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最后一次作业及答案
1.洄游: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长距离的迁游。
2. 候鸟:有迁徙习性的鸟类
3.排泄和排遗:排遗是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过程,如排便等。与排泄不同的是,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不属于排泄系统。排泄是指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把所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尿素、尿酸、二氧化碳、氨等)、过剩的(水和无机盐类) 以及进人人体的各种异物(药物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
4.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
5.体循环和肺循环:1、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经主动脉及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分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经各级静脉回流,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又称大循环。2、心脏收缩的时候,右心室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过肺动脉流入肺部,再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吸收新鲜的氧气,经过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再流入左心室。血液的这种循环叫做肺循环,也叫小循环。
6.异律分节:分节的动物,其身体各体节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的分节形式。
7.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
经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8.器官和系统:(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系统):在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机能的结构。
9.开管式循环:血液不是始终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还流到组织间隙间的循环方式。
10.卵生和胎生:(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1.侧线:鱼类身体两侧陷在皮肤内的感受器,能感知水流、水压及水中的低频振动。
12.羊膜卵:完成陆地繁殖的重要结构,羊膜动物所产卵在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羊膜卵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羊膜卵的出现,使陆生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中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为登陆的动物征服陆地向各种不同的栖居地纵深分布提供了机会。)
13.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五部分。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反射
活动,反射弧的结构有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14.逆行变态:动物经变态后身体结构变得更为简单的变态形式。
15.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16.同律分节:分节的动物,其身体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分节形式。
17.蜕皮:由于昆虫等生物的外骨骼不能随虫体的长大而长大,要定期脱去原来的外骨骼,重新长出更大而柔软的新骨骼的现象。
18.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9.闭管式循环:血液始终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的循环方式。
20.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21.脊索与脊柱: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消化管背面的一条不分节的棒状结构,起支撑身体作用。 脊柱是由一个个的脊椎骨所组成的。
22.排泄与排遗:同3
1.简述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1、蚯蚓的体表可以分泌一种黏液,可使其在土壤深处呼吸,并且可以减少其在
土壤中穿行时的阻力.
2、蚯蚓的腹面长有刚毛,可使其在土壤中支撑起它的身体,从而使其肌肉收缩
和舒张,有利于它在土壤中蠕动.
3、蚯蚓的体表有一层角质层,可避免在土中蠕动时划伤身体,保护身体.
2.两栖动物适应水、陆生活表现在那些方面。
1.皮肤裸露,表皮轻度角质化,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有丰富的皮肤
腺和血管,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两栖类的成体有典型陆栖脊椎动物的骨骼。
3.成体出现了内鼻孔和囊状的肺,可以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但肺的结
构简单,不能完全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还必须靠皮肤辅助。幼体仍用鳃呼吸。
4.由于肺呼吸的出现,成体的心脏由二心房,一心室组成。,为不完全的双
循环。幼体仍为单循环,一心房、一心室。
5.大脑两半球已完全分开,大脑顶壁出现了分散的神经细胞,形成了原脑皮,
但仍主司嗅觉。感觉器官也发展了一些适应陆栖生活的结构。
简述鸟类的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1.具高而恒定的体温(37.0—44.6℃),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
从而扩大了在地球上的分布区。
2.心脏四腔,完全双循环。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大大提高了鸟类的新
陈代谢水平。成为真正的恒温动物。
3.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特别发达,从而出现了复杂的行为。
4、有营巢、孵卵、育雏等复杂而完善的繁殖行为和迁徙等一系列本能,使雏
鸟的成活率大为提高。鸟类还具有适应飞翔的一系列特化性特征,如流线形体型;全身被羽,前肢变为翼;胸骨具龙骨突,两侧附有发达的胸肌;具发达的气囊系统等
4.简述胎生哺乳的优势。
1、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
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新陈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低程度。
2、以高营养价值的乳汁哺乳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
迅速成长,加之哺乳类对幼体有各种完善的保护行为,因而哺乳类具有比其他脊椎动物类群高得多的成活率,使其在生存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5.简述动物神经的进化。
神经系统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它的进化经历了网状神
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节状神经系统、管状神经系统等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7、什么是我国的 “三有”保护动物,我国I级和II级重点保护动物在管理上有何区别?
物。
1、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
2、198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使用了两个保护等级。中
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灭绝的野生动物列为一级保护,将数量较少或有濒于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由于科学研究、引种驯化等目的需要猎捕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需要经过国家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批准。由于科学研究、引种驯化等目的需要猎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需要经过省级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批准。 [
8.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说明爬行类比两栖类更适应陆地
生活。
9、简述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1、体型:梭型,流线型外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的阻力,便于活动.
2、体表粘膜及鱼鳞:减小阻力.
3、用鳃呼吸,可以在水中(氧分压比较低的环境)中摄取氧气.
4、鱼鳔:可以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浮沉.
5、鳍:强健的鳍和对应的肌肉群,使它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包括前进,后退,保持
身体平衡等.
6、身体侧线:一种感受器可以探知水深.
7、鱼的泌尿系统:调节自身在水中的水盐平衡.使自身适应淡水或者海水的
环境,不至于使身体出现脱水或者盐中毒.
8、,循环系统,单循环,便于输送养分和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10.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
1、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
2、它们之中虽然也有群体,但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
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的动物。
11.简述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具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依赖性。
2、心脏四腔完全完全双循环循环效率高提高消化水平。
3、发达神经系统、感官更好协调内外环境;
4、具营巢、孵卵、育雏等完善的繁殖行为保证了后代的高成活率。
12、简述哺乳类的生殖方式的优势。
受精。
1、雄性具有阴茎交配器,有睾丸、附睾、副性腺等,较其他纲复杂,行体内
2、雌性具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及外阴部结构,后者较其他纲更复杂。
3、胎生,有子宫和胎盘构造的高度分化。
4、哺乳,有发达乳腺、乳头,胎儿需乳汁哺育,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3、真体腔为什么比假体腔高等。
1、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2、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
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3、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完善
的循环系统。
4、为身体出现分节现象提供了基础。
14、从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理、繁殖和发育等方面分析,说明为什么昆虫能成为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有翅:利于捕食避敌,寻找配偶;迁移地域:有利于生存繁衍,扩大生活范围。
2 、 体 小 :占 空 间 少 , 无 空 间 竞 争
3 、 具 附 肢 、 横 纹 肌 :运 动 有 力 迅 速
4 、 口 器 多 样 化 、 食 量 小 :食 性 广 , 少 食 物 竞 争
5 、 气 管 系 统 呼 吸 :可 呼 吸 空 气 中 的 氧 气 。
6、具几丁质外骨骼:保持体内水分,可在陆空中大量发展。
7、神经系统发达、感官发达、行为活动复杂:利繁衍、生存
8、体内受精,发育中有变态、休眠、滞育等现象:利于物中繁衍
9 、保 护 色 、 拟 态 等 : 利 于 生 存 繁 衍
10、具有马氏管排泄系统:直肠重吸收水分、排尿酸:减少水分丢失
15.试从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等方面分析,说明为什么鸟类能成为恒温动物。
1.双重呼吸气体交换效率高
2.完全双循环、心脏比例大、心率高、血压高一一循环效率高
3.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迅速;从而使机体代谢水平高、产热量大
4.体表被羽,绒羽保温有保温机制
5.下丘脑有体温调节枢
因此,鸟类能成为恒温动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