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初步掌握解读论说类文章的方法。
2 感知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3 通过学习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辩证的思考。 【教法】
情境引导 提问点拨 拓展延伸 【学法】
情景体验 探究分析 讨论质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父亲母亲》)
一曲《父亲母亲》唱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爱温暖了我们的心灵,父爱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母爱和父爱是人间唱不完的歌,道不尽的情。这些,都是我们对于母爱和父爱的感性的认识。于丹从理性的高度阐述了父亲母亲的爱,这种爱又该如何理性的看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看他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 、研读赏析
(一 ) 活动一 合作讨论
快速浏览1~3自然段思考: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爱”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发展过程?
• 1 无爱的意识 : 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 2 有被爱的意识
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 3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 4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 • 5 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懂得爱比被爱更重要。 •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通过讨论我们明确:
在成长的过程中,爱的能力也在发展,同爱的能力的发展密切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由母亲发展到父亲,那么,母爱和父爱的各自特点是什么呢?
(二) 活动二 筛选信息
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1
母爱的特点:无条件 代表自然世界 父爱的特点:有条件 代表思想世界
(三) 活动三 探究争鸣
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是无条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我们对父母的爱感受不同,显然是和每个人的生活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那么弗罗姆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呢?
(四)理想典型←→遗憾现实
弗罗姆的母亲整天抑郁寡欢、情绪低落,父亲性情暴躁、喜怒无常,是个只知赚钱的商人。弗罗姆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次谈话中说:“于是,我就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孩子。我一直期待着什么东西能把我从这种孤独中拯救出来。”
(五)遗憾的现实让弗罗姆去思考理想的父母应该如何去做。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于丹
(六)我们知道,在父母的共同关爱和影响下我们才会成长为成熟的人, 那么作者认为成熟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正如《爱的艺术》这本书所述: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艺术。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 ——那便是父母 (七)孝心无价
学完这篇文章,我们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八)拙笔之悟(在准备这堂课时,我多次想起我的父亲,忽然有许多话想对父亲倾诉,情不自禁落于笔头)
父 亲
父亲临走时曾说
他没能完成做父亲的任务 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泪眼滂沱中 我才恍然明白 为什么一有时间 父亲就不顾我的埋怨
非要年幼的我和他一起去干农活
炎炎烈日炙烤着我幼嫩的肌肤 皮肤开始变红变黑甚至脱皮 却看不到父亲眼里丝毫的心疼
2
说心里话—— 在我内心深处
也曾羡慕过那些不必在烈日炙烤下的孩子 也曾恨过父亲的“不近人情” 但长大以后我才明白
父亲给了我晒黑的皮肤的同时 更给了我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 让我终于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当我终于理解了父亲
想对父亲亲口说一句——“爸爸,女儿爱您” 当我终于意识到应该去孝敬父亲 可是父亲啊
您却睡在了冰冷的地下……
(徐晓芳于2011年5月8日作)
(九)结束语:
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也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学习,让我们学着去关爱他人,学着体会给予的幸福,学着尝试付出的快乐,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健康,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十)布置作业:
以“懂得爱,学会爱”为话题,写一篇谈对“爱”的理解体会的文章。
板书设计:
母爱:无条件 代表自然世界 灵魂健康 综合 应该 达到成熟
父爱有条件 代表思想世界 (艺术) (基础)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