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反思——第—课(童年)教后记
本课安排了两首学唱歌曲(摇啊摇)和(小酒窝),还有两首聆听乐曲(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分析这些内容,虽然同属“童年〞这一主题,但在风格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面对教材内容,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安排:歌曲教学中,(摇啊摇)的曲调简单,学生又熟悉,因此让学生学唱局部的曲谱,培养学生初步的识谱习惯。(小酒窝)的教学重点则是引导学生唱出歌曲幸福、欢快的情绪。
(摇啊摇)是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摇篮曲体裁的上海童谣,歌曲6/8拍,宫调式。歌曲旋律平稳、安静,富有水波荡漾、小船摇动的韵律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歌词非常口语化,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言语和唱歌。
这首歌很多学生都熟悉它儿歌朗读的方法,因此歌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放在指导学生用清楚的声音唱歌。为援助学生表达歌词的意境,我设计了“划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声音喊一喊外婆、闻一闻馒头的香味〞等情境。学生在愉快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自然地感受并表现出了摇篮曲式的风格。歌曲的难点在于两句“摇到外婆桥〞,虽然他们的歌词一样,但是旋律不一样。同学们很简单思维定势,唱了上行的旋律后就再也下不来导致2句歌词唱同一个旋律。为此我先让同学们找到歌曲中相同的歌词局部。然后让他们听比照他们之间的区别,然后再唱。同时我用手势引导学生进行演唱,第—句是上行,第二句下行,这样很简单就克服了这个毛病。其它,这首歌曲很简单,但是它的节拍却是三年级学生从没有接触过的。6/8拍的时值怎么走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我就通过和3/4拍的比照教学来让他们明白。通过重点对节拍节奏的训练加深他们对6/8拍的认识,也取得了一点效果。我想下节课再稳固一下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了。
通过课前精心的设计和课堂上灵敏的施教,本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孩子们对上海的童谣很陌生,因此在歌曲(摇啊摇)的学唱之后,我向
.
教学文档
学生们推举观赏了几首上海传统的弄堂童谣,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玩一玩现在流行的一些健康有益的童谣游戏,引导学生喜欢上海地方音乐,扩展了他们的音乐视野。
对于聆听的内容,我这样安设计:(童年的回忆)这首乐曲在书中有三个不同的图形来代表三段不同的乐段。但是如果仅仅让学生看三个图形,他们依旧很难分析乐曲的结构。因此,我依据这三个图形展开动作的辅助教学:首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书上要安排三个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关注图形与乐曲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用手势明确每个图形在乐曲中所表达的乐段,使学生在聆听乐曲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表示;接着按照课前设计好的动作,由学生商量每一段用哪种动作来表示好;最后的观赏是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乐曲的观赏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孩子们都很投入,听得很认真。
在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时,我的考虑是歌曲的旋律很有三拍子的动感,非常合适做简单的舞蹈,所以一开始观赏就让学生用简单的舞步进行体验。在经过两次不同的舞步体验后,学生就能说出哪种舞步更与歌曲吻合,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学中学生地反映很积极,学得也很开心,教学效果也不错。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