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②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光《孙权劝学》)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⑥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光《孙权劝学》)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草”来展现早春景物的特点。
②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写出了秋天别致的景观,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生活就是奋斗,只有qiè而不舍才能创造辉煌。生活就是付出,一味地索取只会埋葬理想。走上田垄,欣赏春天的美景;溶入江河,感知夏水的温柔;.采摘shuò果,品味秋天的斑斓;走过寒冬,迎接春日的暖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qiè( )而不舍 shuò( )果 田垄( )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2分)
(3)文段中“qiè而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斑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3.名著阅读。(4分)
“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是对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中人物的评价。该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文中男主人公的命运有密切联系的两位女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12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获“马哈蒂尔科学奖”的袁隆平、获“中国奥林匹克金质奖章”的姚明等。七年级(2)班正在举行以“学习名人精神,引领人生航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单元课文中的名人“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吕蒙”中任选一位,表达你对他的崇敬之情。(4分) 我想对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邓稼先爷爷还健在,学校广播站要介绍核武器,而你是广播站的小记者,你要去采访邓爷爷,向他提一个有关核武器的问题,你会如何对他说?(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一)(20分)
丘吉尔的餐桌政治
蔡子强
(1)丘吉尔是一位在战争时期显示出卓越才能的政治领袖。“二战”期间,他在纳粹铁蹄踏破大半个欧洲时,凭着勇气和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地带领英国这个孤岛,拒绝议和,抗争到底,力保欧洲自由和民主的最后火种;在民心最虚怯时,他凭借鼓舞人心的能力,激发出英国百姓的勇气和决心。最后,他带领英国度过最黑暗、最风雨飘摇的时刻,取得最终胜利。
(2)丘吉尔的信念是,政治家要满腹韬略、老谋深算,而且深具历史视野。他天生是一个外交家,在大英帝国今非昔比、国力萎靡不振时,仍能够运筹帷幄,与美苏等列强合纵连横,与纳粹法西斯周旋,跻身同盟国三巨头之列,与美苏平起平坐。
(3)丘吉尔靠的是其一流的外交手腕,无论何处都可以成为其施展手腕的舞台。这里且谈谈餐桌这部分。对于丘吉尔来说,餐桌从来都是服务于政治的,是他( )、( )、( )的一大重要场所。他曾无数次为“政治饭”做东,这为他建立和改善了很多人际关系,为政途铺平了道路。
(4)先说“回馈”:在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后几天,丘吉尔特地走到诺曼底滩头,探望英国官兵,了解军情,更与名将蒙哥马利在滩头野餐。首相亲临前线,大大鼓舞了官兵士气。 (5)再说“拉拢对手”:丘吉尔早年曾任装备部部长,有一次遇上一家军工厂大罢工,他与其中一名罢工代表会面,并建议一起“饮杯茶,吃块饼”,结果,这场劳资纠纷在茶杯里被顺利平息了。
(6)最后说说“收风”:约瑟夫·E·戴维斯曾任美国驻苏联大使,有一次他路过伦敦,丘吉尔便请他到家中做客。戴维斯事后回忆,吃饭期间对方不断问问题,由苏联工业到军队实力,每样都打破砂锅问到底,而且要的都是事实和数据,令他印象深刻。
(7)丘吉尔的饭局之所以能为他屡建奇功,是因为每次都能宾主尽欢。事实上,他是个很好的宴会主人,对宾客十分细心体贴,时刻确保他们不会被冷落怠慢,从餐单、倒酒,到陪客名单,都极花心思,而且他风趣幽默,擅长搞活气氛,宾至如归,笑逐颜开。他擅长讲笑话,妙语连珠,永远是餐桌上的主角。
(8)举个例子,战时物资短缺,食物不会好到哪里,但丘吉尔天花乱坠的口才
令晚餐生色不少。丘吉尔的司机回忆,有一回他宴请一些军政界人物,晚餐的头盘只是普通的“牧羊人派”,但丘吉尔别开生面地介绍:“盖在彩云般的薯蓉之下的碎肉。”刹那间,大家觉得这个派好像真的好吃了很多。
(9)丘吉尔会为宴会座位安排费心,每次都由他亲自制定。老友艾森豪威尔便曾夸赞他在这方面心细如尘,并说丘吉尔永远会把自己安排在其右,作为首席上宾。只有一次例外,丘吉尔也事先给他打电话,说因为有一位认识多年的上将老友同时出席,问他介不介意仅此一次把右边的位子让出,改坐丘吉尔的左边。由此可见,这位主人是多么周到。
(10)丘吉尔是一个“夜猫子”,越晚越精神,晚餐会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因此往往延续至深夜、凌晨,以至清晨。当其他人已经睡眼惺忪,丘吉尔却神清气爽,也因此最易得其所想。工作人员回忆,通常晚餐从晚上9点开始,10点多吃完,到电影房欣赏一部电影,再闲聊一下,到了半夜一点左右,再回到房间,丘吉尔会说“现在讨论正经事”,再讨论到凌晨三四点。后来拜相的麦克米伦回忆,当年他们就是如此和这位老上司抽烟、饮酒、辩论的。当然少不了的,是听丘吉尔大发宏论,通宵达旦。
(11)吃饭与办正经事一起进行的习惯,甚至延伸至户外野餐。战时,丘吉尔曾多次与战地将领一起在前线野餐,一起讨论战事进展、战略战术,他认为这样有助于提升士气。在法国诺曼底滩头,在北非战线的黎波里的沙漠等,都能见到他和将领们一起野餐的身影。
5.联系上下文,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回馈朋友 拉拢对手 搜集情报 B.回馈朋友 搜集情报 拉拢对手 C.搜集情报 拉拢对手 回馈朋友 D.拉拢对手 回馈朋友 搜集情报 6.第(3)段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3分)
7.仔细阅读第(4)—(6)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丘吉尔的饭局有哪些作用。(6分)
8.从文章第(8)(9)段可以看出丘吉尔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9.作者说丘吉尔“天生是一个外交家”,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二)(11分)
她迈着沉重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蹒跚地向汽车站走去。
她没有带一点儿子平日喜欢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忏悔、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劳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她的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________________。
耳边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喧闹声,眼前晃动着急匆匆的人影,这是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来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妈妈好!妈妈好!”小男孩抱着妈妈的头,甜甜地说。
“妈妈不好!”她的声音在颤抖,嘴唇在嗫嚅,双脚不由自主地跨出了长长的
队伍,一下站到这对陌生的母子身边。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年轻的母亲有点愕然,她用睥睨的目光望着她问道:“你是说谁呀?”
“我是在说我自己,也是在说你!”她内疚而又真诚地说。 “我有什么值得你说的,真是奇怪!”年轻的母亲气恼地回答。 “妈妈,我们走!”小男孩摇着妈妈的头撒着娇催促。 “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走?”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语气是那样凝重。 “什么?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年轻的母亲惊诧不已地问道。 “是的!”她坚定地说,并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拙文,不,尝尝这颗苦果吧!”
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小男孩,好奇地接过报纸,猛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道。 “不,不能走,我们补票去!”年轻的母亲说道。 10.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一张巨大的罗网 B.一根粗大的绳索 C.一条闪光的皮鞭 D.一个醒目的感叹号
11.为什么“她”感到陌生的小男孩的声音“熟悉而又可怕”?(3分)
12.开头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3.当年轻的母亲看了报纸以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试揣摩一下年轻的母亲此时的心理然后把它写出来。(3分) (三)(24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水潦②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水潦:雨水。 14.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 过: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而愈明者 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4分)
以 显 闻 四 方 流 声 后 裔 者 岂 非 学 者 之 效 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1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三、作文(55分)
18.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以记叙为主,运用细节描写写生活中的某个人;(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少于600字。
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1)①仰之弥高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思君不见下渝州 ④岐王宅里寻常见 ⑤一夜征人尽望乡 ⑥非复吴下阿蒙 (2)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枯藤老树昏鸦
2.(1)锲 硕 lǒng (2)溶入 融入
(3)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灿烂多彩 (4)排比 拟人
3.骆驼祥子 老舍(舒庆春) 虎妞 小福子 4.(1)示例:①名人成长故事会 ②名人作品交流会
(2)示例:邓稼先 邓爷爷,我敬佩您的爱国精神,敬佩您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敬佩您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我要以您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3)示例一:邓爷爷,您好,我是××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国核武器研究的背景是怎样的? 示例二:邓爷爷,您好,我是××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核武器吗?
二、(一)5.A
6.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7.鼓舞了前线官兵的士气;顺利平息了军工厂的大罢工;得到了重要的情报。 8.他是一个口才极佳、幽默风趣、细心周到、体贴客人的伟大的政治家。
9.①他运用外交手腕,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能与美苏平起平坐;②他能利用餐桌来服务政治。
(二)10.C
11.因为“她”的儿子小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做过类似的事,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
12.动作描写,表现了“她”为自己以前教子失误而忏悔、痛苦、羞愧的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略。点拨:年轻的母亲的心理应包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后怕以及对“她”深表同情。
(三)14.(1)推托。 (2)研究。 (3)了解。
(4)经过。 (5)耀眼。
15.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为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可根据句意来断句。
16.(1)志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2)即使有人看到它,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呢? 点拨:翻译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替”“补”的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7.D
【乙参考译文】孔子对伯鱼说:“孔鲤啊!我听说可以让人整天不觉厌倦的,大概只有学习吧。他的容貌不值得看,他的勇力不值得怕,他的祖先不值得称道,他的家族姓氏也不值得一说。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很大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这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因此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走近看起来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成效。譬如污水池,雨水流到它那儿,苇子长在那里,即使有人看到它,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呢?”
三、18.思路点拨:文题的题眼为“影响”二字。“影响”可以特指精神感召、行为引领或思想启迪等,注重的是对你的自身所引起的大的变化。文题中的“人”可以是身边的亲人、师长、朋友,这些人带给你的是思想上、行为上的引领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也可以是某个领域中杰出的、有一定感召力的社会名人,比如,杨绛、钱学森等。他们带给我们的是观念和认知上的洗礼。“人”也可以是流传已久的传说中的历史名人,他们更多的是对我们的理念和情怀上的感召。留意“那个”,集中文笔在一个人身上,不能发散,而“我”在行文中注重的是参与度,不能用旁观者的视角来写。
例文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