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葛根的传统利用度研究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图谱法,对我国利用中药材葛根的传统制作葛根工艺经行利用度研究。方法:用HPLC法测定,以甲醇-水流为动相,250um为检测波长。结果:葛根粉中只含有微量的葛根素,而废弃液中含有97.8%的葛根素,传统加工葛根制作成葛粉的工艺,对葛根药用价值利用率极低。
标签::葛根;葛根粉;HPLC;利用度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素有“亚洲人参”的美誉。在《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葛根记载具有发表解肌,开阳透疹,解热生津等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1]。现代研究证实,葛根素等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葛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对高血压,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目前我国对中药葛根的利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葛根提取淀粉,制成葛粉,作为保健食品销售。现利用高效液相图谱法对我国利用中药材葛根的传统工艺中的利用度进行研究,为中药葛根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葛根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
葛根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葛属植物分布交广,资源较为丰富[3]。传统的加工葛根粉的方法:采集葛根资源,清水冲洗干净,刮皮去根,锤砸成泥浆,放入缸中加水充分溶解,取出清液,将沉淀物充分冲洗,与上清液合并,静置使其沉淀,去除上层废浆液,分离出底部淀粉,自然凉干,成葛粉。
2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的建立
2.1仪器与试剂:
Aslinetl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乙醇:优级纯;去离子水;葛根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葛根:河南信阳关门山。
2.2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ZorbxaXDB-C18(4.6mm×250mm,5×μm,Agilent公司);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60min甲醇浓度由25%上升到100%;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为250um;进样量为20μL;柱温25℃;所有组分在60min内出完。
2.3参照物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葛根素对照品适量,用甲醇稀释成20,40,80,100,200μg/mL的参照物溶液。
2.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葛根粉末0.1g,精密加入30%乙醇80mL,加热回流30min,转入I00mL容量瓶,用30%乙醇精密定容至,摇匀过滤,取滤液即得。
2.5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
分別精密量取对照品、供试品溶液、制葛粉的上层废浆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60min色谱图即可。以葛根素的色谱峰(s)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为1,计算其他各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比值。
3结果与分析
3.1方法学考察:
3.1.1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葛根素标准品20mg,30%乙醇定容,配成浓度依次为20,40,80,100,200μg/mL标准系列。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所得峰面积(Y)与相应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线性回归方:Y=136.42X+148.08相关系数r=0.9999,即浓度在20—200μg/mL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3.1.2精密度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1号样品)连续进样6次,测得葛根含量分别为:5.67%、6.09%、6.27%、5.58%、6.21%、5.91%,RSD%为4.79%。
3.1.3加样回收率:
按要求精密称取1号样品5份,分别加入不同量葛根标准品。按样品测定方法进行操作,测得其回收率分别为:100.96%、105.93%、93.05%、101.00%、98.71%。
3.1.4重现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5份,分别进样,测得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3%,表明其重现性试验很好。
3.1.5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10、24h进样,测得葛根素峰峰面积分别为8868、8790、8952、8544、8915,RSD%为0.01%。表明样品溶液在24h内稳定。
3.2样品分析:
图1 葛根HPLC指纹图谱
图2 葛根淀粉HPLC指纹图谱
图3 葛根废浆液HPLC指纹图谱
从测定结果看,在葛根HPLC指纹图谱的10个共有峰中,废浆液HPLC指纹图谱存在8个共有峰,其中第5和第7个峰不存在(如图3),葛根废浆液中共有峰峰面积百分比高达97.83%;葛根素峰峰面积百分比高达71.08%。葛根淀粉的HPLC指纹图谱中仅存在葛根素峰。(如图2)l但其中的葛根素含量却极微量,仅为0.05%。
4结论
传统的加工中药材葛根制作葛根粉的工艺,制作出的葛根粉只含有微量的葛根素,对葛根资源的利用极不合理,应该综合利用葛根资源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2005:233-234.
[2] 顾志平,陈碧珠,冯瑞之等.中药葛根及其同属植物资源的利用和评价[J].药学学报,1996,31(5):3-5.
[3] 叶淑静.中药葛根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11(6):94-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