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米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米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2022-10-19 来源:世旅网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知道1米=100厘米,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徒弟知道阿福的新衣问题出在哪了,徒弟已经给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我们一起看看又出了什么问题呢? 二、合作探索 1.认识米。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谁愿意用直尺来测量下黑板的长度呢?

学生上前用直尺测量,学生感觉测量起来太麻烦了,尺子太短,需要测量一段就得做个标记。

教师说明用尺子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比较方便,但是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就不方便了。教师拿出一把米尺,说明可以用米尺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感受到用直尺测量时非常不方便,引出米尺,感受米尺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请你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找一找,1米有多长? 学生合作测量,并在全班交流。

生1:从地面到我的前胸,长度大约是1米。 生2: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

1 / 3

师:我们了解了身体上大约1米的长度。

师: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用米尺量一量。

学生合作拿米尺充分测量。

全班交流:我的课桌的长度大约是1米,讲台桌的高度大约是1米,教室里门的宽度大约是1米……

师:大家测量的特别认真。测量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者比较远的距离,一般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测量,利用身边的物体建立1米的概念,了解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用途。

2.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教师提问:比一比,你觉得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1:1米比1厘米长很多。 生2:1米里有很多厘米。

请大家观察直尺,看看1米有多少1厘米呢? 生3:1米里有100厘米。

师:大家观察非常仔细,1米=100厘米,这就是米与厘米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比较和观察中,找到1米和1厘米的关系,为长度单位的应用打下基础。

3.练一练,选择和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 / 3

3.在( )填上“米”或“厘米”。 (1) 一棵大树高19( ), 数学书的长是19( )。 (2) 课桌的高是60( ), 教室外面走廊是60( )。 (3) 一支铅笔的长20( ), 一根拔河用的绳子长20( )。

(4) 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1( )。 4.先估计,再测量。

(1)估一估自己的腰围、头围分别是多少,再量一量。 (2)你的腰围和头围哪个大些?与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感受生活中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同桌交流下你的收获吧。

1.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2.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加深对米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习惯。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