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活动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由于其拥有共同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和实施时必然存在着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遵循这一个稳定的规律,它是讲述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步骤和展开顺序。
(一)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是通过观察途径进行。这里所说的观察,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汲取信息,许多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都是先让儿童仔细观察图片、实物、情景表演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这主要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得的,但也不排斥从其他感觉通道去获得认识,如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例如听录音讲述“夏天的池塘”,教师先让儿童听一段录音,让儿童分辨出录音中的各种声响,如知了、青蛙的叫声等。通过听录音将各种声音联系起来,想象夏天池塘的环境以及发生的事情,这是从听觉途径去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而触摸实物讲述“神奇的口袋”,则要求儿童闭上眼睛从口袋里摸出一样实物,通过触摸感觉物体的特征,猜出物体名称并讲述物体的形状与性质。 教师在这一步骤中重点是指导儿童观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以便为讲述打好认识上的基础。教师要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引导儿童去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如叙事性讲述,应重点感知、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顺序以及人物在其中的的作用。描述性讲述,应重点观察物体或人物的状态、动作、特征以及像什么等等,只有从这样的角度把握讲述对象才能为讲述做好准备。另外也可以依据凭借物的特点引导儿童去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还可以依据具体活动要求引导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每一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有时要求儿童学习有中心、有重点地讲,有时要求有顺序地讲。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儿童观察。 (二) 运营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在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儿童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这一步骤的活动组织,要求教师尽量放手让儿童自由讲述,给他们以充分的机会,实践并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它是儿童讲述自由发挥的阶段,教师要改变过去讲述活动几个人讲多数人听的被动、单调的局面,儿童自由讲述对活跃活动气氛,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儿童的讲述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起到重要作用。组织儿童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的方式很多,主要有集体讲述、分组讲述、个别交流等。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需要注意:一是让儿童自由讲述之前,教师要交代清楚讲述要求,提醒儿童要围绕感知理解的对象进行讲述;二是在儿童自由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儿童的讲述内容,及时发现儿童讲述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地指点儿童讲述,不要急于告诉儿童什么,而是要注意倾听,最多以插问、提问等方法引发儿童讲述,以免干扰儿童的正常讲述,降低儿童讲述的积极性。在设计和实施讲述活动中,这一步骤不可缺少,否则会影响讲述活动的效果。 (三) 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新的学习经验,是每次讲述活动的重点。通过前两个层次的铺垫,教师可以根据本次活动目标要求,帮助儿童学习新的经验。新的讲述经验主要是指讲述的思路和讲述方式。 1. 讲述的思路
教师在示范新的讲述经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儿童理清讲述的思路,使整个讲述有较强的顺序性和条理性。如看图讲述“捉迷藏”,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讲述:小熊来草地上干什么——后来谁来了——他们一起做什么——在捉迷藏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怎么样了等等。帮助儿童理顺讲述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儿童将讲述的基本内容讲述出来,避免重大事件、重要任务的遗漏讲述或没有围绕事件发生的顺序来讲述现象的出现。教师可以示范新的讲述思路,就同一讲述对象发表教师个人的见解。但教师的示范决不是儿童复述的样板,否则会降低儿童讲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讲述的全面性
在讲述中,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讲述的基本要素:人物(动作、对话和内心的感受)——地点——事件(开始、过程、结束)——结果。儿童在讲述中往往会遗漏其中的某一方面内容,使讲述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因此教师要让儿童掌握这些基本要素,准确地将要表述的内容完整全面的讲述出来。教师可以用提问或插问的方式引导儿童一起讨论新的讲述内容,可以就某一个儿童的讲述内容入手,与孩子们一起分析其讲述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整,在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的同时,孩子们也就学习了新的讲述经验。 3.讲述的基本方式
这些基本方式包括观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那些部门是重点内容,要多讲,哪些是次要部分,可以略讲或少讲。这种讲述方式对儿童分析、概况等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一般在中班后期开始采用。
在讲述活动中,无论是看图讲述还是实物讲述,每种类型的讲述都要培养儿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述的能力。这种顺序包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从近到远、从表面到本质的描述。所有这些基本的僵尸方式都有助于儿童清楚、有条理地进行讲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