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阻器:
1. 固定电阻数值表示法:
直接把电阻阻值和误差用数字印在电阻上的方法称为数值表示法。
⑴国内:如5K10%,表示阻值为5000,误差为10%的电阻,如图a所示。如:100I,表示阻值为100,误差为5﹪的电阻,如图b所示。
有的没有标明误差等级,则一律表示误差为20%。
⑵国外:电阻的单位与我国相同,但标记时不加小数点。例如:5K1为5.1K,1M2=1.2M,22=2.2等。 表1:
R1 R2 标称值 测量值 测量误差 2. 色环电阻法: 一般色环电阻为四个环,其中前二环依次表示电阻的第一位数与第二位数值,第三环表示在一、二环数字后面加零的个数,第四环表示电阻值的误差,如无此环即表示误差为20%。 棕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灰 白 黑 金 银 1 2 3 4 5 6 7 8 9 0 10-1 10-2 ±5% ±10% 例如: 47101 5% 橙、橙、红、银 3 3102=3300=3.3K10%
注意:某些精密电阻的色环标志是用五个色环来表示的,其中1~3环表示电阻的有效数值。第4环表示在1~3环后应加零的个数,第5环表示允许误差。
例如: 2711025%=27.1K5%
表2: R1 R2 色环颜色 标称值 测量值 测量误差 3.电阻的标称功率在电路中的表示法:
二、电位器的检测:
1
用万用表来测量:用万用表的两表笔接“1”和“3”,测得的阻值即为标称值;然后,再测量电位器中心接线端与电阻体的接触情况,将一根表笔接中心接线端,另一根表笔接其余两端片中的任意一个,慢慢将转轴从一个极端位置旋转到另一个极端位置,其阻值则应从零(或标称值)连续变化到标称值(或零)。在旋转过程中表针指示应平稳移动,不应有跳动现象。带开关的电位器,还应检查开关部分是否良好。当将开关断开或接通时,应发出清脆的“喀哒”声。开关接通时。两端之间的阻值应为零,开关断开时,阻值应为无穷大。
表3:
标称值 是否可调 判断好坏
三、晶体二极管的测试:
1. 普通二极管的测试:
正向电阻小 反向电阻大
万用表置R1K档,用红、黑表笔分别与二极管的两个电极相接,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值,两者相差越大越好,即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如果正、反向电阻均为,说明二极管内部断线开路;如果正、反向电阻均为0,则为二极管两电极击穿短路。
常见的普通二极管用R1K档测得的正常电阻值如下:
类型 锗管 硅管 正向电阻 几百~几千欧 几百~几千欧 反向电阻 100K以上 2. 判断极性: 万用表置于R1K档或R100K档,红、黑表笔分别接触二极管的两端,以测得的电阻值小(正向运用)的那次为准,则黑表笔接触的那端为正极,红表笔所接的为负极。 3. 判断锗、硅管:
将万用表拨在R100或R1K档,测量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根据表头指针的偏转角度来判别。如果指针指示在中间或中间偏右的位置,表明被测管是硅二极管;如果指针偏到满刻度的80%左右(即靠近0的位置),表明该管是锗二极管。
注: U=1E
I)如果=50% 则U=(1-50%)1.5=0.75(V) II)如果=80% 则U=(1-80%)1.5=0.3(V) 表4:
型号标注 2AP 正向电阻R正 小 大 小
2
反向电阻R反 大 大 小 好 击穿 短路 判断好坏 四、晶体三极管的测试:
晶体三极管可分为PNP型和NPN型两大类,电路符号如下:
三极管极性的判断: ①先找出基极(b):
用万用表的R1K档(或R100档);将万用表的红表笔(+)接一个脚,黑表笔(—)分别接其余两个脚,如果两个阻值都很小(1K以下),则红表笔所接的脚是基极(b),且是PNP型锗管;如果用万用表的黑表笔接一个脚,红表笔接其余两个脚,得到两个较小的电阻(10K左右),则黑表笔所接的脚是基极(b),且该晶体管为NPN型硅管(如3DG6)
②判别发射极(e)和集电极(c): [对于PNP型管而言]
用手将已知的基极和待测的一只管脚捏在一起,但不要使两管脚相碰。(这相当于在基极和待测管脚之间接了一个几千欧的电阻),用红表笔接触与基极捏在一起的这只脚,用黑表笔接触另一只脚,量出一个阻值,再将基极和另一只管脚捏在一起,用同样的方法测量一个电阻值,比较两次测得的电阻值,以阻值较小那次为准,这时,红表笔所接触的管脚是集电极(c),黑表笔所接触的是发射极(e)
判断原理图如下: 正向测试 反向测试 如果是NPN型三极管,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相反,即红表笔所接的是发射极(e),黑表笔接的是集电极(c)。(此时要用黑表笔接触与基极捏在一起的这只脚)
表5:三极管基极b的判别
3DG6(NPN管)或3AX6(PNP管)测量方法: 红2 R12小 黑1 R12大 R12大 R12小
3
红3 R13小 R13大 R13小 R13大 结论(类型及其极性的判别) NPN型,黑b PNP型,黑b 不能判断 不能判断 表6:三极管发射极e和集电极c的判别
3DG6(NPN管)或3AX6(PNP管)测量方法: 3AX6(PNP) Rce小 Rce大 3AX6(PNP) Rce小 Rce大 结论(测试方向) 正向测试 反向测试 结论(测试方向) 正向测试 反向测试 结论(极性的判别) 红e黑c 结论(极性的判别) 红c黑e
五、电容器的测量:
电容器用字母“C”表示,它的基本单位为“法拉”,用字母“F”表示,但在实际应用时通常用较小单位“微法”(μF)或“皮法”(PF)来代替,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F=106μF=1012PF 1. 电容器漏电阻的测量:
用万用表R×1K档或R×10K档,测试前必须将表头进行调零,红、黑表笔接电容器的两脚,表头指针先是顺时针方向摆动一下,然后逐步逆时针复原到R=∞的方向,如果退不到“∞“处,则表头指针所指的数值就是漏电阻,一般是极大的(几十到几百兆欧),若测得的小于几兆欧,便不能使用。 一般对于1μF以下的电容器,用R×10K档。对于10μF以下的电容器,用R×1K档,大于10μ以上的电容器,用R×100档。 2. 电解电容器极性的判别:
电解电容器正向充电时漏电流小,反向充电时漏电流大,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正负极。
①将万用表拨在R×1K档或R×100档,万用表指针向右摆动后逐渐退向左方在某处停住不动,读取这时的刻度,即为被测电容器的漏电阻;对调表笔再测量一次,记下两次的测试结果和表笔所接的电容器引线端。
②比较两次的测试数据,漏电阻大的那次测试时,黑表笔所接引线端即为电容器的正极。 一般电解电容器的负极标有“—”号,且电解电容器的正端引线较长。
表5: 漏电阻 漏电阻 R小负 R大 R小 好坏 电解电容器 R大正 R大 R小
4
实验二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踪示波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电信号基本参数、电压、频率、周期和相位的测量方法。 (2)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的正确使用。
(3)培养阅读仪器说明书的能力、仪器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可直观地显示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图。如电压(或转换成电压的电流)波形,并可测量电压的幅度、频率、相位等。示波器的特点是直观,灵敏度高,对被测电路的工作状态影响小。因此,被广泛地用于无线电测量领域中。
示波器主要有两种工作方式:Y—t工作方式(又称连续工作方式)和X—Y工作方式(又称水平工作方式)。
(1)Y—t工作方式下,示波器屏幕构成一个Y—t坐标平面,能够显示时间函数Y=f(t)的波形,例如电压U(t)和电流i(t)的波形。 (2)X―Y工作方式下,示波器屏幕构成一个X—Y坐标平面,屏幕上显示的图形具有函数关系Y=f(x),该工作方式可测定元件特性曲线,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以及二维状态向量的状态轨迹等。 2、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是常用的电子仪器,用来产生各种波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三角波等)。信号发生器所产生各种信号的参量(如电压幅度、信号频率等),一般可以通过开关和旋钮加以调节。 3、晶体管毫伏表:
晶体管毫伏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主要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正弦电压有效值
U和峰值Um的关系是: Um=2U
当测量非正弦交流电压时,晶体管毫伏表的读数没有直接的意义。晶体管毫伏表不能用来测量直流电压。本实验釆用3种常用电子仪器,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几种波形的比较: ①正弦波: K=1.11 (波形因数)UPP=22U=2Um U=
U1 U=Um K2 ②三角波: K=1.15 U=1.15U Um=2U=2U1 U=Um 1.153 ③方波: K=1 U=U Um=U=U 即U=Um ④锯齿波: K=1.15 U=1.15U Um=2U=2
U1 U=Um 1.1535
2. 用示波器和毫伏表测量正弦信号: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KHz,电压分别为2V、0.5V的正弦信号(要求必须仅操作信号发生器XD-7S本身各旋钮得到上述输出),然后,用示波器及毫伏表测量其输出电压峰峰值和有效值,将测量结果记录表1中:
表1:f=1KHz 信号发生器输出(峰-峰值) 毫伏表测量(有效值) 示波器测量(峰-峰值) 10V 2V 0.5V 0.1V
3.用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的周期:
将示波器“扫描速度”可变旋钮旋至“校准”(顺时针到底),将“扫描速度选择”开关置于适当档位。将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分别调到100Hz,1KHz,20KHz,电压输出调到1V有效值,用示波器精确测量输出信号的实际周期,再计算出具体频率,将测量结果记录表2中。(注:改变信号频率时,应保持信号发生器输出1V的电压)
表2:up-p=1v 信号发生器频率 示波器测量的周期 计算f=1/T 100Hz 1KHz 20KHz
4. 用示波器及万用表测量直流信号:
先仅依据稳压电源本身的电压表,分别使其输出5V,12V的直流电压,然后用示波器及万用表测量其实际值,将测量结果记录表3中:
表3:
稳压电源输出 示波器测量 万用表测量
5*.测量两信号的相位差:
测量相位差可用双踪测量法,也可用X-Y测量法。
a. 双踪测量法:双踪测量法的连接线如图2所示,将f=1Kz,幅度Um=2V的正弦信号经过RC移相网络获得同频率不同相位的两路信号分别加到示波器的CH1和CH2输入端,然后分别调节示波器的CH1和CH2“位移”旋钮,“垂直灵敏度V/div”旋钮以及“微调”旋钮,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如图3所示的两个高度相等的正弦波。为了显示波形稳定,应将“内部触发信号源选择开关”选在CH2处,使内触发信号取自CH2的输入信号,这样便于比较两信号的相位。
图2 图3
i.双踪测量法测量信号相位差的方法为:
从图3所显示的图形读出ac和ab的长度(格数)
6
5V -5V ——— +12V -12V ——— 根据 ac:360ab: ∴ =
ab360° ac将测量结果记入表4中:
表4:
信号周期长度(ac格数)
信号相位差长度(ab格数) 相位差(゜) ⅱ由显示图形读出Y和Ym的格数,则两信号的相位差为
Y 2arctanm1
Y将测量结果记入表5中,并画出波形图,分析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原因
表5:
波形高度Ym(格数) 两交点间垂直距离Y(格数) 相位差(゜) 2b. X-Y测量法(选做):将示波器“扫描速度开关”调至“X-Y”位置,即可进行 测量,这时示波器成为X-Y工作方式,CH1为x信号通道,CH2为y信号通道。
X-Y测量法的连接如图2所示,输入信号仍为f=1KHZ、Um2V的正弦信号。经过移相网络,一路加到示波器CH1的输入端,一路加到示波器CH2的输入端。调节“位移”、“垂直轴电压灵敏度”旋钮,使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出如图4所示的椭圆图形。由图形直接读出Y和Ym所占的格数,则两信号的相位差为:=arcsinYYm 将测量结果记录于表6中 表6: 波形高度Ym(格数) 在Y轴的截距Y(格数) 相位差(゜) 图4 用椭圆截距法测量相位差显示的图形四.思考题
(1).是否可用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挡测量交流电压信号的大小?它与晶体管毫伏表测量交流电压信号有什么区别?
(2).若在测量中,把示波器输入探头衰减开关打在×10处,这时示波器上电压的读数应注意什么?待测信号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另补充:实验箱的介绍
7
实验二 射极跟随器性能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输出器。其特点是: 1、 输入电阻Ri高:如(图1)电路
图1 射极跟随器原理图 图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Rirbe(1)RE
如考虑偏置电阻RB和负载RL的影响,则
RiRB//[rbe(1)(RE//RL)]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嚣的输入电阻RiRB//rbe要高的多。 输入电阻的测试方法同单管放大器实验线路如图2所示。
UiUiRirR,即只要测得A、B两点的对地电位即可。
IiUbUi2、输出电阻R0低:如(图1)电路
R0rbe//RErbe
如考虑信号源内阻Rs则
R0rbe(Rs//RB)//RErbe(Rs//RB)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0Rc低得多。三极管的愈高,输出电阻愈小。
输出电阻R0的测试方法亦同单管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U0,
8
再测接入负载RL后的输出电压UL,根据ULUoRL,即可求出R。
RoRLR0(U01)RL UL3、电压放大倍数近似等于1:如(图1)电路
Av(1)(RE//RL)1
rbe(1)(RE//RL)上式说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且为正值。这是深度电压负反馈的结果。但它的射极电流仍比基极电流大(1)倍,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
三、实验仪器
1、 双通道毫伏表(DF2170B) 2、 信号发生器(SG1630) 3、 双踪示波器(YB4320) 4、 模拟电路实验箱(THM.4) 5、 万用表(MF47)
四、实验内容
1、按图2连接电路 2、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接通+12V电源,在B点加入f1KHz正弦信号Ui(参考值5V左右),输出端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反复调整Rw及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使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得到一个最大不失真的输出波形,然后置ui0,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将测得数据记入表1。
表1
UE(V) UB(V) Uc(V) UIEE(mA) RE 在下面整个测试过程中应保持Rw值不变(即IE不变)。
3、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
接入负载RL1K,在B点加f1KHz正弦信号Ui(参考值500mv左右),调节输入信号幅度,用示波嚣观察输出波形u0,在输出最大不失真情况下, 用交流毫伏表测Ui、UL值。记入表2。
表2 Ui(V)
UL(V) AvUL Ui9
4、测量输出电阻R0
接上负载RL1K,在B点加f1KHz正弦信号Ui,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测空载输出电压U0,有负载时输出电压UL,记入表3
表3 Uo(V) 5、测输入电阻Ri
UL(V) R0( U01)RL(k) UL在A点加f1KHz的正弦信号Us,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A、B点对地的电位Us、Ui,记入表4。
表4 Us(V)
6*、测试跟随特性
Ui(V) RiUiR(k) UoUi接入负载RL1K,在B点加入f1KHz正弦信号Ui,并保持不变,逐渐增大信号Ui幅度,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直至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测量对应的UL值,记入表5 表5 Ui(V) UL(V)
7*、测试频率响应特性
保持输入信号Ui幅度不变,改变信号源频率,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UL值,记入表6。
表6 f(KHz) UL(V) 五、预习要求
1、复习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根据图2的元件参数值估算静态工作点,并画出交、直流负载线。
六、实验报告
1、 整理实验数据,并画出曲线ULf(Ui)及ULf(f)曲线。 2、 分析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特点。
10
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器性能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进一步掌握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响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扩展通频等。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有负反馈。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1.图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f把输出电压U0引回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F1上形成反馈电压Uf。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图 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Vf其中 AV AVf=
AV
1AVFVU0Ui——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1+AVFV—— 反馈深度,它的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改善的程度。 2) 反馈系数
FVRF1
RfRF1'3) 输入电阻 Rif1AVFVRi
Ri'——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不包括偏置电阻)
11
4)输出电阻 R0fR0
1AV0FV R0——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AV0——基本放大器RL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2.本实验还需要测量基本放大器的动态参数,怎样实现无反馈而得到基本放大器呢?不能简单地断开反馈支路,而是要去掉反馈作用,但又要把反馈网络的影响(负载效应)考虑到基本放大器中去。为此:
1)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反馈,所以可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U0=0,此时Rf相当于并联在RF1上。
2)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因此需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T1
管的射极)开路,此时RfRF1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可近似认为Rf并接在输出端。
根据上述规律,就可得到所要求的如图2所示的基本放大器。
图2 基本放大器
三、实验仪器与器件
1.双示波器(YB4320) 一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SG1630A) 一台 3.交流毫伏表(DF2170B) 一台 4.模拟电路实验箱(THM-4) 一台
5.万用表(MF-47) 一块 6.电阻( 8.2K、100Ω) 各二个
四、实验内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按图1连接实验电路,取Ucc12V,调整好静态工作点后,令Ui0,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第一级、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1。
12
表1:
第一级 第二级 UB(V) UE(V) UC(V) IC(mA)
2.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将实验电路按图2改接,即把Rf断开后分别并在RF1和RL上,其它连线不动。
1)测量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0。
① 以f1KHZ,Us约10mV(参考值)正弦信号输入放大器,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U0,在U0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s、Ui、UL,记入表2。
表2: 基本放大器 负反馈放大器 Us(mV) Ui(mV) UL(V) U0(V) AV ↓ Ri(K) R0(K) ↑ ↓ ②保持Us不变,断开负载电阻RL(注意,Rf不要断开),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0,记入表2。
2*)测量通频带
接上RL,保持1)中的Us不变,然后增加和减小输入信号的频率,找出上、下限频率fh和fl,记入表3。
表3:
基本放大器 负反馈放大器 fl(KHz) fh(KHz) f(KHz) 3. 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将实验电路恢复为图1的负反馈放电路。适当加大Us约20mV(参考值),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负反馈放大器的AVf、Rif和R0f,记入表2;测量fhf和fLf,记入表3。
4*.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1)实验电路改接成基本放大器形式,在输入端加入f1KHz的正弦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使输出波形开始出现失真,记下此时的波形和输出电压的幅度,并用自动失真
13
仪测出失真度。
2) 再将实验电路改接成负反馈放大器形式,增大输入信号幅度,使输出电压幅度的大小与1)相同,比较有负反馈时,输出波形的变化,并用自动失真仪测出失真度Df。 五、实验总结
1.将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动态参数的实测值和理论估算列表进行比较。 2.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六、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中在关负反馈放大器的内容。
2.按实验电路图1估算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取1。 2100)
3.怎样把负反馈放大器改成基本放大器?为什么要把Rf并接在输入和输出端?
4.估算基本放大器的AV,Ri和R0;估算负反馈放大器的AVf、Rif和R0f,并验算它们之间的关系。
5.如按深负反馈估算,则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Vf=?和测量值是否一致?为什么? 6.如输入信号存在失真,能否用负反馈来改善?
7.怎样判断放大器是否存在自激振荡?如何进行消振?
14
实验五 直流稳压电源
──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特性。
2、掌握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直流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电网供给的交流电压u1(220V,50HZ)经电源变压器降压后,得到符合电路需要的交流电压u2,然后由整流电路变换成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脉动电压,再用滤波器滤去其交流分量,就可得比较平直的直流电压uo。但这样的直流输出电压,还会随交流电网电压的波动或负载的变动而变化。在对直流供电要求较高的场合,还需要使用稳压电路,以保证输出直流电压更加稳定。
图1 直流稳压电源框图
图2为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它除了变压、整流、滤波外,稳压器部分一般有四个环节:调整环节、基准电压、比较放大器和取样电路。当电网电压或负载变动引起输出电压Vo变化时,取样电路将输出电压Vo的一部分馈送回比较放大器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的误差电压经放大后去控制调整管的基极电流,自动地改变调整管的集一射极间电压,补偿Vo的变化,从而维持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图2 直流稳压电源原理图
15
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
1、 输出电压V0和输出电压调节范围 V02、最大负载电流I0m 3、输出电阻R0
输出电阻R0定义为:当输入电压VI(指稳压电路输入电压)保持不变,由于负载变化而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与输出电流变化量之比,即 R0R1RwR2VZVBE2 调节Rw可以改变输出电压V0。 ''R2RwV0I0
VI常数4、稳压系数S(电压调整率)
稳压系数定义为:当负载保持不变时,输出电压相对变化量与输入电压相对变化量之比,即 SV0V0VIVI
RL常 数由于工程上常把电网电压波动±10﹪做为极限条件,因此也有将此时输出电压的相对变化V0V0做为衡量指标,称为电压调整率。
5、纹波电压
输出纹波电压是指在额定负载条件下,输出电压中所含交流分量的有效值(或峰值)。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可调工频电源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直流电压表
5、直流毫安表 6、滑线变阻器 200Ω/1A 7、晶体三极管 3DG6х2(9011х2),3DG12х1(9013х1)
晶体二极管 IN4007х4 稳压管 IN4735х1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四、实验内容
1、整流滤波电路测试(实验箱)
按图3连接实验电路,桥式整流输入电压U2接14V低压交流电源(实验箱电源开关左上方)。在下列3种情况下,测量直流输出电压UL及纹波电压入表1中。
L (用毫伏表测量),并用示波器观察
U2和UL的波形,记
图3 整流滤波电路
16
表1 测U2= V 电 路 形 式 UL(V) L(V) uL波形 RL=240Ω RL=240Ω C=470µf RL=120Ω C=470µf 注意
①每次改接电路时,必须切断工频电源。
②在观察输出电压VL波形的过程中,“Y轴灵敏度”旋钮位置调好以后,不要再变动,否则将无
法比较各波形的脉动情况。
2、串联型稳压电源性能测试(实验板)
图4 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图
测量各级静态工作点,记入表2。 表2: 测V2 BG4 BG5
~V, (调出)V09V VCV 17
VBV VEV
3、测量稳压系数S
取I0=100mA,按表3改变整流电路输入电压U2(模拟电网电压波动),分别测出相应的稳压器输入电压UI及输出直流电压U0,记入下表。
表3
测 试 值( I0=100mA) 计算值
U2(V) UI(V) UO(V) SV0V0 V=
IVIRL常 数
14 S12=
16 12 18 S23=
五、思考
1、 对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桥式整流、 电容滤波电路的特点。 2、计算稳压电路的稳压系数S和输出电阻R0,并进行分析。 3、 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