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智慧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3期
[摘 要] 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当下,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找准自身定位。在分析应用文写作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四化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理念、与专业结合的项目化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过程以及以“1432”评价法评价课程成绩的教改思路。 [关 键 词] 产教深度融合;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36-03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引导和推动下,产教融合成为大众所熟知的热词,是政府、高校、产业界等各方推进工作的重心之一。2019年,《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同时提到深化产教融合。在当前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从不同层面进行产教融合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作为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该如何紧跟产教融合发展的步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本文在分析应用文写作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课程定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面进行多维度探讨。 二、教学现状
(一)课程定位缺乏职业教育特色
应用文写作通常是各学校的通识教育课,一般职业院校给一年级的学生安排32个学时左右。在课程标准、教材、考核方式上,都实行统一的标准。这种统一化忽视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專业性、实践性以及职业院校的独特性,教学中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或职业岗位进行授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职业岗位的需求相去甚远。在教学中教师侧重理论知识传授,没有结合学生工作或生活实际展开实践教学,可能有的学校教师有提及,但没有真正落实。事实上,“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该门课程既有一定的综合性,又具有一定的交叉性。”[1]这门课不仅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还通过写作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工作筹划、数据分析、信息搜集以及创新思维等职业能力,促进其全面多元发展,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在职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应用文写作课程应根据职业院校特色来定位课程目标,使公共课更好凸显与专业的结合,与职业对接。 (二)课程内容缺乏产教融合特色
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注重实效,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直接应用于工作实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课程内容应尽量符合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应用文写作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在很多学校被边缘化,产教融合被忽视。同时教这门课的教师基本上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没有企业经验,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总觉得产教融合是专业课要考虑的问题,和自己的公共基础教学没有紧密联系。所以,任课教师与企业、用人单位互相孤立,教师和学生都缺少实践锻炼机会和实践教学平台。和专业课程相比,应用文的教学改革远远滞后于专业课。 (三)教学实施缺乏创新力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采用理论讲授、例文分析、写作训练的灌输模式,遵循“概念—特点—范文—写法—练习”的教学程序。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应用文写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写作的自觉性。同时,传统的PPT+板书的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在有限的课时中无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后自学。所以,一方面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囫囵吞枣的接受方式导致学生上课能听得懂,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会用、不会写。这种缺乏创新力的教学直接影响这门课为专业服务以及与企业协同育人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四化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理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实现为专业服务、与职场接轨,需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进行课程开发重构。需秉持“四化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过程情境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理论实践一体化。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整合进而融入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和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融“教、学、做、评”于一体,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始终,打造知能并重、德智双收的高效课堂。
应用文写作课程应结合专业开展定制化教学,根据各专业特点开展校企互动。在课程设计中,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指导教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直播互动和录播授课的方式,学生获得更贴近工作实际的相关知识,了解专业岗位对从业者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最终实现该课程与专业课程、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 (二)与专业结合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多元能力的教学模式。[2]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针对专业开展定制化教学,将教学单元设计与项目实施流程相结合。 1.根据专业和岗位需求确定项目内容
教师通过调研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来了解专业需求和职场需求,明确各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岗位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并研究自己所授课程对支撑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所起的作用,找到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真正实现应用文写作与专业的无缝对接。在调查完成之后,通过几个综合项目把应用文的重要文种进行重新组织和架构,每个项目的设计都与专业学习相关联,密切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如可将列举的几个综合项目作为参考(具体见文末表1)。
以上列举的项目在具体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真实项目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调整。
2.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组成项目组,选择对应的项目内容,项目成员明确分工,围绕各自选择的子项目文种,通过教师发布在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完成课前理论知识学习、课中提交学习成果、课后师生共同完成项目评价。在项目化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真实项目的引入,学生有目的地获取知识,团队合作,与
教师沟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这种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类似于PBL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 -Based—Learning),其核心要义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领,通过真实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不断提高其解决问题等能力。”[3]事实证明,在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创造能力得到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也明显提升。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过程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4]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课多为理论的传授,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对知识笼统接受,不利于大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发挥,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用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自建团队、自行分工、自主学习、自我评分。教师在过程中扮演资源开发者、课程组织者、引导协助者的角色,而学生在课前预学、课中导学和课后用学三个环节中均扮演主体角色。
1.课前预学
借助“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布置课前任务。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要求的推动下,教师将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教师在课前确定学习项目,分解项目所需的应用文书写作任务,公布任务执行路径以及项目组需要提交的成果。学生课前在信息化平臺观看视频和教学课件,自主完成写作任务。同时教师通过后台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在线答疑、交流、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困难,同步纠错。 2.课中导学 (1)亮成果
在学生参与课前自学的基础上,课上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教师检查并点评,学生互评。 (2)理知识
教师基于学生的自学水平,对本课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梳理,扫除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理解障碍,指明重点及要点。 (3)查问题
通过病文纠错等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固所学
根据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情况,学生修改自身作业,巩固学习。 3.课后用学
结合学生第二课堂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课外活动中或参加专业实训时巩固所学,学以致用。另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对修改后的学生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使学生学习后有较强的成就感,进而对这门课产生热爱。 (四)以“1432”评价法评价课程成绩
应用文写作这门课在成绩的考核中,我们实施形成性的考核标准。在项目化的写作学习中,记录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并对其参与小组活动的具体过程及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估。百分制的成绩构成具体包括:10%的学习态度分,包括考勤、课外观看微课视频、互动答题等指标;40%的教师综合评价分,涵盖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团队的融合度、作业的完整性、知识的广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30%的小组互评分,即写作成果的汇报、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分;20%的学生互评分,即小组成员内部给团队成员的分数评定,主要考查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意识。 参考文献:
[1]党德强.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74.
[2]李志河,张丽梅.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6):52. [3]战双鹃.PBL模式在高校通识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8(5):50-51. [4]王北生.教育的应用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5. 编辑 栗国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