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书笔记_课堂管理卷(精萃)

读书笔记_课堂管理卷(精萃)

2020-03-08 来源:世旅网


课堂管理技术。

课堂管理技术,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它包括教师试图鼓励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合作和参与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的组织技术。它不仅约束、控制着学生有碍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教师的课堂管理技术,是为了建立一个协调、成功的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建立和维护课堂秩序,监督学生的行为,保证学生认真听课和辅导学生做功课。

课堂管理行为的基本内容。

(1)优化结构。这是现代管理“整分合”(整体结构把握、科学分析、组织综合)在教学管理中创造性的灵活运用。第一,优化组合结构。学生学习群体组合结构必须是灵活的。第二,优化课堂结构。课堂结构是指教学环节及其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它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宏观管理。

(2)运用激励机制。从学生心理过程来看,学习活动主要依靠学生内在动力的驱使,但外在动力机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动力因素。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甚至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

(3)科学运筹时间。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方法是较多的。一是对教材的再处理与再创造,使教材化而用之,提高教学的效率;二是把握知识的生长点,采用新旧知识最佳衔接、交叉、渗透等方法,对“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各个环节要规定时限,保持一定的教学节奏。

(4)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

(5)和睦的师生关系。由于教学管理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必然存在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处理和协调好这些关系。

课堂管理行为的六种类型。

(1)放任型。教师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较差,只顾讲课、不顾效果、放任自流,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低,教学效果很差。

(2)独断型。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求严厉,忽视学生的具体要求。学生的意见得不到发表,学生紧张压抑,易导致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学效果一致。

(3)民主型。教师积极、认真、宽严适度,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与指导,保证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学生既亲又敬,学得主动愉快,课堂教学效率高。

(4)情感型。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可达到不管而管的效应。他是那么亲切,常常从内心发出对学生的赞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受到激发。

(5)理智型。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具体,对每一教学过程都安排得科学、严谨、有条不紊,并能采用相宜的教学方法,安排得非常妥贴,一环紧扣一环。

(6)兴趣性。善于运用高超的艺术化教学,以激发学生高涨的兴趣和进行美感陶冶来进行课堂管理。高超的艺术化教学表现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容的教态、精美的板书和

多变的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教学内容鲜明、生动、有趣地表述出来,并能从审美角度对教学进行处理,使之具有美感,学生能在课中得到美的享受。当教师开始上课时,往往采用新颖、别致而富有吸引力的“导语”“故事”“例子”等来展开教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觉得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其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表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而主要表现在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上以及节奏感上,从而完全把学生吸引住,达到课堂管理的目的。

课堂管理行为的三条基本原则。

(1)目标原则。课堂管理应当有正确而明晰的目标,它向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最终指向教学目标。

(2)激励原则。就是在课堂管理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

(3)反馈原则。运有信息反馈原理,对课堂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

课堂管理行为的六种因素。

(1)课堂的管理跨度。有的地方,班级学生数额爆满,有的甚至一个班多达七八十人,教师一堂课下来,有精疲力竭之感,原因之一是课堂管理跨度过大,不易进行管理。

(2)课堂的学习环境。安静优雅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上课进行课堂管理。

(3)学生的上课风采。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比较差的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会感到非常吃力。

(4)教师的管理机智。这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

(5)教师的教学威信。特别指出的是第一印象。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第一堂课,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管理,然后让这良好的第一印象持续下去。有了威望,我们的课堂管理才会事半功倍。

(6)师生的情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成为课堂管理的严重障碍。

课堂管理行为的五种操作方法。

(1)直接指令。教师通过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来实现以课堂教学的主动控制。

(2)间接暗示。教师运用比较隐蔽的表达方法,传达课堂管理意图,让学生在某种暗示情境中,自动遵守课堂管理要求。

(3)恰当评价。教师根据课堂管理的现状,及时做出恰当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激起学生内在的进取热情。

(4)体语控制。教师通过动作、表情、姿态等体态语言,传达课堂管理信息,以控制课堂。

(5)培养助手。利用助手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良好方法。

控制课堂行为的四条途径。

(1)练习的控制。第一,练习范围的控制。第二,练习的难易控制。第三,练习速度的控制。

(2)教学信息反馈的控制。教师把教学信息作用于学生后产生的真实信息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反馈。

(3)教师的自我控制。讲授过程的控制。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凭借讲解、板书、教具等方式向学生发送信息,学生则是利用自身的感官来接收信息。教师在讲授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捕捉学生反馈信息,以随时修正讲授速度及方式。

(4)纪律控制。师生共同管理纪律。控制纪律不是教师和学生为了控制对方而采取的手段,课堂纪律是教师和学生及学生间所相互影响的结果。

控制课堂行为的五种有效方法。

(1)环境控制法。目的在于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习兴趣。

(2)行为矫正法。运用行为矫正法进行课堂控制,矫正行为问题。的奖赏。

第二,查清强化物,并检查教师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强化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积极的(报酬),也可以是消极的(惩罚);即可。

(3)认知矫正法。认知矫正法与行为矫正法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前者强调行为的心理状态而后者强调行为的外部表现。在课堂控制中,应把两者结合运用。

(4)知识控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控制是重要的。

(5)思维控制。学生的思维不够自觉,往往要加以控制,才能达到锻炼思维、发展思维的目的。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广泛运用和发展各种性质的思维,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行为调控四法。

(1)情感调控。包括教师的情感调控和学生的情感调控两个方面。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因素,做好自身的情感控制,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情感。

(2)时间调控。包括时间程序控制、讲课速度控制、课堂始终控制等几个方面。上课开始时,不要急于讲内容,要稍微停顿一下,排除课间带来的干扰;讲课结束时,要力戒拖堂。

(3)内容调控。包括讲练控制、疏密度控制。课堂45 分钟要做到讲练结合,定时、定量地让学生预习、练习、复习,及时质疑答疑。课堂教学内容的疏密度要适当。

(4)组织调控。就是组织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及时引导,使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秩序井然。

课堂失控与调控。

所谓教学失控,是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教学机制不能正常运行,导致课堂教学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课堂教学失控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的失控。是指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引起的教学不足。

(2)度的失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要求的程度(即教学速度和训练强度)方面引起的。

(3)法的失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因素延误教学的正常运行。

(4)情的失控。是指教师在调控课堂教学情境方面的因素而出现的教学“失态”。教学中教师因教法单调、枯燥、缺乏教学艺术、技巧使学生情绪低沉。

(5)知的失控。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失误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教学“脱轨”。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信息加工、处理的失误和教学演示及操作的失误将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严重失控。

课堂反馈控制十四法。

(1)教学前馈法。学生学习中出现差错并不完全是坏事。如果教师正视差错、认真收集、仔细分析,在下一次教学有关内容时有计划地加以利用,就能化错为利,使学生防患于未然。这样差错就变成了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的有益工具,这种现象被称为教学上的前馈。

(2)课堂矫正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细致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做题情况、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态度和内容。

(3)课堂结构法。课堂教学结构指的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活动环节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与联系的表现形式。

(4)课后指导法。反馈矫正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课后课外的反馈矫正。

(5)信息加工法。信息论把系统的、有目的的运动抽象为信息的储存、转换和加工过程。

(6)学习指导法。反馈信息是教师加强学习指导的主要依据。

(7)学习参与法。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结合而进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协调一致、同步发展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8)面部表情法。人的面部表情参与各种不同的信息传递,如领悟的微笑、思索的凝神、不解的皱眉等。虽然这种表情的信息回授是模糊的,但具有普遍性和及时性。

(9)提问板演法。提问和板演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板演”也可以看成是“提问”的另一种形式。

(10)练习作业法。练习和作业作为信息的“载体”,既是“学”对“教”的信息回授,又是“教”对“学”的信息“反回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调控作用。

(11)辅导答疑法。辅导答疑是师生间的直接对话。这种“对话”是面对部分或个别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畅所欲言的交流沟通,这时学生一般都讲心里话,因而辅导效果较好。

(12)多样活动法。如果能够展开种种活动,如朗读、记笔记、座谈讨论等,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兴趣。

(13)考试测验法。考试测验是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的双向考查。

(14)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为了向学生收集有关对教学的意见或要求。

教师应掌握的十种课堂效应。

(1)皮克马利翁效应。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肯定应多于否定,方能达到希望的效果。

(2)马太效应。教师应防止“马太效应”,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

(3)边际效应。一样东西的价值同它满足需要的程度成正比。教师应洞悉学生的要求,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解决其困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相容效应。心理相容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必须先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你,认可你,才能使学生消除心理戒备,坦诚相告,推心置腹,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5)威信效应。有威信的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教师的威信来自于教师的职业本身和教师的人格力量,特别是后者。

(6)相长效应。现代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教师应开放自己,广交同行朋友,交流教育、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7)异性效应。教师应适当运用“异性效应”,发挥“异性效应”的吸引力、激发力、约束力、净化力等作用,从而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8)首因效应。在处理关于他人的信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上,输入信息的顺序性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最先接收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起较大作用。

(9)定势效应。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影响下,心理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从而在人际知觉中常有一定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定势效应”有积极消极之分。

(10)从众效应。从众是个体由于受到群体的起初或臆想的压力,而在认知及行为表现出来的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设定教学时间序列的方法。

(1)引起注意。教师用来唤起和控制学生注意的各种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将注意力投射到所需传递的信息上。

(2)提出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始就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完成时的目标,也就是要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学什么,将如何知道自己已经学到了,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执行控制过程。

(3)呈现刺激材料。可以是新知识或是对学过知识的回忆,也可以是概念定义、概括词句,或是实例。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技能决定何种材料。

(4)提供学习指导。通过一系列提示或问题,为学习者提供思路,启发学习者去寻求答案,掌握新的规律。学习指导的程度(提问、提示的量和直接、间接的程度)随着所要掌握的能力范畴不同而不同。

(5)诱发行为。这一教学活动就是要求学生“做一下”,判明他们是否理解了“怎么做”。这一阶段一般利用学生已熟悉的材料。

(6)评定学生的行为。对学生完成学习行为后,及时评定其学习成果,对正确行为给予强化,对错误行为及时纠正。

课堂时间优化管理四策。

课堂教学效率,实质上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化费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好的、最有成效的效果”。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公式“效率=有效时间/可用时间”来计算。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得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千方百计提高有效时间量。

(1)要有惜时如全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

(2)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

(3)要有适度的信息量。

(4)要提高知识的有效率。

课堂教学中的节奏控制技巧

(一)课堂教学节奏的成分。课堂密度。(2)课堂速度。(3)课堂难度。(4)重点度。(5)强度。(6)激情度。

(二)课堂的段落管理。课堂的段落,指的是教师课堂推进中的几个活动阶段。它不同于课堂教学环节,环节是对课堂传授内在联系的描述,段落是对课堂进行组织步骤的划分。这里我们主要探讨极易被忽视的课的“开头”和“结尾”部分。

(3)课堂的“有序解散”。课堂的有序解散,指的是课程的结尾设计。就是在下课前几分钟,教师如何总结课文,如何让学生走出教室。

(三)教学节奏的调控机智。教学节奏就是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变化。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如果45 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的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

课堂节奏控制五原则。

(1)快与慢有变换。快节奏就是要学生养成快看、快说、快写、快做、快思的习惯。

(2)动与静有交替。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

(3)张与驰有错落。“张”,就是紧张、急促;“驰”,就是轻松、舒缓。如果课堂教学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紧张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课堂教学一味地“驰”,学生会精神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

(4)疏与密有间隔。“疏”就是间隔大、频率小;“密”,就是间隔小、频率大。课堂教学要通过时间分配的多少与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课堂节奏疏密有间隔变化。

(5)起与伏有波澜。“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最活跃、师生情感交流最灵通的高潮状态;“伏”,是指学生情绪相对地平稳,兴奋稍微退落的状态。

课堂节奏控制八条途径。

(1)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形成教学节奏。教学节奏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述既能保持教材内在的逻辑联系,又能在细节问题处理上,做到具体生动、形象鲜明。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故语言修养的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

(2)通过教师的神、情、行、态的变化来形成教学节奏。神,在此是指教师的精神状态、神采;情,是指教师的表情、情调;行,是指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学动作;态,是指教师的教仪、教态。充分利用这些无声因素,使之成为非语言性的教学表达方式,将有助于形态良好的节奏。

(3)通过课堂的教学程序来形成节奏。教学节奏还应该包括课堂结构的布局,对教学内容的剪裁与设计等。首先,要使全课的结构严谨,忌“松”忌“散”;其次要注意设置波澜,忌“平”忌“淡”;再次,还应注意留下“空白”,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忌“直”忌“浅”。

(4)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来形成教学节奏。一节课总有其开始部分、进行部分、结束部分,这是一节课的自然划分。在这三部分里都展开何种内容,进行何种活动,采取

何种方法以及这三部分之间的照应、联合和转换。

(5)通过教学情境、教学气氛的创设来形成教学节奏。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内在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这种变化可称之为内部节奏,教学情境、教学气氛正是这种内部节奏的表现和反映。

(6)通过快与慢的调整来形成教学节奏。要求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并要求提高对信息鉴别、选择和加工的能力。所以教学节奏中的快与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包含着教学内容的多少。

(7)通过重复和变化形成教学节奏。教学节奏本身体现了重复与变化的同时存在。重复可使教学得到统一和巩固;变化可增加新的因素,造成对比,推动教学活动继续发展。

(8)通过连贯与停顿来形成教学节奏。教学节奏的连贯性,一方面体现在课堂结构上的严谨和有层次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教师语言的叙述上,特别是要在小段间的自然转折上,应做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让学生听来感到自然流畅,轻松自如,没有“断层”的痕迹,以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与一致性。

表现机智感的三方面特征:

(1)敏锐的观察。机智是表现于情况变化之际,善于觉察教学情况的变化是迸发教学机智的基础。学与教的非同步,表现总是很隐蔽,学生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往往使人难以察觉,极容易错过纠偏的机会。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有敏锐地觉察教学“气候”,迅速地透过学生的情态行为,推测他们的内心活动,察果窥因,抓住时机采取对策以调节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2)灵活的思维。机智就是脑筋灵活,能随机应变。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机智的核心。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心理能力和知识水平各不相同,且处于飞速的发展变化之中,任何一位教师也无法百分之百地将他们的求知需要和思维轨迹纳入到自己的备课构思中,但富有机智感的教师面对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3)巧妙的举措。机智实际上是应变艺术,关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恰到好处”地做出处置,并产生灵巧奇妙的艺术美感,是教学机智的魅力所在。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况,面临一个个“偶发性”问题,“戏法人人变,巧妙各有不同”。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举措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

教学机智的策略。

(1)调整。调整的策略是指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信息,灵活地处理教案,及时调整学生思路、进度和速度,科学地调整传授方式,合理地调控传播信息的质和量,以保证教与学的同步进行。这是课堂应变的基本功。

(2)借用。借用的策略是指“现成”地运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地向教学目标逼近。

(3)留置。留置的策略是指对某些“非预期性”教学问题,或暂时回避、“冷却”处理,或坦然自若、开诚布公,从而收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应变效果。

教育机智的培养。

(1)努力拓宽专业背景。专业背景是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机智靠的是灵感的闪现,而灵感厚积精思的产物,非有宽厚的专业背景不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为提高劳动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开拓专业背景的基本途径,一是横向拓宽;二是纵向拓宽。

(2)重视培养职业敏感。“职业敏感”是指一个对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事物,具有机敏准确而深刻的反映能力。能从为一般人所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迅速地发现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苗头与因素,并准确地把握其特征以至本质,这对于教学机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敏感的养成,主要是长期注意特定事物的结果。这样的反映活动的大量反复,就会使大脑中对专业有关事物进行反映的神经细胞高度分化,因而反映越来越细,教学时的临场应变便表现出准确、灵敏的特征来。

(3)自觉强化反馈意识。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又返回来作为输入信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教师的反馈意识与教学机智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在反馈意识的不断强化中,灵活的应变能力与技巧也得以养成。

课堂应变的方法。

(1)非语言应变。指教师运用眼神、手势、走动、表情等态势语使课堂上的其他学生对某些问题行为的学生的注意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使该生在不处于其他学生的注意的窘迫中改变其不良行为的应急措施。非语言应变常有四种基本策略:有意忽视法。目光注视法。短暂沉默法。身体逼近法。

(2)言语应变。教师根据现场触发,利用计策通过言语形式作用于学生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应急措施,言语应变可采取下列策略:旁敲侧击法。启发诱导法。设悬激奇法。情理渗透法。变换音量法。助产分娩法。两面比较法。切磋探讨法。明断暗收法。幽默反击法。

实用课堂应变技巧十六种。

(1)停顿法。(2)暗示法。(3)提醒法。(4)表扬法。(5)提问法。(6)休整法。(7)转移法。(8)分身法。(9)幽默法。(10)嫁接法。(11)复查法。(12)共探法。(13)悬挂法。(14)煞车法。(15)议论法。(16)调整法。

调节课堂纪律的几种心理方式。

(1)目光调节。教师通过目光,把自己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使学生触目知心、知错、知理,从而做出动心、动情、动行的反应。

(2)语气调节。教师地教学过程中变换语调,把声音强弱、节奏快慢、情感抑扬上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使学生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在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教师教学语气上的“弦外之音”可以促进课堂纪律的健康发展。

(3)提问调节。一般地说,当课堂提问时,学生怕教师点到自己而急于寻求问题答案,这时课堂气氛是活跃的,纪律也是比较好的,教师可以抓住学生长期形成的习惯的心理特点,用提问法调节课堂纪律。

(4)停顿调节。教师在课堂上如发现学生违纪现象,可以突然中止讲课、板书、实验等,这种异常的静态与违纪学生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促使学生在静中觉醒,停止违纪的

动态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