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金融学院
专业:保险精算 姓名:*** 学号:********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乳制品行业概况-----------------------------------------------------1 第二章 国际乳制品行业对比分析
第一节.美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2 第二节.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3 第三节.新西兰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4
第三章 中国主要乳制品企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 第二节.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 第三节.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7
第四章 影响中国乳制品业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乳制品业的原料供应链结构及特点----------------------------- 8 第二节.乳品业技术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前景--------------------------- 9 第三节.国家宏观政策对于乳品业的影响-------------------------------10 第四节. 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战略转向---------------------------------10
第五章 乳制品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第一节.中国国内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分析-------------------------------11 第二节.新进入者的威胁---------------------------------------------11 第三节.中国乳制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12
第六章 乳制品业厂商行为分析
第一节.行业典型营销模式介绍---------------------------------------12 第二节.行业典型生产模式介绍---------------------------------------13
第七章 乳制品消费市场分析
第一节.乳制品消费者分析
一.乳制品消费者构成及其营养需求------------------------------14 二.乳品业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探究--------------------------------14 第二节.乳制品市场消费状况
一.乳制品消费与公众营养改善----------------------------------14 二.中国乳制品消费现状----------------------------------------15 第三节.乳制品消费趋势预测------------------------------------------15
第八章 乳制品业投资分析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节.中国乳业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潜在进入者------------------------------------------------16 二.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17 三.替代产品压力-----------------------------------------------18 四.供方砍价能力-----------------------------------------------18 五.买方砍价能力----------------------------------------------18 第二节. 乳制品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一.我国乳制品行业准入门槛提高--------------------------------19 二.中国乳制品市场成投资焦点----------------------------------19 第三节 乳制品行业投资风险与建议
一.经营风险--------------------------------------------------20 二.行业风险--------------------------------------------------20 三.市场风险--------------------------------------------------20 四.乳企应对潜在经济风险对策分析------------------------------20
第九章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第一节.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概况
第二节.“三聚氰胺事件”分析----------------------------------------21 一.“三聚氰胺事件”造成的巨大影响-----------------------------22 二.“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制品业造成的危机分析-------------------23 三.“三聚氰胺事件”反思---------------------------------------23 四.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的整顿整改情况----------------------------24 第三节.国际乳业质量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一.国际乳制品业质量管理经验-----------------------------------24 二.我国奶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25 三.对加强我国乳业质量管理的启示-------------------------------26
第十章 乳制品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第一节.乳制品市场前景分析
一.未来世界乳制品贸易市场展望---------------------------------28 二.我国乳品市场需求上升趋势未变-------------------------------29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章 乳制品行业概况
中国乳制品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朝阳行业。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但同时,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与质检水平的落后也挫伤了中国人民的消费信心,使本来就低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中国乳制品市场面临更大的考验。令人鼓舞的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中国乳制品行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资源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从整个乳业产业链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给中国乳制品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中国食品行业产品质量信任危机,乳制品行业陷入生产、销售困境。加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乳制品业进入了发展的延缓期。2009年一季度全国乳制品行业生产、利润、税金开始回升,从业人员稳中有增。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日趋回暖、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消费者信心的逐步恢复,中国乳制品业逐步恢复发展态势。
如今,乳制品业正稳步发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底,全国乳制品生产量累计达到1744.05万吨,同比增长9.34%,较2012年同期增速回升5.42个百分点。 分品种具体数据显示:1-8月,全国液体乳的累积产量为1487.04万吨,同比增长8.91%,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4.95个百分点,较上月累计增速回落1.12个百分点。1-8月,冷冻食品累计产量214.62万吨,同比增长11.41%,比2012年同期增速上升14.95个百分点,较上月累计增速略降0.04个百分点。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业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消费量和普及率大幅上升
中国人传统的饮食结构中并不包括太多的乳制品。随着市场经济来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产品渐渐走入了百姓的生活。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牛奶及其他乳制品在中国的普及率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近几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健康更加关心,乳制品的消费量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特别是1998年以后,中国乳制品业尤其是牛奶业消费经历了一个\"爆发性增长期\", 牛奶的普及率大幅度提升。 二、成长空间仍存在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目前人均奶类消费量不到全球人均奶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农村消费市场不可轻视,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奶粉消费量有所增长,以前出现的奶粉积压现象基本缓解,主要是农村的消费量增大。这也充分说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对牛奶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竞争日趋激烈
巨大的市场潜力,使中国的乳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乳品加工企业 。乳业巨大的利润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投资商,他们利用资本优势,或转产或兼营乳业;国外乳品企业看好了中国巨大的乳品市场潜力。早在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就在乳品上反复降价,致使中国乳品进口关税降低,为它们的乳品打进中国市场争取到了有利条件。
实力雄厚的内蒙古伊利和蒙牛集团、黑龙江完达山集团、上海光明集团、北京三元集团等快速发展。它们在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趁机扩大生产能力,抢占乳业市场。面对日益看好的乳业市场,中国一些资金雄厚的食品、房地产、饲料等企业,也纷纷将资金投向乳业。浙江娃哈哈集团、宁夏新华百货公司和四川希望集团等,先后转行进入了乳品行业。国外金
第 1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融业与实业也开始携手打入中国乳品市场。
此外,随着关税下调,国外乳品企业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从1995年至今,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全都进入中国市场,恒天然在河北开建第3个5000头大型牧场,用于中高档乳品生产所需;日本明治乳业出资30亿日元生产高档盒装牛奶和酸奶,进军中国高端液态奶市场;新西 兰天然乳品公司,借助“海外奶源+本土市场”模式,计划将在中国24个省、市开设3000家专卖店,加上遍布全国的专卖店分销网络,致力构建一个中国消费 者触手可及的“新西兰乳品供应基地”。纯进口乳品销售量也呈大幅增长态势。2012年上半年,纯进口的零售包装婴幼儿奶粉3.42万吨,同比增长2.91%。在 北京、上海等地进口商品专卖店里,德国、丹麦纯进口常温牛奶销售量同比增长30%-40%。
四、市场竞争有待规范,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改进 伴随着中国乳业的激烈竞争,乳品市场和国内乳品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弱点和缺陷也逐步暴露。首先,在消费品市场为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乳品企业的激烈竞争导致奶价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乳品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其次,利用消费者的错觉扩大乳饮料的销售。乳饮料以其酸甜解渴、方便饮用的特性倍受年轻人的青睐,已成为乳品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公然混淆酸奶与乳饮料使得大众的消费信心再次受损。再而,饲养管理水平很低,主要是奶牛的单产水平低。乳品企业在成本较高而奶价总体下调的同时为追求高利润,利用奶粉还原液态奶,这种产品在市场上比用鲜奶生产的液态奶价格低一倍以上,造成恶性竞争。
第二章 国际乳制品行业对比分析
第一节.美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美国乳制品行业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930-40 年代的飞速发展阶段,50-60 年
代缓慢发展阶段,70 年代突破区域、全国化发展阶段;1970 年代末开始,美国经济步入转型期。受整体经济低迷、原奶价格波动性增大等因素影响,美国乳制品行业收入增速放缓,逐步进入整合期;在80 年代末期,随着1959 年至1962 年间美国婴儿潮出生的人口进入消费高峰阶段,乳酪人均消费量也稳步提升,且乳制品行业整合逐步完成,加上1985 起美国政府对乳制品行业开始补贴政策,乳制品行业收入重新步入快速增长。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供应商,这不仅因为它有幅员辽阔的土地,还源于其对研发乳制品生产科技的大量投入和严格的质量检测管理。美国乳制品的质检由美国农业部(US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乳业管理公司(DMI)共同负责,层层严格检查和到位的宣传使得美国乳制品业的出口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另外,DMI还负责美国乳制品的营销与市场开拓,致力于为乳制品行业带去最大收益。
美国奶牛业的科技和现代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科学技术在奶业发展中的作用占80%以上。同时还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奶牛育种体系,并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目前,主要有3项技术措施:一是注册登记,建立档案。牛出生后进行编号登记,并在全国奶牛数据库中登
第 2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记出生时间、血统等内容。二是性能测定、体型分级。性能测定主要是对产奶量及牛奶的质量进行统计记录。体型分级是由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鉴定员,将奶牛分品种按类型进行体型分级,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三是公牛的后裔测定。后裔测定可以使奶牛品种不断改进,单产持续增加。美国每年有1 500头优秀公牛参加后裔测定,占世界公牛后裔鉴定头数的25%。 美国奶牛场十分重视奶牛的科学饲养和管理工作,他们通过现代科学饲养管理,提升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一是发展适度规模牛场:二是为奶牛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三是十分重视奶牛的饲料营养;四是十分重视奶牛的疫病防治。 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是无偿的,主要任务是把大学、研究部门的成果和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快速地推广到生产中去。推广经费由税收解决,其中联邦政府出资50%,州政府出资25%,县政府出资25%。大学里一般都设立推广教授岗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把研究成果在生产中推广,他们都有一定的服务区域和服务项目,并经常到生产单位进行现场咨询和技术指导。 在美国的奶业生产中,各种民间协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比较大的协会有美国管理协会、美国饲料谷物协会、美国饲料行业协会、全美养牛人协会、美国娟姗奶牛协会、全国奶牛群体改良协会等。这些协会是由从事奶业生产的企业、农场主等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组织,在本行业的生产与服务、科研课题、项目设计、技术培训、制定生产计划、协调各环节间的关系及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他们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农场随时提供技术、市场信息和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对本行业产品实行统一保护制度,保证本行业产品具有合理的出售价格,避免发生恶性竞争,同时还负责向政府反映本行业农场主的要求等。 美国的乳制品业发展以趋于成熟,并形成了其自有的一套生产、质检及营销体系。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所面临的的发展环境,与80 年代中后期美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有相似之处:乳制品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低,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差距大,随着经济逐步转型,政府推动人均收入提升,城化建设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乳制品消费量预期仍将稳步增长。
第二节.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澳大利亚世界少有的乳制品工业理想的畜牧场。这里有充足的水源、茂盛的草地,是难得的好牧场。在澳大利亚,这样的一流牧场有很多。澳大利亚乳制品业以其高品质闻名,坚持从奶源到餐桌的严格监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澳人均年消费鲜奶稳定在100升左右,并人均年消费约12公斤奶酪、7公斤酸奶和4公斤奶油。由于澳州全国人口仅有2100万,消费能力有限,澳洲产乳制品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最近20年来,澳乳制品出口在其总产量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40%到60%之间。澳大利亚生产的牛奶占世界牛奶总量的2%。澳大利亚近60%的加工奶以液体奶、奶粉、黄油和奶酪的形式出口。大量的出口使澳大利亚占有15%的国际乳制品贸易,继欧盟和新西兰之后排世界第三位。
在8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对本国的出口乳制品每升提供0.01加元的补贴,到1995年加入WTO后,这种补贴就取消了。过去,《支持本国市场》(DMS)计划强调要支持澳大利亚本国的工业。在此计划指导下,本国市场的饮料奶和加工奶的价格有所上升,可这一计划到2000年6月30日终止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还有一些个别的州通过配额体系或州的集
第 3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中管理,控制着牛奶的来源、分配和市场价格。国家的有关法令不仅影响了饮料奶市场真正全国性的发展,而且使进口产品在国内更加富有竞争力。在澳大利亚乳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新西兰将更多的畜牧土地退出乳品生产的形势下,澳大利亚畜牧业有着饲料充足、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这一优势也将是澳大利亚乳品工业在世界市场上与新西兰竞争的一大优势。 澳大利亚奶业呈现集约化特点,在近年来,澳大利亚乳制品工业结构已开始实现集约化,形成了五大集团(莫雷-高本、保拉克食品、乳制品农场主集团、国家乳制品和澳大利亚雀巢),这5大集团的牛奶生产占全国牛奶生产的74%。此后前三大集团又进行合并,合并后这一家就占有全国牛奶60%的生产量。目前,澳大利亚乳品业最重要的行业组织为“澳大利亚乳业局”。该组织是一个根据澳公司法成立的公司,但其责任为担保责任而非有限责任。其核心职能是促进澳乳品行业的研发和全面推广,公司资金来源为 “产业发展税(levy)”和政府配套提供的研发支持资金。另外,澳国内还有一些分别代表奶农、奶制品生产商的行业组织,如“澳大利亚奶制品联合会”,“澳大利亚奶农公司”和“澳大利亚奶业协会”等。
第三节.新西兰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新西兰偏处南太平洋深处,人口450万,国土面积只有27万平方公里。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却是世界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乳制品出口总量占全世界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巨额外汇收入的乳制品产业也被人誉为新西兰的“白金产业”。新西兰四面环海,山峦起伏,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宜的气候,充沛的雨水,既为牛羊提供了丰富的青草,又为牛羊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新西兰没有工业污染,牛羊们喝的是纯净的有严格标准的水,呼吸的是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的纯净空气,吃的是优质无污染的牧草,没有抗生素、激 素、致癌物残留之虞,加上新西兰是国际公认的没有疯牛病、没有羊瘙痒症、没有口蹄疫的国家,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造就了新西兰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的乳制品。
除了乳制品优越的先天条件,新西兰政府还制订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奶制品质量监管制度。和很多国家政府管理、政府检测的制度不同,新西兰采用的是更为公正、有效的第三方检测评估制度。新西兰食品安全局除了监管新西兰11600多个牧场外,还对全国所有乳品运输和储存商、乳品出口商、46个乳品实验室以及252个乳品风险管理评估机构实行严格监管,实行从农场到餐桌全程一条龙管理。
新西兰乳制品行业的蓬勃发展还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1984年,新西兰政府实行经济改革,取消各种补贴,资源配置一切决定于 市场。改革的内容包括:物资供应完全取决于市场,取消生产配额;政府不干预采购和公共储备;取消出口退税;取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等。在新西兰政府指导下建立的新西兰乳业协会(Dairy NZ)是乳制品行业最主要的行业组织。新西兰政府资助大批奶业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为行业提供创新研究和生产技能培训。政府还鼓励奶农积极创新,开拓新的市场,新西兰奶农注重创新和技术,并将两者视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追求进步的思想渗透到新西兰乳业从农场的原料奶生产、处理、深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
真正让新西兰乳制品独步天下的是新西兰高度一体化的合作社式的经营模式。这些由牧场主、乳制品加工商、销售组织等共同参与管理和分配的乳业共同体一般有三个层级:最低一级是农场主,上面一级是奶农合作社,最上面一级 是乳业委员会。农场主拥有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又拥有乳业委员会股份。农场主把生产出来的牛奶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又把奶卖给乳业委员会,乳业委员会通过全球 营销网络把这些乳制品销往海外。加工企业一旦从乳
第 4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业委员会得到销售收入,就按照奶农向公司提供的牛奶固形物的多少把钱支付给奶农。这种付款制度鼓励奶农增加牛奶产量。
第三章 中国主要乳制品企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 【2319】 上市时间: 2004-06-10
上市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The Stock Exchange of Hong Kong Ltd.)简称 SEHK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1999年成立,至2005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
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2013 IDF世界乳业峰会在日本横滨召开,本届IDF世界乳业峰会主题为“重新发现牛奶”,旨在推动解决全球乳业中存在的问题。29日上午,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在“乳业领导人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当西方遇见东方”。 孙伊萍认为,当今世界乳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呈现得更加集中,她将其归纳为3个D:捍卫食品安全(Defending Milk)、消费需求多样化(Demand diversification)、数字化改变一切(Digitalization)。当来自西方的乳业科技、互联网技术,遇见复杂多变的中国市场,会发 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根据蒙牛自身的经验,孙伊萍总结为3个I:整合国际资源(Integration)、创新产品(Innovation)、重新定义品牌 (Identity)。
从去年6月至今,蒙牛先后与国际伙伴丹麦爱氏晨曦、法国达能、新西兰安硕合作,引进全球最先进的经验与技术,整合国际资源服务中国消费者。今年又先后控股现代牧业与雅士利,从奶源到产品实现全面提升,“系统化”也提升中国乳业的整体水平。
2013年“双十一”,蒙牛5款热卖产品正式在天猫“双十一”周期购主会场开卖。周期购是2014年天猫主推的全新网购模式,一次购买6箱,即可享受连续三月,每月两箱送货到家。蒙牛是今年\"双十一\"周期购仅有的两个国产上榜品牌之一,与进口知名品牌同台并占据了主页面15个黄金席位中的5个。蒙牛与天猫的合作,标志着蒙牛电子商务全面发力。
下面是蒙牛集团近几年收入与利润情况,其中2009至2011年利润逐年增长达到158.9亿,但12年下滑至125.7亿。
第 5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第二节.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600887】 证券简称:“伊利股份” 证券类型:A股
上市时间:1996.03.12
上市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伊利集团是国内乳业巨头,凭借在奥运会和世博会上的出色表现顺利跻身世界乳品行业第一阵营,入围世界20强。其产品包括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近百个,旗下有纯牛奶、乳饮料、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伊利雪糕、冰淇淋、产销量已连续20年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即跃居全国第一位。
伊利近些年不断寻求突破,借助中国发展的风潮登上国际市场。2005年11月16日,伊利通过全球最高标准的检验后正式牵手奥运会,成为唯一一家服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乳品公司。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会期间,伊利集团以高品质牛奶和高质量服务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友人的热烈赞誉。2009年5月25日,伊利集团再次成功携手世博,又成为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中国企业。通过2010年的世博会,伊利再次完美演绎了“中国制造”,提高了品牌实力,巩固了其在乳品行业的绝对领导地位。
2013年4月,伊利宣布将投资11亿在新西兰建厂,这是伊利首次在外国投资。 2013年7月,伊利表示已与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合作,数据显示:DFA目前拥有1。3万个奶农会员和遍布美国48个州的密集销售网点,以卡夫和迪恩为代表的美国食品生产商以及星巴克、麦当劳等都完全依赖DFA包销的液态奶来支持其奶制品生产线。而且从长期看,美国原奶收购价格远低于中国。伊利与DFA的合作将有利于缓解国内原奶供应紧张且价格持续上升的压力。
2013年9月,伊利向辉山乳业投资5000万美元,9月27日,辉山乳业在上港上市。通过这
第 6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次投资,加强了与辉山乳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且稳固了其在东北地区的原奶供应。
2013年11月13日,伊利集团与意大利斯嘉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斯嘉达是意大利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而且其拥有的膜过滤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这次合作的达成使伊利朝国际市场更近一步。
2013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365.71亿元,平均单季营收稳定超120亿元,同时净利润实现25.25亿元,同比增长84.12%。截止2013年9月30日,每股收益为1.3300元,每股净资产为7.5516元。
下图为伊利集团近几年的收入与利润情况,2011年成长迅速,收入由2966.5亿上升至3745.1亿,利润则由77.7亿升至180.9亿。
第三节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600597】 证券简称:光明乳业 证券类型:A股
上市日期:2002-08-28
上市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资、外资、民营资本组成的产权多元化股份制上市公司,拥有十余家自营牧场,存栏牛头数达12000余头。从事乳和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和公牛饲养、培育,物流配送,营养保健食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有乳品研发中心、加工设备以及加工工艺,形成了消毒奶、保鲜奶、酸奶、奶粉、黄油干酪、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目前,光明新鲜牛奶、新鲜酸奶、新鲜奶酪的市场份额均位居全国首位。 光明乳业各加工厂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和流水线,确保加工的产品优质、高效、多产,其中包括:瑞典利乐包无菌包装线,美国长青IP包装线,瑞典阿法拉伐挤奶台、管道式挤奶器,德国哈西雅四连杯酸奶灌装机,德国GEA公司单杯酸奶罐装机,英国APV前处理工序设备等。
2010年,光明旗下一款颠覆性常温酸奶---莫斯利安酸奶正式在全国上市。它颠覆了传统酸奶的储存模式,填补了国内常温酸奶的空白。在2011年5月24日举行的世界食品品鉴大会上,莫斯利安荣获Monde Selection大奖,该奖项被誉为食品街的诺贝尔奖。
2012年以来,光明致力于收购新西兰奶源并进军高端婴儿奶粉市场,新西兰具有适合乳业发展的优良环境,低成本的乳制品生产基地。通过进军新西兰市场,在海外建立供应稳定,
第 7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质量优良的原料供应基地和生产平台,同时,受益于新西兰乳制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成本优势,为企业3年战略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优良的原材料供应保障。新西兰乳制品良好的国际声誉和消费者认知,为公司进入高端婴儿奶粉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切入点和生产基地,也为公司寻求新利润增长点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产业平台。
2010年3月,投资14.68亿元建设马桥光明乳业工业园区项目。项目建成后乳制品日产能为2000吨。另公司拟对天津光明增资,同时将天津光明迁建于天津市北辰科技园区新开发区。项目全部完成后的整体规模为日处理鲜奶能力1000余吨。
截止2013年9月30日,公司2013年净利润为3.07亿,净利润同步增长38.57%,每股收益0.2513元,每股净资产3.4242元。
第四章 影响中国乳制品业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乳制品业的原料供应链结构及特点.
图(1)
图(1)是我国乳品供应链的组织结构体系。在原料奶生产环节,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农户家庭散养、奶牛养殖小区和现代化牧场。其中又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乳品供应链中乳品加工环节主要是由有自己品牌的乳品企业来完成的,乳品企业往往同时具有加工和销售两个环节。销售环节主要有三种组织模式,一是乳品加工企业自建的销售渠道,二是利用商场超市等零售网点进行销售,三是通过经销商或代理商进行销售。如图(2)所
第 8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示。
图(2) 乳制品业供应链结构有以下特点: (1)完全的订单+纵向整合的组织形式。
大型乳品企业一般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并配备相应的物流体系。在市场竞争中,奶源的争夺和整合是重中之重。大型乳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多是从奶源开始,力求本地化经营,以提高供应链资源整合效率。 (2)对保鲜的要求很高。
(3)供应链较短,流通半径小。
(4)乳业供应链的整合主要是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向上下游的整合。
第二节.乳品业技术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前景
1.基因工程与微生物技术
近20年来,微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控制有力推动了乳品工业的发展。用细胞融合技术在新菌种开发中已获得成功,开发出有助于提高发酵乳浓度、风味、组织形态、营养以及功能特性新产品。通过微生物直接培养和利用微生物胆固醇氧化酶的转化作用,可降低50%乳中胆固醇,成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生物脱除食品中胆固醇的有效方法。重组DNA技术已开发耐高糖、酒精度高以及产酒精速率快的乳糖酵母和重组凝乳酶,在本质上与天然牛凝乳酶无任何区别。1991年美国FDA批准Pfizer公司生产重组凝乳酶,其后丹麦、荷兰也批准用黑曲霉和克氏酵母生产重组凝乳酶。在酪蛋白的基因链上,可添加或替代指导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密码子,来改善蛋白营养价值。目前利用基因工程合成动物蛋白活性因子已取得成功。
2.克隆激素应用技术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FDA)于1933年批准将利用DNA克隆技术获得的牛生长激素(BST)
重组体应用在乳牛上,使乳牛产奶量提高15%左右,且乳中 BST含量很低,经杀菌处理后,乳中BST会减少85-90%,同时还可以被蛋白酶和肽链内切酶所消化。临床试验表明,饮用该牛奶后,人体血液中BST含量未见增加。目前,BST已进入商业化应用。另外,十八甲基炔诺酮和生产激素在对提高牛、猪生长速率,胴体品质上也有很大意义,但尚需经我国政府批准。
第 9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3.免疫乳技术
通过显微注射法或电穿孔法将外来基因植入发育中的胚胎,借以产生抗病、生产快或在
奶和血液中能产生人类急需的昂贵而有重大免疫功能的蛋白类物质。上海、内蒙等地选择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的疫苗作为抗原注射奶牛体内,通过免疫应答体内产生特异免疫功能物质进入乳中,其活性能提高8倍,可为人体提供被动免疫保护和积极治疗效果。
乳脂肪修饰通过脂酶的转脂作用或水解可对乳中甘油三酯进行修饰,使乳脂肪的性质,尤其是融化性、乳化性得到改善,并保持原有的良好风味和纯度,保持乳脂肪在产品中的稳定性。
4. 固定化技术
固定化技术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限制或定位在某一特定空间范围内,保留其固有的催
化活性和存活力。目前,在选择适合载体后,对酶或微生物菌体进行固定化,如乳糖水解、牛乳过敏症防治、综合利用乳清制造乳酸、乙酸工艺等。 固定化凝乳酶干酪是目前乳品业发达国家的主导产品。全世界每年约12000万吨乳用于干酪生产,约占乳制品的60%。干酪具有高营养、易贮运、风味独特 等特点,是取代乳粉的乳制品发展方向。蛋白酶对牛乳的凝固反应在干酪生产上极为重要。采用固定化凝乳酶生物反应器,在较低温度下处理牛乳,使牛乳不致很快 凝结而仅完成第一步酶促反应,使蛋白胶囊失去稳定性,然后把牛乳从生物器中流出,调节温度和pH,凝结反应立即出现,通过此法可有效控制牛乳蛋白质水解程度。 固定化乳糖水解酶乳糖中含有半乳糖,世界上许多人群对乳糖有不适应症,用固定化的β-半乳糖苷酶对乳糖进行水解,则可消除乳糖不耐症。国外应用聚丙烯酰胺、卡拉胶、角菜胶或藻胶、中空纤维超滤膜作为固定化载体。中空纤维超滤膜用于固定化酶珍有许多优点,被得到广泛应用。国外最近兴起的利用渗透处理细胞生 产乳糖酶的技术可改变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的乳糖酶表现活性大大增加,乳糖及其水解产物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第三节.国家宏观政策对于乳品业的影响
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第35号文件中指出“通过政策的制定,建立确保行业有序发展的乳制品工业新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乳制品工业。”可以看出公家政策对乳制品行业的支持,文件还指出“乳制品工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发展乳制品工业,对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城乡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推动作用;对于带动畜牧业和食品机械、包装、现代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件第八条指出“乳制品工业布局应充分发挥奶业传统优势地区的资源,调整优化东北、华北、西北重点产区的布局,加快淘汰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产能;南方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条件,逐步扩大乳制品工业规模;大城市郊区奶业要加快乳制品工业的现代化步伐。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乳制品工业新格局。”自此,中国乳制品业的区域发展有了更合理的规划。
第四节 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战略转向
一 从注重战术向关注战略方向转变
第 10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二 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移 三 从渠道争夺到消费者争夺 四 从产品宣传到营养教育 五 从争夺市场到价值链建设 六 从大众营销到体验营销
第五章 乳制品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第一节.中国国内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分析
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只有短短20多年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现如今我国乳制品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并已形成了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 即基地型、城市型和综合性。有关专家表示我国乳品行业竞争短时间内不会改变的双寡头格局,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乳业的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将对国外乳企占据中国市场起到抗衡作用。对于乳品行业竞争激烈整合时代已来临。
一.全国性品牌与区域性品牌的竞争
乳制品消费的特性决定了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在细分市场各有优势。全国性品牌拥有全国范围内市场营销、资金充裕、引导行业标准、产业布局完整等优 势;区域性品牌具有良好的本地客户认知与接受度、奶源供应充足、地方政策支持等优势,并且其产品和服务能更好地满足区域内消费者的需求。中国质量协会与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的2012年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对区域性品牌的认可度与满意度逐步上升。区域性品牌的宣传形式不同于全国性品牌,全国性品牌一般使用电视广告形式,但是区域性品牌一般在公共场所张贴海报,而且,区域性品牌的价格普遍低。
二.基地型乳制品企业与城市型乳制品企业的竞争
根据奶源和市场的特点,乳制品企业类型可以分为基地型乳制品企业和城市型乳制品
企业。基地型乳制品企业背靠奶源基地,产品以灭菌乳为主。该类典型企业有内 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等。基地型乳制品企业拥有奶源优势,以超高温灭菌乳和奶粉为主打产品,在营销上突出方便和无污染的理念,且多数基地型乳制品企业均比较重视产业链一体化的建设。 城市型乳制品企业指接近消费市场,依托大中城市的周边奶源,产品以低温奶为主的乳制品企业,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该类别的典型企业。城市型乳制品企业一般奶源供应有限,缺乏全产业链的建设空间。因靠近城市消费市场,该类企业以生产巴氏杀菌奶为主,在营销策划上主打“以鲜取胜”。
第二节.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
需要调入新的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
第 11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完达山、飞鹤等二三线品牌以其过硬的质量品质,安全渡过了这次考验,并迅速扩大了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千金难买的良好、深刻的印象。目前这些企业正乘胜追击,扩大其生产线,在未来的时间里,很有可能成为蒙牛、伊利,光明等三巨头地位的最大威胁者。
第三节.中国乳制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价格竞争力
产品的价格水平是影响产品最终价格的决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产品在外
贸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原奶生产成本因奶畜饲养地区和饲养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总的特征是北低南高、农牧区低于大中城市,农户散养低于集中舍养。我国牛奶平均生产成本为0.29美元,欧共体为0.30美元,澳大利亚为0.21美元,新西兰为0.10美元。从国外进口的奶粉为1.3万~1.4万元/t。如果按1t奶粉可以还原9t复原奶计算,则1kg还原奶的成本在1.50~1.70元,明显低于很多地区1.8~2.2元/kg的价格。
信誉竞争力
品牌是商品的识别标志。名牌产品利用它使自己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产生一种特
有的竞争能力。尤其是当产品发展到成熟阶段,市场竞争白热化时,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竞争。我国乳品加工业目前仍较为分散。由于乳品加工业进入壁垒低,从而形成市场过度进入,造成产业过度竞争,也给大型乳品企业的品牌经营造成一定难度。
质量竞争力
不同于其他产业,由于产品具有易腐性和不耐储存的特点,奶业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有更
高的要求。随着奶类产品销售量的增长,各类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禁鲜令”引发南北大战,雀巢金牌成长奶粉含碘超标,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等乳品质量问题频繁发生。 由于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还没有形成,存在各种不正当竞争,如竞相杀价、概念炒作、欺骗宣传等。尽管国内各大型乳品企业均宣称自己收购原料奶前都会进行严格的检测,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奶站或乳品企业很难及时发现奶牛或牛奶的问题,由此造成了乳制品的安全隐患。另外,我国现行原料奶的质量标准偏低,不健全,还没有建立独立于买方和卖方的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这些都不利于保证乳品质量、生产效益和食品安全。
第六章 乳制品业厂商行为分析
第一节.行业典型营销模式介绍
在产品策略上,城市型乳品企业的主导产品为需要冷链保藏和运输的巴氏消毒奶、酸
奶、调味奶产品,为了应对大举入侵的基地型乳品企业的竞争,有能力的城市型乳企又开发
第 12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生产了奶粉、黄油、UHT奶等。例如光明乳业的主导产品就是保鲜纯牛奶,其次是酸奶。其液奶系列产品包括纯鲜牛奶、特浓牛奶、低脂牛奶、脱脂牛奶;酸奶系列产品包括纯白酸奶、高维高钙酸奶、光明搅拌酸奶。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光明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产品线,光明也生产了一系列的奶粉产品,包括高钙奶粉、中老年奶粉、全脂奶粉、全脂甜奶粉、脱脂奶粉,各阶段的婴幼儿奶粉等,2002年以来光明大举进入UHT奶市场,2004年又进入冰淇淋市场。
由于远离大城市乳品消费市场,基地型乳品企业的主导产品是保质期较长的各种奶粉、UHT奶和冰淇淋。为了争夺一部分喜欢新鲜概念的城市消费者,有能力的基地型乳企也会在目标大城市郊区投资建厂生产保鲜牛奶和酸奶。例如目前国内最大的乳品加工企业,基地型乳企伊利集团的主导产品就是保质期较长、便于长途运输的UHT奶、奶粉及冷饮如冰淇淋。伊利的产品策略是:UHT奶的需求量最大,是伊利占领市场的主打产品;冰淇淋的毛利率最高.对强化品牌贡献显著;奶粉的技术壁垒较高,竞争态势比较稳定,销售和利润率稳定,有利于保持企业效益的稳定。最近几年,伊利也在发展保鲜牛奶和酸奶业务,但其销售份额较小,主要是供应北京市场。
第二节.行业典型生产模式介绍
1.农牧交错示范区牧场园区模式:农牧交错示范区根据区域奶牛养殖特点,发展以牧场园区模式为主的奶源基地,是奶源建设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防疫”现代化牧场管理模式的牧场园区,可以将各种现代化生产技术进行集成和配套,把奶牛信息化管理、精饲料生产配售、专业化技术服务等有机结合,对提高示范区整体的科学饲养水平,提高产业化程度和奶户养殖效益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是将过去分散的小农户饲养向养殖大户、个体牧场过度的孵化器和培训基地。
2.北方大城市郊区现代奶业产业化发展三元模式:北方大城市郊区针对规模化奶业生产特点,探索了贯穿“奶牛育种、饲养技术、乳品加工”产业链的现代奶业产业化发展“MOET+EDTN+ESL”三元模式。以MOET技术为核心的奶牛育种与快速扩繁手段加速了奶牛的遗传改良;以EDTN(奶牛环境、奶牛群改良方案、全混合日粮、网络化技术)为关键技术体系的奶牛饲养管理新理念给传统奶牛业带来了新的提升;以生产ESL奶为代表的乳制品加工工艺及产品研发技术将追踪世界乳品加工技术前沿。 3.南方大城市郊区现代化奶业发展模式:南方大城市郊区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应用集成现代高技术,坚持少养精养,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探索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现代化奶业发展模式。在发达城市郊区严格控制奶牛头数,以高产成母牛为主要养殖对象,集成现代饲养管理技术体系,重点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益,将投入产出比不高的后备牛和低产牛转移至项目辐射区,既保证了大城市人群对高品质鲜奶的消费需求,又避免过多养殖给城市带来的生态压力。
4.福建示范区链条式产业发展新模式:福建示范区探索推行“公司+规模牧场”链条式产业发展新模式,由企业投入资金控制和建设直属规模牧场。奶牛养殖场全面执行企业制定的标准,从饲料草种植和奶牛的营养均衡、挤奶工艺和牛奶离开牛体的品质控制、牛群繁育及牛群育种三个方面进行全程监控,保障原料奶的安全和质量;规模化饲养可实现生态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农业产业化;由于掌控了奶源,企业在“前线”拼抢市场的时候就没有“后院失火”的后顾之忧,并具备长足的发展后劲。 5.华北农区适度规模养殖小区模式:华北农区根据传统养殖特点,采用企业投资、合作共建、股份制经营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小区模式。在这种实行统分结合经营模式下,责
第 13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权利清晰,既促进了奶农的积极性,又发挥了集体经营的优越性,也鼓励了乳品加工企业的积极性。适度规模小区奶牛养殖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升,组织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改善,原料奶质量有保障,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区农户养殖生产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第七章 乳制品消费市场分析
第一节.乳制品消费者分析
一.乳制品消费者构成及其营养需求
奶粉和液态奶的需求结构正发生变化.液态奶的需求量快速上升。长期以来我国居民
对乳制品的消费一直以奶粉为主,近年来这种消费状况开始发生变化。从奶制品的消费结构看,液态奶消费量近年上升较快,所占比重逐年增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奶粉等乳制品年增长率为11.5%;市场销售的液体奶年增长率为47.3%;液体奶的增长幅度高于奶粉的增长幅度。预计未来奶制品的消费将由以奶粉为主向以液态奶为主转变。
对液态奶的品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由于液态奶属奶类饮品,具有饮品的消费特征,并且人们对液态奶营养成分的需要存在差异,人们对液态奶的需求也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规格、包装、口味的液态奶制品将不断出现,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的需求。
二.乳品业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探究
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要求提高,购买趋向于名牌产品。人们购买乳制品不仅注重“口
感、口味”,更加关心其营养成分及功能性、安全性,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优质、安全、风味、便捷等特点的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因此,消费者总是对所有品牌进行综合打分(包括口味、营养价值、生产日期、优惠条件、广告影响),综合选择,人们更愿意购买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大企业产品。
第二节.乳制品市场消费状况
一.乳制品消费与公众营养改善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积极倡导和推动国民消费乳制品。2005年,发达国家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268千克,发展中国家为50.9千克,美国为266千克,日本为64千克。反观我国,2002年城乡居民奶及其制品的年均消费量仅9.7千克,2003年为13.4千克,2005年虽增至17.7千克,但远远低于2003年世界年人均消费量94千克的水平。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被调查人群钙摄入量不足科学推荐量的41%,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4.3%和7.8%。纵观国际公众营养改善的发展历史,乳制品消费均作为重要措施加以推动和实施。
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根据科研机构的半年跟踪调查,每天饮用一盒学生奶的钙摄入水平从占推荐量的44%提高到了63%,饮用2盒奶的提高到了88%。
第 14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饮用学生奶后,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改善了这些营养素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提高了学生的骨密度。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动公众营养改善”的任务。《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明确指出,2010年城乡居民奶类发展目标是:城市居民年人均奶类消费32千克,农村居民人均7千克。面对中国国民乳制品消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国民营养状况和儿童生长发育还存在诸多问题的状况,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将推动国民饮奶和扩大消费乳制品作为改善公众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加以落实,尤其要加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乳制品消费。
二.中国乳制品消费现状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中使用乳制品的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加。1995
年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为36%左右,1998年为78%左右,目前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已达95%以上。说明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对乳制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已开始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 我国乳制品发展战略分析近几年,我国乳品业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但是,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品牌企业大量涌人中国市场,使国内一些乳品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针对当前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发展趋势,及时加以调整,确定相应的战略对策。
第三节.乳制品消费趋势预测
一.我国乳制品消费潜力大
乳制品的消费群体逐年扩大.人们已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食品。过去
由于人们收入较低,以及消费习惯的原因,乳制品被人们作为一种营养品,仅供一些特殊的人群使用,如婴儿、病人、体弱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乳制品消费的认识正发生改变,乳制品已由特殊的营养品转化为大众化的营养食品。
二.乳制品消费趋势分析
由于液态奶属奶类饮品,具有饮品的消费特征,并且人们对液态奶营养成分的需要存在差异,人们对液态奶的需求也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规格、包装、口味的液态奶制品将不断出现,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的需求。
对乳制品的质量要求提高,购买趋向于名牌产品。人们购买乳制品不仅注重“口感、口味”,更加关心其营养成分及功能性、安全性,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优质、安全、风味、便捷等特点的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因此,消费者总是对所有品牌进行综合打分(包括口味、营养价值、生产日期、优惠条件、广告影响),综合选择,人们更愿意购买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大企业产品。
三.扩大我国乳制品市场需求的战略对策
1.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近年来,食用乳制品的人数愈来愈多,乳制品的消费量也逐年提高。但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对消费乳制品的重要性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对乳制品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因此,企业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鲜乳及乳品
第 15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营养价值和科学功效的知识宣传,积极引导乳品消费。重点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引导合理膳食结构的调整。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认识到乳制品是一种最佳的有益健康的营养食品。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建立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偏好,使乳制品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营养食品,从而扩大整体乳制品的市场需求。
2.不断建立完善销售网络。乳制品作为一种日用消费食品,消费者频繁购买,注重购买的便利性,企业应采取密集分销策略,加大分销网点的密度,尽可能方便消费者购买。同时缩短渠道长度,利用超市、购物中心、连锁零售、专卖店、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发挥其在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中的作用,建立起灵活、畅通、快速、稳固的销售网络。
3.确保和开拓乳制品消费基地。根据群体的消费需求,以不同群体对象为主体,确保和开拓消费基地是必要的,如“学生奶”的消费基地开展之后,消费量大且相当稳固;部队营房的潜在消费量巨大:此外,快餐店等饮食业:铁路、航空系统;医院、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公寓等都是应该开拓的消费基地。
4.加快奶业科技步伐,提高原料乳及乳制品质量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购买乳制品时,最为看好乳制品的质量因素,确保产品质量,是建立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偏好的基础。“优质奶源做主”将引发中国乳业竞争新一轮大洗牌,要想出好奶,多出奶,必须重视奶源基地建设,包括区域布局、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机械挤奶、冷链运输等方面。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奶农应齐心协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 5.建立乳品的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及标准。人世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业生产管理的标准不规范,甚至欠缺,并且产品质量标准滞后,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因此,我国应推广HACCP、IS0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和修订各种乳制品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尤其是乳制品国家标准要与国际接轨。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要落实责任制度,以防失去市场,失去消费者。
6.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乳制品附加值产品结构调整。我国乳品工业起步较晚,产品结构单一。要改变以奶粉为主的产品格局,产品上要大力发展液体奶的生产,如酸奶、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和乳酸菌饮料等。特别是以新鲜为主要特点的杀菌奶、超长保质期奶(ESL奶)、酸奶、果蔬汁乳、营养强化乳等产品。奶粉要适当增加全脂奶粉生产,大部分作为食品工业的优质原料,但要增加功能性奶粉、配方奶粉生产。
第八章 乳制品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中国乳业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潜在进入者
“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思想己深入中国普通百姓的心底, 传统的饮食营养品消
费观念也随之悄悄发生了改变。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进入乳制品行业就一定有利可图,其实不然。虽然国家会进行结构化干预,但从生产、技术、经济、规模、资本投入因素来看,中国乳品加工行业进入壁垒依然较低。
随着国内几个大型乳品企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大企业的名牌产品有着强烈的偏好,乳制品市场开始形成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技术壁垒。企业的品牌效开始成为争夺的焦点,以质量、
第 16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信誉、服务为核心的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品牌效应逐渐发挥为品牌壁垒作用。消费者一旦形成了品牌忠诚将很难改变,企业将这些消费者争夺到建立的新的品牌上来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周期相当长。
随着乳制品营养知识的宣传及媒体的消费引导,使得消费品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加强,消费者对卫生质量、包装档次的要求日益提高。潜在进入者要具备安全生产及品质控制的能力。从乳制品生产的辅助原料,乳的分离,杀菌,冷处理,均质,浓缩,喷雾,发酵,包装及乳制品机械设备的清理与消毒等环节均需要专门设备,并且需要化验室等检测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
现今乳品企业要想站住脚跟,必须一下子拿出大笔资金投向这种投资巨大,回报期长的项目,所以说乳制品企业的成本壁垒是很高的。同时政策进入壁垒也不容忽视:比如武汉市农业局曾经通知乳企,某月某日起,所有牛奶企业不允许在卖场做绑赠活动,全面取消牛奶特价,企业之间不得进行价格竞争,同时武汉奶业协会发起相应的行业自律,每家奶企缴纳万元外地企业万元保证金,违者得受到相应处罚。潜在进入者必须考虑到由于新进入乳制品这个行业,必须担负巨额的沉没成本。因为乳制品行业的设备资产专用性很强,一旦退出,很难作为他用,极高的退出壁也会限制行业外资本的无序涌入。
二.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
可以将现有竞争企业分为全国性乳品企业,地方性乳品企业及国际性乳品企业三个层
级。目前,乳品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但是中小企业仍然很多,由于积极响应扩大内需的号召,我国乳制品行业加速发展的轨道。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型乳品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就是所谓的全国性的乳品企业。主要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占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等。乳制品市场中,“ 光明” 、“ 伊利” 、“ 蒙牛” 、“三元”几个品牌销量最大,已形成蒙牛、伊利巨头争霸主、三元和光明争第三的格局。
随着消费的蓬勃兴起以及冷冻运输的普遍运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进行个国性布点,随着大型乳品企业全国性扩张战略的快速推动,各地方乳品企业越来越受到外来品牌的压力。过去由于乳品特别是液态奶本身需要保鲜的特点,因此行业中的很多企业一直以区域销售为上,每个地区都有自已的主导品牌。由于乳业市场规模逐渐递增潜力逐渐被挖掘,同时三聚氰胺事件后行业格局出现了巨大变化,因此出现了大量新增资本不断涌入,国内乳制品行业并购频繁发生,行业出现了整合浪潮。目前并购方向主要是国内优势企业与强势品牌对中小企业的并购以及国际风险资本对中国二线品牌的参股和渗透。
国际乳制品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乳制品市场已经很成熟。从2000年开始,国际乳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但是由于国内激烈的价格战,中国特殊的消费文化与奶源控制渠道,国外企业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为了避免同中国企业直接对抗来争夺奶源,跨国公司选择了借助国内企业推广自己品牌的合作方式,从产业经营中抽出身来,通过合资收购等资本经营收购等资本经营活动间接控制当地奶源,种种迹象表明,国外乳品企业一直在为全面进攻中国乳业市场做准备,他们可能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将有价值的品牌买回来,以控制中国的乳品场。总体上看,我国乳制品行业是一个全国性大企业竞争激烈,地方性中小企业填补空缺两种竞争并存的竞争格局。在市场资本的推动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竞争日渐加剧,价格竞争正在蚕食行业利润,数量化扩张空间正在减少,产业己进入阶段性成熟期。
三.替代产品压力
虽然牛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的生物活化物质等功能,但是由于其成本较
第 17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高,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并不具备长期消费乳制品的经济能力,这使得豆制品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与牛乳相比,我国大豆原料充足,成本低廉,动植物蛋白互补作用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发胖无乳糖,比较适合中国人。《中国经营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国汉族居民中有的成年人一次口服克乳糖后就会出现腹泻等症状,而中国预防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调查发现,东方人中有乳糖不耐症的成年人饮用牛乳后乳糖吸收不良发病率和不耐受指数均比欧美国家高很多。而豆浆、豆粉等豆制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且转换成本很低,这使得作为乳制品替代品的豆制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基于以上分析,蒙牛、伊利、光明等主要大型乳企业对乳制品的生产已经达到了规模经济,而且也控制了生产乳制品所需的基本资源。虽然这种大型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乳企业数目不多,但是他们每家的产量都占市场总量的相当份额。并且,我国的乳制品市场存在较大的进入、退出壁垒,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我国的乳制品处于相对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那些寡头乳品企业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在市场上相互依存,任何一家乳企业作决策时,都必须把竞争对手的反应考虑在内。他们不是价格的制定者,更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探索者。具有规模经济的寡头乳品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采取降价策略,而寡头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表明,当有一个企业率先降价时, 多数竞争者会跟着降价。
四.供方砍价能力
中国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初期,鲜奶的日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跟不上企业鲜奶日加工能力
的增长速度,由于奶源不足,许多生产线面临闲置,导致奶源竞争十分激烈。所谓“ 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也是在当时奶源紧缺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随着乳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中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一片光明的前途。大型乳制品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纷纷建立自己的奶牛基地以保证奶源,奶源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但三聚氰胺之后,乳企为了确保奶源的环保和质量可控,开始强化对奶源的开发和管控。
如今,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是消费市场的争夺问题。乳品企业的竞争已从过去奶源的竞争过渡到现在的消费市场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弱的另一方面,由于奶源是同质的,这也决定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弱势的一方。 我们知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跟上游产业的盈利能力成正比的。在现有力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乳制品市场竞争是激烈的,行业寡头利用价格联盟来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甚至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使价格一降再降,这使得乳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这再次验证了我国乳制品行业中,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比较低的。
五.买方砍价能力
在我国相当长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们的收入水平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受消费习惯、
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大中城市居民,而农村的消费市场尚未培育起来,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占社会人口比重很少一部分,但是却消费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产品,但是随着消费增长的拉动,我国对乳制品的消费将逐步增加,我们通过观察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乳制品消费的年龄结构也由婴儿和老人占主导地位向各年龄段扩展。
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变化。由于现代人对于健康的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在逐步形成,以及乳业市场的各种风波后逐渐形成的消费环境等因素驱使,使得产品质量和营养口味开始成为人们消费乳制品的首选两大因素。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结构对于乳制品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理性的态度是与消费者所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关
第 18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系的。消费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则消费越理性。在各大中型城市的超市里,各种品牌的乳制品不胜枚举,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而且也使他们的买方转换成本在降低。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乳品市场的消费者拥有很强的潜在购买能力,并且消费者在对待乳品消费时更为理性,这使得我国乳制品行业中的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第二节. 乳制品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一.我国乳制品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针对三鹿奶粉事件背后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方面将加快整顿规范,实施分类指导。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加快企业集团化、集约化进程,提高产业集中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完善产业政策,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行业准入管理。针对当前乳制品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修订现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要求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大对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和管理;要求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强对奶源生产收购环节的监控,堵塞奶源收购方面的漏洞;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对乳制品行业实施准入管理,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进行公告,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限期整改;调整和优化乳制品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清理整顿期间,新上或改扩建乳制品加工项目(企业),一律上报国务院工业行业管理部门核准。
二.中国乳制品市场成投资焦点
与白酒板块股价、业绩双双下行不同,以往在消费板块中并不十分显眼的乳制品则在2013上半年收获了股价和业绩的“双赢”。
年初至今,伊利股份股价涨幅高达60%,光明乳业股价涨幅接近80%,贝因美的股价涨幅更是超过130%。
奶粉龙头贝因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16亿元,同比增25.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94.21%。除了成本得到控制之外,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抓住政策和行业带来的战略机会,积极拓展市场,加快品类发展,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事实上,贝因美有关“政策和行业带来战略机会”的描述恰恰是乳制品行业目前发展态势的真实反映。 今年上半年,国家对于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乳制品行业空前重视,频频出台纲领性及指引性政策文件,大力整顿国内乳制品行业。政策的着力点之一是推动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提高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与此同时,发改委和质检总局也分别祭出重拳,对进口及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进行清理整顿。
业界认为,政策将加速乳制品行业的优胜劣汰的过程,超过半数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未来的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重点区域集中,具备规模、产能、品牌、技术、销售、奶源等优势的企业将会明显受益。 政策东风频吹的同时,乳制品行业自身拥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也为行业高成长打下坚实基础。2013年上半年全国乳制品累计产量为1300万吨,同比增长11.63%。然而,中国乳制品人均年消耗量仅23公斤,远低于其他亚洲地区50公斤的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更大。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及高端乳制品的需求持续上升,以及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国内乳制品行业将延续较高景气。据麦肯锡预测,未来五年国内乳制品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
第 19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3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2%。
第三节 乳制品行业投资风险与建议
一.经营风险
乳品加工企业生产所用主要原料(鲜牛奶、面粉、玉米、白砂糖等)因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面临价格上涨压力,这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构成了一定的压力;本地鲜奶供应量虽可满足企业目前的生产需要,但现有奶源供应能力如不扩大,可能出现原料供应不稳定的局面。
二.行业风险
(1)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乳业属完全放开经营的行业,市场准入壁垒相对较低,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原有乳品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其他行业企业也源源进入乳品行业。目前,国内乳制品加工企业达1,000•多家。随着市场的对外开放,国际知名乳业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对中国乳业形成一定的冲击。尽管经过多年的竞争,以伊利、光明、蒙牛、完达山、三元、三鹿等为首的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集中度,但由于乳品消费市场容量大,每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因此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2)环保因素的限制。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大了立法与执法力度,乳品加工企业经营项目的主要污染源有:肉牛饲养场的排泄物、生产废水及配置锅炉的煤渣及废气,生产过程中存在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问题,面临的环保问题尤其重要,环保因素将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全行业应对环境执法要求的升级改造需要将迫使资金能力弱、技术能力不足的小企业出局,造成行业区域布局的重新洗牌。
三.市场风险
(1)市场需求结构性变化的风险。乳品加工企业的主导产品是乳制品和冷冻食品,目前主要以生产大众化的中低档产品为主。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需求口味将不断变化,对企业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乳品消费市场需求的结构不断变化,如果乳品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产品销售将受到不利影响。
(2)市场区域分割的风险。尽管冷冻食品全国的市场容量较大,但受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区域市场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乳品加工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区域内销售,尚无法将营销网络扩展到全国,受区域市场容量的限制,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由于乳品加工企业面临国内外同类高档产品的冲击,同时乳品和冷冻食品的销售受运输等条件的制约,给企业产品的市场扩张造成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乳品市场开拓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对品牌认同程度等因素影响,如乳品企业无法有效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和健全的营销网络,将不利于乳品市场的开拓。
四.乳企应对潜在风险对策分析
2008年,中国乳业耗费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在三聚氰胺的喧嚣中轰然倒塌,乳业内长期存在的潜规则被彻底的曝光在公众面前,就像一个人裸体在太阳光下。此次事件中,多家知名乳业品牌被卷入其中,其后果就是普通消费者在震惊中开始对整个乳业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经历了这次行业地震,中国乳业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新时期,姑且在此称之为后三聚氰胺时代。目前,全球经济危机雏形渐渐显现,中国经济出现下行信号。在这样一个新时期,无
第 20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论是那些饱受质疑的大品牌,还是那些未被卷入丑闻的中小品牌,他们如何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大品牌如何修复已被破坏的社会形象?是否会放慢前进的步伐?是否会为此付出一些现实的代价,如市场份额、市场机会?中小企业如何正确而审慎地对待这次机遇? 大品牌,“退”一步、“进”一步。对遭遇信任危机的大品牌来说,现阶段经营的基本原则就是稳定第一。比如,一些大企业增加运营透明度,邀请一些普通消费者进厂参观产品生产线。但这种方式只是企业最直接的应急方式,效果并不会明显。若要真正消弭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大企业必须实施一些根本性措施。
二线、三线品牌,借机扩张需有理。首先,二三线品牌一定要先走出之前乳业增长的误区,切勿再大踏步发展,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这样企业就可以在配套措施方面跟上增速的提升,比如奶源问题。其次,二三线品牌切勿在大区域内与现有的一线品牌进行全面对抗。再者,二三线品牌还在人力资源、经营理念上存在不足。
第九章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第一节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概况
一.近年来发生的全球乳制品污染事件
*2002年 德国“美乐宝HN25”婴儿特别配方奶粉因被检出含有一种可能会导致初生婴儿肠脏及脑膜发炎的“阪崎氏肠杆菌”,而被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要求召回。
*2002年 美国雅培近1100吨婴儿奶粉被怀疑受到含细小铁质微粒的0.50~0.75升润滑油污染,被责令在全球进行查封,并进行销毁。
*2003年 美国亨氏奶粉疑与婴儿死亡有关在以色列被召回。
*2003年 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等西欧四国奶粉、牛奶、黄油、冰淇淋等乳制品内被检测出与DDT杀虫剂相当的致癌物质“二恶英”,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2004年 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导致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严重关注。
*2004年 美国美赞臣奶粉因阪崎氏肠杆菌奶粉超标被判为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2005年 美国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标,被迫进行大规模产品召回。 *2006年 共计10万公斤同一美国品牌的3批奶粉被连续检出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被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退运处理。
*2006年 美国美赞臣GENTLEASE牌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检查出含有金属颗粒,被紧急召回。 *2007年 日本明治FU高蛋白较大婴儿配方奶粉,锌含量不符合标准被判为不合格商品,被要求立即下柜。2008年 因密封不善而导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国雅培召回两批特殊配方婴儿奶粉。
*2008年 三鹿多批次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进行大规模召回。
*2010年7月8日河北“三鹿奶粉”阴云未散,超标三聚氰胺奶粉再次“现身”!
*2010年8月,继圣元奶粉被怀疑导致婴儿性早熟后,其奶源地也成为公众质疑的问题之一,有媒体报道称,圣元年报中的奶源地为新西兰,而其官网却说是来自欧盟。 *2011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审计署发现港有两款进口的畅销品牌婴儿配方奶粉,营养成分偏
第 21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离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及准则,竟加入了无科学证据证明适合婴儿食用的额外配料,包括乳果糖及绵实糖,甚至含胆固醇。
*2011年12月,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2011年12月,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宣布,已从全美3000多家超市撤回一批美赞臣生产的婴儿配方奶粉,原因是密苏里州的一名新生儿上周日在食用这种奶粉后患上重病,疑似受到罕见细菌感染,并在撤走维持生命的仪器后死亡。 *2011年12月,日本明治奶粉被检出放射性物质。
第二节.“三聚氰胺事件”分析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
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个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2010年9月,中国多地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若在2010年9月30日前上缴2008年的问题奶粉,不处罚。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
一.“三聚氰胺事件”造成的巨大影响
1. 国产奶制品销量下降,进口奶制品的数量剧增,相关替代产食品的销量增加。 2. 奶制品行业进入低迷期,行业重新洗牌,情节恶劣的企业将退出市场,行业龙头易位,一些没有卷入这次奶粉危机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3. 奶牛饲养业步入衰退期,奶农生活陷入困境。
4. 与奶制品有关的索赔,诉讼个案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境内外索赔个案相互影响,时间可能持续数年,及至数十年。
5. 政府相关部门将直接成为诉讼和索赔的对象,当相关企业倒闭之后,政府面对的索赔压力将更大。
6. 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质疑,关注点将由奶粉转向其他大众消费食品。
7. 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消费能力强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质优价高的进口食品,消费能力弱的消费者则回归传统。
8. 中国出品的食品将在国外遭遇抵制浪潮,出口量下降。
9. 外国食品企业乘机加快进入,发展迅速,民族食品行业的竞争压力加大,部分出现生存危机。
第 22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10. 事件将成为中国出口贸易全面衰退的导火索,各国可能全面质疑中国产品的质量,抵制中国产品的事件时有发生,给“中国制造”带来巨大的、长远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全面浮现。 11. 迫于无奈之下,中国的某些行业将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机制,特别是与出口相关的行业。 12. 事件引发中国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强烈关注,越来越多的商品质量问题被揭发,越来越多的官员被问责,但收效甚微。 13. 事件已经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形象,若不妥善处理,将动摇消费者对政府管治的信任和信心,将动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产生的信任危机可能演变成国家危机。 14. 事件若处理不善,将引发地区性的群体性事件。涉及数万家庭的群体事件,若演变成一种全国范围有组织的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二.“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制品业造成的危机分析 事件爆发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全面或部分禁止中国奶制品及相关产品(糖果、咖啡和巧克力等)的销售或入口。事件进一步升级后,中国奶制品行业在网络抽样分析中,民众的信心指数,降至最低点。不少大陆民众人心惶惶,许多人不敢吃大陆厂牌奶制品,外国奶粉销量开始上升,大陆不少母亲开始尝试改以母乳而非奶粉喂婴儿。
而三元股份收购三鹿之后,人才、管理、文化、理念、市场等多方面的整合才刚刚开始,而蒙牛OMP事件带给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并没有结束,行业整体并不会因为局部的收购行为而完成整合。国内乳业上市公司仍然处于局部调整深化,整体等待市场恢复的“伤口愈合期”,距离真正复苏还比较远。
三.“三聚氰胺事件”反思
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泔水奶”事件,催生了美国的《纯净食品与药品法》;13年前
日本“雪印奶粉事件”催生了日本《食品安全法》的出台;5年前中国的三聚氰胺事件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单从这一角度看,三聚氰胺这件坏事也起到了某些积极的作用。”国家质检总局政策法规司刘兆彬司长如此总结道。
值得一提的变化是,三聚氰胺出现之前,上到国家、企业,下到农户对乳品发展都没有在质的问题上足够重视。国家没有标准,企业没有遵从的依据。消费者对乳制品有需求,却没有标准。三聚氰胺事件引发国内一系列标准的出台,以及国内乳制品行业所产生的变化,检验检疫次数严格程度远超国外。
有专家戏称,如此密集的抽检在国际上都罕有先例。“就差把检测仪器摆到消费者家里,或者到喝奶的杯子里去抽检了。”北安完达山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昊告诉记者,“现在仅检测成本已经占到了乳粉生产成本的12%,而2008年之前,这一数字尚不足5%。”在这种
第 23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严苛的检验下,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2年国内婴幼儿奶粉不合格检出率是0.77%,进口奶粉不合格检出率是1.13%。单从此数据上看,国产婴儿奶粉合格率已经高于进口奶粉。 四.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的整顿整改情况 2008年10月18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印发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工作方案的通知 (一)加强企业奶源基地建设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按照产业政策,要求企业加快奶源基地建设, 企业要提高奶源基地(自建牧场或投资参股小区)养殖技术水平,依据《良好农业规范》(GB/T20014.8),分批实现标准化管理,杜绝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饲料入场。 (二)规范原辅料收购秩序 各地政府要合理划定收奶区域,严格禁止企业争抢奶源;企业实行入厂原辅料质量批批检测,严控原辅料采购质量,健全质量检测制度,杜绝含有三聚氰胺等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健康物质的原辅料进厂;建立企业原辅料采购信息档案,完善原辅料质量追溯制度。 (三)严格乳制品生产管理 完善企业乳制品生产工艺、设备、检测手段;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标准;严禁在生产过程添加三聚氰胺等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危害健康物质。 (四)强化乳制品出厂检验 企业必须具备三聚氰胺检测仪器(酶标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或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掌握检测方法的人员或建立合法、固定的检测渠道,制定严格的乳制品出厂检验制度,出厂产品批批检测。 (五)规范产品追溯与召回管理 生产企业要建立和实施产品追溯和召回制度,从原料、辅料到成品等各环节均具有可追溯性,杜绝生产环节的不合格产品出厂。生产企业应对已进入流通环节的不合格产品迅速采取处置措施,实施召回和销毁,并及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 (六)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生鲜乳、原辅料检验规范》、《化学品及食品添加剂管理规范》、《成品检验规范》、《生产工艺操作规范》、《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文件记录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规范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到位,责任到人。乳制品生产企业要逐步建立良好生产规范体系(GMP)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22000-2006)或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 (七)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建立乳制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道德和质量、法律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八)加强生产企业监管 地方工业、质检、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健全乳制品
第 24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完善监督检测手段;建立乳制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不良记录档案,公布不合格产品及处置结果,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九)贯彻落实产业政策 地方工业、卫生、质检等部门要认真执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和《乳制品行业准入条件》,规范行业投资行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在整改期限内不能达到验收条件的企业。工商部门按照《食品卫生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依法责令企业变更经营范围或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节.国际乳业质量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一.国际乳制品业质量管理经验
以荷兰为例,介绍国际一流质量管理经验 1国家牛奶测试实验室
在荷兰,设有一个国家牛奶测试实验室,牛奶有关测试都在该实验室进行。乳品企业必须将收集来的牛奶样品送到国家牛奶测试实验室进行测试,奶农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测试结果。
2有关牛奶质量方面的法规
荷兰有关牛奶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与欧盟的法律一致。20世纪60年代,荷兰政府制定了向奶农支付费用的付费法规,牛奶的价格按照牛奶本身的质量以及成分(即乳脂的含量)确定。现在牛奶的价格主要根据牛奶的质量确定,指标有乳脂率、乳蛋白率、菌落总数、体细胞数、沉淀物、抗生素等。 3荷兰政府采取措施提高牛奶质量
荷兰相关部门为了提高牛奶质量,采取了了系列措施:组织了大量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奶农的培训,奶农如果要进行挤奶,就必须获得挤奶员证书;引进先进的农场管理技术和挤奶设备:对牛舍进行改良,采用自由活动式的牛舍系统;政府向奶农发放贷款以购买大型储奶罐;引进按质量付费的体系,对牛奶质量好的奶农进行奖励,对牛奶质量差的奶农进行处罚。
4 HACCP和GAP认证 在荷兰,已经把HACCP和GAP认证标准引进到奶牛场里。引进这2种认证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牛奶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利益。这些标准都是按照欧盟的法规来进行操作的。起初由乳品企业和奶农倡议,现在,要求每一家乳品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认证体系。在认证体系当中,几乎涉及了整个奶业产业链,包括消费者、零售商、分销商、乳品企业、奶站以及农场主等。
二. 我国奶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1.奶牛选育饲养手段落后.奶农权益保障与约束惩罚机制有待完善
小规模分散饲养是现阶段我国奶牛饲养的主要模式。我国的奶牛90%以上被饲养在农民家里,主要特点是“小、散、低”。我国荷斯坦良种奶牛的比重约1/3,而发达国家是80%一100%。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母牛平均单产在6000kg以上,如美国8400kg、日本
第 25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7447kg,而我国的平均单产为3500kg,奶牛的种质远低于奶业发达国家,且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指标也低于发达国家,造成养殖效益较低,奶源不足,乳品企业互相争夺奶源。另外,奶牛饲料质量低,奶中兽药残留严重,奶牛发病率高,养殖技术科技含量低,也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因素。 2.缺乏代表和保护奶农利益的组织 个体养殖奶牛成本较低,但市场风险大。大型乳品企业主要通过合同方式收购奶农的生奶,形成了典型的。公司+奶农”模式。但由于乳品企业与奶农只是合作关系,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或其它风险,就可能出现违约问题,如随意拒收原料奶,拖欠奶农的奶资,降低奶价等。奶农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护,亟待成立代表奶农利益的奶牛合作社、奶业协会等组织。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有类似的组织机构,美国还专门制定了政府干预和价格补贴政策。 3.约束惩罚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形势下,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关系主要是购销联系,没有产权关系,缺乏强有力的利益纽带和约束惩罚机制。因此,奶农、奶站的投机行为难以避免。而在意大利,对测出化学品及抗生素残留的阳性奶,分严重程度向奶农索赔。 4.产品质量检测手段落后。企业生产效率不高 原奶收购检测手段落后。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方面也存在差距。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会发生较大质量变化,所以乳制品的安全质量管理应该以过程控制为主,辅以产品的质量检验。但目前我国仍主要以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作为质量安全的管理手段,没有达到全面的过程控制,因此,要加强过程控制的规范以及行业规则,对奶农、奶站、乳品企业、乳制品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使乳制品质量管理逐步转化为以过程控制为主,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一致。 5.乳制品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部门缺位 目前最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手段之一是HACCP和GAP认证,它们可以有效地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国外奶业发达国家(如荷兰)为提高乳制品质量,已经把质HACCP和GAP认证体系引入奶牛的饲养与孔制品的加工生产上。
三.对加强我国乳业质量管理的启示
奶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产业链长,环节多,从奶牛养殖、原料奶采购,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涉及第一产业(农牧业)、第二产业(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分销、物流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并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说明,在事件发生前生产优质乳制品的成本大于收益,生产低质乳制品的收益大于风险。这就使得很多乳品企业缺乏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而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开拓市场。因此,政府引导行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严格的质量安全认证体系,限制乳制品生产的机会主义,使生产优质乳制品的企业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从日本、法国、美国、荷兰、意大利等5个国家发展奶业的经验来看,我国要加强奶业的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着手。 1健全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涉及供应链的多个环节,我国乳制品安全监管体系包括了农业部、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目前,该监管体系的运行存在监管职责过于分散、部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缺乏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看似谁都在管,
第 26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实质谁都不认真管。为了能有效地行使监管职能,需要一个权威的、跨部门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研究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方案,负责各部门的协调。其次,对分散在农业、卫生、工商、质检、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监管职能,目前,<食品安全法>做了明确规定,做出了更合理、明确的分工,从而建立起一个分工明确、责权一致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 加快乳制品质量监管的立法进程,对乳制品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将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推行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法律手段约束政府监管部门、乳制品企业、奶牛养殖户等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提高乳制品行业进入门槛,建立全面的市场准入制度,增强对劣质乳制品的惩罚力度,为查处和销毁劣质乳制品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增加劣质乳制品和掺假企业的风险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劣质产品的生产销售。 3建立国家乳制品质量标准体系 目前,乳制品行业有49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44项,行业标准5项,另外,还有多项标准正在制定、修订。虽然标准数量不少,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产品标准界定模糊,且有交叉、重复现象,同一乳制品有多项标准,且检测方法不同,使得标准难以执行。其次,标准没有涉及所有乳制品,不能适合产品迅速发展的需求。再次,有的标准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另外,我国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如原料奶的收购标准等。因此,应该尽快修订、完善乳制品的产品标准,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4规范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 乳制品质量标准为乳制品安全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完善的乳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才能将让标准落到实处,才能获取必要的信息,对乳制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 建立层次合理、布局广泛的检测网点,并进一步完善乳制品供应链中自我检测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对奶牛饲养、乳制品生产、加工过程和储运销售各个环节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尤其是对乳制品中的污染物质和残留物进行检测。 完善质量安全检测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对国家实验室、检测中心、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实验室进行认证认可,授权进行质量安全检测,保证权威性、公正性。 5强制实行乳制品安全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 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的监管,并制定规章和工作程序,对认证机构进行最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管理,对滥用认证资格,虚假认证的机构进行处罚和淘汰,提高质量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推广乳制品HACCP认证与标识制度。国家认可委(CNAB)已经确定将乳制品的HACCP认证作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认可的重点领域。目前,绝大部分龙头企业和地方品牌企业都通过了HACCP认证,但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乳品企业还未进行。我国在原料奶领域的HACCP认证尚处起步阶段,因此,这是今后HACCP认证的重点领域。 6落实各项质量监管措施.形成长效机翻 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投入经费开展对乳制品生产技术、检测技术、生产和流通中保证乳制品安全的方法等的研究和开发。建立乳制品信息的可追溯系统,借鉴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每件商品标上号码、保存相关记录,从而可以对其各环节进行追溯,一旦发生事故,可以查明源头并有助于对问翘产品的召回。加强企业乳制品安全档案建设,推行乳制品安全分类监管,建立乳制品生产经营主体数据库,广泛收集乳制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乳制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做到掌握情况,监管有效。7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第 27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奶业协会组织,发挥其引导作用。中国奶业协会作为行业的代表,对我国奶业的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奶业协会应具体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和培训广大奶农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二是推进奶业认证工作,如GAP体系认证和HACCP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整个奶业的管理水平,加速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三是推进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搞好良种的选育、繁殖、引进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奶牛总体素质低的问题;四是共同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奶农、奶站和乳品企业的利益分离的矛盾,推进产业化经营。 8进行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建设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发现问题、快速反应、立即报告、迅速介入、科学判断、妥善处置。在应急处置中,对确认其生产的乳制品存在安全危害的企业,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主动实施召回;对于故意隐瞒安全危害、不履行召回义务或因生产者过错造成安全危害扩大或再度发生的,将责令生产者立即召回产品。
第十章 乳制品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第一节.乳制品市场前景分析
一.未来世界乳制品贸易市场展望
1、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
在中国,牛奶的消费与生产同步增长,但城镇居民的乳品的消费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年人均乳品消费水平比农村居民高出近10倍。而城镇居民中,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量差距也比较明显,最高收入户的消费量是最低收入户的4倍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乳品潜在的市场空间将逐步转变为实际的市场需求。从我国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结构分析,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总量略有下降,其中鲜乳品的消费出现下降,而酸奶的消费大幅上升,这也符合国际乳业消费的趋势。2005年,全国乳制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润总额49亿元,同比增长45%,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农村城市化,2007-2015年中国乳品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方案下,2015年乳品消费总量将为1999年的2.7倍,达到2501.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83%,人均消费量将是2000年的2.43倍,达到17.83千克,年增长率为6.1%;2015年城镇人均乳品消费水平将达到41.03千克,是2000年的2.02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达到2.43千克,是2000年的2.31倍,年均增长率为5.72%。2015年由于国家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乳品的消费需求153.9万吨。由于中国城乡居民奶类人均消费水平和城乡人均收入增长有很大差异,农村居民奶类消费增长仍缺乏动力,城镇居民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是奶类消费的主要群体。
2、奶类总产量将持续增长
从乳类总产的发展看,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方案中,2010和2015年中国乳类产量将分别达到1,930.4万吨和2,501.5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2.1和2.72倍。1990-1998年,中国奶类总产量由475万吨增加到745万吨,年增长率为5.8%,2010-015年
第 28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乳类产量预计年增长速度为5.32%。
3、乳业各部门将同步增长
整个宏观经济走势持续好转将会带动乳业各部门的同步增长。城市奶类消费的增加和畜牧大省奶源基地的建设为中国乳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如何改造中国目前传统的乳业产业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此外,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目前奶牛单产水平,进一步推广中国式的产业化经营,扩大农村居民乳品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收入仍面临许多难题。
二.我国乳品市场需求上升趋势未变
从中国乳业消费的国情来看,常温奶市场至少是酸奶的4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常温奶依然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人群乳品消费对方便快捷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常温奶不用冷藏、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饮用,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异巨大,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二三级城市和乡镇村落,“冷链”建设短期内无法延伸到。新鲜乳品的原奶、加工、运输、销售都需要全程0~4度左右的冷链系统支持,鲜奶和酸奶的销售就受到限制,而这些区域的人群同样对牛奶有着巨大的需求,这也为常温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基于长效酸奶是常温产品,保质期长,市场容量大,因此它不必像新鲜酸奶那样严格地以销定产,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生产线的能力,始终满负荷生产,大幅度地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间,常温奶占国内液态奶市场(常温奶+巴氏鲜奶)的份额从当初的20.4%一路上升到78.2%。 在未来的10~20年时间里,中国乳品的市场规模完全可能从现在的3000多万吨增长到7000万~8000万吨。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中国乳业还会快速发展。
第 29 页
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第 3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