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环境污染源普查整治问题与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源普查整治问题与对策

2022-08-13 来源:世旅网


集中对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开展普查整治,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但现在环境污染在由城市、工业园区等向农村蔓延,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难度也日益加剧。对农村环境污染源的整体摸底普查和整治有缺失,存在着空白地带或薄弱环节。目前,各地对农村环境污染源的整体普查工作力度还不大,动态数据库的建立、完善、监控不够,而导致“见子打子”的被动局面。其主要制约因素在于:

一是农村环境污染源头普查不彻底。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受“政绩观”影响,认为污染源报多了,一方面影响自己的政绩,一方面治理起来工作量大。因此,对农村环境污染源头普查工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瞒报漏报,直接影响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决策。

二是农村环保设施重建轻管。不少地方对农村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轻管,导致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滞后。镇街一级虽建有污水处理厂,但真正运行起来的还不是很多,有的甚至成为摆设。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盐城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自2009年投运以来,由于排污管网维护不到位,导致污水处理流于形式,管网跑冒滴漏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东山精密项目的入驻,污水处理需求的增加,盐城高新区在对原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施全面检修维护、确保充分利用的同时,正抓紧实施二期扩能项目,使园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以上。

三是农村环保体制机制有待整合。环保局、建委、农委、镇街等,都具有涉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职责,但各部门单位之间有些职能相互交叉,而对于农村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处理等涉及农村环保工作的核心问题,联动执法检查不够,整治缺位存在,导致迫于媒体或网络公开曝光等压力才处置的被动局面。就基层镇街,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一个镇街的规划环保建设科,往往就3-5个工作人员,却要管理监控辖区幅员面积不小的各村社的污染源,必然力不从心、无所适从。

四是农民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除涉及到损害自身利益之外,多数农民受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等影响,养成了滥用化肥农药、随意丢弃垃圾、畜禽养殖直排等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污染现象时有产生,难以根治。

为此,建议:

1、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源头普查。建议抽调环保、统计、建设等相关部门的力量,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村,对农村环境污染源头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源终端数据库,为上级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2、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管运”的督察力度。在对农村环境污染源集中开展大普查并更新终端数据库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克服重建轻管,整改落实到位,合理修订规划好已建、在建、未建等排污环保项目布局。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忽视的有畜禽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重点污染源区域,要保障设施设备管网的到位正常运行,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发生。

3、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源的联合执法力度。细化责任清单,加强目标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防止互相推诿、“踢皮球”的现象产生。同时充实各级环保队伍力量,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一线有“哨兵”,二线有应急,终端有执法的网格联动治理局面。

4、加大依法治污法律法规在农村的宣传贯彻,促进农民环保意识增强。除坚持开展常规的环保下乡、“环保赶场”等活动之外,更应注重警示教育,在容易产生污染源的节点区域设置警示牌或划出“红线”等,并拓展村民参与途径和渠道,通过制定村民环保公约、建立奖罚制度、设置环保义务监督员等多方式,推进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村庄机制,把单向输出或“填鸭”式的宣传变为双向互动的倒逼激励式的贯彻落实。(盐龙街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