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说明文。文章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科普文,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我设计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下面主要细说第二课时。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 体会本文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以上两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再来谈谈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以及小组讨论法等方法指导教学。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而要求我们注重对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将采用变式转换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 下面具体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本课过程共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环节一、创设情境,走进大自然
上课伊始,我将用多媒体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在悠远的乐声中,再出示浓艳欲滴的桃花图,并配上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然后与学生一起诵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引导学生欣赏诗句的同时,说一说诗中包含的物候知识,再想一想谚语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这样,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课文。 环节二、研读课文,聆听大自然
这节课,我会采用变式转换法,以文表转换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本文语言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在第一课时,我已布置学生把物候和物候学的含义、重要性、影响因素、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及其说明方法转化为了表格,因此在讲述时,我会先请两位学生上台展示并描述他们的成果,其他同学给出评价,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举手发言,通过学生成果的展示,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我会把这份表格,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简单介绍过后,要求全班同学根据表格大声地复述这个过程,通过学生的转换和复述,以培养学生由文到图,再由图到文变式转换的能力<板书>。
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后,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多次采取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介绍物候学这门学科?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呢?这些顺序可以调换么?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这时,我会作出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整理答案。
为了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品一品
的方式,揣摩文中的语句
例句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到了秋天„„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指导学生抓住 “苏醒”“次第”“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等词语,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体会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例句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指导学生,抓住“十天左右”、“五六天”等词语,以及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板书>。) 环节三、拓展思维,想象大自然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物候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我将以“在现代社会物候对农业是否还有被推广的价值”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正方认为有价值,反方认为没有价值。要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观点鲜明,论据充足。在学生辩论后,我会作出及时的点评,不管学生支持哪方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我就会给予肯定和鼓励。
环节四、作业布置,保护大自然
为了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我会让学生以《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未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600字。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采用变式转换的学习法,以关键字词串联整个课堂,重点突出,清晰明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纵观整个教学,我始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多表达,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16、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变式转换”
拟人——形象生动 约数——科学严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