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摘 要】棉花在我区农林产业结构中占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棉花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我们对棉花常见病害防治技术进行系列研究,首先探讨了棉花常见病虫害,然后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把好种苗关、增施氮、磷、钙等肥料、实行病虫诱杀和加强药物和人工防治。
【关键词】棉花;病害;虫害;防治
近年来棉花种植在我区迅速地发展,种植棉花已成为职工重要的经济来源。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商品,也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棉纱、棉布和服装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棉花还可以用来制造轮胎等的帘线、火药以及医药用棉等。因此,棉花的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广大棉农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棉花地的生态条件发生了变化,棉花病虫害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常见的病虫害转变为主要病虫害,一些次要的病虫害也成为主要的病虫害,生产实践表明近些年来棉花病虫害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子。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1.棉花常见病虫害 1.1主要病害
(1)棉花枯、黄萎病。在棉田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易发生枯、黄萎病。一般在6月,棉苗4、5个真叶时发病,7、8月份现蕾到花铃期加重,造成病叶大量枯落,并伴有蕾铃脱落。多雨年份,夏季湿度大,气温偏低,枯萎病发病迅速,病株成倍增长,危害严重。 (2)棉花铃病。我国棉花铃病发生普遍,造成烂铃、僵瓣。多雨年份,长江及黄河流域棉区烂铃率可达10-30%,烂铃与健铃相比,籽棉重量减轻 40.8%,衣分降低22.8%,皮棉减少53.5%,棉花绒长缩短23.4%,强度下降49.3%,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铃期久雨高温是造成棉花铃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连续下雨3-5天或10-20毫米以上降雨3-5天,田间就会出现大量烂铃,8-9月份的雨量和雨日是决定全年铃病的关键。 调查表明,烂铃率随这个时期降雨而变化,雨日多,降雨量大,烂铃严重,反之则轻。黄河流域棉区,7-8月份正值第一批棉铃成铃后40-50天,汛雨集中, 温度高,湿度大,烂铃极易发生。长江流域棉区,秋季阴雨多出现在8-9月份,所以烂铃开始及盛期较北方迟,但因湿热环境持续天数较多,烂铃往往比北方严重。新疆棉区此期降雨较少,热量充足,因此正常年景不易发生烂铃灾害。(3)棉花红叶茎枯病。主要是由花期和结铃期肥水失调,营养不足,特别是缺钾肥造成的,一般在蕾期初发,花期普发,铃期盛发,吐絮期成片死株。
1.2主要虫害
目前,一代棉铃虫在棉田偏轻发生,截至7月中旬发生面积仅170万亩次,当前本地区正值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至二代卵孵化期,而本地区北部为二代卵孵化高峰期至二代幼虫危害期,在南部部分地区棉田外的小麦、玉米、 加工番茄和蔬菜田二代棉铃虫落卵量较去年同期偏高;棉蚜在本地区棉田中呈中度发生状态,造成部分棉田棉苗卷叶、流油,危害程度较去年同期偏重;棉叶螨发生面积达到186万亩次,也处在中度发生状 态,目前各地处于多点、多片发生阶段,虫口密度较去年同期略有偏高。
2.棉花常见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2.1气候条件变化
若春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棉铃虫、棉蚜发生;若7-8月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天气将有利于棉叶螨发生,同时也利于烟粉虱繁殖危害;若春季气温低,回寒天气多,利于棉花苗期病害发生。
2.2病棉清理不彻底
对田内的病组织未能及时清理或清理得不够彻底,使这些病枯枝、病棉留在田内,成为次年的侵染来源,导致病害的发生流行。
2.3不太重视病虫防治和植物检疫
滴灌技术的推广使冬灌面积不断减少,有利于棉铃虫安全越冬;加工番茄、复播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为棉铃虫转主危害和种群数量增加提供了有利条件;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为棉蚜、烟粉虱等害虫提供了有利的越冬场所;田埂地头杂草防除不彻底,有利于棉叶螨发生;饲草面积增加,有利于棉盲蝽发生;连作时间长、田间菌量大、种植品种(系)多杂、抗性退化有利于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拌种措施不到位有利于棉蓟马的发生。大面积种植抗虫棉, 不利于棉铃虫的发生,但导致棉蓟马、棉盲蝽等其它害虫发生呈危害加重趋势;果棉、瓜棉套种为害虫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果树害虫药剂防治的同时杀伤大量天敌,导致棉田害虫自然控制能力降低。
3.棉花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为了抓好棉花的病虫害防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清除病源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初始阶段,把由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1把好种苗关
苗床应选择病土在避风向阳处,可以直接用多菌灵对苗床喷雾杀菌,以利棉苗生长短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以及延缓枯黄萎病的蔓延速度。 棉种带菌是苗病发生的主要菌源之一,因此,杀灭种子所带的病菌是防治棉花苗病的一条重要措施。可以播前晒种2-3日,或选用种衣剂包衣的精加工棉种,或用多菌灵拌种,或甲基立枯磷浸种5~6小时。齐苗后,最早发生的是立枯病和炭疽病,结合苗床浇水用多菌灵、或多锰锌、或甲基立枯磷泼浇。叶部病害选用多菌灵、甲基立枯磷喷蓖。整个苗床期防治2~3次。
3.2增施氮、磷、钙等肥料
据本地区对山地土壤元素的测定,除普遍缺氮外,土中含有效磷0.03%-0.05%,pH值4.5-5,土壤含磷低,酸度高。每年667m2林地,除施既1500-2000kg外,还需施磷酸钾或钙150-200kg,石灰100kg,以改善林地理化性质,特别是中和土壤酸性,以增强棉花地鞭根吸收能力,提高抗旱、抗寒能力,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3.3实行病虫诱杀
用新鲜人尿50公斤加入可湿性敌百虫0.05-0.1公斤配制成药剂,再用稻草浸泡24小时,晴天在棉花地逆风地中放数堆诱杀。同时施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蝻感染白僵菌而死亡。对于幼虫发生为害严重地段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另加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混合后进行防治。对于低龄幼虫,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对4龄前幼虫喷施Bt乳剂,可施用含量为16000 IU/mg的Bt可湿性粉1OOO倍液。
3.4药物和人工防治
对于棉铃虫的防治,一定要根据选定的药剂,选择用药时机。如果说选用的
是有机磷、菊酯类的农药,就必须是虫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开始用;如果选的是生物类农药,最好是发现蛾子的时候就开始用药:如果针对一些大虫子,就要选用一些毒性比较高一点的有机磷农药,像氯胺磷、乙酰甲胺磷,或者钾威盐等等,防治效果才会更好。成虫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啤酒瓶灯、杨树枝把、性诱剂等诱杀成虫,叶面喷洒2%过磷酸钙液,驱避成虫在棉田产卵,卵和幼虫盛期选用Bt乳剂,35%甲辛氟氯氰乳油,25%棉神一号,辉丰一号,久效磷、灭铃灵、灭多威等兼治红铃虫、金钢钻、玉米螟。防治蚜虫可选用氧化乐果、敌敌畏、1605等。防治红蜘蛛可选用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功夫等。大力推广棉田撒施麦糠。棉田撒麦糠,具有调节地温、保墒防旱、防涝、灭草和培肥地力,促进棉苗早结桃、多结桃,一般增产10%左右。
总之,单一的治理手段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棉花的病虫害冶理强调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陈荻戈.发挥优势,再造优势,促进我县茶秆竹的发展[J].竹子研究汇刊,1997,16(2):74-77.
[2]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063-1069.
[3]张平安,孙国山,米新强.桐柏山区棉花地主要病虫害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214-215.
[4]黄翠琴.棉花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1):44-46. [5]徐昌棠.棉花虫害的防治方法[J].宁波农业科技,2007,1:20.
[6]张胜华,张梅红. 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J].湖南林业,2007,3: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