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

2022-09-12 来源:世旅网
《善良》教学设计

赵秋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二、解题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王蒙,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南皮龙堂村, 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1948年10月10日, 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共第十二届、 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文学》主编 。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4月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

王蒙从1953年开始创作至今,一直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 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 20世纪50年代,因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引起广泛关注,毛泽东曾多次提及并给予好的评价。已发表文学作品近1000万字。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青狐》等8部,中篇小说《蝴蝶》、《布礼》、《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等20余部,短篇小说《春之声》、《坚硬的稀粥》等近百篇,旧诗集1部,新诗集2部,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等10部,散文集 《王蒙散文》等10部,古典文学研究著作《红楼启示录》、《双飞翼》等3部, 《 王蒙文集》

10卷, 《王蒙文存》 23卷等。他在小说、 散文、 诗歌、 报告文学、文学理论研究、翻译、《红楼梦》研究、 李商隐研究等方面的实绩享誉海内外 ,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引起轰动。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泰、西班牙、 意大利、匈牙利、 罗马尼亚、 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拉伯、印地、希伯来(以色列)、瑞典、 挪威、 荷兰、 越南、 韩、 拉脱维亚、 哈萨克、 维吾尔等二十余种文字, 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并多次获奖。 1987年获日本创作学会和平与文化奖和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特别奖 。 1989年被聘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2004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委员会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在国内评比的文学奖项中,1978年至1980年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至1982年连续获得全国第一届和第二届中篇小说奖, 两次获得《小说月报》全国百花奖,以及《北京文学》奖、 《上海文学》奖、《人民日报》风华杯杂文奖、《人民日报》燕舞杯散文奖、《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全国第三届报告文学奖,全国传奇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近20项全国文学大奖, 并多次在剑桥大学等世界多所名校讲学。 2003年9月,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召开了\"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王蒙文学在国内外的影响。

(2)背景:经历了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年代,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王蒙在一场场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2、文体。 明确:这是一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突出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采用第一人称,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语言朴实无华。

3、回顾旧知:

⑴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 ⑵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⑶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提炼作者观点:一是分析题目法,二是找中心句法,三是归纳综合法。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从议论文常见的论证结构来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或通过搜寻关键词句,如关联词、过渡句等来把握文章的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全文结构

(1):善良过了时 树靶子 (2):善良不足恃 (一)破 驳:(3)(4):我们不能以 凶恶之心对待一切 (5)~(7):善良的作用(或力量) (二)立 (8)~(11):善良的内涵 第二课时 (三)(12) 我喜欢善良 四、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

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

更有说服力。

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明确: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

明确:第10、11自然段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

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 六、课堂讨论

你的善良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感激与称赞你的善良有没有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讽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七、拓展练习

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灯塔”为喻体,仿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2.以“善良”为陈述对象,依照上面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 八、课后延伸

1.向学生推荐阅读王蒙的新著《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2.当面临人生的两难困境时,我们如何选择除了为善与不为善之外,我们又面临哪些道德上的困境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两难困境,写一篇随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