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探析

“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探析

2022-12-09 来源:世旅网
“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探析

作者:钟军

来源:《办公室业务(下半月)》 2018年第8期

【摘要】本文根据现代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从培养人才标准的基本要求、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剖析,为“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卓越农艺师;培养标准

制定农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标准,是为进一步深化农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农学专业教育有着重大影响。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

一、“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农艺师人才培养的内涵,通过具体实践工作,无论是校园或是企业都要求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掌握相关品种研发、管理方式、技术推广等理论性知识的技术能力。在熟悉农作物生产特点的前提下,具备创新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能够从生产一线基层工作逐步完善整体工作流程,从农作物生产到推广、经营与管理等工作一体化整合运用,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在创新团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二、“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

(一)“卓越农艺师”的职责。在培养“卓越农艺师”人才过程中,岗位职责包括理论专业性知识的掌控与运用、公共基础知识理解的广泛性。在掌握农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系统地进行应用研究的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具有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基本理论性知识涉及较强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作物遗传育种、具备公共基础知识的理解的广泛性(政治、文学、法学、历史、思想道德)、运用先进的系统平台获取最新的农学专业知识加以运用的基本能力。在人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能力要求,如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于实践之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展开工作的能力。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有效地运用系统操作,着实抓住生产农作物的关键点,养成独特视角观察实况,发挥创新型思维,拥有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卓越农艺师”的职业素养。“卓越农艺师”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求农艺师全方位发展,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思想方面,要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在个人修养方面,要对自身要求严格,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开拓视野,注重人与人互通交流的有效沟通方式。在专业职业素养方面,要提高对相关专业知识敏感度,要察觉农学专业方面相关工作的动态,能够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心理素质方面,要有较强适应工作强度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问题,及时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给出对应的策略。

(三)“卓越农艺师”的专业能力评价标准。人才培养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当中。那么对于这样复合型创新式团队来说,专业技术过硬才是应对工作的第一要务。要熟悉整个行业生产动态,具备作物栽培、作物生产、栽培管理、成品推广等一条生产链服务与管理能力。掌握育种的全过程,能够根据作物生产需要,具备制定相应育种的优质方案的能力。熟练掌握常规作物生产流程,能够举一反三地总结其独特之处。掌控整体作物市场营销的趋势,做好整体工作规划。

三、“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考核

对于“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的考核,要根据培养目的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其专业性与实践性是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树立“面向产业、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导向,以实际工作情况为背景,以生产产业链为工作主线,培养优质人才专业团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经验,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职业素养。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构架,运用农业专业知识,努力培

养出一批“基础宽厚、设计一流、富有创新、勇于挑战、能力与素质俱佳”的“卓越农艺师”。

所谓考核是认可自身最本质的阶段,同时也是自我检验的最佳时机。培养人才的标准没有定性要求,但本质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去督促培养人才的积极主动性,斟酌培养目的,是在发展问题中解决问题,而非扩大问题影响性。不断提高农艺师培养人才的标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四、结束语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主、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学思结合,着力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其质量监控,逐步完善整体流程。严格遵照管理制度,培养人才建立高效运行模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统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只有适应发展的变革,才能凸显专业技术性人才的独到之处。

【参考文献】

[1]常成,张海萍,费群燕,等.农学专业\"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258-259.

[2] 刘向东, 马启彬, 宋瑞凤. 拔尖创新型卓越农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6(18):283-285.

[3]李振华,赵光武,蒋玉容,等.卓越农艺师时间教学体系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5):339-3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