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中的应用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中的应用

2024-07-11 来源:世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58· 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7月第9卷第7期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中的应用 潘英辉黄樟生 苏峰钟文亮 陈贵平 随着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 吻合术已越来越广泛采用。吻合口漏以往在15%~6o%之 间。由于吻合器使用已有明显下降趋势(约10%) 2J。直肠 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漏的主要原因有:(1)术前肠 道准备欠缺,特别对于肿瘤较大存在梗阻患者,术后肠腔粪 便充盈,导致吻合口张力升高及局部血供障碍。(2)吻合口 血供不良,n伍对肿瘤根治性的手术要求,游离直肠时系膜 切除范围过大,影响直肠远端的血液供应,结扎肠系膜位置 过高至左结肠动脉以上,下拉肠管时系膜张力过大,边缘结 除保肛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术后吻合口漏仍是最主要并发 症之一。有文献报道,在吻合口距肛缘5cm下吻合口漏发 生率在5%~19%,隐性漏可高达60%。有人认为,在超低 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常规施行回肠造口 1j。故本科自 2003年以来,选择部分病例(年迈、基础病多、病程较晚),行 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吻合口距肛<5cm),同时行保护性回 肠造口28例,取得一定的成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肠痉挛影响血供,尤其对于糖尿病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本组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 患者血液循环差。(3)超低位前切除后,吻合口距肛门仅3 ~1.1一般资料65.2岁。Duckes分期:A期3例、B期18例、C期7例。肿块 直径平均5.2cm,肿瘤距齿线距离平均4.8cm。全部行低位 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保护性回肠造口,对比同期直肠癌切 除(Dixon术)未做回肠造口45例。 1.2手术方式 常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手术操作遵循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采用强生29—33号合适的吻 合器及关闭器(凯途)双吻合,均为一次性吻合成功。术中 确保吻合口血供良好,且无张力。在右下腹作长约3~4cm 纵形切口逐层进腹,距回盲部15~20cm处末端回肠拖出腹 4cm,由于几乎无直肠残留,肛门反射暂时消失,粪便积聚 于肛管直肠无法排出,导致吻合口张力增高。(4)骶前引流 管引流不通畅,骶前间隙积聚血块或渗液,导致吻合口长期 浸泡引起吻合口感染。(5)低位直肠缺乏脯氨酸,而脯氨酸 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重要成分。由于上述单一或多种因素 的并存,因此作者主张应有选择地进行保护性回肠造口。 本组24例手术中,保护性造口未发生1例吻合口漏,对 比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组发生率高达13.0%,选做保护性 造口者,常存在客观的高危因素,如老年共同基础病(高血 压、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可见保护性回肠造口对 于超低位吻合的保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另外实行保护性 肠造口患者术后平均进食时间3.5d,明显早于未行保护性 肠造口组(平均进食时间9.3d),减少住院时间,毋须为吻合 口漏、腹腔积液或积脓等并发症的处理耗费精力及医疗费 用。 壁外,硬性橡皮管穿过回肠系膜做支撑,在对系膜缘将回肠 横形切开1/2周,呈双腔造口,不必将肠管与腱鞘或腹膜缝 合,便于造口回纳,6~8周再次手术回纳。 2结果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应用中本 组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平均住院时间为13(9~17)d,再次 入院行造口回纳平均住院时间为9(7~14)d。 3讨论 作者认为实行末端回肠造口手术操作简便,不易发生 造口出血、坏死、造口旁疝等,术后回纳亦方便,但造口皮炎 发生率稍高,护理较困难。 参考文献 1 KaranjiaND,CorderAP,BeamPJ,et a1.1eakagefrom stapledlow anas- tomosis offer total mesoreetal excision for carcinoma of the rectum.Br J 随着对直肠癌的解剖及临床病理的深入研究和吻合器 械的应用,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 作者单位:323400浙江省松阳县人民医院(潘英辉黄樟生 苏峰钟文亮) 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陈贵平) Surg,1994,81:1224~1226. 2 Garry NT.Keating J.Campbell J.et a1.Prospective audit of all extramu— cosa1.Technique for intsteinal anastomosis.Br J surg,1991,78:1439. 本资料结果显示,置管溶栓是一种治疗急性下肢深静 3蒲庆华,赵渝,任为,等.经胭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 脉血栓有效方法,可减少PTS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87~89. 4 Susan R.Kahn,Jeffrey S.Ginsberg,et a1.The post—thrombotic syn- d/onle:current knowldge,conteroversies,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 search.Blood Reviews,2002,16:155~165. 5 Prandoni P,Lensing AW,Cogo A,et a1.The long—term clinical c0urse 保护了深静脉瓣膜功能有关,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的 大样本研究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Eklf B,Rutoheffo ̄RB,et a1.Re ̄sion of the CEAP classiifcation for chronic venous disorders:consensus statement.J Vasc Surg,2004,40(6): 1248~1252. of 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Ann Intern Med,1996,125(1):1~7. 6GudmundurD,BoE,et a1.Deep axial reflux,animportnta contirbutorto 2 Mewis ̄n MW,Gary R.Seabrook,et a1.Catheter—Directd Thromboley- sisfortheTreatment ofSymptomatic LowerExtremity Deep VeinThro ̄ skin changes or ulcer in c ̄onic V ̄OUS disease.J Vasc Surg,2003,38 (6):1336~1341. 7 Takashi Yamaki,Motohim Nozaki.Pattems of Venous Insuficifency after sis.Techniques in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1998:4:192~ 198. n Acutae De印Vein Thrombosis.J Am Coil Surg,2005,201:231~2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