的复杂性,多用于“不知”的宾语;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直嫌疑的地方;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因为句中已有“自己,重复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乳制品生产企业对在2008年9月14日以前生产的或未经批次检验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必须全部按照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公告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进行清理检查和批次检验。
B.《北京欢迎你》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以北京普通人家的角度,用热情的音符表达北京奥运即将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和北京奥运客人的欢迎。 C.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D.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答案 A解析 B项“以……的角度”不搭配,应是“从……的角度”;“和”后加“对”构成“对……欢迎”。C项成分残缺,“回答”缺少相搭配的宾语。D项
语序不当,“往往”应该在“是”的前面;“造成”与“原因”重复,删去“造成”。(广东清远一中月考)请用一句话表达下面一段话的内涵。(不超过10个字。) 瑟瑟秋风从高挑的枝头剥落我(秋叶),为祖国而死,这也是最美的命运;落叶归根,落叶归土,我会面向土地而飘荡自己的灵魂。我的面孔桔黄憔悴了,甚至我的茎项也开始霉烂,但我终身不悔也不哀伤,因为我的青春已化为同伴的光泽,即使我在寒风中离开枝头,也决不离开大树生长的土地。
答案示例:生命在奉献中永恒。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我的早年生活 丘吉尔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
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经过再三考虑,又在“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
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A)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做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
我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优美的拉丁文诗歌和辛辣的希腊讽刺诗而获奖成名的同学,不得不靠普通的英语来谋生或者开拓事业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自然我倾向让孩子们学习英语。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但只有一件事我会强迫他们去做,那就是不能不懂英语。 我一方面在最低年级停滞不前,而另一方面却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并获得了全校的优胜奖。这着实让人觉得自相矛盾。我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就我在学校的名次来看,这次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因为许多名次在我前面的人都失败了。我也是碰巧遇到了好运——在考试中,将要凭记忆绘一张某个国家的地图。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地球仪上所有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然后从中抽出了写有“新西兰”国名的纸条。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我开始了军旅生涯。这个选择完全是由于我收集玩具锡兵的结果。我有近1500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
师,还下辖一个骑兵旅。我弟弟杰克统领的则是“敌军”。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
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父亲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他花了20分钟的时间来研究“部队”的阵容。最后他问我想不想当个军人。我想统领一支部队一定很光彩,所以我马上回答:“想。”现在,我的话被当真了。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B)他自己也只是最近才升到下议院议长和财政大臣的职位,而且一直处在政治的前沿。不管怎样,小锡兵改变了我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我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再后来,就是学军事专业的各项技能。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了。(节选自《丘吉尔自传》)
补充介绍: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生于牛津附近的布莱尼姆宫。祖父马博罗将军在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父亲拉道尔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他从小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曾就读于著名的哈罗学校,但生性执拗,学习成绩不佳,只喜欢历史、文学和军事游戏。1893年勉强考
入桑德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由于志趣相投,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获军官资格。战争期间,他还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年,丘吉尔退伍参政。1900年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06年以自由党身份首次入阁担任殖民副大臣,后出任商务大臣、内政大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担任海军大臣,战争期间担任过军需大臣。
20世纪30年代,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欧洲形势日益紧张,丘吉尔坚决反对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成为强硬派领袖。他到处发表演说,揭露战争的危险。他的演说滔滔雄辩,警句迭出,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大演说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与美苏结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①“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
参考答案:因为考的总是小丘吉尔最不喜欢的科目、不知道的内容,题目也总是难题、偏题(至少是对于小丘吉尔来说),使得他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②.此文诙谐幽默,文中画横线的A、B两个句子读后令人忍俊不禁,试分别简析它们的意思和对表现传主
个性的作用。
参考答案:A句意思是在两位同学相继退学之后,自己在哈罗中学的成绩始终排名倒数第一。作为一位资深政治家,并不讳言自己少年求学时成绩之差,足见其光明磊落的胸怀。B句意思是当初父亲支持他选择军事工作,其实是迫不得已的。在这轻松的调侃中,体现了丘吉尔的谦逊精神。
③.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请结合原文和“补充介绍”,分条简述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答案示例:①要自信,不自卑。丘吉尔说每个人都是昆虫,而自己是萤火虫,就是相信自己与他人只有个性差异,没有智力上的本质差别。即使在考试成绩全校最差的情况下也充满自信,发现、发展自己的长处。②善于分清主次,把握事物本质。丘吉尔对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母语的主次地位有清醒的认识,他学习、运用母语的能力得到很完善的发展。③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努力学习和奋斗。丘吉尔对历史、文学、军事等方面感兴趣,最终在这些方面成就颇丰。④要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如丘吉尔在战争期间,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