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会计 关键词索引

会计 关键词索引

2022-09-02 来源:世旅网


会计:会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产生以货币为度量的财务信息,供各方面决策之用。

会计学:会计学属于管理科学,它运用一系列经济理论和范畴来建立它的概念和方法,它分担经济管理的一个特定方面,是关于价值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知识体系。

会计规范:会计规范由指导、约束会计工作的专门的法律、法则和制度等构成,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

会计法:会计法是从事会计工作、办理会计事务的法律规范,使据以拟订各项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的基本法。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的标准。

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或执行的规定、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即会计学原理,阐述有关会计学的一些原理性知识,即要建立并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所应当具备的最一般的、共性的知识

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即一种行政职务),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和会计工作,参与本单位的重要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研究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成本会计:成本会计阐明成本预测、决策、计划、计算、分析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

法,研究成本管理,以及通过管好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管理会计:管理会计阐明如何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地利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和有关外部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求提高经济效益。

审计学:审计学阐明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员以其独立的从业资格身份为社会上各企事业单位、法人机构和个人提供鉴证(包括审计)或咨询服务,将取得这类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称为注册会计师。

会计要素:对经济活动的内容按其性质加以归纳与分类,形成会计上必不可少的要素,称为会计要素。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利益的资源。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现金以及其他能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

营业周期:营业周期是指企业自投入现金——购买原料——制成产品——销售产品——再收回现金的过程。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内,预期需动用流动资产或以新的流动负债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债务。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收入扣减费用后,再加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后的差额。

利得:利得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会计等式: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公式。

经济业务:经济业务是指发生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以货币计量,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账户: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单元,能分门别类地记录和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期初余额: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就成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在一定时期内,记入账户借方的金额(增加数)之和,称为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在一定时期内,记入账户贷方的金额(减少数)之和,称为本期贷方发生额。

复式记账: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做相互联系的登记,这种记账方法就是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运用复式记账原理,记录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列示其应借记或应贷记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账户对应关系: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经济业务时,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应账户: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互称为对应账户。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于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是与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是由本单位内部的业务经办人员,在本单位内部发生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原始凭证。

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是指在一项或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一次填制完毕的会计凭证。

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地在一张凭证上记载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定期根据其累计数作为记账依据的凭证。

原始凭证汇总表:原始凭证汇总表是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为了简化记账凭证的编制工作,将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一张汇总凭证,用于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的会计凭证。

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的,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是专门用于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记账凭证。

收款凭证:专门用于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付款凭证:专门用于记录现金、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转账凭证:专门用于记录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通用记账凭证是不分收、付款业务和转账业务,统一使用同一种格式的记账凭证。

会计凭证的保管: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在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存查。

账簿:所谓账簿,就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连续、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企业单位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它由一定格式且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是记录会计信息的载体。

序时账簿(日记账):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它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又称为流水账。

分类账簿:分类账簿是按照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简称分类账。

备查账簿:备查账簿是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未予登记而管理上需要掌握的事项进行备查登记的账簿,也称辅助登记簿。

订本式账簿: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是在未启用前就将若干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活页式账簿: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是指用账夹固定账页,可以随时添换账页的账簿。

卡片式账簿: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是用硬纸卡片作为账页,存放在卡片箱中的一种账簿。

库存现金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已办理收付款业务且复核无误的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顺序登记的一种账簿。

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以后的银行存款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等,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的一种账簿。

总分类账簿: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设置并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明细分类账簿: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按照明细分类账户设置的,用来分类地、详细地登记各项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账簿。

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凡是涉及明细账户的同一笔经济业务,应根据会计凭证,在登记相关的总分类账户的同时,按照相同的方向、相等的金额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试算:试算是会计对日常的分录与过账工作是否正确、完整的验证工作。

试算表:试算工作中的各账户金额汇总表,即称为试算表。

顺查法:顺查法是按照“分录→过账→结账→试算”的记账顺序,依次按序查对的一种检查记账错误的方法。

逆查法:逆查法是按照与原账务处理工作程序相反的顺序,即沿着“试算→结账→过账→分录”的次序依次进行查对的一种检查记账错误的方法。

划线更正法:划线更正法是指用划红线注销原有错误记录,然后在划线上面写上正确记录的一种方法。

红字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又称红字冲销法、赤字冲账法或红笔订正法,是指用红字冲销或冲减原有的错误记录,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

补充登记法:补充登记法是通过一张蓝字记账凭证来补充记录账户中少记金额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用期初结存材料和购进材料的平均单价作为材料的单价,据以计算发出材料成本和期末库存材料成本的一种方法。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产品制造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间接生产费用。

实地盘存制: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也有人称之为“以存计耗制”或“以存计销制”,它是指期末通过实物盘点来确定库存品的数量,并据以计算出库存品成本或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按库存品品种、规格逐一设置库存品明细账,逐笔或逐日登记其收入、发出数量,并随时在账上反映出库存数量的一种核算方法。

应交税费:应交税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税法规定所计算出的应向国家缴纳

的各种税费。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核算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基础。

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来核算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基础。

预收收入:预收收入是指货款本期已经收到并已入账,但商品或劳务尚未提供,企业尚未实现的收入。预收收入也称为递延收入。

应计收入:应计收入是指企业本期已赚取,但现金尚未收取的收入。

预付费用:预付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付,但本期尚未受益的费用。预付费用也称为递延费用。

应计费用:应计费用是指本期已经耗用或受益,但尚未支付,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

应归属期间:应归属期间是指应获得收入和应负担费用的会计期间。

收支期间:收支期间是指收到现款(现金或银行存款)和费用用现款(现金或银行存款)支付的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会计期间是会计的四大假设之一,它假定企业持续不断、循环往复地进行的经营活动可以截断,并划分为一段一段的起讫期间。

对账:所谓对账,就是在会计期末,期末账项调整之后、结账之前,将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会计凭证、各种财产物资以及各账户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相互核对的工作。

结账:结账就是在把一定会计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对账簿记录所做的结束工作。

未达账项:所谓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从而造成记账时间的不一致,一方已取得凭证登记入账,另一方因尚未取得凭证或未办妥手续而没有登记入账的款项。

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以及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的询证核对,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和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未达账项:所谓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从而造成记账时间的不一致,一方已取得凭证登记入账,另一方因尚未取得凭证或未办妥手续而没有登记入账的款项。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由于企业经营业务而产生的利润,它构成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等项目。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也称为税前利润,是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又称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抵扣全部支出后的总成果。

营业外收入: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

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营业外支出: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税后利润:缴纳所得税之后的利润,称为税后利润。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指企业对反映在各种账簿中的会计事项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而成的一个完整的报告体系,用于反映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及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经营活动成果的报表,是一张动态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情况的报表,是一张静态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年度内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的报表。

直接法:直接法就是将利润表中的各收支项目,按照现金制的要求,直接分项调整为实际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

间接法: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的本期净利润(亏损)为起算点,调整不影响现金流入、流出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减变动,以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账务处理程序:账务处理程序是指记账和产生会计信息的步骤和方法,其基本内容包括填制会计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账簿、根据账簿记录提供会计信息这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方法。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然后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